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途經土耳其
Day 1 伊斯坦布爾Day 1 - Every holy city has a founding myth
我們的飛機清晨降落,土航早餐量真的可以,不過一周內吃了三次,實在受不了那麼實在的蛋捲了。當地導游凱撒在到達出口接我們,他是 安卡拉 大學文學研究生,也在 中國 生活過。他的中文是我遇到所有外國人裡面口音最標準的,沒有之一。
在前往市區的路上,凱撒坐在巴士的前排,開始向我們介紹 土耳其 的情況。如果光聽聲音,絕不會覺得他是外國人,再次感嘆下他的中文。位於歷史上東西文明的交界處,首都 伊斯坦布爾 又是歐亞大陸的分界點, 土耳其 全國8100萬人口裡面有100多個民族也合情理。其中 伊斯坦布爾 2200萬人口,也算是世界級的城市了。奧斯曼帝國是曾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六大帝國之一,也是千年帝國東 羅馬 的掘墓人,在經歷了輝煌的六百多年後,在一戰之後徹底沒落了,唯一保留下來的小亞細亞地區的國土也被鄰國虎視眈眈,一度沙俄軍隊曾經離城市只有30公里。幸好軍人出生的凱末爾在1923年領導了起義,以徹底清除宗教影響和君王勢力為國策,建立起了現代 土耳其 ,延續了這個古老游牧部落的歷史。
P.S.但至今伊斯塔布爾市內仍有四千個清真寺,全世界最 高密 度 君士坦丁堡是 羅馬 時代這座城市的名字。 希腊 人早在2700年前就在此建城,一千年後, 羅馬 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定都於此,這裡也被稱作新 羅馬 。據說當年 希腊 將軍出征前求卦,得到了“瞎子國的對面”的預言。到達這裡後,發現海峽對面 亞洲 區有城, 歐洲 部分反而沒有,隨即確定建城的方位。1453年被突厥人入侵後,改名為 伊斯坦布爾 ,意思城市在這裡,而可以在城裡居住都是最虔誠的伊斯蘭信徒。
如果沒有宣禮塔, 伊斯坦布爾 的老城看上去還更像是一座中世紀的 歐洲 城市。除了公元二到四世紀的古城牆,還其他很多 羅馬 帝國的痕跡,如拱門和它附近的蓄水池(池內養魚,防投毒),而 新城 則更多建於文藝復興時期。另外,各種尺寸的巨大國旗隨處可見。 多爾馬巴赫切宮,於19世紀中葉,臨近海峽而建。它也被稱為新王宮,因為建築是按當時西方風格建造了,大門的前後入口都預留了馬車車位,以供王室進出。這是奧斯曼 土耳其 帝國最後輝煌時代的產物,在文化上,他們已經靠向了 西歐 國家。
巴 洛克 風格王宮的大門,看起來這裡更像是 法國 的某處,奧斯曼的風格並不是很清晰,唯一醒目的是中心的伊斯蘭文字裝飾。王宮建成後, 蘇丹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還在1890~1894年間增加了巴 洛克 鐘塔。當然,必不可少的是飄揚的國旗。 進門後,是天鵝浮雕裝飾的圓形噴水池。 石獅 雕塑並沒有像巴比倫那樣顯示君王威猛,也沒有像波斯一樣顯示被強大君王所駕馭,這裡的母獅帶著自己的孩子在休憩,妥妥的Love and Peace。 新王宮的建設一共用了十四噸黃金和四十噸 白銀 ,還有安裝當時世界第一的4.5噸重的水晶吊燈,擁有43處廳堂、70間浴室及285個房間。可能在那個時代,耗盡國力營造這樣一所王宮是君王最大心愿,除了讓自己獨享的一段美好時光,如同 北京 的頤和園,還能讓自己的權力和榮耀通過住所展現給公眾。王宮中還保羅大量 蘇丹 的收藏,我看到一支非常漂亮的盧格。 王國的後門,正對博斯布魯斯海峽,除了有美麗的風景,也是王宮的碼頭。後門出 獅子 就是雄性了,正在捕捉一條鱷魚,這個是寫實還是想象我就不清楚了。走出王宮,路過美輪美奐的側門。 午飯的餐廳,就在離開王國不遠的老城區海邊,吃本地海產,烤黃鯛魚。餐廳就在古城牆下,而已經是文物的古城牆上,居然還有二層違章且合法搭建,感嘆最強海景房。“東方列車謀殺案”里的火車站,也在附近。當年波羅就是先坐船渡海,然後從此上車的。這個文物級別的車站,仍在使用,只是班次非常少了。據說阿莎婆當年在創作時,也是在車站附近住了一個月。 我覺得 伊斯坦布爾 的橋才是真正的歐亞大陸橋,是它們把東西方連接了起來。金角灣上的第一座大橋出現在君士坦丁大帝的六世紀,而現代的加拉塔橋是由一家 德國 公司在1912年修建的,長466米。1992年時,橋突然著火,原因至今不明。今天我們看到的,是火災後修複的大橋,共有兩層,上層通車,而下層則是餐廳和酒吧。海面成群飛翔的海鷗,橋上眾多的垂釣者,可見水中的魚群數量不會太少。另外,這裡也是遠觀老城較好的位置。
亞洲 這一側,雖然沒有震撼人心的清真寺,但有著濃濃的生活氣息。下橋即可路邊喝茶,而旁邊的小巷是一個工具和漁具的市場。海峽兩岸風格各有不同,但都一樣的迷人。
以前曾經看過一個紀錄片,講世界各 大城 市的騙局,而 伊斯坦布爾 的就是坐游船。游船碼頭就在 歐洲 一側的橋下,游人眾多,是略混亂。游船從碼頭一路往北,再返回,全程一小時,可以從中間位置同時觀看兩岸的景色。這裡可以很完整的新王宮的後門。
我們的飛機清晨降落,土航早餐量真的可以,不過一周內吃了三次,實在受不了那麼實在的蛋捲了。當地導游凱撒在到達出口接我們,他是 安卡拉 大學文學研究生,也在 中國 生活過。他的中文是我遇到所有外國人裡面口音最標準的,沒有之一。
在前往市區的路上,凱撒坐在巴士的前排,開始向我們介紹 土耳其 的情況。如果光聽聲音,絕不會覺得他是外國人,再次感嘆下他的中文。位於歷史上東西文明的交界處,首都 伊斯坦布爾 又是歐亞大陸的分界點, 土耳其 全國8100萬人口裡面有100多個民族也合情理。其中 伊斯坦布爾 2200萬人口,也算是世界級的城市了。奧斯曼帝國是曾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六大帝國之一,也是千年帝國東 羅馬 的掘墓人,在經歷了輝煌的六百多年後,在一戰之後徹底沒落了,唯一保留下來的小亞細亞地區的國土也被鄰國虎視眈眈,一度沙俄軍隊曾經離城市只有30公里。幸好軍人出生的凱末爾在1923年領導了起義,以徹底清除宗教影響和君王勢力為國策,建立起了現代 土耳其 ,延續了這個古老游牧部落的歷史。
P.S.但至今伊斯塔布爾市內仍有四千個清真寺,全世界最 高密 度 君士坦丁堡是 羅馬 時代這座城市的名字。 希腊 人早在2700年前就在此建城,一千年後, 羅馬 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定都於此,這裡也被稱作新 羅馬 。據說當年 希腊 將軍出征前求卦,得到了“瞎子國的對面”的預言。到達這裡後,發現海峽對面 亞洲 區有城, 歐洲 部分反而沒有,隨即確定建城的方位。1453年被突厥人入侵後,改名為 伊斯坦布爾 ,意思城市在這裡,而可以在城裡居住都是最虔誠的伊斯蘭信徒。
如果沒有宣禮塔, 伊斯坦布爾 的老城看上去還更像是一座中世紀的 歐洲 城市。除了公元二到四世紀的古城牆,還其他很多 羅馬 帝國的痕跡,如拱門和它附近的蓄水池(池內養魚,防投毒),而 新城 則更多建於文藝復興時期。另外,各種尺寸的巨大國旗隨處可見。 多爾馬巴赫切宮,於19世紀中葉,臨近海峽而建。它也被稱為新王宮,因為建築是按當時西方風格建造了,大門的前後入口都預留了馬車車位,以供王室進出。這是奧斯曼 土耳其 帝國最後輝煌時代的產物,在文化上,他們已經靠向了 西歐 國家。
巴 洛克 風格王宮的大門,看起來這裡更像是 法國 的某處,奧斯曼的風格並不是很清晰,唯一醒目的是中心的伊斯蘭文字裝飾。王宮建成後, 蘇丹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還在1890~1894年間增加了巴 洛克 鐘塔。當然,必不可少的是飄揚的國旗。 進門後,是天鵝浮雕裝飾的圓形噴水池。 石獅 雕塑並沒有像巴比倫那樣顯示君王威猛,也沒有像波斯一樣顯示被強大君王所駕馭,這裡的母獅帶著自己的孩子在休憩,妥妥的Love and Peace。 新王宮的建設一共用了十四噸黃金和四十噸 白銀 ,還有安裝當時世界第一的4.5噸重的水晶吊燈,擁有43處廳堂、70間浴室及285個房間。可能在那個時代,耗盡國力營造這樣一所王宮是君王最大心愿,除了讓自己獨享的一段美好時光,如同 北京 的頤和園,還能讓自己的權力和榮耀通過住所展現給公眾。王宮中還保羅大量 蘇丹 的收藏,我看到一支非常漂亮的盧格。 王國的後門,正對博斯布魯斯海峽,除了有美麗的風景,也是王宮的碼頭。後門出 獅子 就是雄性了,正在捕捉一條鱷魚,這個是寫實還是想象我就不清楚了。走出王宮,路過美輪美奐的側門。 午飯的餐廳,就在離開王國不遠的老城區海邊,吃本地海產,烤黃鯛魚。餐廳就在古城牆下,而已經是文物的古城牆上,居然還有二層違章且合法搭建,感嘆最強海景房。“東方列車謀殺案”里的火車站,也在附近。當年波羅就是先坐船渡海,然後從此上車的。這個文物級別的車站,仍在使用,只是班次非常少了。據說阿莎婆當年在創作時,也是在車站附近住了一個月。 我覺得 伊斯坦布爾 的橋才是真正的歐亞大陸橋,是它們把東西方連接了起來。金角灣上的第一座大橋出現在君士坦丁大帝的六世紀,而現代的加拉塔橋是由一家 德國 公司在1912年修建的,長466米。1992年時,橋突然著火,原因至今不明。今天我們看到的,是火災後修複的大橋,共有兩層,上層通車,而下層則是餐廳和酒吧。海面成群飛翔的海鷗,橋上眾多的垂釣者,可見水中的魚群數量不會太少。另外,這裡也是遠觀老城較好的位置。
亞洲 這一側,雖然沒有震撼人心的清真寺,但有著濃濃的生活氣息。下橋即可路邊喝茶,而旁邊的小巷是一個工具和漁具的市場。海峽兩岸風格各有不同,但都一樣的迷人。
以前曾經看過一個紀錄片,講世界各 大城 市的騙局,而 伊斯坦布爾 的就是坐游船。游船碼頭就在 歐洲 一側的橋下,游人眾多,是略混亂。游船從碼頭一路往北,再返回,全程一小時,可以從中間位置同時觀看兩岸的景色。這裡可以很完整的新王宮的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