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尼國非常之旅
十一點鐘方向,是整個廣場的最亮點,建於1637年的克利須那神廟。這座高大神廟用了雕花石料,而不是磚木結構,這可能也是它能躲過2015年大地震一個原因。這座三層檐石廟明顯是受了北 印度 風格的影響,是 尼泊爾 同類寺廟的開山之作,太有名,以至於常被刻在平常人家的黃銅酥油燈的燈臺上。每層都有門廊和廊柱,第二、第三層還有八個突出的亭子結構。最頂端的塔尖,是由四個小塔圍繞的大塔頂,是 印度 教神話中的須彌山結構,所以有時這裡也被描述成為五層的結構。一層橫梁上是精美的石雕《摩訶婆羅多》,而二樓的橫梁則是《羅摩衍那》的故事,這是 印度 的兩大神話。而神的坐騎大鵬金翅鳥Goruda,則雙手交叉於胸前,歸於神廟對面立柱的頂端。 克利須那神廟靠北的位置,也是接近十二點的位置,是廣場上的濕婆神神廟,建於1627年。跟那個時代的廟宇一樣,這座雙層的一樓門廊和二樓的傘骨橫梁,異常的精美。寺廟的背後有神牛 南迪 像,可惜我沒註意到,光專門看了正面的兩尊帶有看象人的石頭。靠北的一頭象,將一個人踩在了腳下,我特地去找了。寺內有精美的木雕和林伽像,可惜我們不能入內。
右邊大象的左腳下, 在這裡,我錯過此行最後一次參觀比姆森神廟的機會,他是貿易和商業之神,《摩訶婆羅多》中班度族五兄弟之一,但可惜廟宇正在被修繕(最右側)。他經常被描繪成能雙手舉起一匹馬或將一頭大象壓在膝下的紅衣力士,我在網上找到了他怒目圓睜的塑像,一睹尊榮。 至此,整個杜巴廣場的景點我們都參觀完畢,頂著一路的引擎廢氣,又走回了我們的大巴,前往 加德滿都 市內的另一處必游景點。 最後去的兩處,都是重量級的加都必游景點,是佛教在 南亞 被 印度 教融合後的的重要痕跡。 加德滿都 市內的斯瓦揚布納寺,在2015年地震中受到的影響並不大。寺廟的主建築是一座閃閃發光的白色佛塔,每天的早晚,佛教徒在這裡轉動經筒,繞著佛塔轉經,這可能也是更接近佛教原先的拜塔(山,神的住所)的習俗,而這裡的第一座佛像直到五世紀才出現。這裡也是加都欣賞落日最好的地方,同行的團友在山頂拍到一張非常漂亮是神光。 加都的山谷,包括斯瓦揚布納寺所在的山峰,曾經是個 大湖 。然後此地慢慢升高,形成了山谷中的山峰,因為得名“Swayambhunath”,意為“自行升起”。山谷能形成山峰,這段神奇的經歷,也給後人帶來很多神話的傳說。當然城市西面不遠處的這個山峰,也是修建佛教寺廟的理想位置。山上的猴群給寺廟帶來不太好的別名“猴廟”,猴子也成了傳說中神身上的跳蚤。
進入寺廟後,有一處仿山頂佛塔的小白塔,而一座釋迦摩尼銅像站立在一旁水池中,背景則是加都的山谷。有東、西兩條路通往山頂,氛圍更好的是東面的朝聖者石階路。它是由 普拉 塔普馬拉國王於十七世紀修建的,臺階較北面路更多,一路上會經過更多的舍利塔和浮雕,入口處有佛祖誕生時摩耶夫人住樹枝的景象,最後一段樓梯還有成對的動物雕刻,Guroda、雄獅、大象、駿馬和孔雀(五禪定佛的坐騎),是印北悉卡多風格寺廟底座的典型風格,可以說是佛教和 印度 教的融合。我們從西面上山,路程較短,登頂後會看到一片舍利 塔林 ,是歷代高僧圓寂後的歸宿。 在傍晚時分,站在舍利 塔林 之前,相當於十一點鐘的位置,是最好的觀看位置,可拍到金光閃閃的白塔全景,鍍金的塔尖和四面佛眼牆在註視著山谷四周的蒼生。佛塔的造型具有強烈的象徵意味 -白色的半球形代表了地球,塔頂的十三層代表了涅槃的十三個階段,銳利的雙眼下是鼻子形狀的符號,是 尼泊爾 數字“一”,象徵著和諧和佛祖的一統。雙眼上方繪有第三眼,稱作“提卡”,代表了佛的全能和全知,也代表了一個重要的能量點。塔的基座上是源於藏傳佛教密宗的以大日如來為首的五禪定佛的佛像以及他們的配偶佛像。五佛象徵著佛的五種智慧,毗盧遮那(Vairocana)、寶生(Ratna-sam%bhava)、阿彌陀(Amitabha)、不空成就(Amogha-siddhi)、不動如來佛(Aksobhya)、分別位於三、四、六、九、和十二點的方向。佛像之上一排排五色的經幡隨風飄揚,印在上面的經文也隨風飄向遠方。山頂還供奉著五種元素,地、風、水、火和空(不在塔旁,平臺的北面)的象徵符號。另外,方形的塔基代表土,半球形塔身代表了水,尖塔代表了火,尖塔上的13臺階象徵著成佛之路,臺階的頂端新月裝飾物象徵了氣,尖刺則象徵著蒼穹和佛祖的聖光。塔的周圍是一圈的轉經筒,上面刻著藏傳佛教的六字真言,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ōng),是經典的根源,含有諸佛無盡的加持與慈悲,是諸佛慈悲和智慧的音聲顯現。占地不大的白塔,居然包含了那麼多的佛教的元素。 看完中心的佛塔,按順時針方向開始轉塔。十二點的方向是在佛塔北面,渾濁水池中的一塊石頭是象徵著水的“Nagpura”,可惜當時我根本沒有註意到。一點鐘的方向是修複中的KarmaRajaMahaVihar廟,一群鴿子在佛祖像前悠閑地在地上啄食。三點鐘方向,也是東石階入口住的黃銅製巨型 霹靂 符,佛教中頓悟的含義,也是男性力量的象徵。它的背後是十七世紀馬拉國王修建的細長悉卡羅風格Pratapura廟。前面站滿了信徒。另一座悉卡羅寺廟,Anantapura,震塌後已經修複完成,白色修長的塔身非常的耀眼,在五點鐘的方位,它的前方有掛鐘,與 霹靂 相對應,這是女性能力的象徵。六點鐘方向是神龕,象徵著“地”的Vasapura,而七點方向的是象徵著“風”的Vayupura Anantapura 象徵著“地”的Vasapura的神龕 七點方向佛塔
右邊大象的左腳下, 在這裡,我錯過此行最後一次參觀比姆森神廟的機會,他是貿易和商業之神,《摩訶婆羅多》中班度族五兄弟之一,但可惜廟宇正在被修繕(最右側)。他經常被描繪成能雙手舉起一匹馬或將一頭大象壓在膝下的紅衣力士,我在網上找到了他怒目圓睜的塑像,一睹尊榮。 至此,整個杜巴廣場的景點我們都參觀完畢,頂著一路的引擎廢氣,又走回了我們的大巴,前往 加德滿都 市內的另一處必游景點。 最後去的兩處,都是重量級的加都必游景點,是佛教在 南亞 被 印度 教融合後的的重要痕跡。 加德滿都 市內的斯瓦揚布納寺,在2015年地震中受到的影響並不大。寺廟的主建築是一座閃閃發光的白色佛塔,每天的早晚,佛教徒在這裡轉動經筒,繞著佛塔轉經,這可能也是更接近佛教原先的拜塔(山,神的住所)的習俗,而這裡的第一座佛像直到五世紀才出現。這裡也是加都欣賞落日最好的地方,同行的團友在山頂拍到一張非常漂亮是神光。 加都的山谷,包括斯瓦揚布納寺所在的山峰,曾經是個 大湖 。然後此地慢慢升高,形成了山谷中的山峰,因為得名“Swayambhunath”,意為“自行升起”。山谷能形成山峰,這段神奇的經歷,也給後人帶來很多神話的傳說。當然城市西面不遠處的這個山峰,也是修建佛教寺廟的理想位置。山上的猴群給寺廟帶來不太好的別名“猴廟”,猴子也成了傳說中神身上的跳蚤。
進入寺廟後,有一處仿山頂佛塔的小白塔,而一座釋迦摩尼銅像站立在一旁水池中,背景則是加都的山谷。有東、西兩條路通往山頂,氛圍更好的是東面的朝聖者石階路。它是由 普拉 塔普馬拉國王於十七世紀修建的,臺階較北面路更多,一路上會經過更多的舍利塔和浮雕,入口處有佛祖誕生時摩耶夫人住樹枝的景象,最後一段樓梯還有成對的動物雕刻,Guroda、雄獅、大象、駿馬和孔雀(五禪定佛的坐騎),是印北悉卡多風格寺廟底座的典型風格,可以說是佛教和 印度 教的融合。我們從西面上山,路程較短,登頂後會看到一片舍利 塔林 ,是歷代高僧圓寂後的歸宿。 在傍晚時分,站在舍利 塔林 之前,相當於十一點鐘的位置,是最好的觀看位置,可拍到金光閃閃的白塔全景,鍍金的塔尖和四面佛眼牆在註視著山谷四周的蒼生。佛塔的造型具有強烈的象徵意味 -白色的半球形代表了地球,塔頂的十三層代表了涅槃的十三個階段,銳利的雙眼下是鼻子形狀的符號,是 尼泊爾 數字“一”,象徵著和諧和佛祖的一統。雙眼上方繪有第三眼,稱作“提卡”,代表了佛的全能和全知,也代表了一個重要的能量點。塔的基座上是源於藏傳佛教密宗的以大日如來為首的五禪定佛的佛像以及他們的配偶佛像。五佛象徵著佛的五種智慧,毗盧遮那(Vairocana)、寶生(Ratna-sam%bhava)、阿彌陀(Amitabha)、不空成就(Amogha-siddhi)、不動如來佛(Aksobhya)、分別位於三、四、六、九、和十二點的方向。佛像之上一排排五色的經幡隨風飄揚,印在上面的經文也隨風飄向遠方。山頂還供奉著五種元素,地、風、水、火和空(不在塔旁,平臺的北面)的象徵符號。另外,方形的塔基代表土,半球形塔身代表了水,尖塔代表了火,尖塔上的13臺階象徵著成佛之路,臺階的頂端新月裝飾物象徵了氣,尖刺則象徵著蒼穹和佛祖的聖光。塔的周圍是一圈的轉經筒,上面刻著藏傳佛教的六字真言,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ōng),是經典的根源,含有諸佛無盡的加持與慈悲,是諸佛慈悲和智慧的音聲顯現。占地不大的白塔,居然包含了那麼多的佛教的元素。 看完中心的佛塔,按順時針方向開始轉塔。十二點的方向是在佛塔北面,渾濁水池中的一塊石頭是象徵著水的“Nagpura”,可惜當時我根本沒有註意到。一點鐘的方向是修複中的KarmaRajaMahaVihar廟,一群鴿子在佛祖像前悠閑地在地上啄食。三點鐘方向,也是東石階入口住的黃銅製巨型 霹靂 符,佛教中頓悟的含義,也是男性力量的象徵。它的背後是十七世紀馬拉國王修建的細長悉卡羅風格Pratapura廟。前面站滿了信徒。另一座悉卡羅寺廟,Anantapura,震塌後已經修複完成,白色修長的塔身非常的耀眼,在五點鐘的方位,它的前方有掛鐘,與 霹靂 相對應,這是女性能力的象徵。六點鐘方向是神龕,象徵著“地”的Vasapura,而七點方向的是象徵著“風”的Vayupura Anantapura 象徵著“地”的Vasapura的神龕 七點方向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