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日本II令和元年,我與關西的初次邂逅-京都篇
這是我的系列游記初見 日本 II令和元年,我與 關西 的初次邂逅- 京都 篇,也就是系列游記的第六篇。
緣起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旅行對我來說本不是難事,但是寫到 京都 這一篇,卻讓我遲遲不能動筆。
京都 承載了我太多的期待,以至於本次旅行三分之一的時間我都交給了她。
與一座城的緣分就像與一個人的緣分一樣,有時候,不經意間就開始了。
我在回憶,我第一次聽到 京都 這個名字是什麼時候。
讀高中時,語文課本中收錄了《花未眠》一文,開篇一句:“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實在驚艷了我。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物哀“”這個概念。
物哀,是 日本 傳統文學的審美情趣,它指 日本 文學常借自然界的風花雪月哀嘆人生的盛衰無常。雪月花時最懷友,從自然之美中獲得一種生命的感動,把自然之美與生命之情融合在一起,使 日本 文學始終帶著一種濃濃的凄美與感傷的情調。
當時十五六歲的我,默默的記住了這個叫川端康成的 日本 作家的名字,又去圖書館找來更多他的作品來閱讀。 出生在 大阪 ,成年後主要居住在 關東 的川端康城,卻寫了一本以 京都 為背景的小說《古都》,並且成為自己的代表作,還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在這部小說中,川端康成運用清淡、細膩的筆觸,敘述了千重子和苗子這對孿生姐妹的悲歡離合,以及人世的寂寥之感。
少女時期的我,也跟隨者小說中這對雙生姐妹的曲折經歷,體驗了一遍 京都 人的生活。
我至今還記得整部《古都》從春寫到冬,單純寫景語句幾筆帶過,亦少有主觀形容,卻始終給人很強的畫面感,風物與歲時,和故事人物密不可分,相互滲入。它寫人,寫事,有如風景畫, 京都 之美盡在筆下。 春日 的紫花地丁,平安神宮賞櫻花,穿過南禪寺、知恩院、圓山公園,到清水寺的夕光;樹有嵯峨野竹林,修學院離宮、御所的鬆林,比叡山新葉,植物園鬱金香與 樟樹 ,夏季 高雄 神護寺、西明寺和高山寺的楓樹;及至秋日青蓮院,胡枝子白花;再就是北山杉村,初夏之綠,夏末之驟雨,秋之彩虹,冬天殘留的像花的杉樹葉,細雪。
京都 就是這樣在川端康城的引領下在我的心中扎下根的。
再一次瞭解到關於 京都 的信息是我初中的同桌去 京都 大學讀書。
剛到 日本 時,他就興奮的告訴我, 京都 在 日本 也叫 洛陽 ,和我們的家鄉的名字一樣,這讓他有一種家的感覺。
京都 為什麼叫 洛陽 ,我問他。
原來,在歷經各種磨難後 日本 終於在 京都 定都,起名平安京。這個平安京是當時 日本 人通過學習中華先進的風水技術仔細甄選出來的一塊寶地,它的大小是東西長4.5km、南北寬5.2km,設計基本照抄唐的長安,是 日本 人心血的結晶和綜合國力的體現。在 中國 的古代,行的是復都制,西京長安, 東京 洛陽 。但是 日本 造一個平安京已經歷盡萬難,所以無論如何也不能再造一個出來。於是她們呢想了一個辦法:把平安京分成兩半,西側的右京就被叫做長安,東側的左京就叫做 洛陽 。
因長安部分的位置不太好,濕地很多,發展不起來,慢慢就被廢棄了,所以只剩下東邊的 洛陽 部分。
因此,現在 京都 市區,就是平安京劃分的 洛陽 部分,所以外地人到 京都 來,也叫做“上洛”。
京都 的市區也按照地理位置分為洛東西南北中五個部分,旅游觀光巴士叫洛巴士。
聽完他的介紹我驚訝又欣喜,原來在我心中扎根的城市,可能是我的另一個家鄉呢,更堅定了我想要去 京都 看看的信念。
就這樣,多年後,我帶著滿滿的期待來到了這個被稱為 日本 人的故鄉的古都- 京都 ! Day1: 和服體驗:祗園-永觀堂京都 是一座古樸又包容的城,像是有一條時光隧道,一端連著都市的繁華,一端連著古都的質朴。
無論你穿什麼風格的衣服,都不會有違和感。
而我認為在 京都 穿和服是再合適不過了。 和服“和服”這個名字是 中國 人發明的,和服也是從 中國 傳入 日本 的, 日本 人自己稱“吳服”或者“著物”。
經過幾次改良,和服已經成為 日本 民族服飾,日語發音Kimono。 和服的種類很多,根據穿著場合劃分,最常見的四種類型是:留袖和服,振袖和服,訪問者和服和小紋和服。
留袖和服是女性參加親戚的婚禮和正式的儀式、典禮時穿的和服。主要分為黑留袖和色留袖。以黑色為底色,染有五個花紋,在和服前身下擺兩端印有圖案的,叫“黑留袖”,為已婚婦女使用;在其它顏色的面料上印有三個或一個花紋且下擺有圖案的,叫“色留袖”。女子一般穿黑留袖,因為黑留袖是級別最高的禮服。
振袖和服是未婚女子的第一禮服,也是最正式的和服,又稱長袖和服。一般在成人儀式、畢業典禮、宴會、晚會等場合穿戴,根據袖子的長度又分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因為這種和服給人一種時尚的感覺,下裾多印有俏麗的圖案。
訪問和服是整體染上圖案的和服,整體展開後,從下擺、左前袖、左肩到領子展開後會呈現一幅完整的圖案。近年來,作為最流行的簡易禮裝因此而大受歡迎。開學儀式、宴會、茶會等場合都可以穿且沒有年齡和婚否的限制。近年來,作為最流行的簡易禮裝因此而大受歡迎。
小紋和服與其它和服不同的是因為很適合用於練習穿著,通常作為日常時髦服裝,衣服上染有碎小花紋,在約會和外出購物的場合經常可以看到。對於年輕女性,也可以用於半正式晚會的禮服。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關於和服的信息,可以點擊下麵這個鏈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809343/answer/170860963?hb_wx_block=0
日本 人在正式場合會嚴格按照著裝禮儀穿著和服,不過我們去 京都 體驗和服時,沒有那麼嚴謹,基本是根據衣服樣子選擇自己喜歡的體驗即可。
我們預定的和服館在清水寺旁邊,和服館九點開始營業,我們八點就到了清水寺,想趁人流涌進來前,先一睹它的風采。
清水寺清水寺始建於778年,是 京都 最古老的寺院,曾數次被燒毀並重建,後於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本堂前懸空的清水舞臺是 日本 國寶級文物,四周綠樹環抱,春季時櫻花爛漫,是 京都 的賞櫻名所之一,秋季時紅楓颯爽,又是賞楓勝地。
清晨的清水寺,還沒有被人流淹沒 ↑清水寺 站在清水寺門口望向清水道,狹窄的小路兩側佈滿舊式老屋 ↑清水寺 ↑清水寺 ↑清水寺 ↑清水寺 ↑清水寺 ↑清水寺 ↑清水寺 ↑清水寺 快到九點時,我們動身去和服店,想趕在第一批進店選衣服
我選擇了素雅的傳統訪問服,因為十月即將迎來賞楓時節,所選擇了楓葉花色。
和服的變裝過程是這樣的:
選和服-選腰帶-選襦絆-選包包-穿和服-化妝-做髮型-選頭飾
大約一個半小時,我完成了全部的變裝,開始了一天的拍攝游玩。
換裝後,行動不像原來那麼方便,所以我們就近在清水寺的附近祗園,三年阪二年阪,花見小路以及八阪神社進行拍攝。 ↑三年阪二年阪 ↑三年阪二年阪 ↑三年阪二年阪 ↑三年阪二年阪 ↑三年阪二年阪 ↑三年阪二年阪 ↑八阪神社 ↑八阪神社 ↑八阪神社 ↑八阪神社 ↑三年阪二年阪 ↑三年阪二年阪 ↑三年阪二年阪 ↑三年阪二年阪 ↑八阪神社 花見小路上有許多高級日料店,大約一點鐘,我們來到了事先預約好的,名叫“花咲”的料理店吃午飯。
花咲這家料理店,烹飪的是類似懷石料理的京料理。
核對完預約信息後,身著訪問服的女將將我們帶到店內落座。
因為料理是新鮮製作的,所以需要等待片刻。 ↑花見小路 看著料理店窗外的滿窗綠意,我想起 京都 的lonely planet 裡面有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No educated Kyotoite would dare send a letter without making a reference to the season”
意思是:沒有任何一個受過教育的 京都 人會敢在寫信的時候不提及季節。
京都 人對季節的敏感度幾乎已經深入到每一個日常。因此,料理,茶果子,甚至服飾都會隨著季節變換而變化。從經典文學《枕草子》,《源氏物語》到大街小巷的便利店,隨處可見“季節限定”四個字。四季是上天給這個島國的一筆巨大財富,而大和民族也將四季演繹出最多變的樂章。
不一會,第一道料理就被呈上來了,女將把菜擺在客人方便食用的位置後會簡單的介紹一下這道菜的名字,食材,以及食用方法。
日本 料理講究一個旬字。
什麼是旬?
我見到過的最妙的解釋是:旬是把食物放進嘴裡,你能感知初夏和深秋那輪月有何不同。
雖然有些誇張,但是通過食物放大季節感也的確是日料的魅力之一。
第一道料理就很哈的詮釋了旬這個字,無論是擺盤還是食材搭配,都恰到好處 ↑花見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