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島 | 在那南方的海邊,是我久違的故鄉
2023年2月,我回到了闊別八年的祖籍地—— 福建 東山島。也許是因為年歲增長,看一切的視角發生了變化,加上東山島近年的發展,變得更加熱鬧而靚麗,我竟像是發現了一個全新的故鄉,而這一次,她給我的感動久留於心,難以忘懷。
在這裡,我感受到了溫暖與親切,找到了深藏於血液的歸屬,也欣喜地發現,一切關於海濱小城的美好想象,都化作了現實。
於是,預期的日程被不斷延長,我想好好看看這美麗的故鄉,在她的懷抱中多逗留一會兒,就像眷戀母親的嬰兒般,不願離去。 預告片南門灣 南嶼 燈塔銅陵 老街 關帝廟 金鑾灣 岩雅戀人 岩雅村 蘇峰山 沉船灣 澳角村 梧龍村 景點位置 銅山古城 | 故鄉的味道雲霄高鐵站外,夜色中,我見到了海涵,他是我堂侄,小我八歲,早在我高中時代來東山時,還是一個小孩子的他,就整天跟著我玩。
如今那個小男孩,早已成為一個帥氣的男子漢,眉宇間,頗有幾分發哥的氣度。
海涵開車帶我向故鄉駛去,寬闊的馬路上車輛不多,沒有 大城 市那樣的擁擠和喧囂,路邊是黑沉沉的樹林,應該都是些熱帶植物,天地都是廣闊的,還沒有見到海,似乎就已感到了海的氣息。
時而出現一些嶄新的高樓,並沒有消解這種感覺,在寬廣的大地上,增加了伸向天空的維度,仿佛使天地顯得愈加開闊。
當高層建築的密度不大時,確實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一旦它們的密度超過某種界限,空間就坍縮成了一口井。
銅陵 城似乎並沒有什麼變化,沿著寂靜的小巷向老宅走去,巷子的一邊是古老的城牆,榕樹在其上生長著。這裡被當地人形象地稱作“城腳”。
以前來東山,就常住在這裡,對這屋前的石牆、狹窄的小巷,還有牆上伸展出的榕樹記憶深刻。 走進熟悉的屋子,與親人們相逢,又過了八年,大家的外表都有了些變化,雖然氣氛是悲傷而有些壓抑的,但我又感到被一種溫暖環抱,沒有一點陌生。
我隱隱地感覺,這一次的故鄉之行,會與以往不同。
這次來,首要的事情就是送別大伯,連續兩天的儀式,都是我從未經歷過的,寄托著對故人的哀思、對鬼神的敬重。對我來說,就像經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在死亡的襯托下,愈發感覺到生命的可貴。
在那種特殊的情緒氛圍里,所見的一切,仿佛都有了一種新的意蘊。奇怪的是,這新的意蘊,並不是消極的,反而宛若一種光環,讓這次的整個回鄉之旅,都變得溫暖美好。
閩南地區,依舊保留著許多傳統風俗,如今看來是彌足珍貴的。這是一種文化特有的魅力所在,也是一種代代傳承的精神財富。
老宅就在這條窄窄的小巷裡,順著小巷一直走,就是大海。 海雖然看不見,只在樓頂之間,偶爾能瞥見一片藍色,但海的氣息無處不在,在略帶咸腥味的空氣里,在隱約可見的浪濤聲中,更多的,在你的心裡。只是意識到它在不遠之處,就讓這裡的一切與眾不同。 若干年後重逢,當我越來越著迷於古建築所特有的時間感和故事感後,仿佛發現了一個新的故鄉。
我驚喜地發現,這座古城幾乎完全由老房屋組成,早至明清,晚至上世紀末,大多保持著原貌。其中的生活,也仿佛沒有太多改變。
對我來說,這就像走進了一片巨大的寶藏。關於南國海濱小城的美好想象,全都照進了現實。 古城牆上長出的榕樹,歷經數百年,枝繁葉茂,一代代人從它下麵走過。 盤根錯節的榕樹根,鑽入每一條石縫,讓人驚嘆生命力的奇跡。 熱帶的生命力,總是更活躍旺盛,也許是拜充沛的陽光和熱量所賜,這種勃發的生命力,仿佛瀰漫在這裡的空氣中,被萬物吸收著。
一座老房外,榕樹與牆壁已融為了一體。 閩南、 廣東 的房屋,時常帶有一些西洋元素,大概是當年下南洋的華僑們帶回來的風尚,它們與傳統中式樣式結合,形成了這裡特有的建築風格,別有一番風味。 城腳邊的城牆,是銅山古城的南牆,銅山古城建造於明代,是防範倭寇的海疆要塞,此後,這座島嶼,擊退過多次來自海上的入侵—— 葡萄牙 人、 荷蘭 人、 英國 人……二戰時期 日本 軍隊也曾三次進攻此地,都沒有 成功 。
這些入侵,來自每個時代最強大的海上力量,而這座島,在它平靜的外表之下,卻是一座從未被外敵攻破的堡壘。
古城的城牆和街道,順著海岸和山勢,曲折蜿蜒,高低錯落,猶如迷宮一般,完全沒有那種規則的棋盤式佈局,即使走過多次,我依然時常迷失於其中,驚訝於一條小巷最終把我帶到了何處。
然而這種混沌的空間感,相比過於確定的空間位置,也多了一些趣味,仿佛永遠有許多的未知等著你探索。
早春時節是旅游淡季,著名的頂街上游客並不多。穿過頂街,向山上走去,巷子里更安靜了,夕陽映著那些久經歲月的房屋,我的心緒也在廣闊的天空下自由飛舞著,穿行於過去、未來、遠方之間。
在這裡,我感受到了溫暖與親切,找到了深藏於血液的歸屬,也欣喜地發現,一切關於海濱小城的美好想象,都化作了現實。
於是,預期的日程被不斷延長,我想好好看看這美麗的故鄉,在她的懷抱中多逗留一會兒,就像眷戀母親的嬰兒般,不願離去。 預告片南門灣 南嶼 燈塔銅陵 老街 關帝廟 金鑾灣 岩雅戀人 岩雅村 蘇峰山 沉船灣 澳角村 梧龍村 景點位置 銅山古城 | 故鄉的味道雲霄高鐵站外,夜色中,我見到了海涵,他是我堂侄,小我八歲,早在我高中時代來東山時,還是一個小孩子的他,就整天跟著我玩。
如今那個小男孩,早已成為一個帥氣的男子漢,眉宇間,頗有幾分發哥的氣度。
海涵開車帶我向故鄉駛去,寬闊的馬路上車輛不多,沒有 大城 市那樣的擁擠和喧囂,路邊是黑沉沉的樹林,應該都是些熱帶植物,天地都是廣闊的,還沒有見到海,似乎就已感到了海的氣息。
時而出現一些嶄新的高樓,並沒有消解這種感覺,在寬廣的大地上,增加了伸向天空的維度,仿佛使天地顯得愈加開闊。
當高層建築的密度不大時,確實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一旦它們的密度超過某種界限,空間就坍縮成了一口井。
銅陵 城似乎並沒有什麼變化,沿著寂靜的小巷向老宅走去,巷子的一邊是古老的城牆,榕樹在其上生長著。這裡被當地人形象地稱作“城腳”。
以前來東山,就常住在這裡,對這屋前的石牆、狹窄的小巷,還有牆上伸展出的榕樹記憶深刻。 走進熟悉的屋子,與親人們相逢,又過了八年,大家的外表都有了些變化,雖然氣氛是悲傷而有些壓抑的,但我又感到被一種溫暖環抱,沒有一點陌生。
我隱隱地感覺,這一次的故鄉之行,會與以往不同。
這次來,首要的事情就是送別大伯,連續兩天的儀式,都是我從未經歷過的,寄托著對故人的哀思、對鬼神的敬重。對我來說,就像經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在死亡的襯托下,愈發感覺到生命的可貴。
在那種特殊的情緒氛圍里,所見的一切,仿佛都有了一種新的意蘊。奇怪的是,這新的意蘊,並不是消極的,反而宛若一種光環,讓這次的整個回鄉之旅,都變得溫暖美好。
閩南地區,依舊保留著許多傳統風俗,如今看來是彌足珍貴的。這是一種文化特有的魅力所在,也是一種代代傳承的精神財富。
老宅就在這條窄窄的小巷裡,順著小巷一直走,就是大海。 海雖然看不見,只在樓頂之間,偶爾能瞥見一片藍色,但海的氣息無處不在,在略帶咸腥味的空氣里,在隱約可見的浪濤聲中,更多的,在你的心裡。只是意識到它在不遠之處,就讓這裡的一切與眾不同。 若干年後重逢,當我越來越著迷於古建築所特有的時間感和故事感後,仿佛發現了一個新的故鄉。
我驚喜地發現,這座古城幾乎完全由老房屋組成,早至明清,晚至上世紀末,大多保持著原貌。其中的生活,也仿佛沒有太多改變。
對我來說,這就像走進了一片巨大的寶藏。關於南國海濱小城的美好想象,全都照進了現實。 古城牆上長出的榕樹,歷經數百年,枝繁葉茂,一代代人從它下麵走過。 盤根錯節的榕樹根,鑽入每一條石縫,讓人驚嘆生命力的奇跡。 熱帶的生命力,總是更活躍旺盛,也許是拜充沛的陽光和熱量所賜,這種勃發的生命力,仿佛瀰漫在這裡的空氣中,被萬物吸收著。
一座老房外,榕樹與牆壁已融為了一體。 閩南、 廣東 的房屋,時常帶有一些西洋元素,大概是當年下南洋的華僑們帶回來的風尚,它們與傳統中式樣式結合,形成了這裡特有的建築風格,別有一番風味。 城腳邊的城牆,是銅山古城的南牆,銅山古城建造於明代,是防範倭寇的海疆要塞,此後,這座島嶼,擊退過多次來自海上的入侵—— 葡萄牙 人、 荷蘭 人、 英國 人……二戰時期 日本 軍隊也曾三次進攻此地,都沒有 成功 。
這些入侵,來自每個時代最強大的海上力量,而這座島,在它平靜的外表之下,卻是一座從未被外敵攻破的堡壘。
古城的城牆和街道,順著海岸和山勢,曲折蜿蜒,高低錯落,猶如迷宮一般,完全沒有那種規則的棋盤式佈局,即使走過多次,我依然時常迷失於其中,驚訝於一條小巷最終把我帶到了何處。
然而這種混沌的空間感,相比過於確定的空間位置,也多了一些趣味,仿佛永遠有許多的未知等著你探索。
早春時節是旅游淡季,著名的頂街上游客並不多。穿過頂街,向山上走去,巷子里更安靜了,夕陽映著那些久經歲月的房屋,我的心緒也在廣闊的天空下自由飛舞著,穿行於過去、未來、遠方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