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尋古









因為就住在廣勝寺塔附近,步行可達,清早,迎著 東北 寒意濃濃的風穿街越巷去一探究竟。寺廟很小,基本就是圍著這個塔,和尚說要收費,寺外就可以看到塔,我們覺得進去也沒啥太大意義,就沒有去花那個門票錢。






本次行程的最重頭戲,也是本次旅行的緣起。該寺始建於遼開泰九年(公元1020年),初名咸熙寺,後易名奉國寺。因殿內塑有七尊大佛,又俗稱大佛寺。遼金元時期是奉國寺的鼎盛時期,到明清時期僅存大雄寶殿,清代續建六角鐘亭、四角碑亭、無量殿、牌坊、小山門和西宮禪院。奉國寺是 中國 國內現存遼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標誌性古建築——大雄殿是古代遺存最大的佛殿,殿內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奉國寺內主體建築大雄殿及寺院整體,上乘唐代遺風,下啟遼、金等寺院佈局,是遼金寺院中最具典型的例證。其中,大雄殿是遼代佛教建築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十一世紀 中國 建築的最高水平。門票50元,我認為非常非常非常的值得(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建於清代,原名萬壽殿,後改為無量殿。以漢傳寺院傳統格局為依據,2008年更名為天王殿。殿內供奉 彌勒 佛、韋陀 菩薩 及四大天王,其中韋陀 菩薩 為明萬曆31年所敬請。

建於遼開泰九年(公元1020年),相傳是遼自稱釋迦牟尼轉世的聖宗皇帝耶律隆緒在母親蕭太后(蕭綽)故里所建的皇家寺院,該殿位於中軸線的北端,面寬9間,通長55米,進深5間,通寬33米,總高度24米,建築面積1800多平方米。它不僅是國內遼代遺存最宏大、最完整的五脊單檐廡殿式木構建築,因其大雄殿規模面積全國最大,又堪稱 中國 寺院第一大雄寶殿。古建築史學家曹汛說:“大殿九間是佛教建築頂了天的極限,奉國寺七佛殿九間,全國古剎千百座,奉國寺大雄殿是窮極偉麗的。”奉國寺因大雄殿佛壇上塑有一組彩色群像,“過去七佛”,併列一堂,佛教界獨一無二。佛像高大、莊嚴、俊秀,一千年以來仍然保存完好,在國內外佛教界具有特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殿堂內天王威武雄壯,14尊脅侍 菩薩 栩栩如生,梁架上的遼代彩繪、飛天;山牆上的壁畫;佛壇前的石雕供器也和佛像一樣,均屬古代藝術珍品。考古專家、美術家稱其為是藝術珍品中的極品,無不令人嘆為觀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