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西藏


















阿裡 是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等山脈相聚的地方,被稱之為“萬山之祖”。同時,這裡也是 雅魯藏布江 、 印度 河、 恆河 的發源地,故又稱為“百川之源”。 阿裡 地區湖泊星羅棋佈,水流資源豐富,全地區有大小河流80多條,湖泊60多個;境內總流程9500公里,流域面積近6萬平方公里。源於岡底斯和喜馬拉雅山的四條大河 獅泉河 、象泉河、馬泉河、孔雀河分別向 西北 、西 南和 東南方向流入 印度 、 尼泊爾 ,成為 印度 河、薩特累季河、布拉馬普 特拉 河、 恆河 支流哥格拉河的上游,最終匯入 印度 洋和阿拉伯海。 阿裡 因此又被稱為“ 千山 之巔、萬川之源”。
阿裡 地區是古象雄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產生了許多以傳說形式詮釋大自然的神話。象雄文化被稱為 西藏 的根基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跡貫穿於 西藏 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 比如 祭山神、轉山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象雄文化。今天藏族人的習俗和生活方式,有許多也是象雄時代留傳下來的, 比如 轉神山、拜神湖、插風馬旗、插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打卦、算命,都有本教遺俗的影子。藏文起源於象雄文,當年松贊干布派他的大臣吞米桑布扎創造藏文,最多只能叫象雄文字的改良。











城中的商店、餐館臨街而開,賓館隨處可見,路邊樓房、平房錯落有致。而凡是藏式民居則幾乎家家房頂和牆頭都堆滿了用於引火的乾枯的紅柳根。 獅泉河 水從城中緩緩流過。全鎮唯一的綠化帶是沿水泥馬路兩側的班公柳。目前, 獅泉河 鎮已形成9 縱8橫的城市道路架構,城區道路基本實現了路面混凝土、路邊種紅柳、彩磚人行道,商業店鋪規劃整齊、周邊環境乾凈衛生,形成了工業區、辦公區、居民生活區、商業服務區的城鎮發展佈局合理的格局。鎮上常住人口雖僅有1萬餘人,然而在人煙稀少的 阿裡 ,卻是首屈一指的繁華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