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邊疆旅行記-麥哲倫和比格爾海峽
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領5艘帆船、234人組成的艦隊離開 西班牙 安達盧西亞 的桑 盧卡 爾-德 巴拉 梅達港,開啟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三年後,當18名幸存者奄奄一息的返回時,萬人空巷。他們的壯舉預告了一個時代的來臨,併在此後五百年間激勵著一代代探險家、商人、海盜、殖民者、傳教士、淘金者和人類學家等前往世界盡頭的麥哲倫、比格爾海峽和合恩角,去探索隱藏在荒涼之美背後的神秘,感受那狂暴、強烈、變幻莫測的南風之魂。 一、布倫瑞克半島麥哲倫海峽位於南緯52至54度,西經68至75度之間。全長560公里的V字形海峽形成的陸地銳角突出部即是美洲大陸的最南端:布倫瑞克半島。 (一)弗洛沃德角百內國家公園 、企鵝島盛名之下,位於布倫瑞克半島盡頭的弗洛沃德角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冷門項目。
3月9日清晨,我在 蓬塔阿雷納斯 機場見到了郵件溝通已久的Christian。Christian是一個小旅行社的老闆,40來歲,話語不多但精力充沛。儘管只有我一個游客,他還是安排了專職司機Pedro,並由21歲在校大學生Victoria擔任英語翻譯。旅游專業的Victoria,用她自己的話說,是個土生土長的“ 巴塔哥尼亞 女人”,性格開朗。熟知麥哲倫海峽歷史地理的她,為這趟行程增添了不少樂趣。
歐洲 人從16世界中葉開始嘗試殖民麥哲倫海峽。19世紀時, 克羅地亞 人成為移民主力。90年前, 克羅地亞 移民Rajcevic在沿海的9號公路邊創建了“ 淡水 旅館”,如今已歷四代。除了提供食宿,旅館也經營皮划艇和騎馬項目。早餐後,我們在這裡完成了行前的著裝更換(防水的衣褲鞋襪)和交通工具準備:一個衝鋒舟。 9號公路最後一段,建有一個不太起眼的圓形地標。那是 智利 南北向的地理中心,象徵著其對南極部分區域的領土主張。目前,世界上共有英、法、 澳大利亞 、 新西蘭 、 挪威 、 智利 、 阿根廷 七個國家對南極部分區域聲明主權。1955年,美蘇憑藉超級大國實力,凍結所有國家對南極主權要求,並禁止 南極洲 一切軍事行為,這一方白色凈土方得守住寧靜。 聖佩德羅河的路牌標志著9號公路,也是南美大陸公路終點。不管是選擇五天四夜的徒步或是單日乘船往返弗洛沃德角,都需要從這裡出發。Christian為衝鋒舟安裝上馬達後,Pedro和Victoria搖槳離開近岸的海藻帶。女孩第二天要返回大學參加論文答辯,對於前一天能有這樣的安排顯得十分興奮。 1914年 巴拿馬 運河通航之前,從 歐洲 或者美洲 東海 岸前往美洲西海岸的船舶只能通過麥哲倫海峽或者更南的合恩角。為了保障航運安全, 智利 政府聘請 蘇格蘭 人 喬治 ·斯萊特沿海峽修建了一系列 燈塔 。現在,海峽共建有35座無人值守 燈塔 ,由太陽能板供電;另有7座有人值守 燈塔 。我們沿途經過美洲大陸最南的San Isidro角 燈塔 。考慮到這一區域惡劣的氣候地質條件,即使在今天來看這項工程也是一項不小的成就。 經過San Isidro角後,海面變得開闊而洶涌。我們迎著間隔只有1.5秒的海浪向前穿行,人仿佛變成了一個電錘,以40次/分的頻率騰空落地。Christian不停指揮我們三人往前或往後挪動,很長一段時間虎背熊腰的Pedro不得不像鉛塊一樣壓住船首,以免衝鋒舟傾覆。一群不懷好意的海豚將我們圍在中間,高速的出入水面,尾鰭激起的浪花讓所有人都洗了個澡。幾隻落單的麥哲倫企鵝如藍眼鸕鶿般浮在水面,在這個海獅頻繁出沒的地方,這顯然不是個明智的決定。 1587年, 英國 航海家托馬斯· 卡文迪什 爵士將布倫瑞克半島南端的這個海角命名為弗洛沃德角。為紀念1987年教皇胡安·保羅二世訪問 智利 , 智利 政府在弗洛沃德角豎起巨大的金屬十字架,蔚為壯觀。遺憾的是,山頂濃霧瀰漫,那象徵美洲大陸盡頭的十字架終究難得一見。我們在海浪中停留數分鐘後,不得不掃興折返。 我們在海角附近的海灣停泊午餐。在這種自然條件下,指望衝鋒舟攜帶燃氣爐做熱菜是不現實的。在大洋中航行的獨木舟類的小艇上保持火種,需要高超的駕駛技巧。能做到這點的,只有曾生活在比格爾海峽和合恩角的Yaghan印第安人。 經過一上午的折騰,閑下來的Christan遞給我一罐世界最南的Austral啤酒。這是 智利 歷史最悠久的啤酒品牌,距今已有110年。品牌的名字起源於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關於地球上應該存在用於平衡北半球陸地重量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的假想。15世紀 葡萄牙 人迪亞士發現好望角、16世紀 英國 人德雷克環繞 火地島 、17世紀 荷蘭 人斯豪騰發現合恩角,證明瞭 印度 洋和大西洋未被“南方大陸”封閉。18世紀晚期,庫克船長在南太平洋高緯度地區航行探索無果之後,南方大陸這一名稱被用於命名 澳大利亞 Australia。僅僅六年之後,真正的南方大陸 南極洲 被打開…… 航班降落在 蓬塔阿雷納斯 前,我依稀看見麥哲倫海峽上的鯨魚噴水,沒想到回程路上竟然有幸欣賞到一群座頭鯨捕食。座頭鯨採用水泡網捕獵法,噴水形成氣泡,將魚群聚攏,再從底部突擊向上,一口氣大量進食。 Christian停下讓鯨魚不安的馬達後,我們搖槳靠近它們。 美國 聯邦法規要求,觀鯨船需要與座頭鯨保持100碼距離。這次明顯鯨魚是違規了。幾米遠處一頭座頭鯨噴出四五米高水柱,敏捷的Christian趕緊轉身,留下我茫然的暴露在迎面而來水柱下。欣喜的Victoria笑眯眯的問我感覺怎麼樣,還沒來得及回答,衝鋒舟右舷下的海水開始由藍轉綠,一個白色斑紋的巨大物體貼著海面快速游過,我相信這應該是這輩子我離座頭鯨最近的一次。 (二)蓬塔阿雷納斯蓬塔阿雷納斯 是 智利 麥哲倫省州府。城市歷史基本可以用四個詞概括:麥哲倫、胡安威廉斯、羊和Yelcho號。
西班牙 、 葡萄牙 甚至 菲律賓 都有充足的理由證明自己與麥哲倫的關聯,但應該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像以他命名的這座海峽和曾以他命名的這座城市一樣,傳遞著在主流社會仍認為地球是平面的1520年11月初夏時分,這位偉人下達進入海峽命令時所具有的勇氣。市中心武器廣場上,聳立著一尊麥哲倫銅像。底座左右兩側,分別鐫刻著“ 火地島 ”和“ 巴塔哥尼亞 ”兩行字,代表麥哲倫首次將這片區域納入文明世界;底座背後,是一個頭盔與船錨托起的地球,彰顯著人類首次環球航行的豐功偉業。 1520年以後的300年間,受制於嚴酷的自然環境, 西班牙 、 英國 、 法國 的殖民麥哲倫海峽的嘗試都以失敗告終。直到 智利 獨立後的1843年,指揮官胡安·威廉斯才率領59人在麥哲倫海峽西岸建立了相對穩固的布爾內斯要塞,併在1848年11月遷址到北部50公里以外的一片沙地,這便是後來 蓬塔阿雷納斯 的雛形。 移民的增加並不總是伴隨著祥和。外來人種大規模獵捕當地動物,圈占土地,被動傳播致命疾病,使土著Selknam、Yaghan印第安人則面臨滅頂之災。這群良好的適應了極端自然條件,在 巴塔哥尼亞 繁衍了七千年的人群,終究未能抵抗住一個更琢磨不透的敵人:歐美文明擴張。 蓬塔阿雷納斯 命運轉折發生在1877年。這一年,羊被從 福克蘭群島 引入,經濟得以迅猛發展。50年後,這一地區羊的數目達到驚人的250萬頭。19世紀末、20世紀初,留聲機、電話、電報、汽車等新事物被迅速引進到 蓬塔阿雷納斯 ,港口註冊船舶超過1500艘,嫣然南美 上海 。如今,市中心的主幹道上仍可看到屬於上個世紀的毛線商店。 將 蓬塔阿雷納斯 乃至 智利 推向國際社會聚光燈下的,並不是欣欣向榮的經濟,而是一個此前默默無聞的 智利 海軍軍官路易斯·帕多和他的Yelcho號。1916年,由 英國 沙克爾頓爵士帶領的南極探險部分隊員受困南大西洋 象島 ,一個靠近南極的不毛之地,生死未卜。在三次營救失敗的情況下,路易 斯帕 多臨危受命,駕駛著沒有無線電、雙船殼和電力照明系統的Yelcho號,在隆冬8月穿越德雷克海峽前往 象島 。 蓬塔阿雷納斯 的海軍博物館里,陳列著一封路易斯·帕多給父親的信:
任務艱巨,但我並不畏懼,我是 智利 人。兩樣東西促使我去面對這些危險:營救探險隊員,為 智利 增光。如果我能為其他人所不能,會非常榮幸。如果我不幸失敗死去,請你照顧好我的妻子勞拉和我的孩子,除了你,她們無依無靠。如果我 成功 了,我將完成作為一個海員和 智利 人的人道主義使命。當你讀到這封信時,你的兒子要麼已經死去,要麼帶著探險隊員返回 蓬塔阿雷納斯 。我絕不獨自返航。
今天,Yelcho號的船首被保存於納瓦里諾島 威廉斯港 鎮中心廣場外。當然,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二、百內國家公園很多年前,那些與麥哲倫艦隊首次接觸的 巴塔哥尼亞 人,即Aonikenk印第安人中,流傳著一位遠古醫師在當地特有的常綠灌木“ 卡拉 法特”中重生的傳說。那藍色的果實里蘊藏著一個秘密:吃了 卡拉 法特的人總會回到 巴塔哥尼亞 。
時隔一年,我終於再次來到魂牽夢繞的安第斯山,這一次是西側的 百內國家公園 。
3月9日清晨,我在 蓬塔阿雷納斯 機場見到了郵件溝通已久的Christian。Christian是一個小旅行社的老闆,40來歲,話語不多但精力充沛。儘管只有我一個游客,他還是安排了專職司機Pedro,並由21歲在校大學生Victoria擔任英語翻譯。旅游專業的Victoria,用她自己的話說,是個土生土長的“ 巴塔哥尼亞 女人”,性格開朗。熟知麥哲倫海峽歷史地理的她,為這趟行程增添了不少樂趣。
歐洲 人從16世界中葉開始嘗試殖民麥哲倫海峽。19世紀時, 克羅地亞 人成為移民主力。90年前, 克羅地亞 移民Rajcevic在沿海的9號公路邊創建了“ 淡水 旅館”,如今已歷四代。除了提供食宿,旅館也經營皮划艇和騎馬項目。早餐後,我們在這裡完成了行前的著裝更換(防水的衣褲鞋襪)和交通工具準備:一個衝鋒舟。 9號公路最後一段,建有一個不太起眼的圓形地標。那是 智利 南北向的地理中心,象徵著其對南極部分區域的領土主張。目前,世界上共有英、法、 澳大利亞 、 新西蘭 、 挪威 、 智利 、 阿根廷 七個國家對南極部分區域聲明主權。1955年,美蘇憑藉超級大國實力,凍結所有國家對南極主權要求,並禁止 南極洲 一切軍事行為,這一方白色凈土方得守住寧靜。 聖佩德羅河的路牌標志著9號公路,也是南美大陸公路終點。不管是選擇五天四夜的徒步或是單日乘船往返弗洛沃德角,都需要從這裡出發。Christian為衝鋒舟安裝上馬達後,Pedro和Victoria搖槳離開近岸的海藻帶。女孩第二天要返回大學參加論文答辯,對於前一天能有這樣的安排顯得十分興奮。 1914年 巴拿馬 運河通航之前,從 歐洲 或者美洲 東海 岸前往美洲西海岸的船舶只能通過麥哲倫海峽或者更南的合恩角。為了保障航運安全, 智利 政府聘請 蘇格蘭 人 喬治 ·斯萊特沿海峽修建了一系列 燈塔 。現在,海峽共建有35座無人值守 燈塔 ,由太陽能板供電;另有7座有人值守 燈塔 。我們沿途經過美洲大陸最南的San Isidro角 燈塔 。考慮到這一區域惡劣的氣候地質條件,即使在今天來看這項工程也是一項不小的成就。 經過San Isidro角後,海面變得開闊而洶涌。我們迎著間隔只有1.5秒的海浪向前穿行,人仿佛變成了一個電錘,以40次/分的頻率騰空落地。Christian不停指揮我們三人往前或往後挪動,很長一段時間虎背熊腰的Pedro不得不像鉛塊一樣壓住船首,以免衝鋒舟傾覆。一群不懷好意的海豚將我們圍在中間,高速的出入水面,尾鰭激起的浪花讓所有人都洗了個澡。幾隻落單的麥哲倫企鵝如藍眼鸕鶿般浮在水面,在這個海獅頻繁出沒的地方,這顯然不是個明智的決定。 1587年, 英國 航海家托馬斯· 卡文迪什 爵士將布倫瑞克半島南端的這個海角命名為弗洛沃德角。為紀念1987年教皇胡安·保羅二世訪問 智利 , 智利 政府在弗洛沃德角豎起巨大的金屬十字架,蔚為壯觀。遺憾的是,山頂濃霧瀰漫,那象徵美洲大陸盡頭的十字架終究難得一見。我們在海浪中停留數分鐘後,不得不掃興折返。 我們在海角附近的海灣停泊午餐。在這種自然條件下,指望衝鋒舟攜帶燃氣爐做熱菜是不現實的。在大洋中航行的獨木舟類的小艇上保持火種,需要高超的駕駛技巧。能做到這點的,只有曾生活在比格爾海峽和合恩角的Yaghan印第安人。 經過一上午的折騰,閑下來的Christan遞給我一罐世界最南的Austral啤酒。這是 智利 歷史最悠久的啤酒品牌,距今已有110年。品牌的名字起源於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關於地球上應該存在用於平衡北半球陸地重量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的假想。15世紀 葡萄牙 人迪亞士發現好望角、16世紀 英國 人德雷克環繞 火地島 、17世紀 荷蘭 人斯豪騰發現合恩角,證明瞭 印度 洋和大西洋未被“南方大陸”封閉。18世紀晚期,庫克船長在南太平洋高緯度地區航行探索無果之後,南方大陸這一名稱被用於命名 澳大利亞 Australia。僅僅六年之後,真正的南方大陸 南極洲 被打開…… 航班降落在 蓬塔阿雷納斯 前,我依稀看見麥哲倫海峽上的鯨魚噴水,沒想到回程路上竟然有幸欣賞到一群座頭鯨捕食。座頭鯨採用水泡網捕獵法,噴水形成氣泡,將魚群聚攏,再從底部突擊向上,一口氣大量進食。 Christian停下讓鯨魚不安的馬達後,我們搖槳靠近它們。 美國 聯邦法規要求,觀鯨船需要與座頭鯨保持100碼距離。這次明顯鯨魚是違規了。幾米遠處一頭座頭鯨噴出四五米高水柱,敏捷的Christian趕緊轉身,留下我茫然的暴露在迎面而來水柱下。欣喜的Victoria笑眯眯的問我感覺怎麼樣,還沒來得及回答,衝鋒舟右舷下的海水開始由藍轉綠,一個白色斑紋的巨大物體貼著海面快速游過,我相信這應該是這輩子我離座頭鯨最近的一次。 (二)蓬塔阿雷納斯蓬塔阿雷納斯 是 智利 麥哲倫省州府。城市歷史基本可以用四個詞概括:麥哲倫、胡安威廉斯、羊和Yelcho號。
西班牙 、 葡萄牙 甚至 菲律賓 都有充足的理由證明自己與麥哲倫的關聯,但應該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像以他命名的這座海峽和曾以他命名的這座城市一樣,傳遞著在主流社會仍認為地球是平面的1520年11月初夏時分,這位偉人下達進入海峽命令時所具有的勇氣。市中心武器廣場上,聳立著一尊麥哲倫銅像。底座左右兩側,分別鐫刻著“ 火地島 ”和“ 巴塔哥尼亞 ”兩行字,代表麥哲倫首次將這片區域納入文明世界;底座背後,是一個頭盔與船錨托起的地球,彰顯著人類首次環球航行的豐功偉業。 1520年以後的300年間,受制於嚴酷的自然環境, 西班牙 、 英國 、 法國 的殖民麥哲倫海峽的嘗試都以失敗告終。直到 智利 獨立後的1843年,指揮官胡安·威廉斯才率領59人在麥哲倫海峽西岸建立了相對穩固的布爾內斯要塞,併在1848年11月遷址到北部50公里以外的一片沙地,這便是後來 蓬塔阿雷納斯 的雛形。 移民的增加並不總是伴隨著祥和。外來人種大規模獵捕當地動物,圈占土地,被動傳播致命疾病,使土著Selknam、Yaghan印第安人則面臨滅頂之災。這群良好的適應了極端自然條件,在 巴塔哥尼亞 繁衍了七千年的人群,終究未能抵抗住一個更琢磨不透的敵人:歐美文明擴張。 蓬塔阿雷納斯 命運轉折發生在1877年。這一年,羊被從 福克蘭群島 引入,經濟得以迅猛發展。50年後,這一地區羊的數目達到驚人的250萬頭。19世紀末、20世紀初,留聲機、電話、電報、汽車等新事物被迅速引進到 蓬塔阿雷納斯 ,港口註冊船舶超過1500艘,嫣然南美 上海 。如今,市中心的主幹道上仍可看到屬於上個世紀的毛線商店。 將 蓬塔阿雷納斯 乃至 智利 推向國際社會聚光燈下的,並不是欣欣向榮的經濟,而是一個此前默默無聞的 智利 海軍軍官路易斯·帕多和他的Yelcho號。1916年,由 英國 沙克爾頓爵士帶領的南極探險部分隊員受困南大西洋 象島 ,一個靠近南極的不毛之地,生死未卜。在三次營救失敗的情況下,路易 斯帕 多臨危受命,駕駛著沒有無線電、雙船殼和電力照明系統的Yelcho號,在隆冬8月穿越德雷克海峽前往 象島 。 蓬塔阿雷納斯 的海軍博物館里,陳列著一封路易斯·帕多給父親的信:
任務艱巨,但我並不畏懼,我是 智利 人。兩樣東西促使我去面對這些危險:營救探險隊員,為 智利 增光。如果我能為其他人所不能,會非常榮幸。如果我不幸失敗死去,請你照顧好我的妻子勞拉和我的孩子,除了你,她們無依無靠。如果我 成功 了,我將完成作為一個海員和 智利 人的人道主義使命。當你讀到這封信時,你的兒子要麼已經死去,要麼帶著探險隊員返回 蓬塔阿雷納斯 。我絕不獨自返航。
今天,Yelcho號的船首被保存於納瓦里諾島 威廉斯港 鎮中心廣場外。當然,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二、百內國家公園很多年前,那些與麥哲倫艦隊首次接觸的 巴塔哥尼亞 人,即Aonikenk印第安人中,流傳著一位遠古醫師在當地特有的常綠灌木“ 卡拉 法特”中重生的傳說。那藍色的果實里蘊藏著一個秘密:吃了 卡拉 法特的人總會回到 巴塔哥尼亞 。
時隔一年,我終於再次來到魂牽夢繞的安第斯山,這一次是西側的 百內國家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