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 | 人的一生 總是為了追尋生命中的光 而走在漫長的旅途上
↑函館 住三吉神社,存在年代不詳,據說最早可追溯至 鐮倉 時代。明治7年(1874年)與稻荷神社和海幸神社歸併祭祀,昭和9年(1934年)又與三吉神社合併,昭和10年(1935年)改稱“住三吉神社”。 ↑住三吉神社 我見過春櫻低垂遮籠的鳥居,也從落滿白雪的鳥居下走過。 ↑住三吉神社 光顧著看雪景,終於摔了個狠的,連鏡頭的UV鏡都摔碎了。 ↑函館 如果你也不愛上挨挨擠擠的地方湊熱鬧,那 函館 八幡宮不失為一個好去處。
在 函館 市電的終到站「谷地頭」下了車之後即可心領神會:
這個時刻,又是禮拜五,街上是見不到人的。佐藤珠寶鐘錶,村田蔬菜店,古西酒鋪,“立待岬物語”雜貨店,市中屋餅店,藪下生花店,菊地肉鋪,大塚米店,蕎麥面館,臨街的店肆商鋪都沒拉電燈,昏暗著,緘默著,一如裹在千歲茶色暗條紋和服里、銀髮在腦後攏成光滑的髻的老婦人,頭一點一點地打著瞌睡,等候著什麼人的喚醒。
我輕手輕腳地穿過這片街區,一直走到日暮し通。 ↑函館八幡宮 函館 八幡宮,根據社史,早在後花園天皇 文安 2年(1445年)就有了在東南方向祭祀八幡神的記載——也就是現在的 函館 元町,明治13年(1880年)八幡宮才從元町遷移至谷地頭。 ↑函館八幡宮 從立待岬凝眺 函館 山,遠山青黛。
從八幡宮抬望 函館 山,山像是一捧螢白的梔子,開到了萎靡,生出銹一樣的黃。
蔥鬱樹叢的枝椏間垂綴著未滑落的星星點點的殘雪,八幡宮神社“聖帝八棟造”的翹檐上也披掛著薄薄的霜似的白雪。 ↑函館八幡宮 順著高田屋通走到 函館 山的山腳下,就來到了護國神社阪。
那天的斜暉是打翻的一罐亮晶晶的琥珀楓糖漿,雲彩恰似剛出水的櫻蛤般泛著濕漉漉的光,群山也染上了少女兩頰薄薄的胭脂一樣的桃緋。海灣風平浪靜,宛如神女遺落人間的鏡子。
我徘徊在硃色的鳥居下,無言凝睇著那一天的落日。 ↑函館 欣賞未夠,天地色變,雪花已兀自跌落下來。 ↑函館 片片白雪似撲不過天涯的白蝶顫慄著飛舞,接不住,怨不得,終是飄零。 ↑函館 說起 北海道 的お菓子,大家自然想到的是機場免稅店里,摞成小山一樣的“白い戀人”吧。鮮少有人知道, 北海道 的お菓子正是從黑船事件後,自 函館 發源。
千秋庵總本家,始於末廣町,創於1860年,明治時代主要制售昆布菓子及昆布羊羹。
寶來町的元祖山親爺則是四代目店主松田咲太郎的主張,其後根據製法的不同,分別發家成為 札幌 的千秋庵和 帶廣 的六花亭,並逐漸拓展至整個 北海道 。 ↑千秋庵総本家本店 千秋庵的銅鑼燒(どらやき),自大正末年誕生,算下來已有九十餘年的歷史。一枚不過200円,卻費時費工,很是講究。據說光是紅豆,就要洗凈後先靜泡一日,耐著性子等候發脹,再精心熬煮三日,期間不斷翻攪,方能有這等細膩軟稠的口感。 ↑千秋庵総本家本店 從千秋庵出來,朝著市電的方向,抬抬眼皮就望到 函館 無人不曉的百年壽喜燒店阿佐利「すき焼き 阿さ利本店」。
為了這一口頂級的和牛肉裡脊,一早就特意先跑來一趟,結果卻被告知今日客滿了。
明天也行,請問明天可還有空,我不死心地追問。
真是對不住啊,明天也是滿客……店家小心地賠著禮回道,這時裡邊的人低聲說了些什麼,不過,面前的人又說,若是客人您一個人的話,下午四點鐘倒還能想些法子。
四點鐘吃壽喜燒是嫌早了點,這樣一來,勢必也就趕不急上 函館 山看日落。沒辦法,總好過吃不到,遂接過紙筆寫下名字,幸得一室之席。 ↑阿佐利 本店 在樓下脫掉滿是雪水與泥漿的笨重皮靴,踏著光滑的木地板蹬蹬上到二樓,和服扮相的女侍應生早已在樓梯盡頭處等候,盈盈笑著躬身問一聲晚上好。
四疊大的和室里燒著取暖汀,在梅酒兌蘇打的作用下,烘得人面紅耳赤。障子紙柔和了冬暮那泛起微光的霽色的昏幽,朦朦朧朧地黯淡下去,仿佛紙燈籠里的火燭燃到了頭。 ↑阿佐利 本店 A5霜降牛腰肉只得薄薄的兩片,在嘟嚕嘟嚕滾沸的醬湯里涮上一涮,拎起後裹覆上生雞蛋液,再趁熱送入嘴裡,唇齒間頓時鮮香四溢,嫩滑彈軟到令人叫絕。等不及吃完,我又追要了一次牛肉和魔芋絲。
如果壽喜燒也分米飯派和烏冬面派,那我絕對是米飯的擁泵。沾上了醬湯和肉汁,還有一絲絲蛋液的白米飯,最後就著篤到入味的魔芋絲,煮到軟爛的蔥白,簡直就是“壽喜燒的正義”嘛。
餐後的甜食是柚子口味的雪糕球,能咬到飽滿的柚子果肉顆粒,酸甜可口,最是解膩生津。 ↑阿佐利 本店 或許是我多想了吧,港台的詞人們似乎都格外偏愛 日本 。
林夕憑一行“誰能憑愛意要 富士山 私有”,寫絕人情里的愛與怨,是與非。
姚若龍寫下了“在 東京 鐵塔 第一次眺望 看燈火模仿 墜落的星光”,來日我若登這鐵塔,想必也逃不掉輕哼上兩句。
而冠有百萬夜景美譽的 函館 夜景,也有一段唱詞:
“如果我們能在一起 你的天使會比以前愛美麗 會更美麗 就像 函館 的夜景”
那時我用一隻魅族的隨身聽,看不見歌詞的那種,所以翻來覆去地仍是聽不明白梁靜茹唱的“han guang”到底是個什麼地方。
趁年輕的微機課老師不註意,在中學機房的電腦上,我終於看到“han guang”即是 函館 ,這裡的夜景,與 意大利 那不勒斯 和 香港 維多利亞 港的,被稱為世界三大夜景。
只可惜這隨身聽後來不慎遺失,不然現在找出來過去的歌單,一定會很有趣吧。 ↑函館山 看罷夜景沾惹了一身寒氣,惦念起一碗冒著盈盈熱氣的拉麵。
函館 的鹽拉麵, 札幌 的味增拉麵和旭川的醬油拉麵,並稱 北海道 三大拉麵,而鹽拉麵據說又是 北海道 拉麵的開端。
這間龍鳳拉麵店開在隨北洋漁業興起而熱鬧起來的飲食店街“大門橫丁”上,店頭褊狹,不過七座席,風口常站著人食著煙等位。
我來時裡面先坐下了六名 臺灣 來的女生。絕非有意窺聽,不過她們微微抱怨 札幌 沒多大意思的話,還是一字不漏地聽進了我的耳朵里。只是當時我並未放在心上。
拉麵的味道好得沒話說。 ↑新函館塩ラーメン 龍鳳 最近常聽到有人把人生在世比作是羈旅一載,乍聽之下挺像這麼回事兒的,不過,這兩者多少還是有些不同啊。
外出旅行的時候,走錯了路也沒什麼,可能一時半會打不起精神來,但絕不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意志消沉。可人生要是行錯路,就很難說了。講什麼“歧路上也有意想不到的景緻啊”,不過是些能枯木逢春的家伙自我告慰的說辭罷了。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每前往一個城市,總要留足友人口中“奢靡到浪費”的時間。說不定有想再跑一次的地方,有的場所不去上兩遍不行啊,任我怎樣解釋,友人都不肯接受。好在我一向獨來獨往,沒有同行者也就不會鬧得不歡而散。索性我行我素下去,有感覺的地方就不厭其煩地一去再去,甚至無視導航規劃的最短路線,繞著遠路看看可會在那裡遇上些奇人奇事。
來時我凝視落日沉入海灣,去時我不願忘記照耀元町的 朝陽 。 ↑函館八幡阪 元町天主教教堂,始建於1859年,1921年逢大火,再建於1923年。
換上室內拖鞋,關掉相機電源,我推開闔在眼前厚重的木門。
這是我第一次進教堂。
聖殿里涼颼颼的,像是哪裡透著股風。光是矜肅的晦暗,自創世紀來,似主的氣息幽微起伏。正中是聖母 瑪利亞 同使徒約翰擁著耶穌的聖像,受贈於 羅馬 教皇本尼狄克十五世,在兩扇彩色玻璃窗的照映下流光溢彩。走道的兩壁上有“十字架の道行”浮雕,共十四面,精雕細琢著耶穌的十四苦路。牆根的木頭架子上碼放著一列泛黃的聖歌集,有好幾冊已被翻到頁腳翹起,封皮顫巍巍欲落。 ↑元町天主教教堂 函館 哈裡斯特東正教會,安政年間曾是俄國的初代領事館。慶應4年(1868年),在這裡首次為三名 日本 人舉行了受洗儀式。昭和45年(1965年),哈裡斯特東正教會成為東正教的 函館 據點,傳教士們從此地開始向世人傳教佈道。
到了12月25日聖誕節這一天,教會便不再開放參觀。及至來年3月17日,才又重新打開大門。 ↑函館哈裡斯特東正教會 喂,這邊這邊,尋著聲我回過頭去,身後的斜坡上有一老人沖我招了招手。
老人告訴我說,這一帶的風景,不站在特定的角度是看不出名堂來的。
我翻過頹敗的柵欄,將信將疑地登上大三阪,剛轉過身子,就愣在了原地。
眼前的 函館 是我不曾讀過的無名的詩,是我不曾見過的破繭的蝶:
大地上雪沉沉地敷著,海水似失去了重量般飄浮。就在這小小的十字街角,哈裡斯特東正教會那青磁綠的哥特式尖頂,猶如藍絲絨上的幾粒綠寶石,散髮出奪目的 光澤 。 函館 聖約翰 教會,凈白似高山之巔的雪蓮。元町天主教教堂與東本願寺盤踞在一東一西……
怎麼樣,我沒騙你吧,老人頗為得意地眯起了眼睛。
我連連道謝,老人擺了擺手,慢條斯理地邁開步子走遠了。 ↑函館哈裡斯特東正教會 撥開縷縷行行的團體游客,重又回到八幡阪。我走進「元町珈琲店」,等待著離別的不期而至。 ↑元町咖啡店 屋裡生著火,爐竈內一叢叢火苗是怒放的鶴望蘭。有噼剝的爆裂聲,那是臌脹的花苞炸散開來的動靜。 ↑元町咖啡店 立式鋼琴側邊的小幾上插著一束紅玫瑰,開得嬌艷欲滴,與屋外的清輝銀雪,勾畫出一幅旖旎的冬趣圖。 ↑元町咖啡店 我飲下一杯熱咖啡,食完一塊香濃的芝士蛋糕,頗有些不舍地離開了 函館 。 ↑元町咖啡店 母戀物語在 函館 的JR站購票乘車時,一名有些胖乎乎笑容卻十分可親的女性志願者,許是熱心市民組建的志願服務這之類的團體的成員之一,主動幫助我在自動售票機上購買了乘車券之後,好奇地問我,怎麼上東室蘭去了。
不是有個叫地球岬的地方來著,想去那兒看看。我小心地措著詞。
是不是拍攝過什麼電影或電視劇?
唔,這倒沒聽說過,我想應該是沒有的吧。
她便不再接話了,抬頭看一眼電子屏幕告知我發車的站台,揮手將我送入檢票口。
後來在 札幌 ,一整間酒吧的人都頗難置信地輪流跑來問我,你真的到現在還沒去過 東京 ?前幾天卻去了東室蘭這種地方?得到我肯定的回答,一邊拍著大腿一邊嚷道,真是有意思的家伙,天底下居然還有這樣的事情。
若你要問我是否有非去不可的原因,真相恐怕要讓你失望了,我也不過是聽宣傳語說,能一睹太平洋勾勒出萬物棲身的這顆星球的球體弧度,只此而已。
偶爾一回不考慮諸如行事的“正當理由”,而輓起袖子只管去做,也不會是什麼壞事,我是這樣想的。 我在一個寧靜的琥珀角落 遇到了去年的秋日忘了事先看好時刻表,沒趕上9:17的室蘭本線,再下一趟列車要等到10:05,只好坐在月臺冷冰冰的長凳上,嚼起便利店買來當早餐的鮭魚飯糰。 ↑JR母戀站 母戀這地方出奇得冷清。循著南北走向的主街母戀中央通,走上許久都見不著半個人影子。
就算是禮拜天,大家都瑟縮在被爐里半支起身子,邊騷著癢邊心不在焉地看著周末放送的特別電視節目,也還是太過寂靜了些。我不敢摘下耳機,生怕聽見自己的腳步聲像只空癟了的罐頭在街上來回打轉。
內浦灣的海突然出現在了上坡路的盡頭,像一輪藍色的太陽般一點一點升起。 ↑金屏風 在山間的雪路上,迎面走來一個衣衫單薄頭戴線帽的老人。 ↑金屏風 別看我正大步流星地走在路上,其實心裡卻七上八下沒個底,這種事以往也有過。不論準備得有多 萬全 ,況且這世上是否真有萬無一失的盤算還另說,在與宿命狹路相逢以前,沒人得以知曉,我們的去處到底是何,為何。
“還要繼續嗎?”
“那裡果真有這麼好?”
“如果那裡早就空空如也了呢?”
這樣的叩問,如冥王哈迪斯“不可回頭”的咒誡般交織成一張密網,將人纏縛。
既身為行者,就只能走下去。只能堅信,只要走下去,前方一定會有什麼在等著我,全心全意地走下去。 ↑母戀 到 燈塔 去,你要到 燈塔 去,在那裡水土相依,山海相見。有誰在我耳畔日夜低沉呼喚。 ↑地球岬 於是我來到此地,白色的 燈塔 以孤絕的姿態,聳峙在腳下突起的峭石上。太平洋如一匹上乘的縐綢鋪陳開來,合襯地裹覆住這顆有萬物棲生的星球,勾勒出那曼妙的曲線。此刻,即是永恆。
在 函館 市電的終到站「谷地頭」下了車之後即可心領神會:
這個時刻,又是禮拜五,街上是見不到人的。佐藤珠寶鐘錶,村田蔬菜店,古西酒鋪,“立待岬物語”雜貨店,市中屋餅店,藪下生花店,菊地肉鋪,大塚米店,蕎麥面館,臨街的店肆商鋪都沒拉電燈,昏暗著,緘默著,一如裹在千歲茶色暗條紋和服里、銀髮在腦後攏成光滑的髻的老婦人,頭一點一點地打著瞌睡,等候著什麼人的喚醒。
我輕手輕腳地穿過這片街區,一直走到日暮し通。 ↑函館八幡宮 函館 八幡宮,根據社史,早在後花園天皇 文安 2年(1445年)就有了在東南方向祭祀八幡神的記載——也就是現在的 函館 元町,明治13年(1880年)八幡宮才從元町遷移至谷地頭。 ↑函館八幡宮 從立待岬凝眺 函館 山,遠山青黛。
從八幡宮抬望 函館 山,山像是一捧螢白的梔子,開到了萎靡,生出銹一樣的黃。
蔥鬱樹叢的枝椏間垂綴著未滑落的星星點點的殘雪,八幡宮神社“聖帝八棟造”的翹檐上也披掛著薄薄的霜似的白雪。 ↑函館八幡宮 順著高田屋通走到 函館 山的山腳下,就來到了護國神社阪。
那天的斜暉是打翻的一罐亮晶晶的琥珀楓糖漿,雲彩恰似剛出水的櫻蛤般泛著濕漉漉的光,群山也染上了少女兩頰薄薄的胭脂一樣的桃緋。海灣風平浪靜,宛如神女遺落人間的鏡子。
我徘徊在硃色的鳥居下,無言凝睇著那一天的落日。 ↑函館 欣賞未夠,天地色變,雪花已兀自跌落下來。 ↑函館 片片白雪似撲不過天涯的白蝶顫慄著飛舞,接不住,怨不得,終是飄零。 ↑函館 說起 北海道 的お菓子,大家自然想到的是機場免稅店里,摞成小山一樣的“白い戀人”吧。鮮少有人知道, 北海道 的お菓子正是從黑船事件後,自 函館 發源。
千秋庵總本家,始於末廣町,創於1860年,明治時代主要制售昆布菓子及昆布羊羹。
寶來町的元祖山親爺則是四代目店主松田咲太郎的主張,其後根據製法的不同,分別發家成為 札幌 的千秋庵和 帶廣 的六花亭,並逐漸拓展至整個 北海道 。 ↑千秋庵総本家本店 千秋庵的銅鑼燒(どらやき),自大正末年誕生,算下來已有九十餘年的歷史。一枚不過200円,卻費時費工,很是講究。據說光是紅豆,就要洗凈後先靜泡一日,耐著性子等候發脹,再精心熬煮三日,期間不斷翻攪,方能有這等細膩軟稠的口感。 ↑千秋庵総本家本店 從千秋庵出來,朝著市電的方向,抬抬眼皮就望到 函館 無人不曉的百年壽喜燒店阿佐利「すき焼き 阿さ利本店」。
為了這一口頂級的和牛肉裡脊,一早就特意先跑來一趟,結果卻被告知今日客滿了。
明天也行,請問明天可還有空,我不死心地追問。
真是對不住啊,明天也是滿客……店家小心地賠著禮回道,這時裡邊的人低聲說了些什麼,不過,面前的人又說,若是客人您一個人的話,下午四點鐘倒還能想些法子。
四點鐘吃壽喜燒是嫌早了點,這樣一來,勢必也就趕不急上 函館 山看日落。沒辦法,總好過吃不到,遂接過紙筆寫下名字,幸得一室之席。 ↑阿佐利 本店 在樓下脫掉滿是雪水與泥漿的笨重皮靴,踏著光滑的木地板蹬蹬上到二樓,和服扮相的女侍應生早已在樓梯盡頭處等候,盈盈笑著躬身問一聲晚上好。
四疊大的和室里燒著取暖汀,在梅酒兌蘇打的作用下,烘得人面紅耳赤。障子紙柔和了冬暮那泛起微光的霽色的昏幽,朦朦朧朧地黯淡下去,仿佛紙燈籠里的火燭燃到了頭。 ↑阿佐利 本店 A5霜降牛腰肉只得薄薄的兩片,在嘟嚕嘟嚕滾沸的醬湯里涮上一涮,拎起後裹覆上生雞蛋液,再趁熱送入嘴裡,唇齒間頓時鮮香四溢,嫩滑彈軟到令人叫絕。等不及吃完,我又追要了一次牛肉和魔芋絲。
如果壽喜燒也分米飯派和烏冬面派,那我絕對是米飯的擁泵。沾上了醬湯和肉汁,還有一絲絲蛋液的白米飯,最後就著篤到入味的魔芋絲,煮到軟爛的蔥白,簡直就是“壽喜燒的正義”嘛。
餐後的甜食是柚子口味的雪糕球,能咬到飽滿的柚子果肉顆粒,酸甜可口,最是解膩生津。 ↑阿佐利 本店 或許是我多想了吧,港台的詞人們似乎都格外偏愛 日本 。
林夕憑一行“誰能憑愛意要 富士山 私有”,寫絕人情里的愛與怨,是與非。
姚若龍寫下了“在 東京 鐵塔 第一次眺望 看燈火模仿 墜落的星光”,來日我若登這鐵塔,想必也逃不掉輕哼上兩句。
而冠有百萬夜景美譽的 函館 夜景,也有一段唱詞:
“如果我們能在一起 你的天使會比以前愛美麗 會更美麗 就像 函館 的夜景”
那時我用一隻魅族的隨身聽,看不見歌詞的那種,所以翻來覆去地仍是聽不明白梁靜茹唱的“han guang”到底是個什麼地方。
趁年輕的微機課老師不註意,在中學機房的電腦上,我終於看到“han guang”即是 函館 ,這裡的夜景,與 意大利 那不勒斯 和 香港 維多利亞 港的,被稱為世界三大夜景。
只可惜這隨身聽後來不慎遺失,不然現在找出來過去的歌單,一定會很有趣吧。 ↑函館山 看罷夜景沾惹了一身寒氣,惦念起一碗冒著盈盈熱氣的拉麵。
函館 的鹽拉麵, 札幌 的味增拉麵和旭川的醬油拉麵,並稱 北海道 三大拉麵,而鹽拉麵據說又是 北海道 拉麵的開端。
這間龍鳳拉麵店開在隨北洋漁業興起而熱鬧起來的飲食店街“大門橫丁”上,店頭褊狹,不過七座席,風口常站著人食著煙等位。
我來時裡面先坐下了六名 臺灣 來的女生。絕非有意窺聽,不過她們微微抱怨 札幌 沒多大意思的話,還是一字不漏地聽進了我的耳朵里。只是當時我並未放在心上。
拉麵的味道好得沒話說。 ↑新函館塩ラーメン 龍鳳 最近常聽到有人把人生在世比作是羈旅一載,乍聽之下挺像這麼回事兒的,不過,這兩者多少還是有些不同啊。
外出旅行的時候,走錯了路也沒什麼,可能一時半會打不起精神來,但絕不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意志消沉。可人生要是行錯路,就很難說了。講什麼“歧路上也有意想不到的景緻啊”,不過是些能枯木逢春的家伙自我告慰的說辭罷了。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每前往一個城市,總要留足友人口中“奢靡到浪費”的時間。說不定有想再跑一次的地方,有的場所不去上兩遍不行啊,任我怎樣解釋,友人都不肯接受。好在我一向獨來獨往,沒有同行者也就不會鬧得不歡而散。索性我行我素下去,有感覺的地方就不厭其煩地一去再去,甚至無視導航規劃的最短路線,繞著遠路看看可會在那裡遇上些奇人奇事。
來時我凝視落日沉入海灣,去時我不願忘記照耀元町的 朝陽 。 ↑函館八幡阪 元町天主教教堂,始建於1859年,1921年逢大火,再建於1923年。
換上室內拖鞋,關掉相機電源,我推開闔在眼前厚重的木門。
這是我第一次進教堂。
聖殿里涼颼颼的,像是哪裡透著股風。光是矜肅的晦暗,自創世紀來,似主的氣息幽微起伏。正中是聖母 瑪利亞 同使徒約翰擁著耶穌的聖像,受贈於 羅馬 教皇本尼狄克十五世,在兩扇彩色玻璃窗的照映下流光溢彩。走道的兩壁上有“十字架の道行”浮雕,共十四面,精雕細琢著耶穌的十四苦路。牆根的木頭架子上碼放著一列泛黃的聖歌集,有好幾冊已被翻到頁腳翹起,封皮顫巍巍欲落。 ↑元町天主教教堂 函館 哈裡斯特東正教會,安政年間曾是俄國的初代領事館。慶應4年(1868年),在這裡首次為三名 日本 人舉行了受洗儀式。昭和45年(1965年),哈裡斯特東正教會成為東正教的 函館 據點,傳教士們從此地開始向世人傳教佈道。
到了12月25日聖誕節這一天,教會便不再開放參觀。及至來年3月17日,才又重新打開大門。 ↑函館哈裡斯特東正教會 喂,這邊這邊,尋著聲我回過頭去,身後的斜坡上有一老人沖我招了招手。
老人告訴我說,這一帶的風景,不站在特定的角度是看不出名堂來的。
我翻過頹敗的柵欄,將信將疑地登上大三阪,剛轉過身子,就愣在了原地。
眼前的 函館 是我不曾讀過的無名的詩,是我不曾見過的破繭的蝶:
大地上雪沉沉地敷著,海水似失去了重量般飄浮。就在這小小的十字街角,哈裡斯特東正教會那青磁綠的哥特式尖頂,猶如藍絲絨上的幾粒綠寶石,散髮出奪目的 光澤 。 函館 聖約翰 教會,凈白似高山之巔的雪蓮。元町天主教教堂與東本願寺盤踞在一東一西……
怎麼樣,我沒騙你吧,老人頗為得意地眯起了眼睛。
我連連道謝,老人擺了擺手,慢條斯理地邁開步子走遠了。 ↑函館哈裡斯特東正教會 撥開縷縷行行的團體游客,重又回到八幡阪。我走進「元町珈琲店」,等待著離別的不期而至。 ↑元町咖啡店 屋裡生著火,爐竈內一叢叢火苗是怒放的鶴望蘭。有噼剝的爆裂聲,那是臌脹的花苞炸散開來的動靜。 ↑元町咖啡店 立式鋼琴側邊的小幾上插著一束紅玫瑰,開得嬌艷欲滴,與屋外的清輝銀雪,勾畫出一幅旖旎的冬趣圖。 ↑元町咖啡店 我飲下一杯熱咖啡,食完一塊香濃的芝士蛋糕,頗有些不舍地離開了 函館 。 ↑元町咖啡店 母戀物語在 函館 的JR站購票乘車時,一名有些胖乎乎笑容卻十分可親的女性志願者,許是熱心市民組建的志願服務這之類的團體的成員之一,主動幫助我在自動售票機上購買了乘車券之後,好奇地問我,怎麼上東室蘭去了。
不是有個叫地球岬的地方來著,想去那兒看看。我小心地措著詞。
是不是拍攝過什麼電影或電視劇?
唔,這倒沒聽說過,我想應該是沒有的吧。
她便不再接話了,抬頭看一眼電子屏幕告知我發車的站台,揮手將我送入檢票口。
後來在 札幌 ,一整間酒吧的人都頗難置信地輪流跑來問我,你真的到現在還沒去過 東京 ?前幾天卻去了東室蘭這種地方?得到我肯定的回答,一邊拍著大腿一邊嚷道,真是有意思的家伙,天底下居然還有這樣的事情。
若你要問我是否有非去不可的原因,真相恐怕要讓你失望了,我也不過是聽宣傳語說,能一睹太平洋勾勒出萬物棲身的這顆星球的球體弧度,只此而已。
偶爾一回不考慮諸如行事的“正當理由”,而輓起袖子只管去做,也不會是什麼壞事,我是這樣想的。 我在一個寧靜的琥珀角落 遇到了去年的秋日忘了事先看好時刻表,沒趕上9:17的室蘭本線,再下一趟列車要等到10:05,只好坐在月臺冷冰冰的長凳上,嚼起便利店買來當早餐的鮭魚飯糰。 ↑JR母戀站 母戀這地方出奇得冷清。循著南北走向的主街母戀中央通,走上許久都見不著半個人影子。
就算是禮拜天,大家都瑟縮在被爐里半支起身子,邊騷著癢邊心不在焉地看著周末放送的特別電視節目,也還是太過寂靜了些。我不敢摘下耳機,生怕聽見自己的腳步聲像只空癟了的罐頭在街上來回打轉。
內浦灣的海突然出現在了上坡路的盡頭,像一輪藍色的太陽般一點一點升起。 ↑金屏風 在山間的雪路上,迎面走來一個衣衫單薄頭戴線帽的老人。 ↑金屏風 別看我正大步流星地走在路上,其實心裡卻七上八下沒個底,這種事以往也有過。不論準備得有多 萬全 ,況且這世上是否真有萬無一失的盤算還另說,在與宿命狹路相逢以前,沒人得以知曉,我們的去處到底是何,為何。
“還要繼續嗎?”
“那裡果真有這麼好?”
“如果那裡早就空空如也了呢?”
這樣的叩問,如冥王哈迪斯“不可回頭”的咒誡般交織成一張密網,將人纏縛。
既身為行者,就只能走下去。只能堅信,只要走下去,前方一定會有什麼在等著我,全心全意地走下去。 ↑母戀 到 燈塔 去,你要到 燈塔 去,在那裡水土相依,山海相見。有誰在我耳畔日夜低沉呼喚。 ↑地球岬 於是我來到此地,白色的 燈塔 以孤絕的姿態,聳峙在腳下突起的峭石上。太平洋如一匹上乘的縐綢鋪陳開來,合襯地裹覆住這顆有萬物棲生的星球,勾勒出那曼妙的曲線。此刻,即是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