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去乞力馬扎羅,擁吻非洲之巔】——威士忌路線,含旅行社的選擇攻略,續肯尼亞+坦桑尼亞游獵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拋開均攤費用不談,登山的隊伍實際以4人左右為宜。
人太少,沒有可以交流的小伙伴。雖說英文流利的可以同嚮導聊天,但有些時候,我們更需要一個同自己一樣,對未來幾天的行程和最後能否沖頂充滿好奇的小伙伴來隨時隨地地彼此分享和彼此鼓勵;
人太多,大家身體狀況各有差異,需要遷就彼此的速度和節奏。低海拔的時候還好;在高海拔,這樣的遷就對速度快與速度慢的人都沒有益處。速度快的需要放慢腳步,增加徒步的時間,消耗過多的體力;速度慢的需要超負荷的趕路,來追上其他人,這很可能會造成惡性循環,最後心餘力絀,前功盡棄。
就像我們6人,雖說一直以來秉承著“One team, One dream”的信念,但是到最後還是分成了兩到三個梯隊。因為越到最後,大家的耐力和體力越有非常明顯的差異。彼此很難同步。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第一天和第二天的登山路上,沿途會看到別具一格的小木屋,這裡就是衛生間。據說衛生條件還不錯。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山裡,那些美麗的生命】雨林中得天獨厚的溫和氣候和舒適環境,孕育了很多柔美的五顏六色的花花朵朵。而到了後期,在高海拔的荒漠地帶,就只能見到那些顏色單一,剛毅頑強的生命了——各有各的看點。
乞力馬扎羅 公園的雨林中,出鏡率最高的,就是鳳仙花種了。回來後特意上網查了資料,鳳仙花種類不下數百餘種。幸虧Johnson在我的小本本上記下了它們的名字,否則僅憑著圖片去對號入座,恐怕是痴人說夢了
這種淺粉色的叫做 Impatiens pesudoviola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這種橘粉色的,叫做 Impatiens Kilimanjari——非常“乞力”的一個名字。Johnson告訴我,他們旅行社的名字就取自 Impatiens,因為只有 乞力馬扎羅 才有 Impatiens Kilimanjari,所以他們是非常本地化的。不知道是不是思維方式的問題,在我看來,只有 Impatiens Kilimanjari兩個詞放在一起才算本地,而一個 “鳳仙花”根本沒有代表性嘛!
以下信息來自度娘——鳳仙花屬(學名:Impatiens)是本科中最大的屬,約有900餘種,分佈於舊大陸熱帶、亞熱帶山區和 非洲 ,少數種類也產於 亞洲 和 歐洲 溫帶及 北美洲 。在我國已知的約220餘種。主要集中分佈於西南部和 西北 部山區,尤以 雲南 、 四川 、 貴州 和 西藏 的種類最多。
不管怎樣,他們公司源於登山,後來開始發展Safari,我覺得我這個推斷應該是沒錯的。我知道,Yesaya自己就是一個登山愛好者。說句老實話,Yesaya家的登山,完美得無可挑剔,而後面的Safar同登山相比,就遜色了一些。不過,好在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最後很圓滿地結束了所有的行程。這是後話,在下篇的Safari中會細表。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這個叫做Anemone Thomosonii,屬於銀蓮花屬。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還有一種叫做Giant Fen的植物,在雨林里比比皆是。它年輕的時候蒼翠欲滴,成年以後就一幅練達老成的模樣。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是不是年輕的時候更好看一些?然而俯拾皆是的都是下麵這個成年後的模樣。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其實,在我眼裡, 乞力馬扎羅 山裡,最美的生命,是那些靠體力維持著生計的挑夫們——他們是 乞力馬扎羅 山裡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乞力馬扎羅 在莫希,有幾乎2/3的人都在靠山吃山,從事著與 乞力馬扎羅 相關的工作在莫希,幾乎2/3的人都在靠山吃山,從事著與 乞力馬扎羅 相關的工作。而挑夫們則是最最最底層的體力勞動者。他們沒有底薪,小費是他們的全部收入。他們工作時,每天都要頂著20kg的負重,從雨林徒步到荒原,再到半沙漠地帶。周而複始,一年又一年。 ↑乞力馬扎羅 在 坦桑尼亞 的雨季,也就是 乞力馬扎羅 的淡季來臨時,挑夫們就徹底失業了,所以他們總是不辭辛勞地在旱季拼命地工作。很難想象,如果 乞力馬扎羅 真的開通了纜車,他們該怎麼生活。 ↑乞力馬扎羅 我在登山的第三天,親眼看到一名挑夫帶著氧氣面罩,被眾人用布單兜著拼命的下撤,他們是在用生命來換取那微薄的收入呀! ↑乞力馬扎羅 然而,他們樂觀,他們淳樸,他們見到你,即使已經精疲力竭,也會手舞足蹈,笑著說“Jambo”。他們雖然大多不會講英語,但是微笑和那豎起的大拇指就是他們的語音,陌生的熱情總是會讓你怦然心動。 ↑乞力馬扎羅 ↑乞力馬扎羅 【雨林中,難忘的露天午餐】當我們在路邊見到這樣一頂超級帳篷時,我們是羡慕不已的。這是我們在 乞力馬扎羅 山裡見到的第一頂帳篷,顯然,它不屬於我們;顯然,如此大的規模,肯定是為我們身後的 瑞典 團準備的。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這規模和排場,很難想象是在雨林中,為一頓中餐臨時搭建的。尤其是,那些椅子居然還有扶手,每把椅子上居然還有坐墊,更為甚者,每一套餐具前面,居然還立著 瑞典 小國旗。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看到這,我不禁黯然失色。一股巨大的落差感滑過心田。我以為,我們的午餐應該也是大多數登山者提到的Lunch Box吧。
看到人家的午餐已經準備就緒,一股饑餓感悄然而至。是啊,已經下午2點多了,早就過了午餐時間。我問Sadam:我們什麼時候才可以午餐?Sadam抱歉地回答:我們的廚師和挑夫還在身後,他們很快就會趕上來。
還在身後?那趕上來的時候,應該就是帶著午餐盒過來了唄!坐在路邊的石頭上,腿上放著午餐盒,一手拿著飲料,一手舉著雞腿,嘴巴不停地咀嚼著,時不時地還和小伙伴們說笑著……這畫面在我腦海裡,又根深蒂固了一層。
又走了一小會,隊友們紛紛抱怨,我們餓了,我們要吃飯!!!於是Sadam停了下來,那是我們今天的第一次休息。從出發到現在,已經走了3個小時。
停下來的間隙,總會有挑夫從身旁匆匆而過。我們盼著,不知道哪個才是我們的後援。
不知道什麼時候,Sadam變出來兩個水桶,讓我們當板凳;又不知道什麼時候,Johnson變出來六把椅子,讓我們的板凳升了級;緊接著,一個小黑在我們面前支起了一張可以伸縮的桌子,我們開始詫異起來——難道我們的廚師到了?我們有飯吃了?而且不是午餐盒?再然後,小黑居然在桌子上鋪了一塊檯布,這feel立刻就升級了——原來我們今天將要享用的是一頓雨林中的露天午餐呀!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興奮了一下下,我們就坐不住了,紛紛起身,到幕後去參觀這場為了我們6個人,而忙忙碌碌的午餐表演。
在一群挑夫之中,確認了哪位才是我們的廚師。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登山這幾天,我們喝的最多的就是這種蔬菜濃湯。開始的時候覺得味道還可以,後來久了,真的有些不喜歡。薑的味道很濃重,大概有驅寒的作用吧,可能這個食材比較適合登山。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圈裡放上這張圖時,引發一場熱議——這裡到底是什麼樣的天氣,有人半袖短褲,有人棉帽棉服。 大概這就是高原特有的氣候特點吧!穿多了不熱,穿少了也不冷!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一邊是忙活做飯的——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盤子要用餐布一個一個擦一遍。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另一邊還有忙活刷碗的——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雖說是挑夫,但對於做飯這件事,也是通力合作哈!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我最不喜歡的牛油果,和我最喜歡的芒果。
人太少,沒有可以交流的小伙伴。雖說英文流利的可以同嚮導聊天,但有些時候,我們更需要一個同自己一樣,對未來幾天的行程和最後能否沖頂充滿好奇的小伙伴來隨時隨地地彼此分享和彼此鼓勵;
人太多,大家身體狀況各有差異,需要遷就彼此的速度和節奏。低海拔的時候還好;在高海拔,這樣的遷就對速度快與速度慢的人都沒有益處。速度快的需要放慢腳步,增加徒步的時間,消耗過多的體力;速度慢的需要超負荷的趕路,來追上其他人,這很可能會造成惡性循環,最後心餘力絀,前功盡棄。
就像我們6人,雖說一直以來秉承著“One team, One dream”的信念,但是到最後還是分成了兩到三個梯隊。因為越到最後,大家的耐力和體力越有非常明顯的差異。彼此很難同步。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第一天和第二天的登山路上,沿途會看到別具一格的小木屋,這裡就是衛生間。據說衛生條件還不錯。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山裡,那些美麗的生命】雨林中得天獨厚的溫和氣候和舒適環境,孕育了很多柔美的五顏六色的花花朵朵。而到了後期,在高海拔的荒漠地帶,就只能見到那些顏色單一,剛毅頑強的生命了——各有各的看點。
乞力馬扎羅 公園的雨林中,出鏡率最高的,就是鳳仙花種了。回來後特意上網查了資料,鳳仙花種類不下數百餘種。幸虧Johnson在我的小本本上記下了它們的名字,否則僅憑著圖片去對號入座,恐怕是痴人說夢了
這種淺粉色的叫做 Impatiens pesudoviola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這種橘粉色的,叫做 Impatiens Kilimanjari——非常“乞力”的一個名字。Johnson告訴我,他們旅行社的名字就取自 Impatiens,因為只有 乞力馬扎羅 才有 Impatiens Kilimanjari,所以他們是非常本地化的。不知道是不是思維方式的問題,在我看來,只有 Impatiens Kilimanjari兩個詞放在一起才算本地,而一個 “鳳仙花”根本沒有代表性嘛!
以下信息來自度娘——鳳仙花屬(學名:Impatiens)是本科中最大的屬,約有900餘種,分佈於舊大陸熱帶、亞熱帶山區和 非洲 ,少數種類也產於 亞洲 和 歐洲 溫帶及 北美洲 。在我國已知的約220餘種。主要集中分佈於西南部和 西北 部山區,尤以 雲南 、 四川 、 貴州 和 西藏 的種類最多。
不管怎樣,他們公司源於登山,後來開始發展Safari,我覺得我這個推斷應該是沒錯的。我知道,Yesaya自己就是一個登山愛好者。說句老實話,Yesaya家的登山,完美得無可挑剔,而後面的Safar同登山相比,就遜色了一些。不過,好在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最後很圓滿地結束了所有的行程。這是後話,在下篇的Safari中會細表。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這個叫做Anemone Thomosonii,屬於銀蓮花屬。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還有一種叫做Giant Fen的植物,在雨林里比比皆是。它年輕的時候蒼翠欲滴,成年以後就一幅練達老成的模樣。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是不是年輕的時候更好看一些?然而俯拾皆是的都是下麵這個成年後的模樣。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其實,在我眼裡, 乞力馬扎羅 山裡,最美的生命,是那些靠體力維持著生計的挑夫們——他們是 乞力馬扎羅 山裡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乞力馬扎羅 在莫希,有幾乎2/3的人都在靠山吃山,從事著與 乞力馬扎羅 相關的工作在莫希,幾乎2/3的人都在靠山吃山,從事著與 乞力馬扎羅 相關的工作。而挑夫們則是最最最底層的體力勞動者。他們沒有底薪,小費是他們的全部收入。他們工作時,每天都要頂著20kg的負重,從雨林徒步到荒原,再到半沙漠地帶。周而複始,一年又一年。 ↑乞力馬扎羅 在 坦桑尼亞 的雨季,也就是 乞力馬扎羅 的淡季來臨時,挑夫們就徹底失業了,所以他們總是不辭辛勞地在旱季拼命地工作。很難想象,如果 乞力馬扎羅 真的開通了纜車,他們該怎麼生活。 ↑乞力馬扎羅 我在登山的第三天,親眼看到一名挑夫帶著氧氣面罩,被眾人用布單兜著拼命的下撤,他們是在用生命來換取那微薄的收入呀! ↑乞力馬扎羅 然而,他們樂觀,他們淳樸,他們見到你,即使已經精疲力竭,也會手舞足蹈,笑著說“Jambo”。他們雖然大多不會講英語,但是微笑和那豎起的大拇指就是他們的語音,陌生的熱情總是會讓你怦然心動。 ↑乞力馬扎羅 ↑乞力馬扎羅 【雨林中,難忘的露天午餐】當我們在路邊見到這樣一頂超級帳篷時,我們是羡慕不已的。這是我們在 乞力馬扎羅 山裡見到的第一頂帳篷,顯然,它不屬於我們;顯然,如此大的規模,肯定是為我們身後的 瑞典 團準備的。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這規模和排場,很難想象是在雨林中,為一頓中餐臨時搭建的。尤其是,那些椅子居然還有扶手,每把椅子上居然還有坐墊,更為甚者,每一套餐具前面,居然還立著 瑞典 小國旗。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看到這,我不禁黯然失色。一股巨大的落差感滑過心田。我以為,我們的午餐應該也是大多數登山者提到的Lunch Box吧。
看到人家的午餐已經準備就緒,一股饑餓感悄然而至。是啊,已經下午2點多了,早就過了午餐時間。我問Sadam:我們什麼時候才可以午餐?Sadam抱歉地回答:我們的廚師和挑夫還在身後,他們很快就會趕上來。
還在身後?那趕上來的時候,應該就是帶著午餐盒過來了唄!坐在路邊的石頭上,腿上放著午餐盒,一手拿著飲料,一手舉著雞腿,嘴巴不停地咀嚼著,時不時地還和小伙伴們說笑著……這畫面在我腦海裡,又根深蒂固了一層。
又走了一小會,隊友們紛紛抱怨,我們餓了,我們要吃飯!!!於是Sadam停了下來,那是我們今天的第一次休息。從出發到現在,已經走了3個小時。
停下來的間隙,總會有挑夫從身旁匆匆而過。我們盼著,不知道哪個才是我們的後援。
不知道什麼時候,Sadam變出來兩個水桶,讓我們當板凳;又不知道什麼時候,Johnson變出來六把椅子,讓我們的板凳升了級;緊接著,一個小黑在我們面前支起了一張可以伸縮的桌子,我們開始詫異起來——難道我們的廚師到了?我們有飯吃了?而且不是午餐盒?再然後,小黑居然在桌子上鋪了一塊檯布,這feel立刻就升級了——原來我們今天將要享用的是一頓雨林中的露天午餐呀!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興奮了一下下,我們就坐不住了,紛紛起身,到幕後去參觀這場為了我們6個人,而忙忙碌碌的午餐表演。
在一群挑夫之中,確認了哪位才是我們的廚師。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登山這幾天,我們喝的最多的就是這種蔬菜濃湯。開始的時候覺得味道還可以,後來久了,真的有些不喜歡。薑的味道很濃重,大概有驅寒的作用吧,可能這個食材比較適合登山。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圈裡放上這張圖時,引發一場熱議——這裡到底是什麼樣的天氣,有人半袖短褲,有人棉帽棉服。 大概這就是高原特有的氣候特點吧!穿多了不熱,穿少了也不冷!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一邊是忙活做飯的——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盤子要用餐布一個一個擦一遍。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另一邊還有忙活刷碗的——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雖說是挑夫,但對於做飯這件事,也是通力合作哈!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我最不喜歡的牛油果,和我最喜歡的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