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尋古


朋友盛情推薦了這家店,自然是離開 錦州 前要去嘗嘗,人相當的多,等位約半小時才得以進去,服務員腳下生風,抓都抓不住,略慢,不過味道還是很好的,不墜他的盛名!







朝陽 雙塔分別位於 朝陽 老城區雙塔街的南北兩端,相距300米。北塔是 東北 地區最古老的佛塔,從初建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這裡是離佛最近的地方,北塔有佛祖的舍利,南塔有燃燈古佛的舍利! 朝陽 市發現佛祖舍利的新聞是繼 陝西 法門寺之後佛教界第二 大新 聞,而發現燃燈古佛的舍利則是佛教界世界性的新聞。兩佛舍利同出一城全世界也只有 朝陽 一地。
朝陽 南塔
建於遼大康二年(1076年),現高42.6米,是一座方形空心十三層密檐式磚塔,建在一個寬大的方形磚座之上。南向,由塔基、須彌座、塔身、塔檐和塔剎構成。塔基方形,素麵,以磚迭砌而成。須彌座設束腰兩周,線層束腰的每面各設壺門五個,內雕 雲龍 等。束腰上部為磚碉仰蓮,承托塔身。塔身南面正中設券門,其它三面設假門,門兩側磚雕卷雲,門頂浮雕華蓋。華蓋兩側各嵌一石雕塔銘,上刻八大靈塔名稱。塔門兩側布有很多對襯的方孔,可能是鑲嵌浮雕像的,推測此塔身應有浮雕,似未修完而停工。塔身四角各有一磚雕圓形倚柱,頂部承托半拱,補間鋪作七朵。半拱之上為磚砌塔檐,塔檐逐層內收。檐角掛風鐸。現風鐸和塔剎早已不存。2004年10月,偶然發現了錠光佛(古稱燃燈古佛,釋迦牟尼老師,他的前世佛,按照佛教的理論,他的出現比佛祖釋迦牟尼要早2900億年。)舍利十餘粒。石宮中出土的“佛舍利銘記”碑上明確記載:“大契丹國 霸州 居第東南上興塔廟下置石宮,藏釋迦佛舍利一尊、錠光佛舍利一十八粒”等內容。這是世界僅見的有明確文字記載的錠光佛舍利,在全世界尚屬首例。其重大意義不言自明。








始建於北魏孝文帝 太和 年間(公元485年前後),方形空心十三級密檐式磚塔,是北魏 文成 明皇后馮氏在三燕龍城宮殿舊址上,為其祖父北燕王馮弘祈壽冥福和弘揚佛法而修建的“思燕佛圖”(十六國的前燕、後燕和北燕均曾都於龍城,因此 朝陽 有“三燕故都”之稱)。“思燕佛圖”為木構樓閣式塔,後毀於火災;隋文帝仁壽年間詔命在其台基上重建成密檐式磚塔,稱為寶安寺塔;唐天寶年間曾修飾一新;遼初和遼重熙十三年兩度維修,更名為延昌寺塔,形成了現今以三燕宮殿夯土台基為地基,“思燕佛圖”的台基為台基,隋唐磚塔為內核,遼塔為外表的 朝陽 北塔。其獨特的“塔上塔”、“塔包塔”的構築形式,以及“五世同堂”的悠久歷史,十分罕見,使北塔成為名副其實的 東北 第一塔。唐代的北塔是十三層密檐空心磚塔,塔體呈正方形,造型與 西安 小雁塔相似,塔身有券門,可以進入塔內。各層密檐的束腰白灰壁上,繪有色彩鮮艷的花紋,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遼代對此塔進行維修時,在基座和塔身外 面又包了一層外殼,並重修了兩層塔檐和塔剎。本世紀八十年代在對該塔進行維修加固的過程中,發現了地宮和天宮,出土了用金、銀、瑪瑙、珊瑚、珍珠、琥珀、琉璃“七寶物”製成的珍貴佛教文物數百件,其中盛舍利子的 金塔 和六角形鎏金銀塔堪稱稀世珍品。以北塔為主體建築的寺院,隋代稱為寶安寺,唐代叫開元寺,遼代改名為延昌寺,在遼末金初毀於戰火。





接連幾天的燒烤太重口味了,我明顯上火,不能再吃肉了,選了這家離北塔很近的飯館,吃的都是素菜,味道還可以,韭菜盒子好味,這裡居然啤酒免費,可樂雪碧也是免費,意外的免費搞得我們竟有些不習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