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的美麗與哀愁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壁畫✪✪
在外迴廊的外牆,有三層淺浮雕,描繪了吳哥12世紀末13世紀初的歷史時間和高棉人的日常生活。由巴戎寺東門順時針刻劃的浮雕內容依序是:出征占婆、高棉族與占婆族在 洞里薩湖 水戰、水上生活、吳哥戰勝占婆的戰爭、高棉族百姓的日常生活、軍隊、內戰、大魚吞羊、勝利游行、馬戲團及占婆人洗劫吳哥。
內迴廊地基比外迴廊略抬高,牆壁上的淺浮雕主要是宗教題材,和外迴廊明顯有所不同,內迴廊的淺浮雕的 印度 教題材宗教故事,是闍耶跋摩八世(Jayavarman VIII。1243-1295在位)改回信奉 印度 教後增加的。巴揚寺的浮雕共有1200米長,刻畫了11000個人物。 ↑巴戎寺 壁畫的鑒賞方法;
高棉壁畫雕刻基本上都是分割成3部分進行構圖的。從畫面最下方開始向上,畫面被分割為近景、中景和遠景三大部分,於是畫面的遠近感被表現了出來。特別是近景,眾多的人和動物 的手足重疊在一起,會給不習慣此描繪手法的人一種繁雜的感覺。漫步在畫廊中,如果隨著步伐的前移,將這些雕刻想象成是一種動畫,在連續的故事中,就能夠感受到作者想要表現的意圖了。一邊思考一邊緩步而行,牆壁上的雕刻會將其中的故事向你娓娓道來。
✪東側壁畫:
巴揚寺的主入口處跟其他吳哥遺址一樣,都是在東面,也因此,最精彩的壁畫就刻在東面進入巴揚寺前的廊道上。通常旅游巴揚寺的時候,嘟嘟車司機會把旅客放在北處入口,因為那邊會比較好停車。 巴揚寺的壁畫分為兩層,第一層 (外層) 的主題主要是平民的日常生活與高棉的戰爭歷史。其中,以平民當作主題,是絕無僅有、在其他寺廟中完全看不到的。所以蔣勛說巴揚寺充滿了人文的關懷。對於一個君王 (闍耶跋摩七世),能處處想到人民生活,到處興建醫院與學校,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也是為什麼在 柬埔寨 到處都可以看到他的雕像的原因,到現在, 柬埔寨 人民還是非常推崇過去這位偉大的君主。 至於第二層 (內層) 的主題與神話故事有關,這部分就跟其他 吳哥窟 的寺廟比較類似。
這是宋朝軍隊,蓄胡束髮、身穿盔甲、手拿盾牌長矛,與當時 柬埔寨 聯軍一起於 1177 年間對抗占婆 ( 越南 南部) 的行軍畫面。
高棉的部隊則光腳赤身就上場打戰,大象是 東南亞 都會使用的作戰武器之一。當時戰象的威力可說近乎無敵,過去波斯與 印度 也都使用這種武器作戰。當時高棉與宋朝聯軍出征時,闍耶跋摩七世則坐在戰象上指揮大部隊。
不知為何會有這一幕,一個戰士再行軍時,屁股被後方婦女手上的烏龜咬了一口,這樣 Kuso 的畫面也納進了壁畫中,可見當時的國王對於藝術的表現,是非常開放的。 ↑巴戎寺 ↑巴戎寺 吳哥寺迴廊的雕刻基本上都是 印度 神話史詩和戰爭場面為主,雖然雕刻精美,整體宏達,實際上在游客看來虛無縹緲,只能存在於想象之中。 而巴揚寺的壁雕則對準了尋常的百姓,都是些市井小人物的生活,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很多生活片段其實我們自己身邊也有,然後立刻有了觀察的興趣。一方面來說,這些雕刻成了歷史學家研究當時生活百態的重要依據,另外一方面說,闍耶跋摩七世在能當時整個王國的信仰中心,刻上黎民百姓的點點滴滴,確實是以為非凡的君主。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四面佛迷宮
走到巴揚寺最上方的平臺上,宛如置身於四面佛的迷宮中,四周的高聳佛臉石雕目前共有 37 座,幾乎每一座的四面都雕有佛臉。
在巴揚寺西邊有一座四面佛高度比較低,觀光客都會在此跟佛像合影留念。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中央塔:
巴揚寺的正中央是中央塔,塔高約 42 公尺,直徑約為 25 公尺,這個中央塔供充斥著 石門 與石窗,也是個拍照的好地方。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在外迴廊的外牆,有三層淺浮雕,描繪了吳哥12世紀末13世紀初的歷史時間和高棉人的日常生活。由巴戎寺東門順時針刻劃的浮雕內容依序是:出征占婆、高棉族與占婆族在 洞里薩湖 水戰、水上生活、吳哥戰勝占婆的戰爭、高棉族百姓的日常生活、軍隊、內戰、大魚吞羊、勝利游行、馬戲團及占婆人洗劫吳哥。
內迴廊地基比外迴廊略抬高,牆壁上的淺浮雕主要是宗教題材,和外迴廊明顯有所不同,內迴廊的淺浮雕的 印度 教題材宗教故事,是闍耶跋摩八世(Jayavarman VIII。1243-1295在位)改回信奉 印度 教後增加的。巴揚寺的浮雕共有1200米長,刻畫了11000個人物。 ↑巴戎寺 壁畫的鑒賞方法;
高棉壁畫雕刻基本上都是分割成3部分進行構圖的。從畫面最下方開始向上,畫面被分割為近景、中景和遠景三大部分,於是畫面的遠近感被表現了出來。特別是近景,眾多的人和動物 的手足重疊在一起,會給不習慣此描繪手法的人一種繁雜的感覺。漫步在畫廊中,如果隨著步伐的前移,將這些雕刻想象成是一種動畫,在連續的故事中,就能夠感受到作者想要表現的意圖了。一邊思考一邊緩步而行,牆壁上的雕刻會將其中的故事向你娓娓道來。
✪東側壁畫:
巴揚寺的主入口處跟其他吳哥遺址一樣,都是在東面,也因此,最精彩的壁畫就刻在東面進入巴揚寺前的廊道上。通常旅游巴揚寺的時候,嘟嘟車司機會把旅客放在北處入口,因為那邊會比較好停車。 巴揚寺的壁畫分為兩層,第一層 (外層) 的主題主要是平民的日常生活與高棉的戰爭歷史。其中,以平民當作主題,是絕無僅有、在其他寺廟中完全看不到的。所以蔣勛說巴揚寺充滿了人文的關懷。對於一個君王 (闍耶跋摩七世),能處處想到人民生活,到處興建醫院與學校,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也是為什麼在 柬埔寨 到處都可以看到他的雕像的原因,到現在, 柬埔寨 人民還是非常推崇過去這位偉大的君主。 至於第二層 (內層) 的主題與神話故事有關,這部分就跟其他 吳哥窟 的寺廟比較類似。
這是宋朝軍隊,蓄胡束髮、身穿盔甲、手拿盾牌長矛,與當時 柬埔寨 聯軍一起於 1177 年間對抗占婆 ( 越南 南部) 的行軍畫面。
高棉的部隊則光腳赤身就上場打戰,大象是 東南亞 都會使用的作戰武器之一。當時戰象的威力可說近乎無敵,過去波斯與 印度 也都使用這種武器作戰。當時高棉與宋朝聯軍出征時,闍耶跋摩七世則坐在戰象上指揮大部隊。
不知為何會有這一幕,一個戰士再行軍時,屁股被後方婦女手上的烏龜咬了一口,這樣 Kuso 的畫面也納進了壁畫中,可見當時的國王對於藝術的表現,是非常開放的。 ↑巴戎寺 ↑巴戎寺 吳哥寺迴廊的雕刻基本上都是 印度 神話史詩和戰爭場面為主,雖然雕刻精美,整體宏達,實際上在游客看來虛無縹緲,只能存在於想象之中。 而巴揚寺的壁雕則對準了尋常的百姓,都是些市井小人物的生活,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很多生活片段其實我們自己身邊也有,然後立刻有了觀察的興趣。一方面來說,這些雕刻成了歷史學家研究當時生活百態的重要依據,另外一方面說,闍耶跋摩七世在能當時整個王國的信仰中心,刻上黎民百姓的點點滴滴,確實是以為非凡的君主。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四面佛迷宮
走到巴揚寺最上方的平臺上,宛如置身於四面佛的迷宮中,四周的高聳佛臉石雕目前共有 37 座,幾乎每一座的四面都雕有佛臉。
在巴揚寺西邊有一座四面佛高度比較低,觀光客都會在此跟佛像合影留念。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中央塔:
巴揚寺的正中央是中央塔,塔高約 42 公尺,直徑約為 25 公尺,這個中央塔供充斥著 石門 與石窗,也是個拍照的好地方。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