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巴塔哥尼亞徒步之MOUNT FITZ ROY(小爬環球記)
關於 巴塔哥尼亞
對於許多人來說, 巴塔哥尼亞 是心中的聖地,這輩子必須要去的地方。而對於更多人來說,這裡太過陌生,或許從未耳聞,或許只是模糊的概念。
巴塔哥尼亞 , 南美洲 最南邊的一片區域,跨越 阿根廷 和 智利 兩國,它大得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一百萬平方公里的面積,這是 阿根廷 三分之一和 智利 二分之一的國土面積的結合。在這從南緯38°到54°的地方,有草原、有冰川、有森林、有湖泊、有雪山、有花崗岩大岩壁、有羊駝、有禿鷹。但這麼大的面積人口卻很少,只有兩百萬。
巴塔哥尼亞 經典書籍《In Patagonia》的作者Bruce Chatwin寫道:“這裡是人類從起源之處遷徙最遠的地方。” 一直到十九世紀末, 巴塔哥尼亞 都被看作荒蠻之地,少有人問津。就算是爭搶著擴張領土的 阿根廷 和 智利 也不願多看它幾眼。為什麼?因為環境實在太過惡劣和殘酷。 英國 航海家Pringles Stoke在日記里這樣寫:“這裡的天氣讓靈魂死去。” 最早移民來 巴塔哥尼亞 的 威爾士 人說:“在這裡,人不可能開心。”
但就算如此,老早老早以前就有人生活在 巴塔哥尼亞 了。早在14,000到10,000年之間, 巴塔哥尼亞 原住民的祖先來到南美大陸最南邊的土地。原住民們過著狩獵採集的漂泊生活,靠打羊駝(Guanaco)、美洲駝(Rhea)等動物為生。1520年,麥哲倫的航海艦隊來到 巴塔哥尼亞 ,這也是 歐洲 人和當地原住民的第一次接觸,而 巴塔哥尼亞 這個有些繞口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Antonio Pigafetta在航海日記里記錄,麥哲倫將他們所遇之人稱作Patagón,所到之地取名Patagonia。
根據流行傳說,Patagón源於 葡萄牙 語里“大腳”的意思。與麥哲倫打了照面的原住民是Tehuelche,他們手長腳長身材高大。冬天他們穿羊駝皮毛做的大鞋子,走在雪地里腳印好大一個,天真的 歐洲 人就真以為他們的腳特別大了。當然,這隻是猜測的理論之一,但至少我們對原住民Tehuelche多了一點瞭解。
在讀關於 巴塔哥尼亞 的歷史時,最讓我驚喜的,是原來這裡跟那麼多我熟悉的人和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達爾文 22歲就跟著FitzRoy船長航海到過 巴塔哥尼亞 ,並寫下這樣的文字:“在那些深深烙入我腦中的景色中,沒有什麼能超過原始森林的壯闊,不論是在生命力旺盛的 巴西 ,還是在死亡和腐朽盛行的火地群島(作者註:火地群島是 巴塔哥尼亞 地區的一個省)。他們都是裝滿自然之母傑作的神廟 - 沒有人不會被這些孤寂所感動,發現人類不僅僅是身體的呼吸。” 在這趟長達4年的環球旅行中, 達爾文 慢慢形成了物種起源的想法。
《小王子》的作者埃克蘇佩里多次飛過 巴塔哥尼亞 這片土地,他在未發表的手稿里寫道:“ 阿根廷 南部的民族是我見過最高尚的。” 也有人認為,《小王子》圖畫里的許多景象是 巴塔哥尼亞 激發的靈感。 比如 那個尖尖山峰向外凸出的星球,就很像 巴塔哥尼亞 鋒利粗曠的花崗岩石壁。
馬爾克斯的第一本魔幻現實主義作品的靈感源於和麥哲倫一起航海的Antonio Pigafetta的日記。日記里寫得都是奇形怪狀的東西,用馬爾克斯的話,“有蹲坐著的長肚臍眼的豬,有在配偶背上下蛋沒有腳的鳥,有嘴巴像勺子沒有舌頭的鵜鶘。” 這廣袤又孤立的土地上真實的怪誕,跟馬爾克斯描畫出的世界,確實有那麼多相似之處。
對我來說,第一次知道 巴塔哥尼亞 是因為《180度以南》這部紀錄片,服裝品牌北面和 巴塔哥尼亞 的創始人從 美國 一路南下到達這裡,並 成功 登頂Mount Fitz Roy,他們是史上第三組。 巴塔哥尼亞 無愧登山者的聖地,多少人一次又一次來到這裡,或滿載而歸或鎩羽而去,但不論是否登頂,登山的過程是最迷人的。對比喜馬拉雅的高海拔山脈,對許多人來說這裡更具魅力。借用登山者和作家Gregory Crouch的話,因為”富有的業餘愛好者不能用錢堆切出一座座山頂,只有年復一年的高山訓練才能登上 巴塔哥尼亞 的山峰。” 是啊,當每年通過嚮導和背夫的幫助登上珠峰的人越來越多, 巴塔哥尼亞 的一座海拔3133米的Cerro Torre需要十幾甚至幾十次的嘗試,一年登頂人數一隻手能數完。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看到的 巴塔哥尼亞 與大航海時代的探險家和科學大發現時代的博物學家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也有太多的不同。我所讀的 巴塔哥尼亞 有變化無常的殘酷天氣,廣闊無人的天地,穿心入骨的孤獨,和怪誕荒謬的物種和人群。說到底,這裡讓人害怕又敬畏,因為直到100多年前,人類對這地球最南端都瞭解甚少。
2017年,在旅游旺季的盛夏,呈現在我眼中的 巴塔哥尼亞 更加“文明”一些。雖然它的風仍吹得毫不留情,但在有車、有房子、有攻略、有旅游業的今天,除非深入無人之境,那種荒蠻和孤獨之感不再那麼濃烈。當我們越來越無所不能,是不是也少了一份荒誕的想象? ▲ 冷!
Fitz Roy 徒步,到達
百內國家公園 (Torres del Paine National Park)的徒步線路the W 和 the O名聲在外,多少人嚮往之。但聽說Fitz Roy周邊的戶外線路甚至更甚一籌, 美國 攀岩時的拍檔來過之後也強烈推薦一定要來Fitz Roy。說是這裡比百內更原汁原味,更與世隔絕一些。我們便定了三天兩晚的徒步露營。
從 布宜諾斯艾利斯 坐飛機到El Calafate,然後下飛機後直接從機場坐車到Fitz Roy腳下的小鎮El Chaltén,車程約3個小時。從機場到El Chaltén的車真是觀光交通兩不誤,還真是第一次見巴士開一會兒就讓客人下去拍照的。看到好的觀景點、有野生動物出沒,全都停車,這一路至少停了四次。
El Chaltén是個典型的為戶外和旅游而生的小城,1985年才建立。城市很小,就兩條街,房子建得挺美式的,板條房。街上基本就三樣東西,旅店、餐館和商店。El Chaltén離戶外線路有多近?從這裡出發,四面八方好多線路全都不需要再坐車,步行幾分鐘馬上就到。
小城四周都是山,Fitz Roy也看得清清楚楚。作為這個山脈的最高峰,它總是特別突出。細細高高直插天際,比周圍其他的山峰都要霸氣。別看它只有3359米,難度可不小,每年才幾個人可以登頂。
除了Fitz Roy,其他連綿的雪山也為小城構成一幅完美的背景。 ▲ El Chaltén
巴塔哥尼亞 的風是出了名的,光看網上的帖子總抱著一絲大家是誇張的希望。但一下飛機,我們知道接下來的日子不會太舒服了。在 布宜諾斯艾利斯 時忘了看天氣預報,直接按著夏天的行頭就上飛機了,褲子是在 老撾 買的那種超薄民族風褲子。降落前機長廣播,溫度一報才個位數。說好的夏天呢?夏天呢?
同一天里,我就從短袖變成了羽絨服。雖然我內心是抗拒的,但也無可奈何了。
El Chaltén給我們的一大驚喜是,雖為山邊小城,它的食物竟出人意料的美味,甚至比 布宜諾斯艾利斯 的好。剛到的當晚時間已晚,加上現金緊缺(這裡很多地方不收卡),隨便在路上找了個只有吧臺座位的小店。
等了半個小時飯菜才上,這不吃不知道,一吃嚇一跳,這烤肉竟然如此好吃。不知道除了鹽是否還放了其他東西,但味道很足,香得仍吃得出炭火味。啟迪點的烤雞 三明 治,那雞又嫩又香,是這段時間吃過最好的。這些主菜還不是高潮,念念不忘的是廚師端上來的三種醬,一個Chimichurri,是 阿根廷 的特色,這才第一次吃到。另一個是香芹和大蒜浸泡在橄欖油里的醬,也是第一次見,蒜味強烈得讓人吃著難為情,但那是衝擊味蕾的濃烈的好吃。最後一種醬味道也很不錯,看著像水果 沙拉 ,其實也是鹹的。
這家小店在El Chaltén並不算得什麼,我們吃的時候人也很少,可見這裡好吃的店子之多。確實,我們第二天中午又嘗到了美味,仍然是在沒有特意查攻略尋覓的情況下。點了兩人份的烤肉(是的,到 阿根廷 後完全變成肉食動物了),端上了是超級有新意之作。堆在最上面的是薯條,旁邊有半熟的雞蛋和燉料,撥開雲霧,最下麵才能找到兩大塊肥厚肥厚的牛肉。
好了,不說吃的回到正題,露營準備。其他裝備我們都有,只需要買三天的吃的,也就是2頓早餐、3頓中餐和2頓晚餐。原本一路帶著鍋爐就是為了這次露營準備的,但後來再三斟酌決定直接吃冷食來得方便。一是不用氣不用鍋減輕很多重量,二是天氣預報接下來兩天都有雨,加上大風是常態,可能生火做飯也不方便。
El Chaltén超市裡的東西簡陋得不行,麵包只有一種,西紅柿挑十個能有一個是沒啥殘缺的,其他東西的選擇也很少。不過還好,找到了我最愛的salami香腸,只要有salami加麵包我就知足了。食物我們準備的也不多,一切從簡,能大概吃飽即可。
徒步第一天
▲ 徒步線路圖,繞一個環線
▲ Suunto 記錄
我們運氣很“好”,前兩天都艷 陽高 照,等到我們要出發的這天一早起來就陰陰沉沉、烏雲密佈。不過還好,風似乎比昨天要小。根據地圖信息,只需要四小時即可走到營地。到營地搭好帳篷,放好東西,輕裝登上Laguna de Los Tres,我們取名“湖泊三兄弟”,那是看湖和看Fitz Roy山脈全景最不錯的地方。上下需要2個多小時。這裡天黑得很晚,十點才天黑,我們出發也就略晚些,十點二十分離開旅店。 往北走不到五分鐘,即可見到國家公園的第一個牌子,牌子後是一個大停車場。這裡的車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歐盟來的、澳洲來的,一輛接著一輛。房車的樣子也一個比一個酷炫,有些簡直就是改裝版坦克嘛。 背著大包繼續向前,在走入林中前有個大牌子,工作人員把我們叫過去,大概講解了一下營地在哪裡,哪裡有廁所,最最重要的,是提醒我們一定不能亂丟垃圾,不用建好的廁所上洗手間時,必須離水源50米以上。所有湖水和河水都不需要過濾直接可以喝,這是 巴塔哥尼亞 徒步最方便的一點了。不用背著兩升水坑哧吭哧,減輕了好多重量。
前半段主要是緩緩的上坡,如果輕裝一定身輕如燕,背了大包步子則慢一點。路況比想象中好太多,原本做好了在荒蕪之地挑戰自我的準備,結果路線清晰得不帶地圖都完全沒問題,怪不得網上都說這裡不需要嚮導。路是泥土路,很平整,偶爾有石頭,但對比阿空加瓜的無窮無盡的石頭,可以忽略不計。
路上的人還是不露營的居多,大部分都背著小包,有些甚至穿著牛仔褲。早點出發的話,每個路線一天來回不是問題,看來這也是大部分人的選擇。
一路大部分時間在森林里,樹是最好的天然擋風板,走著走著全身發熱,我竟然熱得需要脫衣服,還出了點汗。到El Chaltén後第一次不覺得冷了。這時太陽也露出了腦袋,灑在身上暖暖的。暫離森林視野開闊的地方都是極佳觀景點,近處平坦之地河水彎曲,遠處雪山映照。 徒步兩小時後到到Laguna Capri,Capri湖。 巴塔哥尼亞 無愧世界最純凈的地方之稱,湖水乾凈得湖底每一顆石頭能數得清清楚楚。雖然湖邊風略大,但我們還是選擇在湖邊吃中餐,麵包、salami和西紅柿。老天只眷顧了我們半天,午餐時間天氣已經開始變化,穿上羽絨服仍然冷得打哆嗦。雖然身處世外 桃源 之中,卻也無心多加欣賞,填飽肚子匆匆上路。 ▲ Capri 湖
▲ 水如此清
走著走著能看到遠處藍得晶瑩的冰川了,走著走著要用防雨罩了。這雨隨著風四處飄灑,倒是沒有多少來弄濕衣服。下半段幾乎都是下坡 和平 路,走得就更輕鬆了。穿過一片矮灌木地,繞過幾個小湖,出發三個半小時後,我們就到達了營地。 ▲ 天氣就是這麼變化無常
營地Camp Poincenot藏在森林里,遮風擋雨,絕佳好地方。已經有許多人在此安營扎寨,我們也選了個平坦的位置建起自己的小屋。阿空加瓜後,所有自己的裝備都顯得那麼小,原本覺得寬寬敞敞的豪宅,現在怎麼擠擠攘攘。原本肥大的睡袋,怎麼像小蘿蔔頭。 天氣仍不見好轉,霧氣朦朧中基本看不到什麼風景,於是我們決定等天氣好點再去看湖泊三兄弟,如果今天不行,看明天早上是否會放晴。
對於營地的風速,我們一開始實在太小瞧它了。等我們在帳篷里小憩時,外面開始狂風大作,頭頂樹葉極速搖擺似有一列列高鐵飛馳而過。如果在空曠之處露營,帳篷現在可能已經粉身碎骨了。但有時風也會透過樹縫正面襲擊,小帳篷都被吹彎了腰。
一覺醒來給我們最大的驚喜是沙子的不請自來。因為我們的帳篷是三季帳,為了輕便和透氣,內帳的上半部分是網格狀的,在這裡風一起,沙土全都鑽到帳篷裡面了,外帳也阻擋不了漫天飛舞無孔不入的它們。一睜眼,睡袋被一層土蓋得嚴嚴實實。
徒步第二天
早上天氣仍跟理想中的藍天白雲有差距,但至少雨停了,偶爾能見到點陽光。既然都來了,還是上去Laguna de Los Tres看看吧。
預計上升用時一小時,上升海拔400米,可見坡度會有點陡。剛開始還是在樹林里走,舒服得很,接著坡度越走越大,有些地方甚至需要雙手幫忙。不過因為沒背什麼東西,不算非常累。最後一段由於在一個平臺之上,完全暴露在風中,風大得似乎能把人吹出十萬八千里。
用時一小時二十分鐘,我們站在我們能力範圍內離Fitz Roy最近的地方了。我們所謂的“三兄弟”其實只是一個湖,不知道為什麼會叫Los Tres(三個)呢。Los Tres身後就是Fitz Roy為首的眾多山峰了。他們看著都尖尖的、筆直的,攀登難度實在高。
如果天氣晴朗,這風景定壯觀迷人,可惜天空仍灰濛蒙,Fitz Roy的頂尖猶抱琵琶半遮面,湖水也看不太出顏色,風更吹著刺骨。不過遠處倒是藍藍的天上白雲飄,山下的湖水、樹林、山脈、土地,錯落有序地畫出一副極好的風景畫。 下山的心情是輕鬆愉悅的,四十分鐘就回到營地。吃午餐、收帳篷、整理裝備、出發!
下一個營地是Camp Agostini,預計用時三小時。通往Camp Agostini的路非常好走,除了中間有一段下坡,其他都是平路。但這也意味著,官方數據的三小時公里數不短。按照我們不算快的速度,3個小時20分鐘走了10公里。(原本覺得自己速度還可以,跟外國人一比就自愧不如了。但他們的腿是我的兩倍長啊)
從Camp Poincenot到Camp Agostini的路一開始是沿著Fitz Roy及其山脈的,雖然天空放晴,但一路走一路看,仍沒見到Fitz Roy山頂的真容。
▲ 同一個地方,不同的天氣差別就是這樣的大
Fitz Roy被我們拋到身後之後,迎接我們的是一個接一個的湖,個個寶藍寶藍的。然後我們又鑽進森林,有些地方路很窄,被兩旁樹枝騷擾著走,領隊班的白卡蓮密林穿越浮現眼前。當然,兩者難度無法比。
同樣是三個多小時,今天走得比昨天累。一是早上爬山的體力消耗,但更多是心理上的。昨天總想著很難很長,結果一下就到了。今天老想著簡單簡單,反倒總也看不到營地。
下午五點二十分,我們在小樹林里看到了營地。跟昨天的設置差不多,河水旁邊, 大樹 之下,平坦之地,一間廁所。今天來得晚,花了些時間才選到勉強滿意的地方。最平坦的空位頭頂都沒什麼樹,樹多的又沒那麼平;最後我們還是覺得遮風避雨比較重要,選了沒那麼平的,但頭高腳低地睡,也沒什麼問題。
今天對比昨天算是愜意了,營地沒風,溫度不算太低,可以在帳篷外慢慢享受晚餐。雖然還是麵包、salami和水果,卻吃得香噴噴。
徒步第三天
天氣預報果然準確,今天是被灑進帳篷的陽光叫醒的。它穿過層層枝葉,鋪上眼帘,外面的天氣一定很好。
從營地出去還有一小點路要走,輕裝即可,還是去看湖,Laguna Torre。
對比前一天的Laguna de Los Tres,Laguna Torre簡直近在咫尺,走了不到十分鐘就見到了它的倩影。線路是可以沿著湖一直走的,直到走到一個小高點觀景台。但其實從一開始到達的位置就已經很好了,我們便沒有走到觀景點。
這個湖大概是所有看過的湖裡面顏色最寡淡的,不清澈見底,也看不出什麼顏色。明明天很藍,就也不能怪天氣不好了。
湖水後面是Cerro Torre,一看樣子就是難以企及之難爬。再查查它的登山史,更是讓多少大牛費勁渾身解數卻仍無緣頂峰。 比如 ,1980年, 新西蘭 登山者Bill Denz在五個月里嘗試了13次,最後一次仍離山頂60米。對比來這裡登山、攀冰、攀岩之人,我們來徒徒步只是小菜鳥兩隻了。
回到營地後就只剩這次徒步的最後一程,返回El Chaltén。由於我負責背吃的,這一路越吃越輕,回程時更是步履輕盈得很。好不容易遇上了好天氣,我們卻要走了。不過,這也總比下三天雨來得好,至少最後一刻趕上陽光大好。這條路往回走得時不時記得回頭看看,雪山們都在身後。它們終於不再藏在雲後,白得燦爛耀眼。拿起相機,卻怎麼也拍不出眼睛所見的層次,只是一大片白。不知道是自己水平的原因呢,還是雪山確實難拍,回去要請教師傅了。
下午三點左右回到El Chaltén。可能是阿空加瓜不洗澡習慣了,兩天沒洗澡完全不覺得有什麼不舒服,下山第一件事情竟也不是洗澡。洗衣服、擦帳篷、超市買晚餐食材、做晚餐、吃晚餐,最後才輪到洗澡。
不知道下次再來El Chaltén會是什麼時候,因為什麼原因。會不會是苦練攀岩攀冰後,來這裡一試身手呢?
網站: www.trekkingbuns.com
聯繫方式:xintingwang@hotmail.com
微信公眾號:小爬環球記
對於許多人來說, 巴塔哥尼亞 是心中的聖地,這輩子必須要去的地方。而對於更多人來說,這裡太過陌生,或許從未耳聞,或許只是模糊的概念。
巴塔哥尼亞 , 南美洲 最南邊的一片區域,跨越 阿根廷 和 智利 兩國,它大得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一百萬平方公里的面積,這是 阿根廷 三分之一和 智利 二分之一的國土面積的結合。在這從南緯38°到54°的地方,有草原、有冰川、有森林、有湖泊、有雪山、有花崗岩大岩壁、有羊駝、有禿鷹。但這麼大的面積人口卻很少,只有兩百萬。
巴塔哥尼亞 經典書籍《In Patagonia》的作者Bruce Chatwin寫道:“這裡是人類從起源之處遷徙最遠的地方。” 一直到十九世紀末, 巴塔哥尼亞 都被看作荒蠻之地,少有人問津。就算是爭搶著擴張領土的 阿根廷 和 智利 也不願多看它幾眼。為什麼?因為環境實在太過惡劣和殘酷。 英國 航海家Pringles Stoke在日記里這樣寫:“這裡的天氣讓靈魂死去。” 最早移民來 巴塔哥尼亞 的 威爾士 人說:“在這裡,人不可能開心。”
但就算如此,老早老早以前就有人生活在 巴塔哥尼亞 了。早在14,000到10,000年之間, 巴塔哥尼亞 原住民的祖先來到南美大陸最南邊的土地。原住民們過著狩獵採集的漂泊生活,靠打羊駝(Guanaco)、美洲駝(Rhea)等動物為生。1520年,麥哲倫的航海艦隊來到 巴塔哥尼亞 ,這也是 歐洲 人和當地原住民的第一次接觸,而 巴塔哥尼亞 這個有些繞口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Antonio Pigafetta在航海日記里記錄,麥哲倫將他們所遇之人稱作Patagón,所到之地取名Patagonia。
根據流行傳說,Patagón源於 葡萄牙 語里“大腳”的意思。與麥哲倫打了照面的原住民是Tehuelche,他們手長腳長身材高大。冬天他們穿羊駝皮毛做的大鞋子,走在雪地里腳印好大一個,天真的 歐洲 人就真以為他們的腳特別大了。當然,這隻是猜測的理論之一,但至少我們對原住民Tehuelche多了一點瞭解。
在讀關於 巴塔哥尼亞 的歷史時,最讓我驚喜的,是原來這裡跟那麼多我熟悉的人和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達爾文 22歲就跟著FitzRoy船長航海到過 巴塔哥尼亞 ,並寫下這樣的文字:“在那些深深烙入我腦中的景色中,沒有什麼能超過原始森林的壯闊,不論是在生命力旺盛的 巴西 ,還是在死亡和腐朽盛行的火地群島(作者註:火地群島是 巴塔哥尼亞 地區的一個省)。他們都是裝滿自然之母傑作的神廟 - 沒有人不會被這些孤寂所感動,發現人類不僅僅是身體的呼吸。” 在這趟長達4年的環球旅行中, 達爾文 慢慢形成了物種起源的想法。
《小王子》的作者埃克蘇佩里多次飛過 巴塔哥尼亞 這片土地,他在未發表的手稿里寫道:“ 阿根廷 南部的民族是我見過最高尚的。” 也有人認為,《小王子》圖畫里的許多景象是 巴塔哥尼亞 激發的靈感。 比如 那個尖尖山峰向外凸出的星球,就很像 巴塔哥尼亞 鋒利粗曠的花崗岩石壁。
馬爾克斯的第一本魔幻現實主義作品的靈感源於和麥哲倫一起航海的Antonio Pigafetta的日記。日記里寫得都是奇形怪狀的東西,用馬爾克斯的話,“有蹲坐著的長肚臍眼的豬,有在配偶背上下蛋沒有腳的鳥,有嘴巴像勺子沒有舌頭的鵜鶘。” 這廣袤又孤立的土地上真實的怪誕,跟馬爾克斯描畫出的世界,確實有那麼多相似之處。
對我來說,第一次知道 巴塔哥尼亞 是因為《180度以南》這部紀錄片,服裝品牌北面和 巴塔哥尼亞 的創始人從 美國 一路南下到達這裡,並 成功 登頂Mount Fitz Roy,他們是史上第三組。 巴塔哥尼亞 無愧登山者的聖地,多少人一次又一次來到這裡,或滿載而歸或鎩羽而去,但不論是否登頂,登山的過程是最迷人的。對比喜馬拉雅的高海拔山脈,對許多人來說這裡更具魅力。借用登山者和作家Gregory Crouch的話,因為”富有的業餘愛好者不能用錢堆切出一座座山頂,只有年復一年的高山訓練才能登上 巴塔哥尼亞 的山峰。” 是啊,當每年通過嚮導和背夫的幫助登上珠峰的人越來越多, 巴塔哥尼亞 的一座海拔3133米的Cerro Torre需要十幾甚至幾十次的嘗試,一年登頂人數一隻手能數完。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看到的 巴塔哥尼亞 與大航海時代的探險家和科學大發現時代的博物學家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也有太多的不同。我所讀的 巴塔哥尼亞 有變化無常的殘酷天氣,廣闊無人的天地,穿心入骨的孤獨,和怪誕荒謬的物種和人群。說到底,這裡讓人害怕又敬畏,因為直到100多年前,人類對這地球最南端都瞭解甚少。
2017年,在旅游旺季的盛夏,呈現在我眼中的 巴塔哥尼亞 更加“文明”一些。雖然它的風仍吹得毫不留情,但在有車、有房子、有攻略、有旅游業的今天,除非深入無人之境,那種荒蠻和孤獨之感不再那麼濃烈。當我們越來越無所不能,是不是也少了一份荒誕的想象? ▲ 冷!
Fitz Roy 徒步,到達
百內國家公園 (Torres del Paine National Park)的徒步線路the W 和 the O名聲在外,多少人嚮往之。但聽說Fitz Roy周邊的戶外線路甚至更甚一籌, 美國 攀岩時的拍檔來過之後也強烈推薦一定要來Fitz Roy。說是這裡比百內更原汁原味,更與世隔絕一些。我們便定了三天兩晚的徒步露營。
從 布宜諾斯艾利斯 坐飛機到El Calafate,然後下飛機後直接從機場坐車到Fitz Roy腳下的小鎮El Chaltén,車程約3個小時。從機場到El Chaltén的車真是觀光交通兩不誤,還真是第一次見巴士開一會兒就讓客人下去拍照的。看到好的觀景點、有野生動物出沒,全都停車,這一路至少停了四次。
El Chaltén是個典型的為戶外和旅游而生的小城,1985年才建立。城市很小,就兩條街,房子建得挺美式的,板條房。街上基本就三樣東西,旅店、餐館和商店。El Chaltén離戶外線路有多近?從這裡出發,四面八方好多線路全都不需要再坐車,步行幾分鐘馬上就到。
小城四周都是山,Fitz Roy也看得清清楚楚。作為這個山脈的最高峰,它總是特別突出。細細高高直插天際,比周圍其他的山峰都要霸氣。別看它只有3359米,難度可不小,每年才幾個人可以登頂。
除了Fitz Roy,其他連綿的雪山也為小城構成一幅完美的背景。 ▲ El Chaltén
巴塔哥尼亞 的風是出了名的,光看網上的帖子總抱著一絲大家是誇張的希望。但一下飛機,我們知道接下來的日子不會太舒服了。在 布宜諾斯艾利斯 時忘了看天氣預報,直接按著夏天的行頭就上飛機了,褲子是在 老撾 買的那種超薄民族風褲子。降落前機長廣播,溫度一報才個位數。說好的夏天呢?夏天呢?
同一天里,我就從短袖變成了羽絨服。雖然我內心是抗拒的,但也無可奈何了。
El Chaltén給我們的一大驚喜是,雖為山邊小城,它的食物竟出人意料的美味,甚至比 布宜諾斯艾利斯 的好。剛到的當晚時間已晚,加上現金緊缺(這裡很多地方不收卡),隨便在路上找了個只有吧臺座位的小店。
等了半個小時飯菜才上,這不吃不知道,一吃嚇一跳,這烤肉竟然如此好吃。不知道除了鹽是否還放了其他東西,但味道很足,香得仍吃得出炭火味。啟迪點的烤雞 三明 治,那雞又嫩又香,是這段時間吃過最好的。這些主菜還不是高潮,念念不忘的是廚師端上來的三種醬,一個Chimichurri,是 阿根廷 的特色,這才第一次吃到。另一個是香芹和大蒜浸泡在橄欖油里的醬,也是第一次見,蒜味強烈得讓人吃著難為情,但那是衝擊味蕾的濃烈的好吃。最後一種醬味道也很不錯,看著像水果 沙拉 ,其實也是鹹的。
這家小店在El Chaltén並不算得什麼,我們吃的時候人也很少,可見這裡好吃的店子之多。確實,我們第二天中午又嘗到了美味,仍然是在沒有特意查攻略尋覓的情況下。點了兩人份的烤肉(是的,到 阿根廷 後完全變成肉食動物了),端上了是超級有新意之作。堆在最上面的是薯條,旁邊有半熟的雞蛋和燉料,撥開雲霧,最下麵才能找到兩大塊肥厚肥厚的牛肉。
好了,不說吃的回到正題,露營準備。其他裝備我們都有,只需要買三天的吃的,也就是2頓早餐、3頓中餐和2頓晚餐。原本一路帶著鍋爐就是為了這次露營準備的,但後來再三斟酌決定直接吃冷食來得方便。一是不用氣不用鍋減輕很多重量,二是天氣預報接下來兩天都有雨,加上大風是常態,可能生火做飯也不方便。
El Chaltén超市裡的東西簡陋得不行,麵包只有一種,西紅柿挑十個能有一個是沒啥殘缺的,其他東西的選擇也很少。不過還好,找到了我最愛的salami香腸,只要有salami加麵包我就知足了。食物我們準備的也不多,一切從簡,能大概吃飽即可。
徒步第一天
▲ 徒步線路圖,繞一個環線
▲ Suunto 記錄
我們運氣很“好”,前兩天都艷 陽高 照,等到我們要出發的這天一早起來就陰陰沉沉、烏雲密佈。不過還好,風似乎比昨天要小。根據地圖信息,只需要四小時即可走到營地。到營地搭好帳篷,放好東西,輕裝登上Laguna de Los Tres,我們取名“湖泊三兄弟”,那是看湖和看Fitz Roy山脈全景最不錯的地方。上下需要2個多小時。這裡天黑得很晚,十點才天黑,我們出發也就略晚些,十點二十分離開旅店。 往北走不到五分鐘,即可見到國家公園的第一個牌子,牌子後是一個大停車場。這裡的車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歐盟來的、澳洲來的,一輛接著一輛。房車的樣子也一個比一個酷炫,有些簡直就是改裝版坦克嘛。 背著大包繼續向前,在走入林中前有個大牌子,工作人員把我們叫過去,大概講解了一下營地在哪裡,哪裡有廁所,最最重要的,是提醒我們一定不能亂丟垃圾,不用建好的廁所上洗手間時,必須離水源50米以上。所有湖水和河水都不需要過濾直接可以喝,這是 巴塔哥尼亞 徒步最方便的一點了。不用背著兩升水坑哧吭哧,減輕了好多重量。
前半段主要是緩緩的上坡,如果輕裝一定身輕如燕,背了大包步子則慢一點。路況比想象中好太多,原本做好了在荒蕪之地挑戰自我的準備,結果路線清晰得不帶地圖都完全沒問題,怪不得網上都說這裡不需要嚮導。路是泥土路,很平整,偶爾有石頭,但對比阿空加瓜的無窮無盡的石頭,可以忽略不計。
路上的人還是不露營的居多,大部分都背著小包,有些甚至穿著牛仔褲。早點出發的話,每個路線一天來回不是問題,看來這也是大部分人的選擇。
一路大部分時間在森林里,樹是最好的天然擋風板,走著走著全身發熱,我竟然熱得需要脫衣服,還出了點汗。到El Chaltén後第一次不覺得冷了。這時太陽也露出了腦袋,灑在身上暖暖的。暫離森林視野開闊的地方都是極佳觀景點,近處平坦之地河水彎曲,遠處雪山映照。 徒步兩小時後到到Laguna Capri,Capri湖。 巴塔哥尼亞 無愧世界最純凈的地方之稱,湖水乾凈得湖底每一顆石頭能數得清清楚楚。雖然湖邊風略大,但我們還是選擇在湖邊吃中餐,麵包、salami和西紅柿。老天只眷顧了我們半天,午餐時間天氣已經開始變化,穿上羽絨服仍然冷得打哆嗦。雖然身處世外 桃源 之中,卻也無心多加欣賞,填飽肚子匆匆上路。 ▲ Capri 湖
▲ 水如此清
走著走著能看到遠處藍得晶瑩的冰川了,走著走著要用防雨罩了。這雨隨著風四處飄灑,倒是沒有多少來弄濕衣服。下半段幾乎都是下坡 和平 路,走得就更輕鬆了。穿過一片矮灌木地,繞過幾個小湖,出發三個半小時後,我們就到達了營地。 ▲ 天氣就是這麼變化無常
營地Camp Poincenot藏在森林里,遮風擋雨,絕佳好地方。已經有許多人在此安營扎寨,我們也選了個平坦的位置建起自己的小屋。阿空加瓜後,所有自己的裝備都顯得那麼小,原本覺得寬寬敞敞的豪宅,現在怎麼擠擠攘攘。原本肥大的睡袋,怎麼像小蘿蔔頭。 天氣仍不見好轉,霧氣朦朧中基本看不到什麼風景,於是我們決定等天氣好點再去看湖泊三兄弟,如果今天不行,看明天早上是否會放晴。
對於營地的風速,我們一開始實在太小瞧它了。等我們在帳篷里小憩時,外面開始狂風大作,頭頂樹葉極速搖擺似有一列列高鐵飛馳而過。如果在空曠之處露營,帳篷現在可能已經粉身碎骨了。但有時風也會透過樹縫正面襲擊,小帳篷都被吹彎了腰。
一覺醒來給我們最大的驚喜是沙子的不請自來。因為我們的帳篷是三季帳,為了輕便和透氣,內帳的上半部分是網格狀的,在這裡風一起,沙土全都鑽到帳篷裡面了,外帳也阻擋不了漫天飛舞無孔不入的它們。一睜眼,睡袋被一層土蓋得嚴嚴實實。
徒步第二天
早上天氣仍跟理想中的藍天白雲有差距,但至少雨停了,偶爾能見到點陽光。既然都來了,還是上去Laguna de Los Tres看看吧。
預計上升用時一小時,上升海拔400米,可見坡度會有點陡。剛開始還是在樹林里走,舒服得很,接著坡度越走越大,有些地方甚至需要雙手幫忙。不過因為沒背什麼東西,不算非常累。最後一段由於在一個平臺之上,完全暴露在風中,風大得似乎能把人吹出十萬八千里。
用時一小時二十分鐘,我們站在我們能力範圍內離Fitz Roy最近的地方了。我們所謂的“三兄弟”其實只是一個湖,不知道為什麼會叫Los Tres(三個)呢。Los Tres身後就是Fitz Roy為首的眾多山峰了。他們看著都尖尖的、筆直的,攀登難度實在高。
如果天氣晴朗,這風景定壯觀迷人,可惜天空仍灰濛蒙,Fitz Roy的頂尖猶抱琵琶半遮面,湖水也看不太出顏色,風更吹著刺骨。不過遠處倒是藍藍的天上白雲飄,山下的湖水、樹林、山脈、土地,錯落有序地畫出一副極好的風景畫。 下山的心情是輕鬆愉悅的,四十分鐘就回到營地。吃午餐、收帳篷、整理裝備、出發!
下一個營地是Camp Agostini,預計用時三小時。通往Camp Agostini的路非常好走,除了中間有一段下坡,其他都是平路。但這也意味著,官方數據的三小時公里數不短。按照我們不算快的速度,3個小時20分鐘走了10公里。(原本覺得自己速度還可以,跟外國人一比就自愧不如了。但他們的腿是我的兩倍長啊)
從Camp Poincenot到Camp Agostini的路一開始是沿著Fitz Roy及其山脈的,雖然天空放晴,但一路走一路看,仍沒見到Fitz Roy山頂的真容。
▲ 同一個地方,不同的天氣差別就是這樣的大
Fitz Roy被我們拋到身後之後,迎接我們的是一個接一個的湖,個個寶藍寶藍的。然後我們又鑽進森林,有些地方路很窄,被兩旁樹枝騷擾著走,領隊班的白卡蓮密林穿越浮現眼前。當然,兩者難度無法比。
同樣是三個多小時,今天走得比昨天累。一是早上爬山的體力消耗,但更多是心理上的。昨天總想著很難很長,結果一下就到了。今天老想著簡單簡單,反倒總也看不到營地。
下午五點二十分,我們在小樹林里看到了營地。跟昨天的設置差不多,河水旁邊, 大樹 之下,平坦之地,一間廁所。今天來得晚,花了些時間才選到勉強滿意的地方。最平坦的空位頭頂都沒什麼樹,樹多的又沒那麼平;最後我們還是覺得遮風避雨比較重要,選了沒那麼平的,但頭高腳低地睡,也沒什麼問題。
今天對比昨天算是愜意了,營地沒風,溫度不算太低,可以在帳篷外慢慢享受晚餐。雖然還是麵包、salami和水果,卻吃得香噴噴。
徒步第三天
天氣預報果然準確,今天是被灑進帳篷的陽光叫醒的。它穿過層層枝葉,鋪上眼帘,外面的天氣一定很好。
從營地出去還有一小點路要走,輕裝即可,還是去看湖,Laguna Torre。
對比前一天的Laguna de Los Tres,Laguna Torre簡直近在咫尺,走了不到十分鐘就見到了它的倩影。線路是可以沿著湖一直走的,直到走到一個小高點觀景台。但其實從一開始到達的位置就已經很好了,我們便沒有走到觀景點。
這個湖大概是所有看過的湖裡面顏色最寡淡的,不清澈見底,也看不出什麼顏色。明明天很藍,就也不能怪天氣不好了。
湖水後面是Cerro Torre,一看樣子就是難以企及之難爬。再查查它的登山史,更是讓多少大牛費勁渾身解數卻仍無緣頂峰。 比如 ,1980年, 新西蘭 登山者Bill Denz在五個月里嘗試了13次,最後一次仍離山頂60米。對比來這裡登山、攀冰、攀岩之人,我們來徒徒步只是小菜鳥兩隻了。
回到營地後就只剩這次徒步的最後一程,返回El Chaltén。由於我負責背吃的,這一路越吃越輕,回程時更是步履輕盈得很。好不容易遇上了好天氣,我們卻要走了。不過,這也總比下三天雨來得好,至少最後一刻趕上陽光大好。這條路往回走得時不時記得回頭看看,雪山們都在身後。它們終於不再藏在雲後,白得燦爛耀眼。拿起相機,卻怎麼也拍不出眼睛所見的層次,只是一大片白。不知道是自己水平的原因呢,還是雪山確實難拍,回去要請教師傅了。
下午三點左右回到El Chaltén。可能是阿空加瓜不洗澡習慣了,兩天沒洗澡完全不覺得有什麼不舒服,下山第一件事情竟也不是洗澡。洗衣服、擦帳篷、超市買晚餐食材、做晚餐、吃晚餐,最後才輪到洗澡。
不知道下次再來El Chaltén會是什麼時候,因為什麼原因。會不會是苦練攀岩攀冰後,來這裡一試身手呢?
網站: www.trekkingbuns.com
聯繫方式:xintingwang@hotmail.com
微信公眾號:小爬環球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