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邊疆旅行記-旭岳
突破林線後,沿途再無標誌物,上山路顯得越發乏味和艱辛。遠遠望去,前方摩肩接踵的登山者像一群螞蟻行進在明晃晃的刀刃上。沒有任何遮擋物和隱蔽處,仿佛一陣輕風就可以將黑點帶到九霄雲外。迴首間,排隊等候上行先通過的下山者又好像一組蓄勢待發的雲霄飛車,隨時準備沖入深谷。進退維谷之際,信心就依靠著那釘入雪面的冰爪。人多的優勢這時就體現出來了。 2月中旬的這個周末,連續兩天、每天有約300人攀登谷川岳。密密麻麻的人群硬是在水平雪面中開闢出一條凹陷的壓實道路,在坡面上踢出無數個腳掌大小的深坑,形成 龍門 石窟般的景象。後來者面對的就不再是一片荒野,而是類似瀝青路的前身:碎石路。行走在這樣的雪坡依然吃力,但陷入積雪、身體滑倒的風險無疑大大降低了;笨重的雪靴也不再必要,2公斤的減負絕對算得上好天氣的厚禮。 群馬縣 的登山管理條例規定:考慮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中旬間融雪導致雪崩頻發,這期間禁止攀登谷川岳。前晚 關東 地區的7.1級地震和連日晴天毫無疑問造成了積雪鬆動。天神尾根路線兩側山頂處多次發出雷鳴般的巨響,隨後是泥石流般的雪崩席卷山谷,勢不可擋的沖向谷底。
這樣的山況倒絲毫沒有影響滑雪高手的決心。幾個年輕人背著碩大的滑雪板,以不輸登山者的速度向上攀登。在山頂的某處,他們將一躍而下,獨自品味騰雲駕霧的快感。 中國 道路設計規範里明確公路坡度的上限是9度。平距100米、高差9米,從圖紙上看大概不會認為是一個坡。不過,如果親自駕車,從 挪威 中部海拔約1500米的達爾斯尼巴冰川觀景臺下到海拔約400米的蓋朗 厄爾 觀景台,司機多半會對中間那段坡度10-12度、谷側僅有老舊木樁保護的盤山公路感到心有餘悸。
攀登雪山是一個道理。一旦面對面,那些側看還相對平緩的坡面就變成了峭壁。在藍天襯托下,谷川岳山頂小屋前的最後一個長坡,顯得尤其漫長。
時至正午,前人踩踏形成的落腳處積雪開始軟化,坡道上遍佈著滑跤痕跡。後人順坡上行往往不得不採取Z字形攀登路線:靠近坡面中心又不斷避開不太穩固的融雪路段。往前仰望,側方移動的登山者幾乎是依靠登山杖在維持平衡;身後那如同扇面逐漸收窄的坡面則不禁讓人心生疑慮:待會兒真的下得去嗎? (三)雙耳峰2月的谷川岳已經熬過了最艱難的嚴冬。處於半埋狀態、仍被凍雪緊縛的指路牌,生動的述說著冬日棱線的嚴酷無情。不過疲睏的人往往只會本能的聯想起物體最基本的含義。坡道開始變緩,視野前方再無遮擋,路標出現山頂小屋的方位,終點應該就快到了。 日本 的山野小屋可以分為三類。無人值守的避難小屋通常位於山腰或者多日縱走路線上,用於躲避災難性天氣或者特殊情況下臨時住宿。避難小屋實行先到先得,面積較小。收容人數以10人較為常見,條件相當簡陋。
有人值守但不提供餐飲、寢具的木屋或者石室常見於偏遠但可以當日上下山的山腳或者縱走路線的岔路口。這類小屋需要預約,有的收容人數可以達到40人,偶爾還能提供溫泉洗浴,同時兼具搜集猛獸活動情況的功能。
經營性木屋通常靠近山巔或者開設於山腰臺地,設施相對完備。位於海拔1912米的谷川岳山肩小屋就是一座季節性經營的小屋。在冬季,山肩小屋作為避難所對所有登山者免費開放。當然,這是一種帶著美好意願的條件性開放。嚴冬期,人得首先找到埋在雪下的小屋在哪兒。 鐵鐘在 日本 避難小屋附近比較常見。大部分時候,敲鐘跟磊碎石堆沒有區別,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或是迴蕩在山谷間,或是固化於石磊。此外,鐘聲可以傳播相當遠的距離,緊急情況下也可以用於報警。個別鐵鐘設置於冬季群體性登山遇難事件之後, 比如 青森岩木山,這類鐵鐘就兼具了慰靈碑的作用。 谷川岳的山肩小屋只能容納40人,與白馬岳、穗高岳那種可供上百人住宿的山小屋相比,條件簡樸了許多。衛生間甚至只能住到室外。不過這裡風雪太大,連沉重的移動廁所都得用鐵鏈固定在岩石上。
天氣預報里,正午山頂的風速是6米/秒。對於谷川岳來說,這太溫柔;但作用於氣爐,那就是火焰噴射器了。
要吃上熱飯,山肩小屋後與移動廁所之間的狹小空地是唯一的避風處。習慣了 成都 的“廁所串串”和 重慶 的“多一味”小面,這不會有什麼心理負擔。
這樣的山況倒絲毫沒有影響滑雪高手的決心。幾個年輕人背著碩大的滑雪板,以不輸登山者的速度向上攀登。在山頂的某處,他們將一躍而下,獨自品味騰雲駕霧的快感。 中國 道路設計規範里明確公路坡度的上限是9度。平距100米、高差9米,從圖紙上看大概不會認為是一個坡。不過,如果親自駕車,從 挪威 中部海拔約1500米的達爾斯尼巴冰川觀景臺下到海拔約400米的蓋朗 厄爾 觀景台,司機多半會對中間那段坡度10-12度、谷側僅有老舊木樁保護的盤山公路感到心有餘悸。
攀登雪山是一個道理。一旦面對面,那些側看還相對平緩的坡面就變成了峭壁。在藍天襯托下,谷川岳山頂小屋前的最後一個長坡,顯得尤其漫長。
時至正午,前人踩踏形成的落腳處積雪開始軟化,坡道上遍佈著滑跤痕跡。後人順坡上行往往不得不採取Z字形攀登路線:靠近坡面中心又不斷避開不太穩固的融雪路段。往前仰望,側方移動的登山者幾乎是依靠登山杖在維持平衡;身後那如同扇面逐漸收窄的坡面則不禁讓人心生疑慮:待會兒真的下得去嗎? (三)雙耳峰2月的谷川岳已經熬過了最艱難的嚴冬。處於半埋狀態、仍被凍雪緊縛的指路牌,生動的述說著冬日棱線的嚴酷無情。不過疲睏的人往往只會本能的聯想起物體最基本的含義。坡道開始變緩,視野前方再無遮擋,路標出現山頂小屋的方位,終點應該就快到了。 日本 的山野小屋可以分為三類。無人值守的避難小屋通常位於山腰或者多日縱走路線上,用於躲避災難性天氣或者特殊情況下臨時住宿。避難小屋實行先到先得,面積較小。收容人數以10人較為常見,條件相當簡陋。
有人值守但不提供餐飲、寢具的木屋或者石室常見於偏遠但可以當日上下山的山腳或者縱走路線的岔路口。這類小屋需要預約,有的收容人數可以達到40人,偶爾還能提供溫泉洗浴,同時兼具搜集猛獸活動情況的功能。
經營性木屋通常靠近山巔或者開設於山腰臺地,設施相對完備。位於海拔1912米的谷川岳山肩小屋就是一座季節性經營的小屋。在冬季,山肩小屋作為避難所對所有登山者免費開放。當然,這是一種帶著美好意願的條件性開放。嚴冬期,人得首先找到埋在雪下的小屋在哪兒。 鐵鐘在 日本 避難小屋附近比較常見。大部分時候,敲鐘跟磊碎石堆沒有區別,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或是迴蕩在山谷間,或是固化於石磊。此外,鐘聲可以傳播相當遠的距離,緊急情況下也可以用於報警。個別鐵鐘設置於冬季群體性登山遇難事件之後, 比如 青森岩木山,這類鐵鐘就兼具了慰靈碑的作用。 谷川岳的山肩小屋只能容納40人,與白馬岳、穗高岳那種可供上百人住宿的山小屋相比,條件簡樸了許多。衛生間甚至只能住到室外。不過這裡風雪太大,連沉重的移動廁所都得用鐵鏈固定在岩石上。
天氣預報里,正午山頂的風速是6米/秒。對於谷川岳來說,這太溫柔;但作用於氣爐,那就是火焰噴射器了。
要吃上熱飯,山肩小屋後與移動廁所之間的狹小空地是唯一的避風處。習慣了 成都 的“廁所串串”和 重慶 的“多一味”小面,這不會有什麼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