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游天下 第1章〕肯尼亞行:動物大世界的傳奇
酒店下午茶時間,草原猴溜進來想和我們共飲呢。 我明天回國了,但是晚上的飛機,還有一個白天的時間,大伙決定去下附近的地獄之門國家公園。 Day 12 地獄之門國家公園:入地獄勞形苦心今天有大半天的時間,經過商量,我們去了計劃外的地獄之門國家公園,因為這裡距Sopa酒店才3公里,且回 內羅畢 僅2個多小時的車程。
做行程時,我認為祖國的大好河山比這裡的風景美多了,就沒有放入計劃,誰知最後和這裡特別有緣,真是非常有緣,兩進兩出!
這裡最有名的峽谷離路口很遠,只有兩種前往方式:門口租自行車騎行,或為自己的司機買門票,駕車進入;而徒步無法到達(感覺理論上可以,但帶我們徒步的嚮導說不行,因為太遠)。當然公園有徒步路線,但只是飽覽此處峽谷周邊的風光,並不通往峽谷。
由於疏於做功課,我們誤以為能徒步進入峽谷,還一本正經在門口請了嚮導,帶我們進公園徒步,最後導致白白浪費體力,也怪自己當時沒好好問清楚Evans,結果著實折騰了一番,果然不能打沒準備的仗。 ↑公園門口的導覽圖
我們先請了一位年輕的嚮導(一共$35),開始了徒步之旅。前半程還算差強人意,周邊風景不錯,而且不時能看到斑馬、瞪羚、疣豬甚至水牛等。嚮導告訴我們,這裡是 東非 大裂谷的一部分。 ↑小有名氣的費舍爾塔(Fischer”s Tower) 但之後馬上就不好玩了(我指的是徒步),嚮導告知要去峽谷需司機開車進入,我們只能爬坡後原路返回。
爬坡的過程我已不想回憶,不堪迴首。反正最後搞得自己狼狽不堪,關鍵是,歷經千辛萬苦,爬上山坡看到的只是這般風景…… 就為了這搞得自己灰頭土臉的,我之後還要趕兩程共計14個小時的飛機呢。
又走了半個多小時回到景區大門,由於時間尚早,我們還未對峽谷死心,一致決定給Evans買門票,開至峽谷門口。
在峽谷里走一遭更需請嚮導(共$15),這次的嚮導換成了 馬賽 人。 來到峽谷入口,他說這裡是“地獄”的入口,我們準備“下地獄”了,這時我才明白這個公園為啥叫“地獄之門”了。 ↑“地獄”入口
又是一番攀爬、翻岩,有一處還需用繩子上下,但比外面好玩多了!真應該一開始直奔峽谷,不僅節省體力,還能好好玩。 由於手太臟,長焦放車裡了,沒捨得拿手機狂拍,所以照片不多。 到達了峽谷的終點,Devil’s bedroom。 ↑ Photo by elise
嚮導和我們講解了一番,我前面沒聽到,後半段也根本聽不太明白,後來問了大家, 馬賽 嚮導具體說了啥估計只有他自己知道。 回程遇到兩處溫泉水從上游流下,順便洗洗,非常舒服,可惜當時太累,沒想到拍照。據說附近是有個溫泉,很不錯,都是西方游客, 中國 人幾乎沒有。
結束此處的探險,司機把我們送回了 內羅畢 。在一處商場簡單休整購物後,我依依不捨地和小伙伴道別了。elise和Lu老師是次日中午的班機,而Rothschild明兒還要參加散客團南下安博塞利,開始另一段旅程。
機場通關亦非常順利,候機期間也幸運地遇到了熱情的同胞,一位參加了近10天散客團的 北京 姑娘,彼此分享了旅行經歷,3小時的候機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 尾聲此次 肯尼亞 之行順利落幕,期間想看的基本看全。當然遺憾總是會有的,沒有清楚地看到小 獅子 、小獵豹,沒有看到食肉動物的 成功 捕食,甚至連鬣狗、黑背豺等也看得不多。但我們數次看到花豹,一輛車追上了遷徙大軍,從最棒的角度欣賞了極具震撼力的自然界奇觀,故行程整體來看可謂圓滿。 制定行程時,曾有最後未結成伴的驢友對兩國游持有執念,表示我在 肯尼亞 的行程過於深度。或許他講的有點道理,但我一點也不後悔暫時沒去坦桑(因為可以以後再去呀~),不僅由於兩國的動物資源基本一致,更因為這裡有很多值得細細體會的大自然,而不是僅為了飛赴萬里打個卡。
即便如此,行程方面其實也有遺憾。沒有去同樣富有傳奇色彩的 梅魯 國家公園,那裡是小學課本中就讀過的《野生的愛爾莎》作者夫婦生活過的地方,而愛爾莎的故事可能就發生在那兒;沒有去 蒙巴薩 ,那裡不僅有美麗的 印度 洋,還是個連鄭和下西洋都到達過的地方(當時鄭和的航海圖標註為“慢八撒”);沒有去 肯尼亞 北部,那裡有更美麗的自然美景,不過開發度還不夠,需要忍受路途的艱辛和漫長。這些,恐就此錯過(世界那麼大,即便下次再看野生動物,也會去坦桑、 南非 等國)。 此行最值得感謝的還是與我同行的三位小伙伴——Rothschild、elise和Lu老師。沒有他們,我可能都不會踏上 肯尼亞 的土地。回來兩周後梳理游記,腦海裡滿是美好和暖暖的回憶。真心感謝三位相伴,結伴不易,能結到好伴更不易,有他們在的行程我很愉快!
肯尼亞 仍是一個貧窮的國家,即便是首都 內羅畢 這個 東非 最 大城 市也盡顯破敗。但就是這樣一個貧困的國度,將大量的土地留給了大自然的美妙生靈,他們秉持著萬物“生而自由”的信念,仿佛開闢了另一國度,令人感佩。 但該國的自然環境並不能讓人樂觀。察沃的黑犀牛數量從6000頭銳減至今天的70餘頭,令人扼腕;因全球變暖等氣候原因,世人已沒有眼福在安博塞利欣賞到海明威筆下 乞力馬扎羅 山的“方形雪帽”,僅有的殘雪也即將融去,曾經激勵偉大靈感的“赤道雪景”即將成為大自然的絕響。由於氣候原因, 桑布魯 的乾旱時間已經越來越長,更北方甚至發現過因乾渴而死去的長頸鹿。“甜水”不得不升級保護區內的警戒,以防黑犀牛之墳的數量越來越多。洪水威脅著 納庫魯 湖的鳥類,因為近年來該湖承受著越來越多來自 納庫魯 市的污染。 馬賽 馬拉商業化氣息太重,旺季時進進出出的游覽車有時幾乎和動物一樣多,並且由於管理不到位(塞倫蓋蒂就沒有此類問題),肆意在草原上留下新的車轍印。這完全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全球性的環境保護已刻不容緩,這樣千百年後,這裡還能有自然界的奇妙生靈,還會繼續講述這動物大世界里的傳奇故事;這樣的世界,才顯得更加美妙。您說呢?謝謝!
(全文完)
做行程時,我認為祖國的大好河山比這裡的風景美多了,就沒有放入計劃,誰知最後和這裡特別有緣,真是非常有緣,兩進兩出!
這裡最有名的峽谷離路口很遠,只有兩種前往方式:門口租自行車騎行,或為自己的司機買門票,駕車進入;而徒步無法到達(感覺理論上可以,但帶我們徒步的嚮導說不行,因為太遠)。當然公園有徒步路線,但只是飽覽此處峽谷周邊的風光,並不通往峽谷。
由於疏於做功課,我們誤以為能徒步進入峽谷,還一本正經在門口請了嚮導,帶我們進公園徒步,最後導致白白浪費體力,也怪自己當時沒好好問清楚Evans,結果著實折騰了一番,果然不能打沒準備的仗。 ↑公園門口的導覽圖
我們先請了一位年輕的嚮導(一共$35),開始了徒步之旅。前半程還算差強人意,周邊風景不錯,而且不時能看到斑馬、瞪羚、疣豬甚至水牛等。嚮導告訴我們,這裡是 東非 大裂谷的一部分。 ↑小有名氣的費舍爾塔(Fischer”s Tower) 但之後馬上就不好玩了(我指的是徒步),嚮導告知要去峽谷需司機開車進入,我們只能爬坡後原路返回。
爬坡的過程我已不想回憶,不堪迴首。反正最後搞得自己狼狽不堪,關鍵是,歷經千辛萬苦,爬上山坡看到的只是這般風景…… 就為了這搞得自己灰頭土臉的,我之後還要趕兩程共計14個小時的飛機呢。
又走了半個多小時回到景區大門,由於時間尚早,我們還未對峽谷死心,一致決定給Evans買門票,開至峽谷門口。
在峽谷里走一遭更需請嚮導(共$15),這次的嚮導換成了 馬賽 人。 來到峽谷入口,他說這裡是“地獄”的入口,我們準備“下地獄”了,這時我才明白這個公園為啥叫“地獄之門”了。 ↑“地獄”入口
又是一番攀爬、翻岩,有一處還需用繩子上下,但比外面好玩多了!真應該一開始直奔峽谷,不僅節省體力,還能好好玩。 由於手太臟,長焦放車裡了,沒捨得拿手機狂拍,所以照片不多。 到達了峽谷的終點,Devil’s bedroom。 ↑ Photo by elise
嚮導和我們講解了一番,我前面沒聽到,後半段也根本聽不太明白,後來問了大家, 馬賽 嚮導具體說了啥估計只有他自己知道。 回程遇到兩處溫泉水從上游流下,順便洗洗,非常舒服,可惜當時太累,沒想到拍照。據說附近是有個溫泉,很不錯,都是西方游客, 中國 人幾乎沒有。
結束此處的探險,司機把我們送回了 內羅畢 。在一處商場簡單休整購物後,我依依不捨地和小伙伴道別了。elise和Lu老師是次日中午的班機,而Rothschild明兒還要參加散客團南下安博塞利,開始另一段旅程。
機場通關亦非常順利,候機期間也幸運地遇到了熱情的同胞,一位參加了近10天散客團的 北京 姑娘,彼此分享了旅行經歷,3小時的候機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 尾聲此次 肯尼亞 之行順利落幕,期間想看的基本看全。當然遺憾總是會有的,沒有清楚地看到小 獅子 、小獵豹,沒有看到食肉動物的 成功 捕食,甚至連鬣狗、黑背豺等也看得不多。但我們數次看到花豹,一輛車追上了遷徙大軍,從最棒的角度欣賞了極具震撼力的自然界奇觀,故行程整體來看可謂圓滿。 制定行程時,曾有最後未結成伴的驢友對兩國游持有執念,表示我在 肯尼亞 的行程過於深度。或許他講的有點道理,但我一點也不後悔暫時沒去坦桑(因為可以以後再去呀~),不僅由於兩國的動物資源基本一致,更因為這裡有很多值得細細體會的大自然,而不是僅為了飛赴萬里打個卡。
即便如此,行程方面其實也有遺憾。沒有去同樣富有傳奇色彩的 梅魯 國家公園,那裡是小學課本中就讀過的《野生的愛爾莎》作者夫婦生活過的地方,而愛爾莎的故事可能就發生在那兒;沒有去 蒙巴薩 ,那裡不僅有美麗的 印度 洋,還是個連鄭和下西洋都到達過的地方(當時鄭和的航海圖標註為“慢八撒”);沒有去 肯尼亞 北部,那裡有更美麗的自然美景,不過開發度還不夠,需要忍受路途的艱辛和漫長。這些,恐就此錯過(世界那麼大,即便下次再看野生動物,也會去坦桑、 南非 等國)。 此行最值得感謝的還是與我同行的三位小伙伴——Rothschild、elise和Lu老師。沒有他們,我可能都不會踏上 肯尼亞 的土地。回來兩周後梳理游記,腦海裡滿是美好和暖暖的回憶。真心感謝三位相伴,結伴不易,能結到好伴更不易,有他們在的行程我很愉快!
肯尼亞 仍是一個貧窮的國家,即便是首都 內羅畢 這個 東非 最 大城 市也盡顯破敗。但就是這樣一個貧困的國度,將大量的土地留給了大自然的美妙生靈,他們秉持著萬物“生而自由”的信念,仿佛開闢了另一國度,令人感佩。 但該國的自然環境並不能讓人樂觀。察沃的黑犀牛數量從6000頭銳減至今天的70餘頭,令人扼腕;因全球變暖等氣候原因,世人已沒有眼福在安博塞利欣賞到海明威筆下 乞力馬扎羅 山的“方形雪帽”,僅有的殘雪也即將融去,曾經激勵偉大靈感的“赤道雪景”即將成為大自然的絕響。由於氣候原因, 桑布魯 的乾旱時間已經越來越長,更北方甚至發現過因乾渴而死去的長頸鹿。“甜水”不得不升級保護區內的警戒,以防黑犀牛之墳的數量越來越多。洪水威脅著 納庫魯 湖的鳥類,因為近年來該湖承受著越來越多來自 納庫魯 市的污染。 馬賽 馬拉商業化氣息太重,旺季時進進出出的游覽車有時幾乎和動物一樣多,並且由於管理不到位(塞倫蓋蒂就沒有此類問題),肆意在草原上留下新的車轍印。這完全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全球性的環境保護已刻不容緩,這樣千百年後,這裡還能有自然界的奇妙生靈,還會繼續講述這動物大世界里的傳奇故事;這樣的世界,才顯得更加美妙。您說呢?謝謝!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