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的美麗與哀愁





女王宮 (Banteay Srei),即“女人的城堡”之意,又譯為女皇宮、班蒂斯蕾,是位於 柬埔寨 大吳哥 東北 約 21 公里荔枝山(Phnom Dei)旁的一座 印度 教寺廟,建於 967 年的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王朝,而於 1002 年的闍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王朝完成。供奉著婆羅門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濕婆— 三重世界的主宰。現在女王宮的建築看來分為兩部分:東西軸以南的部分供奉濕婆,而以北的建築供奉毗濕奴。女王宮坐西朝東,長200米,寬約100 米,內外有3層紅砂石砌成的圍牆。該建築外牆使用的是紅色的岩石和紅土,而屋頂的一部分以磚為建築材料,是一處魅力的古跡。
羅真陀羅跋摩(Rajendravarman)時期,國師雅吉那瓦 拉哈 (Yajnavaraha)退休的時候,皇帝賜予他一塊土地,用於安度、靜享晚年,以感謝他多年輔佐執政的辛勞。國師在這塊土地上,修建了一座寺廟,用於供奉濕婆神,這就是女王宮。那為什麼後來會把這座寺廟誤傳為女王宮呢?因為這裡的雕刻太過精巧,完全像是用繡花針在紅色砂岩上進行雕刻,這種雕刻技藝似乎只有心細的女孩子才能像繡花一樣繡出來,所以就取了這個名字!

該廟敬拜濕婆神:女皇宮的主要是敬拜 印度 教的濕婆神,濕婆是 印度 教三大神明之一。但對於一般不瞭解 印度 教神話的我們,要判斷雕刻的神祇是否微濕婆神,有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第三隻眼 第二:虎皮披肩 第三:毒蛇頸煉 第四:手拿三叉戢,腳踏惡魔 只要符合上述的任一項,該神祇就為濕婆神,這樣有沒有比較好判斷?

喜馬拉雅山女神 Parvati 用粘土做了個他跟濕婆的小孩,一個可愛的小嬰兒。小孩出生後,濕婆出去打獵,可是這小孩一下就長成了青年,濕婆快回到家時,發現一個英俊的青年在家門外,以為老婆偷男人,所以殺了那個青年,砍掉青年的頭。並回家要找老婆算帳,結果 Parvati 告訴他那是他的小孩。所以,濕婆立刻去求助掌管生命的毗濕奴 (Vishnu),毗濕奴告訴他,從家裡出來向東走,遇見的第一個人或動物,砍掉它的頭並接回小孩的身體,小孩就會複活。結果他遇見的第一個動物是大象,所以他的小孩就成了象頭神 Ganesh。

女皇宮的衛兵:在女皇宮中心可以看到有好多個小小的廟宇,然而都無法進入,只能遠遠觀賞,建議前來的朋友要帶個望遠鏡,而喜愛攝影拍照的朋友,則要準備遠距鏡頭。每個廟宇都有衛兵駐守門口,這也是屬於女皇宮才有的特色。這些守衛有些像鳥人、猴子、 獅子 人與類似阿修羅的人像。
從東面進入,映入眼帘的是紅土參道,如同鋪著紅色的地毯,兩側立著濕婆風格雕刻的 石柱 —Linga,(在 印度 教屬於生殖崇拜,也是吉祥的象徵這樣的設計),一幅突出中心寺院的遠景圖展現在眼前。

山形牆,就像座山峰架在門的上方。山形牆算是女皇宮的重大特色之一,拍照也好看,喜歡攝影的人不彷帶顆廣角鏡頭,拍起山形牆會更有氣勢。
外層的山形牆上雕飾了濕婆神置身於漩渦中, 而內層的山形牆上則為濕婆之妻 Parvati 夾在兩頭噴水的大象中間。

女王宮尺度小,但雕飾精細不同於其他寺廟,寺廟以粉紅色石頭雕刻而成,跟其他吳哥地區灰灰綠綠的寺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要仔細觀察每一個雕刻,讀懂上面的故事,卻需要很多時間。去女王宮的時間最好是一早一晚,那個時候, 朝霞的陽光或者夕陽灑在這些紅色砂岩的雕刻上,美輪美奐!而且,這個時候游客最少,非常適合感受女王宮的魅力!要是其他時候,你感受更多的大概就是猛毒的太陽和擁擠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