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與風景並重】色達、亞青寺、德格、玉樹、阿尼瑪卿、年保玉則——川西青南游記
最後有些飄雪,時間差不多也快到集合時間,最後看見四姐妹聯袂,完美收官。 11點20我和一個隊友最後收尾,提前十分鐘到達集合地點,迴首巴格,微帶遺憾。 中午吃午飯,店老闆只有一老闆娘,我還動手幫了攪了雞蛋,但是其他也不會幹了,大家喝著茶等著午餐,也挺愜意的。1點,再次啟程,拐個彎就到了色須寺。時間不多,我們也沒進去多停留。
色須寺,創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距今已有240多年的歷史,位於 石渠 縣城約10公里處瓦土鄉,是 甘孜 州最大的寺廟群,是 石渠 最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寺院。 石渠 是一個宗教氛圍很濃的地方,尤其是牧區藏民信教程度更深。全縣有黃教、白教、紅教、茬花寺廟共46座,其中又以色須寺規模最大,最為知名。色須寺里供有藏區第二大銅塑鍍金強巴佛(僅此於 西藏 扎什倫布寺的強巴佛),而且是康巴地區唯一有資格授予“格西”學位(相當於佛學博士)的格魯派寺廟。“色須”意即“戴黃”帽子的部落後裔,據說 石渠 這個名稱也是由此讀音演變而來。
色須寺珍藏數以萬計的佛像、佛經,其中被稱為藏區第二大佛的 彌勒 佛雕像(高約19米),及兩層樓高的銅製鍍金舍利塔,古 印度 名寺佛杖等最為珍貴。 色須寺院設顯密宗兩大學院,下屬5個康林(分院),15個真札(班),有良好的習經制度,曾兩次受到班禪大師等高僧、名流的高度贊揚。色須寺是康區能授“格西”學位的兩大格魯派寺廟之一。
色須寺“極樂世界經堂”中建有“極樂世界壇城”,經堂中供奉的以彌陀佛像為主體的群佛像1151尊,其中最大的3尊是西方三聖,高3米,銅質鍍金像已由神州市一居士出資塑造。其餘的大、中、小型佛像也已由四眾弟子量力出資塑造。修建經堂、壇城、佛像,為使前來修行的四眾弟子身臨其境的觀想、修習、了悟,以至最後得到阿彌陀佛的接引,能證入到極樂世界中得以最終解脫:解脫生死,突破輪迴。 兩點三刻,到達歇武,又一個三岔口,一邊 石渠 縣,一邊 玉樹 ,一邊 西寧 方向 路邊金黃的楊樹。 山上的紅色,要是來點陽光就燦爛了。 三點二十到達 三江 源,只是一個標識而已,無他。
三江 源自然保護區紀念碑位於 玉樹 藏族自治州結古鎮通天河畔,由花崗岩雕成,紀念碑碑體高6.621米,象徵長江正源地格拉丹冬雪峰6621米的高度;紀念碑基座面積636平方米,象徵 三江 源保護區36.3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基座高4.2米,象徵 三江 源4200米的平均海拔;碑體由56塊花崗岩堆砌而成,象徵 中國 56個民族;碑體上方兩隻巨形手,象徵人類保護“ 三江 源”。碑體正面刻有江主席親筆題寫的“ 三江 源自然保護區”八個大字,碑體背面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撰寫的碑文。紀念碑高大挺拔,氣勢雄偉,聳立於通天河渡口房山丘之上。
三江 源頭地區是 中國 面積最大的天然濕地分佈區,素有“中華水塔”之稱。長江、 黃河 、 瀾滄江 均發源於 青海 境內,這三條大河的源頭相距很近。
長江發源於 唐古拉山 北麓格拉丹冬雪山, 三江 源區內長1217公里,占幹流全長6300公里的19%,除正源沱沱河外,區內主要支流還有楚瑪爾河、布曲、當曲、聶恰曲等,年平均徑流量為177億立方米; 黃河 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雪山,省內全長1959公里,占幹流全長5464公里的36%,主要支流有多曲、熱曲等,年平均徑流量232億立方米,占整個 黃河 流域水資源總量的49%,占 三江 源區總徑流量的42%; 瀾滄江 發源於果宗木查雪山, 三江 源區內長448公里,占幹流全長4600公里的10%,占國境內幹流全長2130公里的21%,年平均徑流量107億立方米,占境內整個流域水資源總量的15%,占 三江 源區總徑流量的22%。 通天河,古稱“氂牛河”,流貫 玉樹 草原,長1000公里,因輯入《西游記》而名聞天下。通天河渡口是“ 唐蕃古道 ”上的一個重要渡口,河中亂石穿空,水流湍急,驚濤拍岸,濤聲震耳。古渡口處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通天河大橋南岸,有一塊巨大的岩石名“曬經石”,石旁古柏群上掛滿經幡。傳為當年唐僧師徒取經歸來,渡通天河時,因負老龜囑托,被掀翻落水。唐僧師徒上岸後,在此石上晾曬被水浸濕的經卷,雖是神話傳說,然石上字痕猶存,清晰可辨,為 玉樹 州一靚麗的旅游景觀。 勒巴溝岩畫位於通天河畔。沿著通天河畔的一條山徑來到這裡,會使你同時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體驗:通天河的喧囂、壯闊和勒巴溝岩畫的靜謐、神聖。勒巴溝岩畫面江而鑿,處於勒巴溝溝口。勒巴溝內蓊鬱的草木,也難以掩蓋住由岩畫和不可勝數、遍佈溝內的嘛呢石刻散髮出來的神秘氣氛。從溝口唐末釋迦像到現今打制的嘛尼石,你可以看到整個藏族宗教石刻的歷史。
石壁上,風吹雨打日曬後已經漸漸不清晰的佛像。 勒巴溝,藏語意為“美麗溝”。溝內有十多處岩畫,勒巴溝岩畫主要以佛像、 菩薩 、香客、瑞獸等為主。 佛像、供養人像、香客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到處可以看到《無量壽佛經》、《般若經》、《懺悔經》、《行願經》和《六字真言經》的石刻經文。這些精美的岩畫帶有濃厚的唐代漢族佛教造型藝術的風格。 從通天河到勒巴溝,單程8公里,路很窄。到達 玉樹 時候5點剛過,勇哥他們問,還去看新寨麽,大家也累了,也覺得天氣不好,異口同聲的說,不去了。事實證明幸好第二天去的新寨。
玉樹 住的明珠商務酒店,240,條件很好,差不多此行最好的一次。吃的 江南 小廚,480,也是最貴,又喝了白酒、啤酒和葡萄酒,熱鬧。也是路上調整的一個晚上,因為後面更為艱苦。 D8,玉樹-新寨-瑪多早八點集合開始吃早餐,出門終於看到久違的藍天,大家非常愉悅,也幸好昨天抵達 玉樹 時,未先看新寨。
玉樹 藏族自治州位於 青海 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 三江 源頭, 玉樹 藏語意為“遺址”。
玉樹 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氂牛之地、歌舞之鄉”、“ 唐蕃古道 ”和“中華水塔”的美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 黃河 和 東南亞 第一巨川 湄公河 (即 瀾滄江 )均發源於 玉樹 。巍巍唐古拉、茫茫 昆侖山 孕育了 玉樹 康巴兒女勤勞、豪爽、吃苦耐勞和不屈不撓的品格。
玉樹 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青藏高原腹地構成了自成體系的自然區域,以 唐古拉山 脈的主峰各拉丹冬峰為主的雪峰冰川孕育了以萬里長江為首的 黃河 、 瀾滄江 等我國著名的三大河流。
清晨的 玉樹 ,很安靜,也很整齊,跟 汶川 一樣,看不出來地震的痕跡。 新寨瑪尼城是世界上最大的瑪尼堆,地理位置就在結古鎮,八點五十五我們到達新寨瑪尼石經城,約定好十點集合。
玉樹 嘉那嘛呢 石城 ,俗稱新寨嘉那嘛呢,由藏傳佛教 薩迦 派、結古寺第一世嘉那多德桑秋帕旺活佛創建。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石刻嘛呢石堆多達25億塊。以六字真言字數形成的佛塔為分界,連同經堂、轉經筒走廊、經幡等等,構築成規模宏大的經 石城 格局。嘛呢 石城 仍在不斷增大擴充。 在瑪尼堆東側有8座白塔和巨大的轉經筒,另外一面幾乎全是雕有佛像和經文的瑪尼石,雕刻工藝精湛,色彩搭配和諧。新寨有很多石刻藝人,他們在這瑪尼城腳下,用祖傳的手藝虔誠地雕刻,為自己累積善業,也為眾生祈禱。按照朝佛轉經人的要求,他們會刻以相應的內容。正是這種長期的磨練,藝人們的石刻技藝不斷提高,逐漸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形成不同的風格,使瑪尼石刻成為一種別具一格的藝術石刻。從技法上講,有線刻、減底陽刻、淺浮雕以及綜合技法等。陽線刻制就是在石頭平面把表示形體的線留出,突出畫面的肌理紋路。陰線刻制是石面上單線刻出圖像和文字。 我們也沿著轉經的方向,一路走過去。新寨的轉經筒,沉澱了濃厚的歷史滄桑。 悠閑曬太陽的喇嘛,這就是傳說中的幸福吧 瑪尼堆在藏語中稱“多崩”,意為“十萬經石”的意思。占地有兩個足球場大小的新寨瑪尼城,南部是新寨寺,其他各個方向均用瑪尼石堆砌成牆,在高高的圍牆高處還佈滿了隨風飄舞的經幡。 長長的瑪尼牆,構成了一個個的 方城 。
色須寺,創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距今已有240多年的歷史,位於 石渠 縣城約10公里處瓦土鄉,是 甘孜 州最大的寺廟群,是 石渠 最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寺院。 石渠 是一個宗教氛圍很濃的地方,尤其是牧區藏民信教程度更深。全縣有黃教、白教、紅教、茬花寺廟共46座,其中又以色須寺規模最大,最為知名。色須寺里供有藏區第二大銅塑鍍金強巴佛(僅此於 西藏 扎什倫布寺的強巴佛),而且是康巴地區唯一有資格授予“格西”學位(相當於佛學博士)的格魯派寺廟。“色須”意即“戴黃”帽子的部落後裔,據說 石渠 這個名稱也是由此讀音演變而來。
色須寺珍藏數以萬計的佛像、佛經,其中被稱為藏區第二大佛的 彌勒 佛雕像(高約19米),及兩層樓高的銅製鍍金舍利塔,古 印度 名寺佛杖等最為珍貴。 色須寺院設顯密宗兩大學院,下屬5個康林(分院),15個真札(班),有良好的習經制度,曾兩次受到班禪大師等高僧、名流的高度贊揚。色須寺是康區能授“格西”學位的兩大格魯派寺廟之一。
色須寺“極樂世界經堂”中建有“極樂世界壇城”,經堂中供奉的以彌陀佛像為主體的群佛像1151尊,其中最大的3尊是西方三聖,高3米,銅質鍍金像已由神州市一居士出資塑造。其餘的大、中、小型佛像也已由四眾弟子量力出資塑造。修建經堂、壇城、佛像,為使前來修行的四眾弟子身臨其境的觀想、修習、了悟,以至最後得到阿彌陀佛的接引,能證入到極樂世界中得以最終解脫:解脫生死,突破輪迴。 兩點三刻,到達歇武,又一個三岔口,一邊 石渠 縣,一邊 玉樹 ,一邊 西寧 方向 路邊金黃的楊樹。 山上的紅色,要是來點陽光就燦爛了。 三點二十到達 三江 源,只是一個標識而已,無他。
三江 源自然保護區紀念碑位於 玉樹 藏族自治州結古鎮通天河畔,由花崗岩雕成,紀念碑碑體高6.621米,象徵長江正源地格拉丹冬雪峰6621米的高度;紀念碑基座面積636平方米,象徵 三江 源保護區36.3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基座高4.2米,象徵 三江 源4200米的平均海拔;碑體由56塊花崗岩堆砌而成,象徵 中國 56個民族;碑體上方兩隻巨形手,象徵人類保護“ 三江 源”。碑體正面刻有江主席親筆題寫的“ 三江 源自然保護區”八個大字,碑體背面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撰寫的碑文。紀念碑高大挺拔,氣勢雄偉,聳立於通天河渡口房山丘之上。
三江 源頭地區是 中國 面積最大的天然濕地分佈區,素有“中華水塔”之稱。長江、 黃河 、 瀾滄江 均發源於 青海 境內,這三條大河的源頭相距很近。
長江發源於 唐古拉山 北麓格拉丹冬雪山, 三江 源區內長1217公里,占幹流全長6300公里的19%,除正源沱沱河外,區內主要支流還有楚瑪爾河、布曲、當曲、聶恰曲等,年平均徑流量為177億立方米; 黃河 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雪山,省內全長1959公里,占幹流全長5464公里的36%,主要支流有多曲、熱曲等,年平均徑流量232億立方米,占整個 黃河 流域水資源總量的49%,占 三江 源區總徑流量的42%; 瀾滄江 發源於果宗木查雪山, 三江 源區內長448公里,占幹流全長4600公里的10%,占國境內幹流全長2130公里的21%,年平均徑流量107億立方米,占境內整個流域水資源總量的15%,占 三江 源區總徑流量的22%。 通天河,古稱“氂牛河”,流貫 玉樹 草原,長1000公里,因輯入《西游記》而名聞天下。通天河渡口是“ 唐蕃古道 ”上的一個重要渡口,河中亂石穿空,水流湍急,驚濤拍岸,濤聲震耳。古渡口處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通天河大橋南岸,有一塊巨大的岩石名“曬經石”,石旁古柏群上掛滿經幡。傳為當年唐僧師徒取經歸來,渡通天河時,因負老龜囑托,被掀翻落水。唐僧師徒上岸後,在此石上晾曬被水浸濕的經卷,雖是神話傳說,然石上字痕猶存,清晰可辨,為 玉樹 州一靚麗的旅游景觀。 勒巴溝岩畫位於通天河畔。沿著通天河畔的一條山徑來到這裡,會使你同時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體驗:通天河的喧囂、壯闊和勒巴溝岩畫的靜謐、神聖。勒巴溝岩畫面江而鑿,處於勒巴溝溝口。勒巴溝內蓊鬱的草木,也難以掩蓋住由岩畫和不可勝數、遍佈溝內的嘛呢石刻散髮出來的神秘氣氛。從溝口唐末釋迦像到現今打制的嘛尼石,你可以看到整個藏族宗教石刻的歷史。
石壁上,風吹雨打日曬後已經漸漸不清晰的佛像。 勒巴溝,藏語意為“美麗溝”。溝內有十多處岩畫,勒巴溝岩畫主要以佛像、 菩薩 、香客、瑞獸等為主。 佛像、供養人像、香客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到處可以看到《無量壽佛經》、《般若經》、《懺悔經》、《行願經》和《六字真言經》的石刻經文。這些精美的岩畫帶有濃厚的唐代漢族佛教造型藝術的風格。 從通天河到勒巴溝,單程8公里,路很窄。到達 玉樹 時候5點剛過,勇哥他們問,還去看新寨麽,大家也累了,也覺得天氣不好,異口同聲的說,不去了。事實證明幸好第二天去的新寨。
玉樹 住的明珠商務酒店,240,條件很好,差不多此行最好的一次。吃的 江南 小廚,480,也是最貴,又喝了白酒、啤酒和葡萄酒,熱鬧。也是路上調整的一個晚上,因為後面更為艱苦。 D8,玉樹-新寨-瑪多早八點集合開始吃早餐,出門終於看到久違的藍天,大家非常愉悅,也幸好昨天抵達 玉樹 時,未先看新寨。
玉樹 藏族自治州位於 青海 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 三江 源頭, 玉樹 藏語意為“遺址”。
玉樹 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氂牛之地、歌舞之鄉”、“ 唐蕃古道 ”和“中華水塔”的美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 黃河 和 東南亞 第一巨川 湄公河 (即 瀾滄江 )均發源於 玉樹 。巍巍唐古拉、茫茫 昆侖山 孕育了 玉樹 康巴兒女勤勞、豪爽、吃苦耐勞和不屈不撓的品格。
玉樹 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青藏高原腹地構成了自成體系的自然區域,以 唐古拉山 脈的主峰各拉丹冬峰為主的雪峰冰川孕育了以萬里長江為首的 黃河 、 瀾滄江 等我國著名的三大河流。
清晨的 玉樹 ,很安靜,也很整齊,跟 汶川 一樣,看不出來地震的痕跡。 新寨瑪尼城是世界上最大的瑪尼堆,地理位置就在結古鎮,八點五十五我們到達新寨瑪尼石經城,約定好十點集合。
玉樹 嘉那嘛呢 石城 ,俗稱新寨嘉那嘛呢,由藏傳佛教 薩迦 派、結古寺第一世嘉那多德桑秋帕旺活佛創建。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石刻嘛呢石堆多達25億塊。以六字真言字數形成的佛塔為分界,連同經堂、轉經筒走廊、經幡等等,構築成規模宏大的經 石城 格局。嘛呢 石城 仍在不斷增大擴充。 在瑪尼堆東側有8座白塔和巨大的轉經筒,另外一面幾乎全是雕有佛像和經文的瑪尼石,雕刻工藝精湛,色彩搭配和諧。新寨有很多石刻藝人,他們在這瑪尼城腳下,用祖傳的手藝虔誠地雕刻,為自己累積善業,也為眾生祈禱。按照朝佛轉經人的要求,他們會刻以相應的內容。正是這種長期的磨練,藝人們的石刻技藝不斷提高,逐漸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形成不同的風格,使瑪尼石刻成為一種別具一格的藝術石刻。從技法上講,有線刻、減底陽刻、淺浮雕以及綜合技法等。陽線刻制就是在石頭平面把表示形體的線留出,突出畫面的肌理紋路。陰線刻制是石面上單線刻出圖像和文字。 我們也沿著轉經的方向,一路走過去。新寨的轉經筒,沉澱了濃厚的歷史滄桑。 悠閑曬太陽的喇嘛,這就是傳說中的幸福吧 瑪尼堆在藏語中稱“多崩”,意為“十萬經石”的意思。占地有兩個足球場大小的新寨瑪尼城,南部是新寨寺,其他各個方向均用瑪尼石堆砌成牆,在高高的圍牆高處還佈滿了隨風飄舞的經幡。 長長的瑪尼牆,構成了一個個的 方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