京都深度鬆弛漫游全攻略!這樣玩京都小眾又省錢
前言:去京都前要瞭解的10件事三年疫情結束,終於又可以開始更新 日本 攻略內容了!疫情後的第一次 日本 行給了初夏的 京都 ,近10年間長長短短一共6次 京都
之行,讓我終於積累夠了可以開始提筆寫 京都 系列內容的攻略、游記和感受。之所以為這個系列取名為“ 京都 深度漫游指南”,因為“深度”和“漫游”這兩個詞太符合 京都 的氣質了。這會是一個比較長的系列,我一直覺得 京都
是一座只去一兩次都有點難get靈魂的城市,這個系列不一定能成為全網最面面俱到的 京都 攻略,但我有信心在你第一次去的時候,就與你從內心最契合的角度走進 京都
。這個系列的第一篇,就從給要去 京都 的朋友回答的10個問題開始,作為拉開 京都 精彩之旅的序曲吧~ Q1:2分鐘介紹下京都?京都 有 日本 千年古都的美譽,自平安時期以來, 京都 作為 日本 的都城共長達1200年之久。
延歷年間(782-806年), 日本 完成了都城從平城京( 奈良 )到平安京( 京都 )的遷移。嵯峨天王喜好 中國 古風,他將 京都 左京( 京都
東部)命名為 洛陽 ,右京( 京都 西部)為長安,因為右京長期低窪淹水,在之後的年間逐漸荒廢, 京都 主要的繁華區都在東邊的 洛陽 ,因此 京都
也有洛都的稱號。舊時的 京都 形態完全模仿唐代長安的佈局規劃,是 方正 的左右對稱格局, 中央以貫穿南北的朱雀大街為中軸線(大致為現在 京都 的烏丸通),直到今日 京都
仍保留著平安時期的許多街道名稱,這部分的內容我們留到交通篇再細說。京都
沒有經歷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豐富的城市肌理,連續無斷層的歷史風物,現代與古代並存的城市風貌,悠閑的慢節奏生活,深厚文化和手工藝人的滋養,京料理優雅的美食體驗...讓
京都 成為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旅居城市範本,接下去的攻略內容也會從這幾個角度繼續深入挖掘 京都 的美好。 Q2:京都隨便逛,到處是古跡?多年前在我第一次去 京都 的時候,我幻想的 京都
仍是一個“平安京”的形象,整個城市的每個角落每棟樓都古色古香,老城區到處都是柳樹,水流,木屋和藝伎。實際上, 京都
雖然一直以“平安京”的古稱聞名世界,但現在的 京都 已經沒有任何一座平安時代的建築。 京都
的建築在千年的歷史中不斷迭代,進化,新陳代謝,市區已不是到處都古色古香的景緻了。京都 也不像很多國內的古城,把城市直接分為 新城 區和老城區, 京都 市區是新老區域更自然的有機融合。 京都
市為了保護城市界面,在市區內指定了“風致地區”和“特別修景區域”,基本上游客能看到傳統風景的區域都在這些地區內,除去這些地區以外, 京都
的很多街道並不是游客想象中的古街(雖然還保留著古代的街道名稱)。高橋昌明所著的《千年古都 京都 》一書中有一段話:
“受長期的經濟低迷以及資源高度集中在 東京 的影響,加之 京都
地基的明顯下沉,旨在輓救地區經濟的事業性、商業性欲求不斷高漲,例如從三條至四條的河原町路等的景觀發生了巨大改變。 池坊六角堂被稱為 京都 的中心,它及其周邊三面都被高樓所包圍,但專業的攝影師拍攝時會巧妙地避開其他建築。當人們看見刊載這種照片的 京都
名勝相關出版物或導游書的時候,就會產生景觀被保存得很好的錯覺,然後等到親自來游覽時便會感到非常震驚。同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人們滿懷期待而來,結果卻發現處處是假象,真是既遺憾又可悲。如此以往,必然會令每年多達5000萬人的游客深感失望,發出‘這也算古都!’的感慨,或許實際上已經如此了吧。” 上面的話有些誇張,不過確實道出了 京都 現存的一些現實問題,但絕對不要因為這個就把 京都 剔除 日本
旅游目的地名單。反而是不同年代豐富多彩的建築和風土人情,才構成了 京都 最大的特色:古代與現代的融合,讓 京都 成為 日本 最有魅力的城市。
而也正因為如此,來 京都 旅行,不要帶著“ 京都 不用看攻略隨便逛,到處都是古跡”的想法,也不要覺得“除了清水寺和祇園,其他地方都沒啥可逛”,想漫游在 京都
古典氣息中的朋友們如果不想平淡而歸,攻略和行程的安排很關鍵。 Q3:京都城市大嗎?雖然 京都 與 東京 大阪 一樣出名,但比起 東京 和 大阪 來說, 京都 只算一個“小城”。 京都
市區人口僅有146萬左右,人口密度約566人/平方公里,別說對比 東京 的6100人/平方公里和 大阪 的4600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還不如 沖繩
縣的628人/平方公里高。這一點在 京都 旅游的時候感受會很明顯,如果坐熱門區域的公交,車上80%的人都是各種膚色的全球游客,本地人的數量並不多。相對幾個 日本 特 大城 市的面積來說, 京都 市區面積也很小巧。但 京都 密佈交錯的公交車網,井字型的城市規劃和遍佈的古跡,反而非常方便游客在其中漫游。 Q4:京都旅行中下雨影響大嗎?一般旅途中下雨都是旅行的大敵。每次出游前,我都要打開天氣預報祈禱晴天,但在 京都 ,真的不需要。 京都 的眾多寺廟和自然景觀中,綠色、楓葉、寺廟的紅色,都與雨水最配。尤其是在夏季的 京都 ,因為多雨,濕潤的青苔和古樸樹林,是眼睛的完美享受。我覺得在 日本 所有城市旅行中, 京都 在 日本
城市中是最不挑天氣的,大部分天氣都能有很好的旅游體驗。如果要說相對不那麼好的天氣,那就是陰天。但這也是相對而言,其實體驗也不會打太多打折扣的。 Q5:京都好逛的全在市區和景點?京都 是不是像很多旅游攻略寫的那樣,值得去的只有清水寺,祇園,二年阪,金閣寺,二條城這些著名景點?絕對不是!
京都 除了市區的幾個經典區域外,精華都藏在郊區的深山裡。這些地方可能要花差不多1-2個小時才能到達,但風景絕對與 京都
城裡完全不一樣,不但“仿古”意味更淡,而且更能體會到千年 京都 的古韻。如果在 京都 安排了兩天以上時間的朋友們,推薦你去一趟“山裡”,一定會驚艷你。京都 的山區有很多, 比如 之前寫過的 高雄 三山區域,還有嵐山,比叡山,大原地區...接下來會有一系列攻略,讓我們一起感受初夏 京都 山區的魅力。 Q6:京都旅行公交還是地鐵方便?相信很多還沒去過 京都 的朋友也有所耳聞, 京都 的地鐵數量只有2條,相比 東京 大阪 來說少的驚人。 京都
的地鐵因為在建設中總能挖掘到地下古跡,導致建設費用高,施工周期延誤;而且如前面所說, 京都 市區的人口遠少於 日本 其他特 大城 市,幾十年前投 資興
建的地鐵直到今天還是虧損狀態,所以 京都 對於新地鐵線路的建設非常謹慎。當然 京都 除了地鐵還有各種私鐵, 比如 阪急、京阪等,但總體來說還是不如公交方便(除了郊區的各種電鐵外,此部分在交通攻略中會另作討論)。 京都
各個地點之間距離也不算太遠,乘坐密佈全市公交還是比較舒適和方便的。第一次在 京都 坐公交會不會有擔心不瞭解規則的情況?別擔心,下一篇的 京都
交通攻略就可以幫到你。 Q7:京都適合作為日本旅行第一站嗎?如果時間和路程安排允許,我i建議不要把 京都 當成你第一次 日本 旅行的第一站。
京都 雖美,也有“缺點”:不發達的軌道交通,以買買買為目的的朋友在 京都 可能買不盡興,太過休閑的城市氛圍,迥異的攻略思路,沒有城市高樓群,這些可能都會讓對
東京 的疏離城市感作為典型 日本 印象的你來說,總覺得跟想象中的 日本 有差距。除非你對 京都 有特別的情結,否則第一次來 日本 的朋友建議先第一站安排 東京 或者 大阪 ,先玩個幾天以後再到 京都
,這樣有了一動一靜之間的對比,物質(購物)和精神都滿足了, 日本 之旅會更精彩。 Q8:京都購物和夜生活豐富嗎?京都 在商業上來說也是一個極具“鬆弛感”的城市,大部分大型百貨商場關門時間是8點,唯一營業到10點鐘的“勞模”只有 京都
站的Yodobashi,新京極和寺町商業街很多店鋪都是6點就關門了,寺廟和景點更基本5點就關門。所以到了8點鐘以後,除了個別主幹道和食肆小路, 京都
的街頭都是安安靜靜的景象。不過 京都 到了8點以後也不是沒地方可以去, 京都 有許多隱藏在街巷裡的酒吧,居酒屋在真夜中安靜地等待著探索。總體來說,我覺得 京都
更適合的旅行節奏是:8點後在晚風中散會步,別太晚回酒店休息,第二天用早起和愉快的早餐開啟新一天的漫游。 Q9:幾個詞形容下京都的氣質?前面說到 京都 瀰漫在空氣中的“鬆弛感”,我也希望朋友們務必帶著這樣一顆鬆弛的心stay in 京都
。出沒於寺廟和深山,觸碰歷史遺跡,漫步在周遭的街區,品嘗 京都 著名的美食和京料理,騎自行車穿梭於大街小道,在鴨川吹風,尋找自己的愛好,探索小店…來 京都 ,絕對不要帶著打卡拍照、只看網紅攻略、到此一游就走這些逛國內古城的心態來玩,這樣只能感受到 京都 最膚淺的一面。如果是這樣的旅行風格,那這份 京都
攻略就不用再看下去了。試著在 京都 的大街小巷裡漫游感受吧,你會發現與繁忙精緻同時也物欲到極致的 東京 、 大阪 這些地方之外一個完全不同的 日本 。 Q10:京都旅行還有什麼要註意的?京都
的許多景點區域有自己的規矩,有的是因為游客太多而“痛下殺手”,有的是因為本身就是戒律清規的寺院門派而要求嚴格。明文要求不能拍照的地方不要拍,不要占據馬路中央,在安靜的區域不要大聲說話,註意看紅綠燈,不要打擾當地人生活…我們每個人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
中國 游客在海外的素質和形象,在 京都 這樣一個匯聚全世界游客的城市尤為如此。另外,有一些攻略會提到 京都 人和 大阪 人的區別之處,或是 京都
與其他城市相比的獨特規則,但我覺得這些對游客來說沒太大影響,各種規則基本上跟著本地人做就好了。
給大家帶來的 京都 10條旅行前問答就到這裡了,不知道這樣的 京都 是否符合你的想象?接下來的推送就會進入 京都
的交通,住宿,美食,生活方式,區域漫游,寺廟等等詳細的特集內容啦!
一.京都如何認路?熱門區域一篇看懂去 京都 旅行,雖然完全不瞭解街道方位和地名也可以玩,不過是跟著攻略車來了就上車到站了就下車而已。
但如果多瞭解一些 京都 地名的命名規則,以及 京都 大體的區域位置和特色,一定可以讓你更瞭解這座古都的人文歷史,在漫游的行程中更加游刃有餘。上一部分說過, 京都 作為千年古都,其實現在已經沒有平安時期的任何一座建築了,但現在的 京都 還一直保存著平安時期的很多地名。
京都 的城市結構是仿造 中國 唐朝的長安規劃的,城市街道是非常規整 方正 的圍棋棋盤型,城市區域由一條條南北向和東西向街道區隔開來,也被稱為條坊制。而在現代 京都 ,所有街道被稱為“通(通り)”,小街道會被稱為“小路”,被橫豎街道分割出來的一個個田字形城市區域就被稱為“町”。 京都
町的數量太多,而且很多町的名字相同,所以在 京都 很少以町名來表達地點,通常還是以街道路口所在的區域來表達。下麵就一起來瞭解一下 京都 街道的大體名稱規則和“ 京都 到底哪裡最好玩”吧,沒有想象的那麼複雜哦! 京都東西向道路:一條~十條京都
市區東西向的街道大路很好記,主要以“一條”至“十條”名稱命名,從北到南數字逐漸遞增。最北端的一條通在鴨川三角洲的出町柳附近,二條通穿過著名的二條城,二條通往南走就開始進入
京都 最核心的市中心地帶,三條~四條通之間是 京都 最繁華的區域。它們在現代 京都 地圖上的大致位置:
從四條~五條再向南,繁華地區越逐漸減少,到了五條通往南,除了一些景點以及位於八條通的 京都 站之外,就鮮有游客涉足之處了。不過 京都 每相鄰的兩條通之間也還修建了很多大路,例如一條與二條之間的丸太町與竹屋町都是現在 京都 很重要的道路。 京都南北向道路:寺御幸麩屋富柳堺京都 南北向的街道大路不以數字命名,而是都有單獨的名字。有許多南北向的街道名從平安時期沿用至今,如千本通,大宮通,東洞院,西洞院, 東京
極,西京極,室町通,御幸町通等。這些道路名稱大部分都以街道附近的重要地點命名,例如“東洞院”的“洞院”是天皇在讓位、出家後的住所,“大宮”則是代指 京都
的天皇居所“大內里”,這些路名從誕生至今一直得到了保留。不過歷經千年後, 京都 的市中心和繁華區域有了一些變化,隨著 京都 東部的繁榮和西部的衰落, 京都
市的市中心一直在不斷東移。原本位於 京都 最東端而得名的 東京 極,現在已經到了今天 京都 市區的西側;平安時期 京都 最繁華的南北中軸線:朱雀大路,現如今已是一條不知名的小路,
京都 的中軸線隨著左京區的繁榮東移到了平安時期的一條小路:烏丸通上。在 京都
長時間的歷史發展中,以上這些在這些大路之間的小路也逐漸繁華,如富小路,柳小路,鹽小路等。京都
市區較為繁華的區域如果以南北向街道劃分,大致在堀川至白川通之間,尤其是烏丸通至河原町通之間的商業繁華區,以及川端通至岡崎通之間古跡林立的區域都是游客最多涉足的地區。為了記憶 京都 東西與南北向的大小路,有在民間流傳的 京都 街道名歌謠,將 京都 東南 西北 的道路名稱總結如下:
由東向西:寺町、御幸町、麩屋町、富小路、柳馬場、堺町、高倉、間之町、東洞院、車屋町、烏丸、両替町、室町、衣棚、新町、釜座、西洞院、小川、油小路、醒ヶ井、堀川、葭屋町、豬熊、黒門、大宮、松屋町、日暮、智恵光院、浄福寺、千本:由北向南:丸太町、竹屋町、夷川、二條、押小路、御池、姉小路、三條、六角、蛸薬師、錦小路、四條、綾小路、仏光寺、高辻、 松原
、萬壽寺、五條、(雪駄屋町)、鍵屋町、(銭屋町)、(魚棚)、六條、三哲、七條、八條、九條、十條、東寺歌謠口訣隨便看看就行,因為游客在 京都
活動的範圍一般不會那麼大,所以我們基本只要大概熟悉幾個熱門街道區域就行了。這些區域在哪裡,名稱是否有規則?一起繼續往下看。 京都熱門區域命名規則京都 地名的表示跟以上的東 西和 南北向道路命名規則密切相關,因為 京都
許多地方以東西向和南北向兩條街道的交叉點命名,例如河原町通與四條通的交叉點區域被稱作“四條河原町”,烏丸通與御池通的交叉點區域被稱作“烏丸御池”。 京都
許多知名區域和重要車站都是按這個規則命名的,如“四條大宮”,“五條清水”,“三條京阪”,“北大路新町”。
下麵就是寺町通與御池通的交界處:寺町御池知道這個命名規則後,很多地方你只聽地名就能知道它們的大概位置:四條河原町與四條大宮是在同一條東西向的繁華街道四條通上,而河原町通靠近鴨川,大宮通靠近 京都
已經消失的皇宮“大內里”,位置比四條河原町更靠西;南北向街道同理, 比如 三條大宮與四條大宮都位於大宮通上,但四條大宮一定是在三條大宮的南邊; 京都
站的八條口就位於八條通上,已經離開 京都 最中心的區域了。
之行,讓我終於積累夠了可以開始提筆寫 京都 系列內容的攻略、游記和感受。之所以為這個系列取名為“ 京都 深度漫游指南”,因為“深度”和“漫游”這兩個詞太符合 京都 的氣質了。這會是一個比較長的系列,我一直覺得 京都
是一座只去一兩次都有點難get靈魂的城市,這個系列不一定能成為全網最面面俱到的 京都 攻略,但我有信心在你第一次去的時候,就與你從內心最契合的角度走進 京都
。這個系列的第一篇,就從給要去 京都 的朋友回答的10個問題開始,作為拉開 京都 精彩之旅的序曲吧~ Q1:2分鐘介紹下京都?京都 有 日本 千年古都的美譽,自平安時期以來, 京都 作為 日本 的都城共長達1200年之久。
延歷年間(782-806年), 日本 完成了都城從平城京( 奈良 )到平安京( 京都 )的遷移。嵯峨天王喜好 中國 古風,他將 京都 左京( 京都
東部)命名為 洛陽 ,右京( 京都 西部)為長安,因為右京長期低窪淹水,在之後的年間逐漸荒廢, 京都 主要的繁華區都在東邊的 洛陽 ,因此 京都
也有洛都的稱號。舊時的 京都 形態完全模仿唐代長安的佈局規劃,是 方正 的左右對稱格局, 中央以貫穿南北的朱雀大街為中軸線(大致為現在 京都 的烏丸通),直到今日 京都
仍保留著平安時期的許多街道名稱,這部分的內容我們留到交通篇再細說。京都
沒有經歷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豐富的城市肌理,連續無斷層的歷史風物,現代與古代並存的城市風貌,悠閑的慢節奏生活,深厚文化和手工藝人的滋養,京料理優雅的美食體驗...讓
京都 成為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旅居城市範本,接下去的攻略內容也會從這幾個角度繼續深入挖掘 京都 的美好。 Q2:京都隨便逛,到處是古跡?多年前在我第一次去 京都 的時候,我幻想的 京都
仍是一個“平安京”的形象,整個城市的每個角落每棟樓都古色古香,老城區到處都是柳樹,水流,木屋和藝伎。實際上, 京都
雖然一直以“平安京”的古稱聞名世界,但現在的 京都 已經沒有任何一座平安時代的建築。 京都
的建築在千年的歷史中不斷迭代,進化,新陳代謝,市區已不是到處都古色古香的景緻了。京都 也不像很多國內的古城,把城市直接分為 新城 區和老城區, 京都 市區是新老區域更自然的有機融合。 京都
市為了保護城市界面,在市區內指定了“風致地區”和“特別修景區域”,基本上游客能看到傳統風景的區域都在這些地區內,除去這些地區以外, 京都
的很多街道並不是游客想象中的古街(雖然還保留著古代的街道名稱)。高橋昌明所著的《千年古都 京都 》一書中有一段話:
“受長期的經濟低迷以及資源高度集中在 東京 的影響,加之 京都
地基的明顯下沉,旨在輓救地區經濟的事業性、商業性欲求不斷高漲,例如從三條至四條的河原町路等的景觀發生了巨大改變。 池坊六角堂被稱為 京都 的中心,它及其周邊三面都被高樓所包圍,但專業的攝影師拍攝時會巧妙地避開其他建築。當人們看見刊載這種照片的 京都
名勝相關出版物或導游書的時候,就會產生景觀被保存得很好的錯覺,然後等到親自來游覽時便會感到非常震驚。同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人們滿懷期待而來,結果卻發現處處是假象,真是既遺憾又可悲。如此以往,必然會令每年多達5000萬人的游客深感失望,發出‘這也算古都!’的感慨,或許實際上已經如此了吧。” 上面的話有些誇張,不過確實道出了 京都 現存的一些現實問題,但絕對不要因為這個就把 京都 剔除 日本
旅游目的地名單。反而是不同年代豐富多彩的建築和風土人情,才構成了 京都 最大的特色:古代與現代的融合,讓 京都 成為 日本 最有魅力的城市。
而也正因為如此,來 京都 旅行,不要帶著“ 京都 不用看攻略隨便逛,到處都是古跡”的想法,也不要覺得“除了清水寺和祇園,其他地方都沒啥可逛”,想漫游在 京都
古典氣息中的朋友們如果不想平淡而歸,攻略和行程的安排很關鍵。 Q3:京都城市大嗎?雖然 京都 與 東京 大阪 一樣出名,但比起 東京 和 大阪 來說, 京都 只算一個“小城”。 京都
市區人口僅有146萬左右,人口密度約566人/平方公里,別說對比 東京 的6100人/平方公里和 大阪 的4600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還不如 沖繩
縣的628人/平方公里高。這一點在 京都 旅游的時候感受會很明顯,如果坐熱門區域的公交,車上80%的人都是各種膚色的全球游客,本地人的數量並不多。相對幾個 日本 特 大城 市的面積來說, 京都 市區面積也很小巧。但 京都 密佈交錯的公交車網,井字型的城市規劃和遍佈的古跡,反而非常方便游客在其中漫游。 Q4:京都旅行中下雨影響大嗎?一般旅途中下雨都是旅行的大敵。每次出游前,我都要打開天氣預報祈禱晴天,但在 京都 ,真的不需要。 京都 的眾多寺廟和自然景觀中,綠色、楓葉、寺廟的紅色,都與雨水最配。尤其是在夏季的 京都 ,因為多雨,濕潤的青苔和古樸樹林,是眼睛的完美享受。我覺得在 日本 所有城市旅行中, 京都 在 日本
城市中是最不挑天氣的,大部分天氣都能有很好的旅游體驗。如果要說相對不那麼好的天氣,那就是陰天。但這也是相對而言,其實體驗也不會打太多打折扣的。 Q5:京都好逛的全在市區和景點?京都 是不是像很多旅游攻略寫的那樣,值得去的只有清水寺,祇園,二年阪,金閣寺,二條城這些著名景點?絕對不是!
京都 除了市區的幾個經典區域外,精華都藏在郊區的深山裡。這些地方可能要花差不多1-2個小時才能到達,但風景絕對與 京都
城裡完全不一樣,不但“仿古”意味更淡,而且更能體會到千年 京都 的古韻。如果在 京都 安排了兩天以上時間的朋友們,推薦你去一趟“山裡”,一定會驚艷你。京都 的山區有很多, 比如 之前寫過的 高雄 三山區域,還有嵐山,比叡山,大原地區...接下來會有一系列攻略,讓我們一起感受初夏 京都 山區的魅力。 Q6:京都旅行公交還是地鐵方便?相信很多還沒去過 京都 的朋友也有所耳聞, 京都 的地鐵數量只有2條,相比 東京 大阪 來說少的驚人。 京都
的地鐵因為在建設中總能挖掘到地下古跡,導致建設費用高,施工周期延誤;而且如前面所說, 京都 市區的人口遠少於 日本 其他特 大城 市,幾十年前投 資興
建的地鐵直到今天還是虧損狀態,所以 京都 對於新地鐵線路的建設非常謹慎。當然 京都 除了地鐵還有各種私鐵, 比如 阪急、京阪等,但總體來說還是不如公交方便(除了郊區的各種電鐵外,此部分在交通攻略中會另作討論)。 京都
各個地點之間距離也不算太遠,乘坐密佈全市公交還是比較舒適和方便的。第一次在 京都 坐公交會不會有擔心不瞭解規則的情況?別擔心,下一篇的 京都
交通攻略就可以幫到你。 Q7:京都適合作為日本旅行第一站嗎?如果時間和路程安排允許,我i建議不要把 京都 當成你第一次 日本 旅行的第一站。
京都 雖美,也有“缺點”:不發達的軌道交通,以買買買為目的的朋友在 京都 可能買不盡興,太過休閑的城市氛圍,迥異的攻略思路,沒有城市高樓群,這些可能都會讓對
東京 的疏離城市感作為典型 日本 印象的你來說,總覺得跟想象中的 日本 有差距。除非你對 京都 有特別的情結,否則第一次來 日本 的朋友建議先第一站安排 東京 或者 大阪 ,先玩個幾天以後再到 京都
,這樣有了一動一靜之間的對比,物質(購物)和精神都滿足了, 日本 之旅會更精彩。 Q8:京都購物和夜生活豐富嗎?京都 在商業上來說也是一個極具“鬆弛感”的城市,大部分大型百貨商場關門時間是8點,唯一營業到10點鐘的“勞模”只有 京都
站的Yodobashi,新京極和寺町商業街很多店鋪都是6點就關門了,寺廟和景點更基本5點就關門。所以到了8點鐘以後,除了個別主幹道和食肆小路, 京都
的街頭都是安安靜靜的景象。不過 京都 到了8點以後也不是沒地方可以去, 京都 有許多隱藏在街巷裡的酒吧,居酒屋在真夜中安靜地等待著探索。總體來說,我覺得 京都
更適合的旅行節奏是:8點後在晚風中散會步,別太晚回酒店休息,第二天用早起和愉快的早餐開啟新一天的漫游。 Q9:幾個詞形容下京都的氣質?前面說到 京都 瀰漫在空氣中的“鬆弛感”,我也希望朋友們務必帶著這樣一顆鬆弛的心stay in 京都
。出沒於寺廟和深山,觸碰歷史遺跡,漫步在周遭的街區,品嘗 京都 著名的美食和京料理,騎自行車穿梭於大街小道,在鴨川吹風,尋找自己的愛好,探索小店…來 京都 ,絕對不要帶著打卡拍照、只看網紅攻略、到此一游就走這些逛國內古城的心態來玩,這樣只能感受到 京都 最膚淺的一面。如果是這樣的旅行風格,那這份 京都
攻略就不用再看下去了。試著在 京都 的大街小巷裡漫游感受吧,你會發現與繁忙精緻同時也物欲到極致的 東京 、 大阪 這些地方之外一個完全不同的 日本 。 Q10:京都旅行還有什麼要註意的?京都
的許多景點區域有自己的規矩,有的是因為游客太多而“痛下殺手”,有的是因為本身就是戒律清規的寺院門派而要求嚴格。明文要求不能拍照的地方不要拍,不要占據馬路中央,在安靜的區域不要大聲說話,註意看紅綠燈,不要打擾當地人生活…我們每個人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
中國 游客在海外的素質和形象,在 京都 這樣一個匯聚全世界游客的城市尤為如此。另外,有一些攻略會提到 京都 人和 大阪 人的區別之處,或是 京都
與其他城市相比的獨特規則,但我覺得這些對游客來說沒太大影響,各種規則基本上跟著本地人做就好了。
給大家帶來的 京都 10條旅行前問答就到這裡了,不知道這樣的 京都 是否符合你的想象?接下來的推送就會進入 京都
的交通,住宿,美食,生活方式,區域漫游,寺廟等等詳細的特集內容啦!
一.京都如何認路?熱門區域一篇看懂去 京都 旅行,雖然完全不瞭解街道方位和地名也可以玩,不過是跟著攻略車來了就上車到站了就下車而已。
但如果多瞭解一些 京都 地名的命名規則,以及 京都 大體的區域位置和特色,一定可以讓你更瞭解這座古都的人文歷史,在漫游的行程中更加游刃有餘。上一部分說過, 京都 作為千年古都,其實現在已經沒有平安時期的任何一座建築了,但現在的 京都 還一直保存著平安時期的很多地名。
京都 的城市結構是仿造 中國 唐朝的長安規劃的,城市街道是非常規整 方正 的圍棋棋盤型,城市區域由一條條南北向和東西向街道區隔開來,也被稱為條坊制。而在現代 京都 ,所有街道被稱為“通(通り)”,小街道會被稱為“小路”,被橫豎街道分割出來的一個個田字形城市區域就被稱為“町”。 京都
町的數量太多,而且很多町的名字相同,所以在 京都 很少以町名來表達地點,通常還是以街道路口所在的區域來表達。下麵就一起來瞭解一下 京都 街道的大體名稱規則和“ 京都 到底哪裡最好玩”吧,沒有想象的那麼複雜哦! 京都東西向道路:一條~十條京都
市區東西向的街道大路很好記,主要以“一條”至“十條”名稱命名,從北到南數字逐漸遞增。最北端的一條通在鴨川三角洲的出町柳附近,二條通穿過著名的二條城,二條通往南走就開始進入
京都 最核心的市中心地帶,三條~四條通之間是 京都 最繁華的區域。它們在現代 京都 地圖上的大致位置:
從四條~五條再向南,繁華地區越逐漸減少,到了五條通往南,除了一些景點以及位於八條通的 京都 站之外,就鮮有游客涉足之處了。不過 京都 每相鄰的兩條通之間也還修建了很多大路,例如一條與二條之間的丸太町與竹屋町都是現在 京都 很重要的道路。 京都南北向道路:寺御幸麩屋富柳堺京都 南北向的街道大路不以數字命名,而是都有單獨的名字。有許多南北向的街道名從平安時期沿用至今,如千本通,大宮通,東洞院,西洞院, 東京
極,西京極,室町通,御幸町通等。這些道路名稱大部分都以街道附近的重要地點命名,例如“東洞院”的“洞院”是天皇在讓位、出家後的住所,“大宮”則是代指 京都
的天皇居所“大內里”,這些路名從誕生至今一直得到了保留。不過歷經千年後, 京都 的市中心和繁華區域有了一些變化,隨著 京都 東部的繁榮和西部的衰落, 京都
市的市中心一直在不斷東移。原本位於 京都 最東端而得名的 東京 極,現在已經到了今天 京都 市區的西側;平安時期 京都 最繁華的南北中軸線:朱雀大路,現如今已是一條不知名的小路,
京都 的中軸線隨著左京區的繁榮東移到了平安時期的一條小路:烏丸通上。在 京都
長時間的歷史發展中,以上這些在這些大路之間的小路也逐漸繁華,如富小路,柳小路,鹽小路等。京都
市區較為繁華的區域如果以南北向街道劃分,大致在堀川至白川通之間,尤其是烏丸通至河原町通之間的商業繁華區,以及川端通至岡崎通之間古跡林立的區域都是游客最多涉足的地區。為了記憶 京都 東西與南北向的大小路,有在民間流傳的 京都 街道名歌謠,將 京都 東南 西北 的道路名稱總結如下:
由東向西:寺町、御幸町、麩屋町、富小路、柳馬場、堺町、高倉、間之町、東洞院、車屋町、烏丸、両替町、室町、衣棚、新町、釜座、西洞院、小川、油小路、醒ヶ井、堀川、葭屋町、豬熊、黒門、大宮、松屋町、日暮、智恵光院、浄福寺、千本:由北向南:丸太町、竹屋町、夷川、二條、押小路、御池、姉小路、三條、六角、蛸薬師、錦小路、四條、綾小路、仏光寺、高辻、 松原
、萬壽寺、五條、(雪駄屋町)、鍵屋町、(銭屋町)、(魚棚)、六條、三哲、七條、八條、九條、十條、東寺歌謠口訣隨便看看就行,因為游客在 京都
活動的範圍一般不會那麼大,所以我們基本只要大概熟悉幾個熱門街道區域就行了。這些區域在哪裡,名稱是否有規則?一起繼續往下看。 京都熱門區域命名規則京都 地名的表示跟以上的東 西和 南北向道路命名規則密切相關,因為 京都
許多地方以東西向和南北向兩條街道的交叉點命名,例如河原町通與四條通的交叉點區域被稱作“四條河原町”,烏丸通與御池通的交叉點區域被稱作“烏丸御池”。 京都
許多知名區域和重要車站都是按這個規則命名的,如“四條大宮”,“五條清水”,“三條京阪”,“北大路新町”。
下麵就是寺町通與御池通的交界處:寺町御池知道這個命名規則後,很多地方你只聽地名就能知道它們的大概位置:四條河原町與四條大宮是在同一條東西向的繁華街道四條通上,而河原町通靠近鴨川,大宮通靠近 京都
已經消失的皇宮“大內里”,位置比四條河原町更靠西;南北向街道同理, 比如 三條大宮與四條大宮都位於大宮通上,但四條大宮一定是在三條大宮的南邊; 京都
站的八條口就位於八條通上,已經離開 京都 最中心的區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