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尋古
武器陳列區,和小朋友們擠著拍了幾張照片,算到此一游,然後閃人。 廣濟寺古建築群
位於 錦州 市古塔區老城,以廣濟寺為主體,包括廣濟寺塔、大廣濟寺、天后宮、昭忠祠、觀音閣五組建築組成。主要建築還有廣濟寺天王殿、大殿、北庭、配殿等。它們以其建築功能,體現出獨有的文化內涵,隨各自為政,又渾然一體,昭示著古城 錦州 的歷史和文明。 觀音閣
原名 南海 寺,建於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清代多次維修,屬硬山式建築,由大雄寶殿和東西配殿組成,佈局堪稱精巧玲瓏。 廣濟寺塔
寺塔建於遼清寧三年(1057年),屬典型遼代佛塔,為八角十三級實心密檐式磚塔,是遼道宗皇帝耶律洪基為珍藏其母后所將舍利子而建。塔高71.25米,以其高大壯美,雕刻精湛著稱於世。基座,又分台基、須彌座束腰、勾欄平座、仰蓮座四部分;塔身,八面正中壁拱形佛龕內磚雕佛像,除正南頭著花冠外,其餘均為螺髻, 雖多面殘缺,但保留下來的,均極其精美,整體造像比例協調,相貌莊嚴,具有典型的遼代風格;塔檐,共計十三層,均為新修之作,維修前 錦州 人有印象大塔上周身有檐木挑出,“每角橫出楠木榱題,冒以銅獸,吞口綴以銅鈴”;塔頂和塔剎,現在均為全新製作,原來的塔頂為鎏金銅頂,在明錦之戰中被駐軍用炮打落。 天后宮
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磚、石、木雕刻精美,是北方地區最大的天后宮,從這裡進入需要購買門票,20元 大殿為硬山式大木建築,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創建於雍正三年(1725年),擴建於清嘉慶六年(1801年)。大殿建在高大的台基之上,該建築用料考究,工藝精湛,以磚、石、木雕刻尤為精美。其中木雕“二十四孝圖”為遼西獨有。 天后宮大殿台基建有石造勾欄三重,月臺欄板透雕“ 八寶 ”等吉祥圖案,柱頭雕有 石獅 ,其形態各異。 大殿門上木雕“二十四孝圖”
位於 錦州 市古塔區老城,以廣濟寺為主體,包括廣濟寺塔、大廣濟寺、天后宮、昭忠祠、觀音閣五組建築組成。主要建築還有廣濟寺天王殿、大殿、北庭、配殿等。它們以其建築功能,體現出獨有的文化內涵,隨各自為政,又渾然一體,昭示著古城 錦州 的歷史和文明。 觀音閣
原名 南海 寺,建於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清代多次維修,屬硬山式建築,由大雄寶殿和東西配殿組成,佈局堪稱精巧玲瓏。 廣濟寺塔
寺塔建於遼清寧三年(1057年),屬典型遼代佛塔,為八角十三級實心密檐式磚塔,是遼道宗皇帝耶律洪基為珍藏其母后所將舍利子而建。塔高71.25米,以其高大壯美,雕刻精湛著稱於世。基座,又分台基、須彌座束腰、勾欄平座、仰蓮座四部分;塔身,八面正中壁拱形佛龕內磚雕佛像,除正南頭著花冠外,其餘均為螺髻, 雖多面殘缺,但保留下來的,均極其精美,整體造像比例協調,相貌莊嚴,具有典型的遼代風格;塔檐,共計十三層,均為新修之作,維修前 錦州 人有印象大塔上周身有檐木挑出,“每角橫出楠木榱題,冒以銅獸,吞口綴以銅鈴”;塔頂和塔剎,現在均為全新製作,原來的塔頂為鎏金銅頂,在明錦之戰中被駐軍用炮打落。 天后宮
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磚、石、木雕刻精美,是北方地區最大的天后宮,從這裡進入需要購買門票,20元 大殿為硬山式大木建築,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創建於雍正三年(1725年),擴建於清嘉慶六年(1801年)。大殿建在高大的台基之上,該建築用料考究,工藝精湛,以磚、石、木雕刻尤為精美。其中木雕“二十四孝圖”為遼西獨有。 天后宮大殿台基建有石造勾欄三重,月臺欄板透雕“ 八寶 ”等吉祥圖案,柱頭雕有 石獅 ,其形態各異。 大殿門上木雕“二十四孝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