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去乞力馬扎羅,擁吻非洲之巔】——威士忌路線,含旅行社的選擇攻略,續肯尼亞+坦桑尼亞游獵
我們的登山嚮導——Enock。 落座之後,大家彼此做了介紹,我遞上了我的禮物——給孤兒院的孩子們帶的小文具,果然令Yesaya很驚喜。之所以能選擇Yesaya的旅行社,這些孤兒也是原因之一。 Yesaya的微信里曾經發過這樣的一個圈兒——他的旅行社會拿出5%的利潤用於資助 阿魯沙 的孤兒院。我是覺得心裡有“愛”的人,應該比較可靠吧!
此次出行,由於登山裝備較多,出發前一再精簡行李,衣服除了必要的,一件都沒有多帶;零食也是減了又減。但送給孩子們的禮物卻一直占有著行李箱里的一席空間。
↑阿魯沙 Yesaya演講之後就輪到了Enock。Enock是公司的資深登山嚮導,是Yesaya考慮我們此行有一個14歲的女孩,特意讓Enock來掛帥的。 從Yesaya那,我們得知,全世界登頂 乞力馬扎羅 的人中,年齡最大的86歲,最小的12歲。其實這樣的數據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他們都是神一樣的存在,雖然確鑿,卻又那麼的不真實。我來,只是因為我覺得我或許能,完全是一種直覺,沒有理由——雖然我沒有任何登山的經驗,雖然我來之前沒有做任何的身體鍛煉。
接下來就算是登山前的第一次brifng了吧! Yesaya對六天的登山做了一個簡單的概述,並奉上了登山的五個金句。講到第三個的時候,已經忘掉了第一個說的是什麼,後來特意拿出小本本,把它記錄了下來。
1、Keep warm 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溫暖
2、Pole Pole 慢慢來
3、Eat anything 或許食物不合口味,但一定要吃
4、Drink more water 要多喝水,而且是熱水
5、Help each other 我們是一個團隊,要相互扶持
之後,Yesaya還為每個人“把了脈”,在我看來,這種“老中醫”的絕技,Yesaya表演得還算煞有介事。每個人都是strong,但輪到我的時候,竟然口風一轉,說我有些sick。哇,難 道真 有兩把刷子?這下真的令我刮目相看了——出發前,基本上每天都是在熬夜的狀態,身體狀態不是很好;再加之在飛機上吐得昏天黑地,然後又一路輾轉到達 阿魯沙 ,我真的還沒有緩過來,有些身心疲憊。 不管怎樣,明天就要出發了,預祝我們所有人都能 成功 登頂! Brifing之後,Yesaya和Enock來到我們的房間,讓我們把所有的登山裝備都拿出來,他們要對我們每個人的每一樣東西逐一檢查。每一件衣服都要過目,每一雙鞋子都要把關——T恤是否速乾;抓絨和褲子是否足夠保暖;登山鞋是否合腳,甚至特意讓女兒登上鞋給他看;書包是否有背負,保溫杯容量是否足夠,是否準備了濕紙巾,是否準備了士力架或者能量棒……總之,就是事無巨細的那種。我們沒有準備的,他們會一一記錄下來,併在明天出發時幫我們補齊。 本來因為堵車,抵達的就晚,等到一切檢查妥當已經17:30了,於是我們兵分兩路,靚女和娟兒由旅行社的其它人帶去買電話卡,我留下來同Yesaya算賬付尾款。
結算完,Yesaya問我要不要出去轉轉。一來靚女她們還沒有回來,二來我也的確有意想看看這座象徵著 非洲 和平 的安靜城市。於是,我和女兒由另一名旅行社的工作人員帶出來逛街。
初次見面,Yesaya動用了公司的大部分人員,服務很到位。最起碼,在我看來,這種陪買電話卡,陪著逛街的服務應該算是額外噠。 ↑阿魯沙 ↑阿魯沙 【阿魯沙——這個城市同我想的不一樣】
第一次聽說“ 阿魯沙 ”這個名字,是因為 盧旺達 大屠殺。
盧旺達 大屠殺里有兩次提到了 阿魯沙 。一次是在1993年, 盧旺達 政府和愛國陣線在 阿魯沙 簽署旨在結束內戰的 和平 協定,這個協議也叫作 阿魯沙 協議;另一次是1994年11月,聯合國在 阿魯沙 成立 盧旺達 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審判高級政府官員或軍人。
歷史上在 阿魯沙 發生的政治事件並不鮮見。1967年尼雷爾宣佈《 阿魯沙 宣言》,表示將以社會主義的方式建設 坦桑尼亞 ,從此 阿魯沙 聞名於世。1968年7月26日歐經濟共同體同 肯尼亞 、 烏干達 和 坦桑尼亞 在 阿魯沙 簽訂貿易和經濟協定,即《 阿魯沙 協定》,4年後被“洛美協定”取代,成為南北合作的佳話。南南合作的代表作——77國集團於1979年2月在 阿魯沙 召開第四次會議,通過《 阿魯沙 宣言》。2000年8月28日在 阿魯沙 簽署的《 阿魯沙 布隆迪 和平 與和解協定》等等。
阿魯沙 在 東非 地區相當於 歐洲 的 日內瓦 ,成為 非洲 國際協調的一個“中心”, 東非 共同體的首府也設立在 阿魯沙 。
不僅如此, 阿魯沙 還是 坦桑尼亞 最最重要的旅游城市,號稱 坦桑尼亞 的旅游首都,是 坦桑尼亞 的旅游集散地。如果到 東非 旅行只是坦桑一國的話,幾乎所有的行程都是在 阿魯沙 起止。
阿魯沙 及其周邊彙集了 非洲 乃至世界最好的自然環境,雄偉的 乞力馬扎羅 山是登山探險者追逐極限的聖地,壯闊的塞倫蓋蒂草原是央視《動物世界》的發源地,靜謐的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是野生動物舒適的家園,廣闊的曼雅拉湖區是鳥類棲息的天堂, 東非 大裂谷的北面也從這裡斬過,就像一道隔絕世俗的屏障……
但是,但是,但是,如此重要的一個城市,為何在我眼裡只能類比 中國 的一個鄉村?
這裡沒有一丁點兒大都市的風範。既沒有拔地而起、整齊如一的高樓大廈,也沒有寬闊平坦、四通八達的立交橋。不過,這裡卻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摩托車會呼嘯著從你身邊滑過,即使你已經將身體貼緊了牆壁;沿街的小販比比皆是,兜售著種類繁多的充滿著兒時回憶的陳舊商品……
幸虧一路有小姐姐相伴。否則在這車水馬龍的街道上,別說過馬路了,就是正常行走都成問題(小姐姐一直用手臂保護著女兒,搞得我走在街上特別緊張)。不過,也是因為有小姐姐相伴,這一路,我都沒敢拿起手機拍下街景。
非洲 人不喜拍照,還有一個原因——一些擁有現代文明的 非洲 人,他們不願意讓歪果仁記錄他們國家落後的一面。印象最深的是曾經在 埃塞俄比亞 的 亞的斯亞貝巴 ,你會經常看到露宿街頭的流浪人。那一次,當我舉起相機的一剎那,一位衣冠楚楚的中年男突然橫在我的面前,氣憤填膺地勒令我不許對著乞丐拍照……那一次,我自覺慚愧不已……
所以,這一次,小姐姐在側,我不知道她是否介意,也就沒好意思舉起手機。
↑阿魯沙 或許,對 阿魯沙 的印象,我是片面的;或許,是酒店的位置不在市中心?可是,我們明明步行沒有多遠就可以到達 阿魯沙 中心的Uhuru紀念碑呀!
↑阿魯沙 到這裡的時候,紀念碑已經關門了。小姐姐特意說服了工作人員,讓我們進去拍照留念。 ↑阿魯沙 小姐姐把我們送回到酒店的時候已經晚上7點半了。大堂里,剛剛陪靚女她們去買電話卡的工作人員還沒有撤離。不知道是不是在等我回來,幫我開通新買的電話卡。 一來沒有換坦先令,二來時間太晚了,我們一致決定,今天的晚飯就在酒店解決了。依然是讓人無可奈何的 非洲 時間,從點餐到上菜,不到一個小時。這頓飯,6個人,55美元,口味偏重,味道還可以。 正式躺在床上,大概是晚上11點,也就是 北京 時間的凌晨4點。從20號一早起床到現在,已經整整44個小時,沒有粘過床了。——同Yesaya說好明天7:30出發,也就是說6:30就要起床,有些sick的我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DAY2:6月22日,登山第一天酒店的自助早餐還算豐盛,但我並沒有什麼食欲。那時的我還不知道,這是一次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旅行;那時我還不清楚,食物對體能意味著什麼;那時的我還沒有體會Yesaya的金句里,“Eat anything”有多麼重要。
【集結,登山前的最後準備】Enock的團隊對時間的概念並不“ 非洲 ”,7:30,他已經帶著他的一干人等開始幫我們打包登山行李了。反而是我的時間有些小“ 非洲 ”,7:45,我才正式退了房,把幾乎已經被掏空的行李箱寄存在了酒店。8:00,我們正式出發了,比昨天說好的時間晚了半個小時。 ↑阿魯沙 這次出門,帶了自拍桿。全程只用自拍桿拍了這兩張照片 ↑阿魯沙 ↑阿魯沙 從 阿魯沙 去莫希的路上,從城市到鄉村——
↑阿魯沙 ↑阿魯沙 路過一個本地的集市—— ↑阿魯沙 ↑阿魯沙
車行不到2個小時,快到莫希時,我們在這裡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食材採購。同時,除了出發時和我們同車的嚮導和挑夫,我們的廚師和其他部分挑夫,也在這裡集結了。
看這搬運的架勢,可謂重量不止一般。這一筐的蔬菜和水果,只是食材的一小部分。除了我們六人,背後團隊還有22人,這麼多人,6天的吃喝用度,還有帳篷睡袋,桌子椅子,都是要由挑夫背上去的。難怪一個游客要配備3名挑夫。 到現在也不明白,為什麼要用這麼多的水桶。 【乞力馬扎羅山,分為五個地帶】
令我訝異的是:同樣是 東非 ,但這裡的坦桑人,比起 內羅畢 的 肯尼亞 人,對於被拍照這件事兒,反而更 開化 一些。 這位烙大餅的兄弟,面對鏡頭, 大方 自若,沒有任何的扭捏。
此次出行,由於登山裝備較多,出發前一再精簡行李,衣服除了必要的,一件都沒有多帶;零食也是減了又減。但送給孩子們的禮物卻一直占有著行李箱里的一席空間。
↑阿魯沙 Yesaya演講之後就輪到了Enock。Enock是公司的資深登山嚮導,是Yesaya考慮我們此行有一個14歲的女孩,特意讓Enock來掛帥的。 從Yesaya那,我們得知,全世界登頂 乞力馬扎羅 的人中,年齡最大的86歲,最小的12歲。其實這樣的數據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他們都是神一樣的存在,雖然確鑿,卻又那麼的不真實。我來,只是因為我覺得我或許能,完全是一種直覺,沒有理由——雖然我沒有任何登山的經驗,雖然我來之前沒有做任何的身體鍛煉。
接下來就算是登山前的第一次brifng了吧! Yesaya對六天的登山做了一個簡單的概述,並奉上了登山的五個金句。講到第三個的時候,已經忘掉了第一個說的是什麼,後來特意拿出小本本,把它記錄了下來。
1、Keep warm 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溫暖
2、Pole Pole 慢慢來
3、Eat anything 或許食物不合口味,但一定要吃
4、Drink more water 要多喝水,而且是熱水
5、Help each other 我們是一個團隊,要相互扶持
之後,Yesaya還為每個人“把了脈”,在我看來,這種“老中醫”的絕技,Yesaya表演得還算煞有介事。每個人都是strong,但輪到我的時候,竟然口風一轉,說我有些sick。哇,難 道真 有兩把刷子?這下真的令我刮目相看了——出發前,基本上每天都是在熬夜的狀態,身體狀態不是很好;再加之在飛機上吐得昏天黑地,然後又一路輾轉到達 阿魯沙 ,我真的還沒有緩過來,有些身心疲憊。 不管怎樣,明天就要出發了,預祝我們所有人都能 成功 登頂! Brifing之後,Yesaya和Enock來到我們的房間,讓我們把所有的登山裝備都拿出來,他們要對我們每個人的每一樣東西逐一檢查。每一件衣服都要過目,每一雙鞋子都要把關——T恤是否速乾;抓絨和褲子是否足夠保暖;登山鞋是否合腳,甚至特意讓女兒登上鞋給他看;書包是否有背負,保溫杯容量是否足夠,是否準備了濕紙巾,是否準備了士力架或者能量棒……總之,就是事無巨細的那種。我們沒有準備的,他們會一一記錄下來,併在明天出發時幫我們補齊。 本來因為堵車,抵達的就晚,等到一切檢查妥當已經17:30了,於是我們兵分兩路,靚女和娟兒由旅行社的其它人帶去買電話卡,我留下來同Yesaya算賬付尾款。
結算完,Yesaya問我要不要出去轉轉。一來靚女她們還沒有回來,二來我也的確有意想看看這座象徵著 非洲 和平 的安靜城市。於是,我和女兒由另一名旅行社的工作人員帶出來逛街。
初次見面,Yesaya動用了公司的大部分人員,服務很到位。最起碼,在我看來,這種陪買電話卡,陪著逛街的服務應該算是額外噠。 ↑阿魯沙 ↑阿魯沙 【阿魯沙——這個城市同我想的不一樣】
第一次聽說“ 阿魯沙 ”這個名字,是因為 盧旺達 大屠殺。
盧旺達 大屠殺里有兩次提到了 阿魯沙 。一次是在1993年, 盧旺達 政府和愛國陣線在 阿魯沙 簽署旨在結束內戰的 和平 協定,這個協議也叫作 阿魯沙 協議;另一次是1994年11月,聯合國在 阿魯沙 成立 盧旺達 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審判高級政府官員或軍人。
歷史上在 阿魯沙 發生的政治事件並不鮮見。1967年尼雷爾宣佈《 阿魯沙 宣言》,表示將以社會主義的方式建設 坦桑尼亞 ,從此 阿魯沙 聞名於世。1968年7月26日歐經濟共同體同 肯尼亞 、 烏干達 和 坦桑尼亞 在 阿魯沙 簽訂貿易和經濟協定,即《 阿魯沙 協定》,4年後被“洛美協定”取代,成為南北合作的佳話。南南合作的代表作——77國集團於1979年2月在 阿魯沙 召開第四次會議,通過《 阿魯沙 宣言》。2000年8月28日在 阿魯沙 簽署的《 阿魯沙 布隆迪 和平 與和解協定》等等。
阿魯沙 在 東非 地區相當於 歐洲 的 日內瓦 ,成為 非洲 國際協調的一個“中心”, 東非 共同體的首府也設立在 阿魯沙 。
不僅如此, 阿魯沙 還是 坦桑尼亞 最最重要的旅游城市,號稱 坦桑尼亞 的旅游首都,是 坦桑尼亞 的旅游集散地。如果到 東非 旅行只是坦桑一國的話,幾乎所有的行程都是在 阿魯沙 起止。
阿魯沙 及其周邊彙集了 非洲 乃至世界最好的自然環境,雄偉的 乞力馬扎羅 山是登山探險者追逐極限的聖地,壯闊的塞倫蓋蒂草原是央視《動物世界》的發源地,靜謐的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是野生動物舒適的家園,廣闊的曼雅拉湖區是鳥類棲息的天堂, 東非 大裂谷的北面也從這裡斬過,就像一道隔絕世俗的屏障……
但是,但是,但是,如此重要的一個城市,為何在我眼裡只能類比 中國 的一個鄉村?
這裡沒有一丁點兒大都市的風範。既沒有拔地而起、整齊如一的高樓大廈,也沒有寬闊平坦、四通八達的立交橋。不過,這裡卻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摩托車會呼嘯著從你身邊滑過,即使你已經將身體貼緊了牆壁;沿街的小販比比皆是,兜售著種類繁多的充滿著兒時回憶的陳舊商品……
幸虧一路有小姐姐相伴。否則在這車水馬龍的街道上,別說過馬路了,就是正常行走都成問題(小姐姐一直用手臂保護著女兒,搞得我走在街上特別緊張)。不過,也是因為有小姐姐相伴,這一路,我都沒敢拿起手機拍下街景。
非洲 人不喜拍照,還有一個原因——一些擁有現代文明的 非洲 人,他們不願意讓歪果仁記錄他們國家落後的一面。印象最深的是曾經在 埃塞俄比亞 的 亞的斯亞貝巴 ,你會經常看到露宿街頭的流浪人。那一次,當我舉起相機的一剎那,一位衣冠楚楚的中年男突然橫在我的面前,氣憤填膺地勒令我不許對著乞丐拍照……那一次,我自覺慚愧不已……
所以,這一次,小姐姐在側,我不知道她是否介意,也就沒好意思舉起手機。
↑阿魯沙 或許,對 阿魯沙 的印象,我是片面的;或許,是酒店的位置不在市中心?可是,我們明明步行沒有多遠就可以到達 阿魯沙 中心的Uhuru紀念碑呀!
↑阿魯沙 到這裡的時候,紀念碑已經關門了。小姐姐特意說服了工作人員,讓我們進去拍照留念。 ↑阿魯沙 小姐姐把我們送回到酒店的時候已經晚上7點半了。大堂里,剛剛陪靚女她們去買電話卡的工作人員還沒有撤離。不知道是不是在等我回來,幫我開通新買的電話卡。 一來沒有換坦先令,二來時間太晚了,我們一致決定,今天的晚飯就在酒店解決了。依然是讓人無可奈何的 非洲 時間,從點餐到上菜,不到一個小時。這頓飯,6個人,55美元,口味偏重,味道還可以。 正式躺在床上,大概是晚上11點,也就是 北京 時間的凌晨4點。從20號一早起床到現在,已經整整44個小時,沒有粘過床了。——同Yesaya說好明天7:30出發,也就是說6:30就要起床,有些sick的我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DAY2:6月22日,登山第一天酒店的自助早餐還算豐盛,但我並沒有什麼食欲。那時的我還不知道,這是一次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旅行;那時我還不清楚,食物對體能意味著什麼;那時的我還沒有體會Yesaya的金句里,“Eat anything”有多麼重要。
【集結,登山前的最後準備】Enock的團隊對時間的概念並不“ 非洲 ”,7:30,他已經帶著他的一干人等開始幫我們打包登山行李了。反而是我的時間有些小“ 非洲 ”,7:45,我才正式退了房,把幾乎已經被掏空的行李箱寄存在了酒店。8:00,我們正式出發了,比昨天說好的時間晚了半個小時。 ↑阿魯沙 這次出門,帶了自拍桿。全程只用自拍桿拍了這兩張照片 ↑阿魯沙 ↑阿魯沙 從 阿魯沙 去莫希的路上,從城市到鄉村——
↑阿魯沙 ↑阿魯沙 路過一個本地的集市—— ↑阿魯沙 ↑阿魯沙
車行不到2個小時,快到莫希時,我們在這裡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食材採購。同時,除了出發時和我們同車的嚮導和挑夫,我們的廚師和其他部分挑夫,也在這裡集結了。
看這搬運的架勢,可謂重量不止一般。這一筐的蔬菜和水果,只是食材的一小部分。除了我們六人,背後團隊還有22人,這麼多人,6天的吃喝用度,還有帳篷睡袋,桌子椅子,都是要由挑夫背上去的。難怪一個游客要配備3名挑夫。 到現在也不明白,為什麼要用這麼多的水桶。 【乞力馬扎羅山,分為五個地帶】
令我訝異的是:同樣是 東非 ,但這裡的坦桑人,比起 內羅畢 的 肯尼亞 人,對於被拍照這件事兒,反而更 開化 一些。 這位烙大餅的兄弟,面對鏡頭, 大方 自若,沒有任何的扭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