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去乞力馬扎羅,擁吻非洲之巔】——威士忌路線,含旅行社的選擇攻略,續肯尼亞+坦桑尼亞游獵
而這位大姐就更 開化 了——看到靚女拍照,特意脫掉了外衣,毫無違和感地擺起了各種pose。 在這裡停留了大概15分鐘,裝車完畢,我們繼續上路。沿路鄉村景色甚濃,其實這裡就已經算是 乞力馬扎羅 的第一個地帶——南部低坡帶了。
受海拔、氣候等因素影響,以每1000米為一個梯度, 乞力馬扎羅 山可以分為五個地帶。
海拔800-1800米:南部低坡帶。這裡原本是灌木和低濕林,如今已被牧場、耕地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區所替代,也就是我們現在正在開車途徑的地方。為什麼特意強調南部?主要是區別於 乞力馬扎羅 的北坡——北坡因為降雨少,又是多孔性熔岩土壤,無法耕種,荒涼貧瘠,與南部基本上沒有可比性。
海拔1800-2800米:雨林帶。這裡是植物最佳的生長地區,溫度適宜,林木高大。大量水氣形成雲靄,舒適之餘使濕度得到凝聚。 乞力馬扎羅 山96%的水在這裡透過多孔的火山岩滲濾,供應低坡地區水源,形成了甘甜的山泉,哺育了大量的野生動物。
海拔2800-4000米:石楠荒原和高沼草原帶。石楠荒原是一種灌叢棲地,多見於自由穿流、酸酸性土壤的不毛之地,其特點是開闊、矮生的木本植被。高沼地一般指位於高地上,氣候更冷、更潮濕的石楠荒原。這個半高山帶以兩種與眾不同的植物為特色——半邊蓮和千里光。
海拔4000-5000米:半沙漠帶。這裡夜間氣溫經常零度以下,而白天則可能升至30度以上。幾乎沒有土壤可以保持水分,大部分根莖植物都難以生存。
海拔5000米以上:寒帶。寒冷荒涼,含氧量為海平面的一半。由於降雨少,地質結構為無法蓄水的多孔岩石,液態地表水基本沒有。唯一的生命形式就是那些極少量的地衣。
在沿途的一個超市裡買了巧克力,10:40,我們到達了Machame Gate。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嚴重關切,乞力馬扎羅——開通纜車?】
感覺進個山門,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們還好,忙前忙後的是Enock。
先是帶我們到辦公室那裡做登記。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然後同我們在路牌那裡合影。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最後,讓我們在休息亭里休息,等待,貌似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想除了同景區的報備之外,作為整個團隊的 leader,給其他嚮導和挑夫們安排工作,讓大家各司其職,也是他的職責所在吧!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我們所有的挑夫終於在這裡集結了。想想這麼龐大的隊伍,都是為了我們6個人服務的,頓時有一種被寵上天的趕腳。女兒笑言:這些都是我的僕人嗎?——公主夢貌似得以實現了!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每個山門的門口,都有一臺地秤,用來測量挑夫們的負重。坦桑政府有嚴格的規定,每個挑夫,負重不得超過20kg。這樣的規定,一來是為了保護挑夫的生命安全,據說曾經有挑夫在高海拔地區,因為疲勞過度+高反缺氧而失去了生命。二來是為瞭解決當地人的生計。對於一個挑夫來說,每天$10,已經是一筆豐厚的收入了。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據不完全可靠消息,2019年5月, 坦桑尼亞 自然資源和旅游部副部長Constantine Konyasu正考慮在 乞力馬扎羅 山修建纜車,以增加游客數量。
據說,這個計劃還沒有確定下來,目前正在考慮選擇哪條登山路線建造纜車。另外,根據成本、工程問題和環境影響,這條纜車路線的長度很有可能不會直接到頂烏呼魯峰,而是到海拔 3900米處的Shira高原。
這個計劃一經透露,引發了全世界廣泛的批評,要求 坦桑尼亞 政府放棄這一想法的網上請願書如雪花般紛杳而至。
全世界的游客,慕名來到 乞力馬扎羅 ,想體驗的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登頂。當你忍受著身體的極限,歷盡千辛萬苦,登上山頂或者某一個山峰時,站在你身邊的,同你一起俯瞰的,是用時僅僅是你1/10都不到的,乘坐著纜車上來的游客,那份成就感也就蕩然無存了。
坦桑尼亞 的背夫組織和 乞力馬扎羅 山背夫協會的成員,也都對乘坐纜車將對目前以 乞力馬扎羅 山為生的人產生的影響表示嚴重關切。 乞力馬扎羅 國家公園要求所有登山者都必須雇佣當地有執照的嚮導才能上山。所有游客都必須雇佣背夫把裝備和食物搬上山。這是坦桑政府的規定,也是當地人收入的主要來源。
沒錯,旅游業現已成為 坦桑尼亞 重要的收入來源。根據Konyasu的建議,一輛纜車將為一群能力更廣泛的人提供 通道 ,這可能會增加到山上的游客總數。但是,如果過度開發這些旅游資源,對整個世界或許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當我無意中看到這樣一則新聞的時候,我的內心也是無比難過的。所幸,我走過了,不管日後會不會有纜車出現在 乞力馬扎羅 。全世界反對的呼聲,從個人收入到環境問題,再到對這座山的熱愛,不一而足。目前,人們也只能等待 坦桑尼亞 政府的評估結果,等待最終的決定。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前幾年, 坦桑尼亞 政府計劃修建一條橫穿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的高速公路。 幸好,眾多野保組織、機構和民眾組織了大量的請願活動,使得塞倫蓋蒂公路修建計劃最終取消,使得聞名於全球的動物大遷徙得以被保護下來。
但願,這次的 乞力馬扎羅 山的拯救也能見效吧!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開始登山,正確解讀 Pole Pole】
都說,如果運氣好,第一天會在雨林里看到黑白疣猴(下圖來自網絡)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而我們還沒進山,在大門口就看到了Blue Monkey。也不知道這樣的運氣是好還是壞。反正,後面的行程,除了烏鴉,再也沒有見到別的可以自由活動的生靈了。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在大門口等了半個小時,Enock跑過來跟我說:讓另外兩個嚮導Johnson和Sadam帶我們先走,他還有一些事要處理,稍後會追上我們。
威士忌路線,剛進山門的路是這樣的——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沒走幾步,就變成了這樣——漸入佳境。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接下來的六天,我們大多時間都保持著這樣的隊形——Johnson和Sadam,總是交替地保持一個在前面領隊,控制速度;另一個在後面押隊,以保證沒有一個隊員掉隊。而Enock大多是或前或後,統領著全局。
通常,每天剛剛出發和快到營地的時候,我都是看不到Enock的,那時的他通常都是同挑夫和廚師一起,晚於我們離開營地,善後;或者先於我們到達營地,安排我們的飲食起居。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Johnson和Sadam,我總是傻傻地分不清誰是誰,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我才基本上可以對號入座了。入座的方式,是我們給Sadam起了一個中文名——傻蛋——完全是欺負人家不懂中文的節奏哈!
今天領隊的是Sadam,瘦瘦高高的個子,一雙大長腿。然而你看到下圖中他的步子了嗎?——這就是Pole Pole的節奏。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第一天,穿梭在熱帶雨林,前面的路是公園修過的,沒有任何難度。尤其是剛剛進山,身體上沒有絲毫的疲憊,大家還都處於興奮期,很容易讓人有一種一衝為快的衝動。如此龜速的小步伐,讓我們唏噓不已——這是不是也太慢了!
在斯瓦西里語中,Pole Pole是慢慢來的意思。今天的Sadam就像唐僧一般,總是在叨叨著“Pole Pole”,Sadam說,那些快走一陣再休息一陣的人,絕對不比慢慢走卻一直沒停的人快,而且慢慢走能讓人更加適應逐漸變化的海拔。
是啊,別看都是緩坡,今天的海拔好歹也要上升1000米呢!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畢竟是雨林,偶爾也有一些濕滑的路段。小朋友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手腳並用了。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除了“Pole Pole”,我們今天還學習了好多斯瓦西里語。 比如 :你好=“Jambo”;謝謝=“Asante”……嗯,嗯,說好的“好多”呢?哎,貌似忘記的已經差不多了……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這是我們在登山中遇到的最龐大的一支 瑞典 隊伍——大概20多人,嚮導們居然打著好幾面小旗,頓有一種 歐洲 大媽團的趕腳。如此浩蕩的隊伍,出現在 乞力馬扎羅 的登山途中,也算是別具一格了。我們只在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時候有過交集,後面的幾天就再未謀面。
受海拔、氣候等因素影響,以每1000米為一個梯度, 乞力馬扎羅 山可以分為五個地帶。
海拔800-1800米:南部低坡帶。這裡原本是灌木和低濕林,如今已被牧場、耕地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區所替代,也就是我們現在正在開車途徑的地方。為什麼特意強調南部?主要是區別於 乞力馬扎羅 的北坡——北坡因為降雨少,又是多孔性熔岩土壤,無法耕種,荒涼貧瘠,與南部基本上沒有可比性。
海拔1800-2800米:雨林帶。這裡是植物最佳的生長地區,溫度適宜,林木高大。大量水氣形成雲靄,舒適之餘使濕度得到凝聚。 乞力馬扎羅 山96%的水在這裡透過多孔的火山岩滲濾,供應低坡地區水源,形成了甘甜的山泉,哺育了大量的野生動物。
海拔2800-4000米:石楠荒原和高沼草原帶。石楠荒原是一種灌叢棲地,多見於自由穿流、酸酸性土壤的不毛之地,其特點是開闊、矮生的木本植被。高沼地一般指位於高地上,氣候更冷、更潮濕的石楠荒原。這個半高山帶以兩種與眾不同的植物為特色——半邊蓮和千里光。
海拔4000-5000米:半沙漠帶。這裡夜間氣溫經常零度以下,而白天則可能升至30度以上。幾乎沒有土壤可以保持水分,大部分根莖植物都難以生存。
海拔5000米以上:寒帶。寒冷荒涼,含氧量為海平面的一半。由於降雨少,地質結構為無法蓄水的多孔岩石,液態地表水基本沒有。唯一的生命形式就是那些極少量的地衣。
在沿途的一個超市裡買了巧克力,10:40,我們到達了Machame Gate。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嚴重關切,乞力馬扎羅——開通纜車?】
感覺進個山門,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們還好,忙前忙後的是Enock。
先是帶我們到辦公室那裡做登記。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然後同我們在路牌那裡合影。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最後,讓我們在休息亭里休息,等待,貌似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想除了同景區的報備之外,作為整個團隊的 leader,給其他嚮導和挑夫們安排工作,讓大家各司其職,也是他的職責所在吧!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我們所有的挑夫終於在這裡集結了。想想這麼龐大的隊伍,都是為了我們6個人服務的,頓時有一種被寵上天的趕腳。女兒笑言:這些都是我的僕人嗎?——公主夢貌似得以實現了!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每個山門的門口,都有一臺地秤,用來測量挑夫們的負重。坦桑政府有嚴格的規定,每個挑夫,負重不得超過20kg。這樣的規定,一來是為了保護挑夫的生命安全,據說曾經有挑夫在高海拔地區,因為疲勞過度+高反缺氧而失去了生命。二來是為瞭解決當地人的生計。對於一個挑夫來說,每天$10,已經是一筆豐厚的收入了。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據不完全可靠消息,2019年5月, 坦桑尼亞 自然資源和旅游部副部長Constantine Konyasu正考慮在 乞力馬扎羅 山修建纜車,以增加游客數量。
據說,這個計劃還沒有確定下來,目前正在考慮選擇哪條登山路線建造纜車。另外,根據成本、工程問題和環境影響,這條纜車路線的長度很有可能不會直接到頂烏呼魯峰,而是到海拔 3900米處的Shira高原。
這個計劃一經透露,引發了全世界廣泛的批評,要求 坦桑尼亞 政府放棄這一想法的網上請願書如雪花般紛杳而至。
全世界的游客,慕名來到 乞力馬扎羅 ,想體驗的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登頂。當你忍受著身體的極限,歷盡千辛萬苦,登上山頂或者某一個山峰時,站在你身邊的,同你一起俯瞰的,是用時僅僅是你1/10都不到的,乘坐著纜車上來的游客,那份成就感也就蕩然無存了。
坦桑尼亞 的背夫組織和 乞力馬扎羅 山背夫協會的成員,也都對乘坐纜車將對目前以 乞力馬扎羅 山為生的人產生的影響表示嚴重關切。 乞力馬扎羅 國家公園要求所有登山者都必須雇佣當地有執照的嚮導才能上山。所有游客都必須雇佣背夫把裝備和食物搬上山。這是坦桑政府的規定,也是當地人收入的主要來源。
沒錯,旅游業現已成為 坦桑尼亞 重要的收入來源。根據Konyasu的建議,一輛纜車將為一群能力更廣泛的人提供 通道 ,這可能會增加到山上的游客總數。但是,如果過度開發這些旅游資源,對整個世界或許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當我無意中看到這樣一則新聞的時候,我的內心也是無比難過的。所幸,我走過了,不管日後會不會有纜車出現在 乞力馬扎羅 。全世界反對的呼聲,從個人收入到環境問題,再到對這座山的熱愛,不一而足。目前,人們也只能等待 坦桑尼亞 政府的評估結果,等待最終的決定。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前幾年, 坦桑尼亞 政府計劃修建一條橫穿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的高速公路。 幸好,眾多野保組織、機構和民眾組織了大量的請願活動,使得塞倫蓋蒂公路修建計劃最終取消,使得聞名於全球的動物大遷徙得以被保護下來。
但願,這次的 乞力馬扎羅 山的拯救也能見效吧!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開始登山,正確解讀 Pole Pole】
都說,如果運氣好,第一天會在雨林里看到黑白疣猴(下圖來自網絡)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而我們還沒進山,在大門口就看到了Blue Monkey。也不知道這樣的運氣是好還是壞。反正,後面的行程,除了烏鴉,再也沒有見到別的可以自由活動的生靈了。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在大門口等了半個小時,Enock跑過來跟我說:讓另外兩個嚮導Johnson和Sadam帶我們先走,他還有一些事要處理,稍後會追上我們。
威士忌路線,剛進山門的路是這樣的——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沒走幾步,就變成了這樣——漸入佳境。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接下來的六天,我們大多時間都保持著這樣的隊形——Johnson和Sadam,總是交替地保持一個在前面領隊,控制速度;另一個在後面押隊,以保證沒有一個隊員掉隊。而Enock大多是或前或後,統領著全局。
通常,每天剛剛出發和快到營地的時候,我都是看不到Enock的,那時的他通常都是同挑夫和廚師一起,晚於我們離開營地,善後;或者先於我們到達營地,安排我們的飲食起居。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Johnson和Sadam,我總是傻傻地分不清誰是誰,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我才基本上可以對號入座了。入座的方式,是我們給Sadam起了一個中文名——傻蛋——完全是欺負人家不懂中文的節奏哈!
今天領隊的是Sadam,瘦瘦高高的個子,一雙大長腿。然而你看到下圖中他的步子了嗎?——這就是Pole Pole的節奏。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第一天,穿梭在熱帶雨林,前面的路是公園修過的,沒有任何難度。尤其是剛剛進山,身體上沒有絲毫的疲憊,大家還都處於興奮期,很容易讓人有一種一衝為快的衝動。如此龜速的小步伐,讓我們唏噓不已——這是不是也太慢了!
在斯瓦西里語中,Pole Pole是慢慢來的意思。今天的Sadam就像唐僧一般,總是在叨叨著“Pole Pole”,Sadam說,那些快走一陣再休息一陣的人,絕對不比慢慢走卻一直沒停的人快,而且慢慢走能讓人更加適應逐漸變化的海拔。
是啊,別看都是緩坡,今天的海拔好歹也要上升1000米呢!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畢竟是雨林,偶爾也有一些濕滑的路段。小朋友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手腳並用了。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除了“Pole Pole”,我們今天還學習了好多斯瓦西里語。 比如 :你好=“Jambo”;謝謝=“Asante”……嗯,嗯,說好的“好多”呢?哎,貌似忘記的已經差不多了…… ↑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 這是我們在登山中遇到的最龐大的一支 瑞典 隊伍——大概20多人,嚮導們居然打著好幾面小旗,頓有一種 歐洲 大媽團的趕腳。如此浩蕩的隊伍,出現在 乞力馬扎羅 的登山途中,也算是別具一格了。我們只在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時候有過交集,後面的幾天就再未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