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波西米亞到奧匈帝國,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漫游布拉格、維也納、佈達佩斯)
序 | 寫在段前“我就站在 布拉格 黃昏的廣場,在許願池投下了希望。那群白鴿背對著夕陽,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緣起一首十幾年前的老歌,我第一次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一個浪漫、美麗的城市叫 布拉格 。
於是,我到處翻閱有關她的資料。甚至連她的好鄰居 奧地利 、 匈牙利 也變得愛屋及烏起來。
在那時,我的腦海中就種下了一顆名為“ 布拉格 ”的種子。
這顆種子潛藏在我心中多年,直至多年後生根、萌芽、結果。
“有的地方還未初見卻似久別重逢,有的地方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
十幾年後,我終於踏上了這片“故土”。
目之所及,全是腦海中的樣子。
有慵懶的波西米亞,也有精緻的巴 洛克 ;
有 卡夫 卡也有 米蘭 .昆德拉;
有德沃夏克也有莫扎特;
有 布拉格 之戀,也有 布拉格 之春。
有摩登的金色大廳,也有斑駁的老城廣場。
這是悲劇與喜劇摩肩,狂熱與理性接踵的地方。
她的美如一團焰火,在風格特異的藝術家手中被誇張變形,散髮出性感而憂傷的氣息。
時至今日,每當我捧起床頭那本《生命不能承受之輕》,腦海中浮現的,已不僅僅是 米蘭 .昆德拉於書中所描繪的生命密碼。
更多的,是它所給予我的,立體而又鮮活的畫面。
聖維特的神聖,金色大廳的奢華,多瑙河畔的風景,依然融於我心深處,成為那段時光所給予我的,最美好的回憶。 壹 | 布拉格 . 生命不能承受之美清晨,遠處飄來深沉而悠長的鐘聲,喚醒了熟睡中的城市。
疲憊猶存的我推開窗,撲面而來的是混雜著泥土芬芳和中世紀儀式感的味道。
窗外,四周排列著的是典雅的中世紀建築,淺黃的牆壁和深紅的屋頂相映成趣。
前一夜的雨水浸濕了石板路,三兩隻鳥兒在自由、歡快地啼叫。
鐘聲、鳥鳴、紅瓦、雨水、石板路,交織成了 布拉格 的清晨,寧靜而深遠。 【景點-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大部分人對 布拉格 的偏愛,大抵是從伏爾 塔瓦 河開始的。
她將 布拉格 分為兩岸,左岸為老城區,右岸為城堡與皇宮。
而查理大橋橫跨伏爾 塔瓦 河上,將兩岸哥特式、巴 洛克 式和文藝復興式的建築緊緊相連。
布拉格 的秋天,略帶幾絲涼意,八點多的查理大橋上依然人影稀疏。
但此刻正適合用來靜靜欣賞這座剛從黑夜中蘇醒過來的城市:
橋下的伏爾 塔瓦 河靜靜淌過;
不遠處的朝霞漸露微光;
偶有白鴿掠過伏爾 塔瓦 河,發出“嗚嗚”的聲響。
這是 布拉格 平凡一天的伊始。
↑查理大橋▲粉色朝霞瀰漫下的 布拉格 城堡
“如果愛情是一座城市,那麼這座城市叫 布拉格 。”
布拉格 是一個屬於戀人們的城市,在這個城市裡隨意走走,便能看見相互依偎的情侶。
粉色霞光映襯下,有幾對情侶在橋畔情不自禁的擁吻起來,彼此流露出欽慕的目光。
頓時,在他們周遭泛起了粉紅色的泡泡,
連空氣中都氤氳著荷爾蒙的氣味。
所以,如果可以,帶著心愛的人,去一次查理大橋吧。
在30尊諸神的見證下,從橋頭走到橋尾,從清晨走到黎明,從地老走到天荒。
↑查理大橋查理大橋還是一位有故事的“女同學”。
大橋上有30尊聖者雕像,分列左右兩旁,全部出自 捷克 17世紀至18世紀巴 洛克 藝術大師的傑作。
因其巧奪天工的設計,惟妙惟肖的神態,也被 歐洲 人稱為“ 歐洲 的露天巴 洛克 塑像美術館”。
數百年來,歷經戰火硝煙、風雨洗禮、洪水衝擊,幾經重建整修,但它卻歷久彌新。
她像一個深沉的老者,在風雨中佇立,在逆境中前行,用她鐵一般臂膀,扛起生命之重,佑護著她虔誠的子民。
↑查理大橋▲ “ 聖約翰 內波穆克”雕塑
“ 聖約翰 內波穆克”是橋上最著名的雕塑。
當年,這位主教因為拒絕向國王泄露皇后懺悔的內容,而被憤怒的國王從查理大橋投入伏爾 塔瓦 河。
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在查理大橋的最中間,創作了這尊雕塑。
人們相信,用心觸摸聖徒像,便可以得到一生的幸福。
如今,雕塑的某些部分已經被游人摸的鋥亮,但仍不掩它奪目的光芒。
雖然歲月抹去了它當年的光鮮,它卻因為歷史的變遷變得更耐人尋味。
↑查理大橋▲金色十字架位置,就是當年 聖約翰 從橋上被扔下的地點。
↑查理大橋“135797531”
一串“正讀、反讀均一致”的迴文數字,
一個間隔數字公差為2的神秘奇數,
記載了查理大橋的神秘、與眾不同。
1342年,常年洪水泛濫的伏爾 塔瓦 河,最終沖走了朱迪斯大橋。
15年後,查理四世發誓要建一座沖不走的橋。
查理王跟星象學家討論許久,最終敲定“135797531”這組數字。
他們認為,這組神奇的數字能保佑大橋根基永固,萬世不墜。
於是,1357年9月7日5點31分,查理王在此宣佈大橋正式動工,並親手放下第一塊奠基石。
如今查理王雕像立於橋頭,他見證著這座大橋的永恆。
↑查理大橋坊間流傳:“只有把查理大橋走過九遍,才算來過 布拉格 ”。
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畢竟這座橋因光線、季節的不同呈現出的美也是不完全一樣的。
清晨,當第一縷曙光被霧靄所籠罩,查理大橋被蒙上了一層神秘、夢幻的面紗。像嬌羞的小娘子焦急地等待有緣人揭去最後的屏障。
漸漸地,陽光刺破雲靄,透過裂隙照射下來,給查理大橋披上了一身金黃。此刻,世間的一切都好像變得溫和起來,空氣中滿滿洋溢的是幸福、溫馨的感覺。
傍晚,夕陽的餘暉染紅了天邊的晚霞,遠處,逆光下的古堡開始展現出她最動人的風姿,影影綽綽,任無盡蔓延的橙紅色溫暖你的心田。
入夜,當皎潔的月光點亮查理大橋上的路燈,光影映射在伏爾 塔瓦 河面的游船,一切又回歸到最古樸的景象。任時光倒流,年華不改。
所以,自古以來,查理大橋一直都是那些藝術家、攝影師和詩人們永不枯竭的創作源泉,他們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無一不是對這座大橋的敬意。
“我的生命和靈感全部來自於偉大的查理大橋。”現代派文學大纛 卡夫 卡如是說。
↑查理大橋不遠處,聳立著大片古代建築群, 羅馬 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 洛克 式的房屋鱗次櫛比。
大教堂凝重端莊,巍然拔地而起,塔尖高觸蒼穹,折射出光怪陸離的光,在陽光照耀下顯得金碧輝煌,典雅莊嚴
↑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在 布拉格 ,藝術是每一個市民心中的聖經。
因為,藝術是人類心靈深處最相通的東西,它能避開語言障礙,拉近心理距離。
在查理大橋,隨處可見五官標緻的波西米亞女子撩起裙擺,翩翩起舞;拉提琴的男人奏出D大調的和弦;流浪的藝人將路游客逗得哈哈大笑;浪漫的畫家在勾勒城市的線條。
不管跳的好不好?能否聽懂唱的什麼?演奏得如何?都顯得那麼的無關緊要。
因為,藝術是他們快樂的源泉。走在 布拉格 街頭,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濃郁的藝術氣息和波西米亞風情。
所以說,漫步是 布拉格 最好的交通方式,因為你可以靜下心來,慢慢體會這個城市的脈搏與心跳。
徜徉在鵝卵石小徑,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置身其中,傾聽關於這座文藝之城古老的故事。 【景點-列儂牆】
↑列儂牆1980年12月8日,列儂遇刺後,一位 捷克 藝術家在 布拉格 的一面牆上繪製了他的畫像。
很快,此處成為列儂粉絲擁躉的朝聖地, 鮮花、蠟燭和詩歌讓它變得色彩斑斕。
“列儂牆”從此聲名鵲起。
而彼時的 捷克 斯洛伐克
,列儂和披頭士都是“自由主義思潮”的象徵,被執政當局視為西方“不共戴天的無恥滲透”。因此,市民們的塗鴉被視為變相抗議,很快被粉刷一新。
但第二天,這面白牆又被塗鴉所填滿。
最後的結果,無論相關當局如何努力,都無法阻止塗鴉一輪接一輪的在牆上綻放。
因為當時,由於缺少發聲管道, 捷克
人民幾乎沒有表達情感的機會,將列儂畫像、披頭士的歌詞和反權威的話語刷到牆上,成為他們自我救贖的出口,成為他們表達不滿和失望的工具。
這裡儼然就成了 捷克 憤青們宣泄自己內心想法的“留言板”。
“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伴隨著冷戰結束,“Wall is Over”,這堵牆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但遠離了戰爭年代,如今牆面上被賦予的更多是年輕人對愛情、自由的憧憬和嚮往。
↑列儂牆不遠處,經營著一家列儂主題的音樂PUB.
門口的牆壁上,塗鴉著列儂的畫像。
屋內,循環著披鬥士的歌。
披鬥士的偉大在於它已經成為了一種信仰,歷久彌新。
從來沒有一個樂隊贏得過如此炙熱持久且來自全球的關註,從來沒有一個樂隊在搖滾樂乃至西方社會打下如此深刻的烙印,以至創造了一個時代。
因為,他對於搖滾的開創性是難以取代與逾越的。
就像沒有萊特兄弟,到現在我們還無法翱翔天際。
沒有披鬥士,到現在我們還不知道搖滾是什麼。
它已經成為了一種象徵符號,那種擺脫彷惶、迷惘以及空虛感的無助,以及衝破陳舊道德規範和傳統束縛的反抗精神。
它的歌會給人以張力,給予我感動。
就像《Imagine》歌中唱的那樣: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life in peace.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如今,披鬥士的聽眾已經老去,但《Yesterday》仍在永恆的傳唱。
列儂從未真正離開,他只是在另一個平行空間里繼續著他的創作以及維護著這個世界的Love & Peace。遠處,駛來一輛有著幾分中世紀遺風的紅白相間老電車。
路過街角,叮叮噹當作響,印象中還是《 布拉格 之戀》中那種老舊卻浪漫的樣子。
↑查理大橋據說,只要站在河邊靜靜聆聽,你就能聽見 布拉格 脈搏跳動的聲音。
許多年前, 捷克 的作曲家斯梅塔正是聽到了河中的呢喃,才創作出了那首著名的交響樂章《伏爾 塔瓦 河》。
我學樣著,俯下身子看伏爾 塔瓦 河緩緩流過,仿佛聽見了河水輕聲吟唱的古老的歌......藍天白雲、清水紅磚、青色古堡、綠草茵茵,
這個城市斑斕絢麗的色彩,讓我一見傾心。
各種風格的建築和諧地融為一體。
每一座小房子,都是 布拉格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每一條街道,都是不一樣的風景。▲ 卡夫 卡博物館北側,有一塊不知名的河灘,當地人叫它“天鵝灣”。
布拉格 的美,沒有什麼天賦的景緻,更多的是一種文藝的氣質。
在明媚的陽光下,清澈平靜的湖面上,朵朵白雲飄動的倒影,水中浮游覓食的天鵝,遠處的查理大橋,構成一幅色彩濃重的美麗畫捲。
這種難以想象的自然風光,賞心悅目,妙趣橫生,令人神往。 【景點-聖維特大教堂】揮別左岸的精緻與細膩,我所迎來的,是皇室特有的奢華與恢弘。
如果說文化、藝術讓這個城市燦爛明媚,那麼宗教的肌理則讓這個城市充滿了神秘氛圍。
當手中的廣角鏡頭已經無法收錄聖維特教堂的全貌,我所能做的,便只剩下:
站在教堂外,靜靜膜拜;
亦或是,走進教堂,虔誠祈禱。
我並非基督徒,卻在深處聖維特時,深深臣服於宗教的力量。
↑聖維特大教堂從我進入教堂,直至離開,那裡始終游人如織,卻比空曠無人處更為安靜、 平和 。
毫無疑問,沒有人膽敢在上帝面前熙熙攘攘,肆意交談。
相比查理大橋,這座神聖與華美並存的龐大建築顯然是挑剔的。
因為從始至終,它終究只容得下莊嚴與肅穆,虔誠與信仰。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聖維特大教堂彩繪玫瑰窗
陽光穿過彩繪玻璃窗透射進來,那些由中世紀的能工巧匠們精心裝點的內飾,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更加絢爛奪目,仿佛用盡了世間所有的顏色。
彩繪的玻璃窗、象牙白的聖壇,大教堂在氣勢恢宏與浪漫多彩之間找到了微妙的平衡點,令人心神嚮往,卻又肅然起敬。
↑聖維特大教堂▲聖 瓦茨 拉夫禮拜堂
聖 瓦茨 拉夫禮拜堂是建築師在 捷克 大公聖 瓦茨 拉夫的墓穴上建造的古 羅馬
式圓形尖頂禮拜堂,聖維特大教堂就是以這個小禮拜堂慢慢發展起來的,可謂是大教堂的前身。
聖 瓦茨 拉夫的遺骸就葬在禮拜堂內,他的佩劍和破損的頭盔也都作為聖物珍藏在大教堂里。
在禮拜堂的西南角有一個七道門鎖的小門,通向放置波西米亞加冕王冠的王冠室,七道小門的鑰匙由七位大主教分別保管。
這項王冠室是波西米亞最高權力的象徵,歷任波西米亞國王也只有在接受加冕時才可一窺全貌。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約翰 的銀棺
銀棺正上方是虔誠的 聖約翰 受捧帶有救世主基督的十字架,眼中充滿謙卑和慈愛。
銀棺上雕刻著那個古老的傳說: 聖約翰 正在靜聽王后的懺悔。
↑聖維特大教堂棺墓上方的紅色錦緞華蓋由四個銀質的天使牽拉著。
旁邊天使拿著的銀盤上有一個舌頭的標誌,寓意很明顯,同時也印證了不泄露皇后懺悔的這個傳說。出了大教堂,是一截很短的市集。
無論是商鋪或者攤檔,店主都將商品當作藝術品來打理,琳琅滿目的商品擺放得整齊有序,令人賞心悅目。尤其是波西米亞風格的玻璃器皿,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流光溢彩,絢爛奪目。
也有出售 捷克 本土化妝品和傳統民間工藝品的,木製玩具、複活節彩蛋、草編飾品、基督誕生場景的繪畫,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緣起一首十幾年前的老歌,我第一次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一個浪漫、美麗的城市叫 布拉格 。
於是,我到處翻閱有關她的資料。甚至連她的好鄰居 奧地利 、 匈牙利 也變得愛屋及烏起來。
在那時,我的腦海中就種下了一顆名為“ 布拉格 ”的種子。
這顆種子潛藏在我心中多年,直至多年後生根、萌芽、結果。
“有的地方還未初見卻似久別重逢,有的地方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
十幾年後,我終於踏上了這片“故土”。
目之所及,全是腦海中的樣子。
有慵懶的波西米亞,也有精緻的巴 洛克 ;
有 卡夫 卡也有 米蘭 .昆德拉;
有德沃夏克也有莫扎特;
有 布拉格 之戀,也有 布拉格 之春。
有摩登的金色大廳,也有斑駁的老城廣場。
這是悲劇與喜劇摩肩,狂熱與理性接踵的地方。
她的美如一團焰火,在風格特異的藝術家手中被誇張變形,散髮出性感而憂傷的氣息。
時至今日,每當我捧起床頭那本《生命不能承受之輕》,腦海中浮現的,已不僅僅是 米蘭 .昆德拉於書中所描繪的生命密碼。
更多的,是它所給予我的,立體而又鮮活的畫面。
聖維特的神聖,金色大廳的奢華,多瑙河畔的風景,依然融於我心深處,成為那段時光所給予我的,最美好的回憶。 壹 | 布拉格 . 生命不能承受之美清晨,遠處飄來深沉而悠長的鐘聲,喚醒了熟睡中的城市。
疲憊猶存的我推開窗,撲面而來的是混雜著泥土芬芳和中世紀儀式感的味道。
窗外,四周排列著的是典雅的中世紀建築,淺黃的牆壁和深紅的屋頂相映成趣。
前一夜的雨水浸濕了石板路,三兩隻鳥兒在自由、歡快地啼叫。
鐘聲、鳥鳴、紅瓦、雨水、石板路,交織成了 布拉格 的清晨,寧靜而深遠。 【景點-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大部分人對 布拉格 的偏愛,大抵是從伏爾 塔瓦 河開始的。
她將 布拉格 分為兩岸,左岸為老城區,右岸為城堡與皇宮。
而查理大橋橫跨伏爾 塔瓦 河上,將兩岸哥特式、巴 洛克 式和文藝復興式的建築緊緊相連。
布拉格 的秋天,略帶幾絲涼意,八點多的查理大橋上依然人影稀疏。
但此刻正適合用來靜靜欣賞這座剛從黑夜中蘇醒過來的城市:
橋下的伏爾 塔瓦 河靜靜淌過;
不遠處的朝霞漸露微光;
偶有白鴿掠過伏爾 塔瓦 河,發出“嗚嗚”的聲響。
這是 布拉格 平凡一天的伊始。
↑查理大橋▲粉色朝霞瀰漫下的 布拉格 城堡
“如果愛情是一座城市,那麼這座城市叫 布拉格 。”
布拉格 是一個屬於戀人們的城市,在這個城市裡隨意走走,便能看見相互依偎的情侶。
粉色霞光映襯下,有幾對情侶在橋畔情不自禁的擁吻起來,彼此流露出欽慕的目光。
頓時,在他們周遭泛起了粉紅色的泡泡,
連空氣中都氤氳著荷爾蒙的氣味。
所以,如果可以,帶著心愛的人,去一次查理大橋吧。
在30尊諸神的見證下,從橋頭走到橋尾,從清晨走到黎明,從地老走到天荒。
↑查理大橋查理大橋還是一位有故事的“女同學”。
大橋上有30尊聖者雕像,分列左右兩旁,全部出自 捷克 17世紀至18世紀巴 洛克 藝術大師的傑作。
因其巧奪天工的設計,惟妙惟肖的神態,也被 歐洲 人稱為“ 歐洲 的露天巴 洛克 塑像美術館”。
數百年來,歷經戰火硝煙、風雨洗禮、洪水衝擊,幾經重建整修,但它卻歷久彌新。
她像一個深沉的老者,在風雨中佇立,在逆境中前行,用她鐵一般臂膀,扛起生命之重,佑護著她虔誠的子民。
↑查理大橋▲ “ 聖約翰 內波穆克”雕塑
“ 聖約翰 內波穆克”是橋上最著名的雕塑。
當年,這位主教因為拒絕向國王泄露皇后懺悔的內容,而被憤怒的國王從查理大橋投入伏爾 塔瓦 河。
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在查理大橋的最中間,創作了這尊雕塑。
人們相信,用心觸摸聖徒像,便可以得到一生的幸福。
如今,雕塑的某些部分已經被游人摸的鋥亮,但仍不掩它奪目的光芒。
雖然歲月抹去了它當年的光鮮,它卻因為歷史的變遷變得更耐人尋味。
↑查理大橋▲金色十字架位置,就是當年 聖約翰 從橋上被扔下的地點。
↑查理大橋“135797531”
一串“正讀、反讀均一致”的迴文數字,
一個間隔數字公差為2的神秘奇數,
記載了查理大橋的神秘、與眾不同。
1342年,常年洪水泛濫的伏爾 塔瓦 河,最終沖走了朱迪斯大橋。
15年後,查理四世發誓要建一座沖不走的橋。
查理王跟星象學家討論許久,最終敲定“135797531”這組數字。
他們認為,這組神奇的數字能保佑大橋根基永固,萬世不墜。
於是,1357年9月7日5點31分,查理王在此宣佈大橋正式動工,並親手放下第一塊奠基石。
如今查理王雕像立於橋頭,他見證著這座大橋的永恆。
↑查理大橋坊間流傳:“只有把查理大橋走過九遍,才算來過 布拉格 ”。
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畢竟這座橋因光線、季節的不同呈現出的美也是不完全一樣的。
清晨,當第一縷曙光被霧靄所籠罩,查理大橋被蒙上了一層神秘、夢幻的面紗。像嬌羞的小娘子焦急地等待有緣人揭去最後的屏障。
漸漸地,陽光刺破雲靄,透過裂隙照射下來,給查理大橋披上了一身金黃。此刻,世間的一切都好像變得溫和起來,空氣中滿滿洋溢的是幸福、溫馨的感覺。
傍晚,夕陽的餘暉染紅了天邊的晚霞,遠處,逆光下的古堡開始展現出她最動人的風姿,影影綽綽,任無盡蔓延的橙紅色溫暖你的心田。
入夜,當皎潔的月光點亮查理大橋上的路燈,光影映射在伏爾 塔瓦 河面的游船,一切又回歸到最古樸的景象。任時光倒流,年華不改。
所以,自古以來,查理大橋一直都是那些藝術家、攝影師和詩人們永不枯竭的創作源泉,他們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無一不是對這座大橋的敬意。
“我的生命和靈感全部來自於偉大的查理大橋。”現代派文學大纛 卡夫 卡如是說。
↑查理大橋不遠處,聳立著大片古代建築群, 羅馬 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 洛克 式的房屋鱗次櫛比。
大教堂凝重端莊,巍然拔地而起,塔尖高觸蒼穹,折射出光怪陸離的光,在陽光照耀下顯得金碧輝煌,典雅莊嚴
↑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在 布拉格 ,藝術是每一個市民心中的聖經。
因為,藝術是人類心靈深處最相通的東西,它能避開語言障礙,拉近心理距離。
在查理大橋,隨處可見五官標緻的波西米亞女子撩起裙擺,翩翩起舞;拉提琴的男人奏出D大調的和弦;流浪的藝人將路游客逗得哈哈大笑;浪漫的畫家在勾勒城市的線條。
不管跳的好不好?能否聽懂唱的什麼?演奏得如何?都顯得那麼的無關緊要。
因為,藝術是他們快樂的源泉。走在 布拉格 街頭,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濃郁的藝術氣息和波西米亞風情。
所以說,漫步是 布拉格 最好的交通方式,因為你可以靜下心來,慢慢體會這個城市的脈搏與心跳。
徜徉在鵝卵石小徑,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置身其中,傾聽關於這座文藝之城古老的故事。 【景點-列儂牆】
↑列儂牆1980年12月8日,列儂遇刺後,一位 捷克 藝術家在 布拉格 的一面牆上繪製了他的畫像。
很快,此處成為列儂粉絲擁躉的朝聖地, 鮮花、蠟燭和詩歌讓它變得色彩斑斕。
“列儂牆”從此聲名鵲起。
而彼時的 捷克 斯洛伐克
,列儂和披頭士都是“自由主義思潮”的象徵,被執政當局視為西方“不共戴天的無恥滲透”。因此,市民們的塗鴉被視為變相抗議,很快被粉刷一新。
但第二天,這面白牆又被塗鴉所填滿。
最後的結果,無論相關當局如何努力,都無法阻止塗鴉一輪接一輪的在牆上綻放。
因為當時,由於缺少發聲管道, 捷克
人民幾乎沒有表達情感的機會,將列儂畫像、披頭士的歌詞和反權威的話語刷到牆上,成為他們自我救贖的出口,成為他們表達不滿和失望的工具。
這裡儼然就成了 捷克 憤青們宣泄自己內心想法的“留言板”。
“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伴隨著冷戰結束,“Wall is Over”,這堵牆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但遠離了戰爭年代,如今牆面上被賦予的更多是年輕人對愛情、自由的憧憬和嚮往。
↑列儂牆不遠處,經營著一家列儂主題的音樂PUB.
門口的牆壁上,塗鴉著列儂的畫像。
屋內,循環著披鬥士的歌。
披鬥士的偉大在於它已經成為了一種信仰,歷久彌新。
從來沒有一個樂隊贏得過如此炙熱持久且來自全球的關註,從來沒有一個樂隊在搖滾樂乃至西方社會打下如此深刻的烙印,以至創造了一個時代。
因為,他對於搖滾的開創性是難以取代與逾越的。
就像沒有萊特兄弟,到現在我們還無法翱翔天際。
沒有披鬥士,到現在我們還不知道搖滾是什麼。
它已經成為了一種象徵符號,那種擺脫彷惶、迷惘以及空虛感的無助,以及衝破陳舊道德規範和傳統束縛的反抗精神。
它的歌會給人以張力,給予我感動。
就像《Imagine》歌中唱的那樣: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life in peace.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如今,披鬥士的聽眾已經老去,但《Yesterday》仍在永恆的傳唱。
列儂從未真正離開,他只是在另一個平行空間里繼續著他的創作以及維護著這個世界的Love & Peace。遠處,駛來一輛有著幾分中世紀遺風的紅白相間老電車。
路過街角,叮叮噹當作響,印象中還是《 布拉格 之戀》中那種老舊卻浪漫的樣子。
↑查理大橋據說,只要站在河邊靜靜聆聽,你就能聽見 布拉格 脈搏跳動的聲音。
許多年前, 捷克 的作曲家斯梅塔正是聽到了河中的呢喃,才創作出了那首著名的交響樂章《伏爾 塔瓦 河》。
我學樣著,俯下身子看伏爾 塔瓦 河緩緩流過,仿佛聽見了河水輕聲吟唱的古老的歌......藍天白雲、清水紅磚、青色古堡、綠草茵茵,
這個城市斑斕絢麗的色彩,讓我一見傾心。
各種風格的建築和諧地融為一體。
每一座小房子,都是 布拉格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每一條街道,都是不一樣的風景。▲ 卡夫 卡博物館北側,有一塊不知名的河灘,當地人叫它“天鵝灣”。
布拉格 的美,沒有什麼天賦的景緻,更多的是一種文藝的氣質。
在明媚的陽光下,清澈平靜的湖面上,朵朵白雲飄動的倒影,水中浮游覓食的天鵝,遠處的查理大橋,構成一幅色彩濃重的美麗畫捲。
這種難以想象的自然風光,賞心悅目,妙趣橫生,令人神往。 【景點-聖維特大教堂】揮別左岸的精緻與細膩,我所迎來的,是皇室特有的奢華與恢弘。
如果說文化、藝術讓這個城市燦爛明媚,那麼宗教的肌理則讓這個城市充滿了神秘氛圍。
當手中的廣角鏡頭已經無法收錄聖維特教堂的全貌,我所能做的,便只剩下:
站在教堂外,靜靜膜拜;
亦或是,走進教堂,虔誠祈禱。
我並非基督徒,卻在深處聖維特時,深深臣服於宗教的力量。
↑聖維特大教堂從我進入教堂,直至離開,那裡始終游人如織,卻比空曠無人處更為安靜、 平和 。
毫無疑問,沒有人膽敢在上帝面前熙熙攘攘,肆意交談。
相比查理大橋,這座神聖與華美並存的龐大建築顯然是挑剔的。
因為從始至終,它終究只容得下莊嚴與肅穆,虔誠與信仰。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聖維特大教堂彩繪玫瑰窗
陽光穿過彩繪玻璃窗透射進來,那些由中世紀的能工巧匠們精心裝點的內飾,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更加絢爛奪目,仿佛用盡了世間所有的顏色。
彩繪的玻璃窗、象牙白的聖壇,大教堂在氣勢恢宏與浪漫多彩之間找到了微妙的平衡點,令人心神嚮往,卻又肅然起敬。
↑聖維特大教堂▲聖 瓦茨 拉夫禮拜堂
聖 瓦茨 拉夫禮拜堂是建築師在 捷克 大公聖 瓦茨 拉夫的墓穴上建造的古 羅馬
式圓形尖頂禮拜堂,聖維特大教堂就是以這個小禮拜堂慢慢發展起來的,可謂是大教堂的前身。
聖 瓦茨 拉夫的遺骸就葬在禮拜堂內,他的佩劍和破損的頭盔也都作為聖物珍藏在大教堂里。
在禮拜堂的西南角有一個七道門鎖的小門,通向放置波西米亞加冕王冠的王冠室,七道小門的鑰匙由七位大主教分別保管。
這項王冠室是波西米亞最高權力的象徵,歷任波西米亞國王也只有在接受加冕時才可一窺全貌。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約翰 的銀棺
銀棺正上方是虔誠的 聖約翰 受捧帶有救世主基督的十字架,眼中充滿謙卑和慈愛。
銀棺上雕刻著那個古老的傳說: 聖約翰 正在靜聽王后的懺悔。
↑聖維特大教堂棺墓上方的紅色錦緞華蓋由四個銀質的天使牽拉著。
旁邊天使拿著的銀盤上有一個舌頭的標誌,寓意很明顯,同時也印證了不泄露皇后懺悔的這個傳說。出了大教堂,是一截很短的市集。
無論是商鋪或者攤檔,店主都將商品當作藝術品來打理,琳琅滿目的商品擺放得整齊有序,令人賞心悅目。尤其是波西米亞風格的玻璃器皿,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流光溢彩,絢爛奪目。
也有出售 捷克 本土化妝品和傳統民間工藝品的,木製玩具、複活節彩蛋、草編飾品、基督誕生場景的繪畫,形形色色,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