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喜馬拉雅】尼泊爾安娜普爾納大環線徒步(ACT+Tilicho Lake)含超詳細攻略
林中小道很短,回到公路上之後就可以遠遠看見懸崖下的綠洲——布拉塘(Bhratang,2850)了。 看上去很近,事實上在河谷和岩壁中間灰塵瀰漫的馬路上走了很久才到布拉塘。一路上和四個歐美人一起走,卻沒說話。今天很奇怪,照理說茶梅之後絕大多數人都不再坐車了,可是一路只碰到不到10個徒步者,異常冷清。
還沒到村子就看到沿路圍著高高的籬笆。從縫隙向內張望,原來是蘋果園。光禿禿的枝頭上掛滿了沉甸甸的紅蘋果,讓人垂涎。和大環線另一頭的瑪爾法(Marpha,2670)一樣,布拉塘也是以盛產蘋果而聞名。 村上有一家外形十分現代的餐廳,那四個 歐洲 人進去喝咖啡,我沒有休息繼續往前走。離今晚的目的地——上皮桑村(Upper Pisang,3300)還有600多米的爬升。
離開布拉塘的這條懸崖邊鑿出的公路算是ACT上最糟糕的路段,汽車開過揚起的灰塵根本無處可躲。 岩石上有人寫著“佛祖誕生於 尼泊爾 ”
回頭看一眼連接安娜普爾納二號峰和蘭瓊雪山之間的山脊,一條冰瀑從山坳垂下。 前方是斯瓦加 德瓦 里山(Swargadwari Danda)弧形的大岩壁,幾乎寸草不生。 走過吊橋後又是一條徒步小徑,通常徒步小徑意味Z字形上坡,在上坡快到盡頭的轉彎處,我坐在一把長椅上吃巧克力,被後面那四個歐美徒步者追上。聊起來才知道其中兩個 匈牙利 人正是塔爾客棧餐廳遇到的那兩位,昨晚就住在我隔壁的藏人客棧。而另外兩個 德國 人似乎是一對父子,老爺爺已經鬍子全白,卻健步如飛,不久就看不到他們的蹤影了。
路邊有幾棟廢棄的木屋,門開著,透露出詭異的氣氛。天色漸暗,涼風吹來更顯陰森。一個人走在樹林中,聽著自己的腳步聲竟有些害怕。想加快腳步追上前面的四人,可短短幾分鐘內他們完全沒了蹤跡,像是突然蒸發了一樣,連一絲登山杖敲擊地面的聲音都聽不見。走得越快越像是在被什麼追著,更加瘮得慌。這是大環線上唯一讓我害怕的時刻,我知道這是我的心理在作祟,越害怕越逼迫自己去想恐怖的東西。四顧無人但總覺得被人盯著的感覺讓我頭皮發麻,就連瑪尼堆都自帶詭異氛圍...... (那麼害怕還敢停下來拍照?)
好在沒多久就到了馬路上,我總算松一口氣。走出林子就是迪庫博卡裡村(Dhikur Pokhari,3060)。這裡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客棧。我看到剛纔那四個人走進了其中一家,今晚在這歇腳。而我雖然很累,但還是想堅持走到上皮桑。 陽光沿著斯瓦加 德瓦 里山光滑的岩壁迅速上爬,不一會兒谷地就暗了下來。此時我的左手邊就是安娜普爾納二峰和四峰的山腳,只不過挨得太近看不到山尖。 這是大環線上豈今為止最重要的分岔路口,兩條岔路分別通向下皮桑村(Lower Pisang, 3200)和上皮桑村(Upper Pisang,3300)。下皮桑村之後的道路會一直沿著馬斯揚迪 河南 岸的公路走,緊貼安娜普爾納二峰和四峰山腳,經過哈姆德(Humde,3280)到達 馬南 ,海拔緩慢上升,通常一天可以走完,被稱為皮桑低線(Lower Pisang Route)。而前往上皮桑村的道路在河的北岸,之後會爬升至 加魯(Ghyaru, 3670),經過 納瓦爾 (Ngawal, 3660)和布拉卡(Braka, 3439), 最後也到達 馬南 ,通常需要兩到三天時間,這條線被稱為皮桑高線(Upper Pisang Route)。
(藍色為低線,紅色為高線)
從觀景角度看,後者有著絕對優勢,因為前者離雪山太近,難窺全貌,反而不識 廬山 真面目。從海拔適應角度講,皮桑高線同樣更能幫助徒步者提前進入高海拔的節奏,讓後面行程更輕鬆。
此時的山谷里很冷,又吹大風,我有些著涼。爬到上皮桑村所在的山坡已經累到身體不屬於自己,一看時間正好下午5點,除去中午1小時休息,今天整整走了8小時。看到一家還算新的旅館就住了下來,想必剛建成,房間里油漆味尚未散去,但是管不了那麼多了,一頭倒在床上。躺了半小時才有力氣去餐廳。頭很痛,腦袋暈暈的,我想可能是輕微的高反癥狀。這個海拔的客棧已經有了火爐,三個當地人邀請我一起坐在火爐邊烤火,其中一人還主動幫我連接wifi。我點了咖喱雞蛋飯,卻因為頭暈沒有一點胃口。
今天的徒步就像吃蘋果,第一口很脆很甜,最後啃到仁了,又硬又苦。
Day4: Upper Pisang- Ngawal徒步距離:11公里,海拔上升:360米,徒步時長:6小時
難度評級:普通
人臉雪山早上掀開窗帘就看到晨光中安納普爾那二號峰。東南方升起的太陽此時無法照亮北壁,沉積千年的在冰川在陰影里發出幽藍的 光澤 。山腳的下皮桑村仍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這一覺睡得出乎意料得好,感覺身體滿血複活,昨晚頭疼反胃的感覺一掃而空。去餐廳喝了薑茶,吃了一碗燕麥粥和一個煎餅。收拾完剛出門就在客棧門口遇到昨天宿在上一個村子的 德國 匈牙利 四人組,後面緊跟著在達拉帕尼見過一面的Coner。
上皮桑村是一座安娜普爾納地區典型的藏式村落,建造在陡坡之上,房子由粗糙的石片堆砌而成,有一種古老而神秘的美感。走在逼仄的窄巷中就像走進了一座石頭迷宮,找不到出村的方向。早晨的村子靜悄悄的,偶有迎面而來的老太太對我說Namaste。
村口有長長的一排轉經筒,正對著安娜普爾納二號峰。 轉經筒在陽光下投下形狀不一的影子,抬手撫過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響,仿佛能聽見時間的流逝。
從山上引來的泉水,水槽底部的冰尚未融化。 出村的步道上,一頭氂牛正帶著小牛吃草。等它們從路上挪開的時間,我看了一眼前方這塊大岩石,地圖上叫Longyo Danda,有人翻譯成“龍玉岩”。這塊石頭背後的山脊,連接著安娜普爾納四峰和三峰。 回頭看一眼上皮桑村,遠處的雪山是安娜普爾納山脈東端的蘭瓊雪山。 這個季節,針葉林中的紅葉惹人喜愛,但是要註意上面的尖刺。 不過了多久就會走過一堵古老的瑪尼牆,和當地房屋一樣,完全用石片壘成。很多堆在錶面的石片上,都用藏語刻著六字真言。在我這個外來者眼裡,仿佛具有某種神秘的力量。 不求歲月靜好,何懼負重前行。 把腳架放在石頭上拍完上面這張照片,就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扎著藍頭巾的 荷蘭 叔Hugo正從我背後走來。見到老朋友不免有些激動,趕緊抓過來合影一張。 這個季節是徒步旺季,也是大環線上人最多的時候,照理說每天都會遇到很多新面孔。但事實上人是在以各自速度移動的,相同步調的小群體一路能遇到的也就那幾個人。
Hugo昨晚也住在上皮桑村,前天他最後沒走到茶梅,而是在科托住下。他告訴我今早村裡的寺廟恰好有節日法會,他在那裡聽了一會兒。當年騎摩托周游 印度 時在菩提迦葉也恰好遇到佛教節日,總是那麼巧。正聊著天,來了一個牽著馬的當地人,問我們的嚮導在哪呢,Hugo掏出手機,跟他說手機地圖就是他的嚮導。終於沒說我是他嚮導了......
吃了蘋果後,陸陸續續來了好幾撥徒步者,大家都在這堆石頭旁休息。因為我們即將面對的,是一條400米直上的陡坡。
從這裡開始我們要走連續之字形路線上山,到達半山腰的加魯村(Ghyaru,3670),不算上提里錯湖的話,大環線上如此強度的短距離爬升只有陀龍山腳(Thorung Phedi,4525)到陀龍衝鋒營地(Thorung High Camp,4925)這段路可與之匹敵。
最前面這位就是 德國 老爺爺,綠上衣紅褲子黃背包的撞色搭配非常搶眼,人也一馬當先。 一座積雪的山尖從石頭後面露了出來,這是皮桑峰(Pisang Peak,6091),大環線上最容易攀登的6000米入門級雪山。從上皮桑村背後有一條攀登路線,中途扎營兩晚,第三天早上登頂。山頂是欣賞安娜普爾納群峰最好的觀景點之一。皮桑峰屬於技術型山峰,需要專業嚮導帶隊,並非我等外行人士能夠嘗試。 爬到半山腰可看見被龍玉岩擋住的另一側山谷。 龍玉岩(中)兩邊的雪山分別是安娜普爾納二峰和三峰,四峰正好被它遮擋。 連續的上坡真是有些吃力,一開始我還從之字路中間抄小道走,走了沒多久就累得不行,於是想起 法國 奶奶在塔爾教我們的腹式呼吸法,即深吸一口氣直達腹腔,呼氣時用極慢的速度從嘴裡吐出,儘量勻速慢走,試了試的確有效果。身體尚未適應低氧環境的狀況下,快速急行不是個明智的選擇。我時刻提醒自己,我是來徒步的,不是來比賽的,慢走,慢走。
中途有個取水站和一個茶屋可以歇腳,我沒有停留,一路穩步向上,看到白塔證明離加魯村(Ghyaru,3670)不遠了。我是第二個到達白塔的人, 塔下 有一位藏族老奶奶擺攤賣餅,我買了一個填肚子。過了一會兒,大部隊也陸續到達, 德國 爺爺看見桌上的餅,激動地說這餅竟然和家鄉的餅一模一樣,問老奶奶它是不是叫xxx(德語),老奶奶一臉懵逼...... 老奶奶溝壑縱橫的臉讓我想起美術課本上的一幅畫《父親》。
白 塔下 是一個絕佳的觀景台,這個高度已經可以看到安娜普爾納二峰最高的7937峰了,之前這座主峰一直被低處的山體遮擋。在它左邊稍矮的7744峰正下方,赫然露出一張人臉!雙眼、鼻梁、嘴巴,甚至連眉毛都惟妙惟肖,好似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這便是當地人口中的人臉雪山。它就像安娜普爾納的化身,在唯有冰與雪的高處守望著他的子民。 據觀察,人臉在這個角度是最像的。而走皮桑低線(lower Pisang Route)是看不到人臉的。
安娜普爾納三號峰(Annapurna III,7555)也一覽無餘。
還沒到村子就看到沿路圍著高高的籬笆。從縫隙向內張望,原來是蘋果園。光禿禿的枝頭上掛滿了沉甸甸的紅蘋果,讓人垂涎。和大環線另一頭的瑪爾法(Marpha,2670)一樣,布拉塘也是以盛產蘋果而聞名。 村上有一家外形十分現代的餐廳,那四個 歐洲 人進去喝咖啡,我沒有休息繼續往前走。離今晚的目的地——上皮桑村(Upper Pisang,3300)還有600多米的爬升。
離開布拉塘的這條懸崖邊鑿出的公路算是ACT上最糟糕的路段,汽車開過揚起的灰塵根本無處可躲。 岩石上有人寫著“佛祖誕生於 尼泊爾 ”
回頭看一眼連接安娜普爾納二號峰和蘭瓊雪山之間的山脊,一條冰瀑從山坳垂下。 前方是斯瓦加 德瓦 里山(Swargadwari Danda)弧形的大岩壁,幾乎寸草不生。 走過吊橋後又是一條徒步小徑,通常徒步小徑意味Z字形上坡,在上坡快到盡頭的轉彎處,我坐在一把長椅上吃巧克力,被後面那四個歐美徒步者追上。聊起來才知道其中兩個 匈牙利 人正是塔爾客棧餐廳遇到的那兩位,昨晚就住在我隔壁的藏人客棧。而另外兩個 德國 人似乎是一對父子,老爺爺已經鬍子全白,卻健步如飛,不久就看不到他們的蹤影了。
路邊有幾棟廢棄的木屋,門開著,透露出詭異的氣氛。天色漸暗,涼風吹來更顯陰森。一個人走在樹林中,聽著自己的腳步聲竟有些害怕。想加快腳步追上前面的四人,可短短幾分鐘內他們完全沒了蹤跡,像是突然蒸發了一樣,連一絲登山杖敲擊地面的聲音都聽不見。走得越快越像是在被什麼追著,更加瘮得慌。這是大環線上唯一讓我害怕的時刻,我知道這是我的心理在作祟,越害怕越逼迫自己去想恐怖的東西。四顧無人但總覺得被人盯著的感覺讓我頭皮發麻,就連瑪尼堆都自帶詭異氛圍...... (那麼害怕還敢停下來拍照?)
好在沒多久就到了馬路上,我總算松一口氣。走出林子就是迪庫博卡裡村(Dhikur Pokhari,3060)。這裡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客棧。我看到剛纔那四個人走進了其中一家,今晚在這歇腳。而我雖然很累,但還是想堅持走到上皮桑。 陽光沿著斯瓦加 德瓦 里山光滑的岩壁迅速上爬,不一會兒谷地就暗了下來。此時我的左手邊就是安娜普爾納二峰和四峰的山腳,只不過挨得太近看不到山尖。 這是大環線上豈今為止最重要的分岔路口,兩條岔路分別通向下皮桑村(Lower Pisang, 3200)和上皮桑村(Upper Pisang,3300)。下皮桑村之後的道路會一直沿著馬斯揚迪 河南 岸的公路走,緊貼安娜普爾納二峰和四峰山腳,經過哈姆德(Humde,3280)到達 馬南 ,海拔緩慢上升,通常一天可以走完,被稱為皮桑低線(Lower Pisang Route)。而前往上皮桑村的道路在河的北岸,之後會爬升至 加魯(Ghyaru, 3670),經過 納瓦爾 (Ngawal, 3660)和布拉卡(Braka, 3439), 最後也到達 馬南 ,通常需要兩到三天時間,這條線被稱為皮桑高線(Upper Pisang Route)。
(藍色為低線,紅色為高線)
從觀景角度看,後者有著絕對優勢,因為前者離雪山太近,難窺全貌,反而不識 廬山 真面目。從海拔適應角度講,皮桑高線同樣更能幫助徒步者提前進入高海拔的節奏,讓後面行程更輕鬆。
此時的山谷里很冷,又吹大風,我有些著涼。爬到上皮桑村所在的山坡已經累到身體不屬於自己,一看時間正好下午5點,除去中午1小時休息,今天整整走了8小時。看到一家還算新的旅館就住了下來,想必剛建成,房間里油漆味尚未散去,但是管不了那麼多了,一頭倒在床上。躺了半小時才有力氣去餐廳。頭很痛,腦袋暈暈的,我想可能是輕微的高反癥狀。這個海拔的客棧已經有了火爐,三個當地人邀請我一起坐在火爐邊烤火,其中一人還主動幫我連接wifi。我點了咖喱雞蛋飯,卻因為頭暈沒有一點胃口。
今天的徒步就像吃蘋果,第一口很脆很甜,最後啃到仁了,又硬又苦。
Day4: Upper Pisang- Ngawal徒步距離:11公里,海拔上升:360米,徒步時長:6小時
難度評級:普通
人臉雪山早上掀開窗帘就看到晨光中安納普爾那二號峰。東南方升起的太陽此時無法照亮北壁,沉積千年的在冰川在陰影里發出幽藍的 光澤 。山腳的下皮桑村仍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這一覺睡得出乎意料得好,感覺身體滿血複活,昨晚頭疼反胃的感覺一掃而空。去餐廳喝了薑茶,吃了一碗燕麥粥和一個煎餅。收拾完剛出門就在客棧門口遇到昨天宿在上一個村子的 德國 匈牙利 四人組,後面緊跟著在達拉帕尼見過一面的Coner。
上皮桑村是一座安娜普爾納地區典型的藏式村落,建造在陡坡之上,房子由粗糙的石片堆砌而成,有一種古老而神秘的美感。走在逼仄的窄巷中就像走進了一座石頭迷宮,找不到出村的方向。早晨的村子靜悄悄的,偶有迎面而來的老太太對我說Namaste。
村口有長長的一排轉經筒,正對著安娜普爾納二號峰。 轉經筒在陽光下投下形狀不一的影子,抬手撫過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響,仿佛能聽見時間的流逝。
從山上引來的泉水,水槽底部的冰尚未融化。 出村的步道上,一頭氂牛正帶著小牛吃草。等它們從路上挪開的時間,我看了一眼前方這塊大岩石,地圖上叫Longyo Danda,有人翻譯成“龍玉岩”。這塊石頭背後的山脊,連接著安娜普爾納四峰和三峰。 回頭看一眼上皮桑村,遠處的雪山是安娜普爾納山脈東端的蘭瓊雪山。 這個季節,針葉林中的紅葉惹人喜愛,但是要註意上面的尖刺。 不過了多久就會走過一堵古老的瑪尼牆,和當地房屋一樣,完全用石片壘成。很多堆在錶面的石片上,都用藏語刻著六字真言。在我這個外來者眼裡,仿佛具有某種神秘的力量。 不求歲月靜好,何懼負重前行。 把腳架放在石頭上拍完上面這張照片,就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扎著藍頭巾的 荷蘭 叔Hugo正從我背後走來。見到老朋友不免有些激動,趕緊抓過來合影一張。 這個季節是徒步旺季,也是大環線上人最多的時候,照理說每天都會遇到很多新面孔。但事實上人是在以各自速度移動的,相同步調的小群體一路能遇到的也就那幾個人。
Hugo昨晚也住在上皮桑村,前天他最後沒走到茶梅,而是在科托住下。他告訴我今早村裡的寺廟恰好有節日法會,他在那裡聽了一會兒。當年騎摩托周游 印度 時在菩提迦葉也恰好遇到佛教節日,總是那麼巧。正聊著天,來了一個牽著馬的當地人,問我們的嚮導在哪呢,Hugo掏出手機,跟他說手機地圖就是他的嚮導。終於沒說我是他嚮導了......
吃了蘋果後,陸陸續續來了好幾撥徒步者,大家都在這堆石頭旁休息。因為我們即將面對的,是一條400米直上的陡坡。
從這裡開始我們要走連續之字形路線上山,到達半山腰的加魯村(Ghyaru,3670),不算上提里錯湖的話,大環線上如此強度的短距離爬升只有陀龍山腳(Thorung Phedi,4525)到陀龍衝鋒營地(Thorung High Camp,4925)這段路可與之匹敵。
最前面這位就是 德國 老爺爺,綠上衣紅褲子黃背包的撞色搭配非常搶眼,人也一馬當先。 一座積雪的山尖從石頭後面露了出來,這是皮桑峰(Pisang Peak,6091),大環線上最容易攀登的6000米入門級雪山。從上皮桑村背後有一條攀登路線,中途扎營兩晚,第三天早上登頂。山頂是欣賞安娜普爾納群峰最好的觀景點之一。皮桑峰屬於技術型山峰,需要專業嚮導帶隊,並非我等外行人士能夠嘗試。 爬到半山腰可看見被龍玉岩擋住的另一側山谷。 龍玉岩(中)兩邊的雪山分別是安娜普爾納二峰和三峰,四峰正好被它遮擋。 連續的上坡真是有些吃力,一開始我還從之字路中間抄小道走,走了沒多久就累得不行,於是想起 法國 奶奶在塔爾教我們的腹式呼吸法,即深吸一口氣直達腹腔,呼氣時用極慢的速度從嘴裡吐出,儘量勻速慢走,試了試的確有效果。身體尚未適應低氧環境的狀況下,快速急行不是個明智的選擇。我時刻提醒自己,我是來徒步的,不是來比賽的,慢走,慢走。
中途有個取水站和一個茶屋可以歇腳,我沒有停留,一路穩步向上,看到白塔證明離加魯村(Ghyaru,3670)不遠了。我是第二個到達白塔的人, 塔下 有一位藏族老奶奶擺攤賣餅,我買了一個填肚子。過了一會兒,大部隊也陸續到達, 德國 爺爺看見桌上的餅,激動地說這餅竟然和家鄉的餅一模一樣,問老奶奶它是不是叫xxx(德語),老奶奶一臉懵逼...... 老奶奶溝壑縱橫的臉讓我想起美術課本上的一幅畫《父親》。
白 塔下 是一個絕佳的觀景台,這個高度已經可以看到安娜普爾納二峰最高的7937峰了,之前這座主峰一直被低處的山體遮擋。在它左邊稍矮的7744峰正下方,赫然露出一張人臉!雙眼、鼻梁、嘴巴,甚至連眉毛都惟妙惟肖,好似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這便是當地人口中的人臉雪山。它就像安娜普爾納的化身,在唯有冰與雪的高處守望著他的子民。 據觀察,人臉在這個角度是最像的。而走皮桑低線(lower Pisang Route)是看不到人臉的。
安娜普爾納三號峰(Annapurna III,7555)也一覽無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