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邊疆旅行記-旭岳
從 東京 前往谷川岳需要利用上越 新乾 線。上、越都是古代 日本 仿照隋唐道、州、縣三級行政區劃設置的州一級行政區,分別叫做上野國和越後國,大致相當於今天的 群馬縣 和 新潟縣 。上溯數百年,前往兩縣交界的谷川岳,至少得在武藏國(今 東京 )、上野國、越後國三國接受路引審查,而登山這樣的理由顯然是不被 大名 接受的。如今單日就能往返 東京 ,遠望皚皚群山,不得不感慨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這天的體感溫度-5度,標準的三件登山服套裝足以應付。對於還裹著冬衣的谷川岳來說,就有些悶熱了。只見它將白色的雪衣拉開了一道長數十米、高約2米、寬度不等的縫隙,袒露出部分肌體,感受著殘雪期逐漸恢復的暖意。要不了多久,它就會對那件厚重的冬衣感到厭煩,並將其一擲而下,拋向谷底。 從山肩小屋出發,步行10分鐘就是谷川岳左耳(藥師岳)山頂。木質的山頂碑像一位上了年紀老人:患有風濕的下半身陷入冰面,動彈不得;忍受風雪日曬的上半身皮膚不偏不倚的從正中龜裂開,便索性帶了個頭套,苟延殘喘。
如果有時間,建議讀者先後登上雙耳,據說景色各有千秋。僅以左耳視角來說,谷川岳無疑滿足“簡潔”這個藝術性的第一要求。被大雪覆蓋、擁有近乎光滑絕壁和陡峭山脊的右耳算得上一座接近完美的雕塑。 當然,前往右耳需要冒點風險。雙耳間那巨大的雪檐突出於懸崖,看上去搖搖欲墜。每經過一位登山者,雪檐邊緣那道仿佛切割點的黑色細線就更加清晰一些。
看得出來,雪檐時日無多了。對於一個身體逐漸衰微並終將走到盡頭的事物而言,靈魂應當對這種理所當然毫無留戀。或許它早就見慣了塵世變遷,並想好了自己的遺言,只是等著最後的驚鴻一躍:這是美妙的一生。 (四)鼴鼠車站上越線是一條複線鐵路。首次來到土合站、準備乘坐返程列車的登山者,在沿著指示牌穿過佈滿苔蘚的地下 通道 時,大概都會以為不遠處的 通道 那頭就連著另一個月臺。
那麼,當一個有著462級臺階、高差70米的下行隧道出現在眼前時,大家應該就有差不多的驚訝和茫然。 土合站每天有16趟列車經停,日均利用人數為20人次。大部分時候土合站是個無人站。如果獨自在這樣一個空曠而陳舊的隧道里,踩著地面滲出的積水,耳畔迴響著腳步的回聲,GPS毫無指望,那種困惑自不待言。 步行通過這段隧道需要十分鐘。背上冬季登山裝備,即使一路狂奔也得花上八分鐘。隧道底部土合站下行線的站牌讓人如釋重負。涵洞中很快出現一道車頭燈的亮光,下一班則需要再等上一到兩個小時。 日本 第一的鼴鼠車站果真名不虛傳。 四、馬背縱走:信仰之山當今 日本 以大眾為主體、以休閑為目的的登山始於明治時代。幕府開國後師從歐美。當時 歐洲 方興未艾的大眾登山被引入 日本 後,很快在全國掀起熱潮,併成為青少年體育鍛煉的必修課。
不過,如果把時間撥回千年,那時人們對火山噴發、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充滿了恐懼,敬畏自然。與災害關聯的大山往往被神化,成為神職人員的修行場,併在山頂建起寺廟或神社。當年修道者祭拜的山神後來逐漸演化為大眾尊奉的神山,並以此命名大山。位於山形和宮城兩縣縣境的藏王山就是這樣一座信仰之山。 (一)山寺山形與 東京 相隔300公里,大大超出了日歸的合理交通距離。既是攀登信仰之山,不妨花上半天參觀 東北 地區著名的山寺。既可以遠眺藏王連峰,又能體味 日本 天台 宗的奧妙和俳句詩聖松尾芭蕉的傳奇人生,一舉兩得。 隋唐時代,佛教 天台 宗在 中國 盛極一時。來唐 日本 僧人學習教義後,東渡回國創辦了 日本 天台 宗。漢傳佛教宗派眾多,或重教義,或重實踐, 天台 宗則講究二者融合。
自山門向上的800餘級石階,是往日僧人們的修行之道。拾級而上,修行者逐漸擺脫欲望與雜念,完成精神上的凈化,象徵著從地獄進入極樂世界。
如果有時間,建議讀者先後登上雙耳,據說景色各有千秋。僅以左耳視角來說,谷川岳無疑滿足“簡潔”這個藝術性的第一要求。被大雪覆蓋、擁有近乎光滑絕壁和陡峭山脊的右耳算得上一座接近完美的雕塑。 當然,前往右耳需要冒點風險。雙耳間那巨大的雪檐突出於懸崖,看上去搖搖欲墜。每經過一位登山者,雪檐邊緣那道仿佛切割點的黑色細線就更加清晰一些。
看得出來,雪檐時日無多了。對於一個身體逐漸衰微並終將走到盡頭的事物而言,靈魂應當對這種理所當然毫無留戀。或許它早就見慣了塵世變遷,並想好了自己的遺言,只是等著最後的驚鴻一躍:這是美妙的一生。 (四)鼴鼠車站上越線是一條複線鐵路。首次來到土合站、準備乘坐返程列車的登山者,在沿著指示牌穿過佈滿苔蘚的地下 通道 時,大概都會以為不遠處的 通道 那頭就連著另一個月臺。
那麼,當一個有著462級臺階、高差70米的下行隧道出現在眼前時,大家應該就有差不多的驚訝和茫然。 土合站每天有16趟列車經停,日均利用人數為20人次。大部分時候土合站是個無人站。如果獨自在這樣一個空曠而陳舊的隧道里,踩著地面滲出的積水,耳畔迴響著腳步的回聲,GPS毫無指望,那種困惑自不待言。 步行通過這段隧道需要十分鐘。背上冬季登山裝備,即使一路狂奔也得花上八分鐘。隧道底部土合站下行線的站牌讓人如釋重負。涵洞中很快出現一道車頭燈的亮光,下一班則需要再等上一到兩個小時。 日本 第一的鼴鼠車站果真名不虛傳。 四、馬背縱走:信仰之山當今 日本 以大眾為主體、以休閑為目的的登山始於明治時代。幕府開國後師從歐美。當時 歐洲 方興未艾的大眾登山被引入 日本 後,很快在全國掀起熱潮,併成為青少年體育鍛煉的必修課。
不過,如果把時間撥回千年,那時人們對火山噴發、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充滿了恐懼,敬畏自然。與災害關聯的大山往往被神化,成為神職人員的修行場,併在山頂建起寺廟或神社。當年修道者祭拜的山神後來逐漸演化為大眾尊奉的神山,並以此命名大山。位於山形和宮城兩縣縣境的藏王山就是這樣一座信仰之山。 (一)山寺山形與 東京 相隔300公里,大大超出了日歸的合理交通距離。既是攀登信仰之山,不妨花上半天參觀 東北 地區著名的山寺。既可以遠眺藏王連峰,又能體味 日本 天台 宗的奧妙和俳句詩聖松尾芭蕉的傳奇人生,一舉兩得。 隋唐時代,佛教 天台 宗在 中國 盛極一時。來唐 日本 僧人學習教義後,東渡回國創辦了 日本 天台 宗。漢傳佛教宗派眾多,或重教義,或重實踐, 天台 宗則講究二者融合。
自山門向上的800餘級石階,是往日僧人們的修行之道。拾級而上,修行者逐漸擺脫欲望與雜念,完成精神上的凈化,象徵著從地獄進入極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