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西藏

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 印度 佛教、 印度 教和耆教將聖瑪旁雍錯和崗仁波齊峰被譽為神山、聖湖。繞湖一周60公里,圍繞瑪旁雍錯有8個寺廟,正好分佈在湖的四面八方。東有直貢派的色瓦龍寺,東南有 薩迦 派的聶過寺,南有格魯派的楚古寺,西南有 不丹 噶舉派的果初寺, 西北 是以五百羅漢修行的山洞為基礎建立的迦吉寺,西有齊悟寺,北有 不丹 噶舉派的朗那寺,有格魯派的本日寺。









我提前在網上做足了攻略,我們不是純真的信徒轉山不在我們計劃之列。我挑了一條能到神山腳下的路,路特別的差,我們從塔爾欽邊防派出所的後面上山,大概四五公里處就到了神山附近。把停在神山腳下,這裡屬於神山腳下幾座寺院的內部道路知道的人不多,人也很少。接下來就是挑戰我們身體的時候了,在海拔5000多的地方爬山,我們需要爬兩三公里左右才能到最佳觀神山的位置。因為我在 稻城 亞丁 爬過高海拔山自認為沒有壓力,我們同行最擔心的就是 安康 西安 中旅的謝總,他人比較胖,不知道是因為見到神山心生敬畏,還是對神山的虔誠,在我們到達指定位置後不久他也上來了。我們沒有這些信徒這麼虔誠的信仰,也沒有勇氣去轉這60公里的神山。我認為來過就是勝利!










岡仁波齊 是世界公認的神山,被譽為神山之王。同時被 印度 教、藏傳佛教、 西藏 原生雍仲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岡仁波齊 並非這一地區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終年積雪的峰頂能夠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奇異的光芒,奪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與周圍的山峰迥然不同,讓人不得不充滿宗教般的虔誠與驚嘆。時至今日,藏族人對山的崇拜與敬仰仍然深入思想,對於轉山而言,少了以前對統治者的服從,單純地成為祈福的方式。藏族人仍然深信,轉山是為自己為家人求福報的方式,轉山已經成為詮釋藏族文化信仰最好的符號。
岡仁波齊 周圍共有5座寺廟。年日寺為轉山第一站,以後依次為止拉浦寺、松楚寺(也稱幻變寺)、江扎寺和賽龍寺,其中後兩座寺位於內線。這五座寺廟都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傳說故事,並留存有豐富的雕刻、塑像、壁畫等文物,但如今都程度不同地毀壞了。










札達 縣,藏文རྩ་མདའ་རྫོང་། ,意為“下游有草的地方”,隸屬 西藏 自治區 阿裡 地區, 阿裡 地區下轄縣。位於 西藏 自治區西部、象泉河流域,為 阿裡 地區邊境縣之一。總面積24601.59平方千米。總人口1萬人,是全國人口最少的縣。縣人民政府駐托林鎮托林居委會。 札達 縣西接 印度 喜瑪偕爾邦,南鄰 印度 旁遮普邦 ,北為克什米爾地區,北、 東北 是 日土 、 噶爾 縣,東連 普蘭 縣。縣駐地托頂村位於 阿裡 地區行署駐地 獅泉河 鎮南100多公里。
札達 縣有很多土林,沿線的土林作為一種特殊的地貌組合,札木鎮為中心的峽谷地帶最為典型、規模最大。 札達 土林反映了第四紀下更新紀 札達 盆地經過高原劇烈抬升留下的湖泊沉積特征,2005年被列為國家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