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京都 典雅の秋 --Anny和媽媽的紅葉季京都奈良行(京都紅葉超詳細攻略和游記)
↑西本願寺 ↑西本願寺 ↑西本願寺 ↑西本願寺
這條木質長廊 ,連接著御影堂和阿彌陀堂。 ↑西本願寺 這樣奢華的建築裝飾我感到十分驚詫,顛覆我對 京都 寺廟建築風格內斂的印象。
原來, 這就是 日本 “安土桃山文化”的特點。什麼是桃山文化?百度說:安土指織田信長的居城安土城,桃山指秀吉晚年的居城伏見城。為何伏見城又叫做桃山呢?是因為元和9年(1623)幕府下令廢棄伏見城,併在遺址上種植了很多桃樹的原因。這個時期的文化主要體現在 大名 ,豪商等階層的繁榮奢華以及佛教影響力衰弱,西洋文化開始傳播等方面。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不僅是戰爭的梟雄,同時也是當時政治的領導者。織田信長經常詠唱的《人生五十年》,豐臣秀吉建造的極盡奢華的聚樂第,都表現出了當時人們“無常”的審美觀:人生無常,求一瞬的極致繁華。
西本願寺內,有一座 日本 國寶“唐門”,更是這種藝術風格的代表。上方弓形曲線的屋檐叫做“唐破風”。它是否源於 中國 還有很大爭論,一是 中國 缺乏唐代建築實物,二是在古畫里蹤影極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現在是 日本 獨有的建築模式。 ↑西本願寺 西本願寺占地廣闊,是 京都 最大的寺廟。境內的飛雲閣是和金閣寺、銀閣寺並稱為 京都 三名閣的著名樓閣,但並未開放。飛雲閣旁的鐘樓極美,遠遠的拍了幾張照片,走進了,卻被告知不能拍照。 ↑西本願寺 ↑西本願寺 擁有諸多文化寶物的西本願寺,是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總寺院。擁有 日本 最多數量的信眾,讓這座寺廟難逃脫歷史的紛爭。西本願寺本名是“大谷本願寺”。本願寺最初只有一座寺院,後於1602年分裂成東西兩家。為什麼分裂,真讓我好奇。一查歷史,哇,這座寺廟隨著 日本 政治的動蕩,經過了重重歷史的洗滌。
日本 戰國時期,簡單說就是 日本 封建社會最後的江戶時代之前的一百多年,政局紛亂、群雄割據。人多勢眾的凈土宗也成為一股武裝勢力,寺廟參與到混戰之中,織田信長用了10年來圍剿凈土宗的寺廟,最終凈土宗還是被打敗。之後,豐臣秀吉出錢資助凈土宗;到了德川家康的時候,為了抑制本願寺的勢力,又將本願寺分化,設立了東本願寺,最初的本願寺就被叫做“西本願寺”了。
一座寺廟的歷史折射出的輝煌與磨難,真是值得思考。
懷著一顆好奇心,發現人文旅行背後的故事和樂趣,這就是我非常喜歡人文旅行的原因。
\----- 酒香不怕巷子深 吟醸久保田 拉麵館日本 拉麵,也源自 中國 。 京都 站的拉麵小路,最受旅行者歡迎,有重口的 九州 博多豚骨拉麵、 北海道 味噌拉麵、 東京 蘸面,也有清口的 京都 雞湯拉麵,一共從全國嚴選了9家代表性的拉麵品牌入駐。
可 重慶 出生吃小面長大的我,深信最好吃的小面在犄角旮旯里。對我來說,巷子里當地人的面館,比連鎖品牌更有吸引力。“吟醸らーめん 久保田”就是這樣一家拉麵館。
“吟醸らーめん 久保田”距離西本願寺很近,在名叫西洞院通的一條小街上。別看它毫不起眼,在 日本 tebelog網站上, 京都 站區域的拉麵館,它甚至還贏過赫赫有名的名店:新福菜館和本家第一旭。
我們抵達時已是中午一點一刻,過了飯點,哈,不用排隊。 ↑吟醸拉麵 久保田本店 前幾天哪怕在一個茶屋就餐,環境都是整潔優雅的 。而這個拉麵館,撲面而來的是食堂氣,超接地氣。店堂有些凌亂,L形的吧台圍著操作間,幾乎就是這家拉麵館的全部了。 ↑吟醸拉麵 久保田本店 兩位 日本 小哥,也沒表現出 日本 式的熱情禮貌,進門僅跟我們簡單打了個招呼就埋頭幹活了。一個小伙兒在煮面,另一個小伙子時而切胡蘿蔔絲,時而攪拌那鍋湯。 ↑吟醸拉麵 久保田本店
小伙子挺帥的哦,有點羞澀,只會說日語,跟他的交流全靠比劃。 ↑吟醸拉麵 久保田本店 店里張貼著英文告示,對著這台機器,選了兩碗面,投入紙幣,找零。 ↑吟醸拉麵 久保田本店 菜單特別簡單。味噌沾面分大中小,小碗820日元(約48元);肉味噌拉麵750日元,雞骨醬油湯拉麵680日元,其他還有少量附加小食可選。 ↑吟醸拉麵 久保田本店 既沒有考究的裝潢,也沒有細緻入微的服務,那這家拉麵館靠什麼征服食客呢?
這是招牌的味噌沾面,有別於普通的日式拉麵,面和濃湯分開,將面沾著濃湯來吃。 ↑吟醸拉麵 久保田本店 麵條勁道,很像我們 新疆 拉麵有嚼勁,那決定拉麵口味的,全靠這獨門的沾汁。以味噌為主底,加上了一點辣椒粉胡椒等辛香料,沾汁中還有幾塊軟糯的叉燒, 濃厚、鮮、微辣、咸。 ↑吟醸拉麵 久保田本店 媽媽也贊好吃,只可惜沒有蔬菜,在 京都 吃飯幾乎都很少見到綠葉菜。口味偏咸,吃完趕快用吧臺上的昆布湯(海帶湯)中和一下。 ↑吟醸拉麵 久保田本店 真奇怪,來來去去的客人都是 日本 男人,突然覺得我們兩個 中國 女人在這裡吃面很違和。哈哈哈,這種體驗好有趣。
\----- 紅葉隧道 毘沙門堂下午,我們搭地鐵前往山科站,再步行20分鐘前往毘沙門堂。山科距離 京都 站僅2站,卻已屬於 京都 郊區,景緻與城內已然不同。走這一路,我們都在羡慕“別人的家”,家家戶戶都有精心打點的自家小院,回歸自然的居家環境,真讓人心動。 ↑毘沙門堂 路過山科疏水,想象一下這裡春天開滿櫻花的浪漫吧。 ↑毘沙門堂 路過山科疏水,想象一下這裡春天開滿櫻花的浪漫吧。 ↑毘沙門堂 ↑毘沙門堂 替代光明寺,我選了來這裡,略有些失望。落葉乾枯,色彩也不夠紅艷。見頃、雨後、天晴,這幾個因素疊加,才有可能遇見美不勝收的紅葉隧道加紅葉地毯。 ↑毘沙門堂 毘沙門堂的洄游式庭院特別美。洄游廊道將寺內幾棟建築連接起來,幾個精緻的小庭院依次展現,亭台樓閣、小橋流水,情趣盎然。 ↑毘沙門堂 ↑毘沙門堂 ↑毘沙門堂 ↑毘沙門堂 我趴在地上架上八爪魚,給自己拍了一張。我媽媽連說,趴那裡太累了! ↑毘沙門堂 \----- 現代的一面 超級火車站“京都站”京都 是古樸的, 京都 是典雅的、 京都 是精緻的、 京都 是緩慢的、 京都 是“真正的 日本 ”......所有貼給 京都 的標簽里,唯獨沒有“ 京都 是現代的”。
1200年的古都需要 京都 人來守護,於是, 京都 的地鐵很不發達,房屋不能造得太高,地面道路不能拓寬...... 可如果覺得守著古老就可以燦爛一千年,那叫做 too young,too simple。 京都 有著“傳統和革新”的兩面性,從超級火車站“ 京都 站”可窺一斑。
京都 站Kyoto Station,當初興建時遭到各方質疑。 曾鬱雯的《 京都 之心》這樣說:“從1963年興建 京都 塔之初,就掀起軒然大波,老 京都 人恨極了這種高聳入天的怪異建築;更遑論1997年開幕的 京都 車站,華麗的鋼管天篷,可隨時變成展場的大廣場或大階梯,從議論紛紛到現在變成建築系學生的朝聖景觀, 京都 人心中想必也是百味雜陳吧!”
如今, 京都 站成了地標。作為一個外來旅行者,我對它的評價是,簡直不能再贊!
地鐵、JR、私鐵彙集,超級便利地可以去到機場,去到 京都 市內想去的任何地方。 ↑JR京都站 買買買,藥妝、 京都 特產、時尚服飾......在大型百貨公司和各種專門店里,盡可買到手軟。 ↑JR京都站 吃吃吃, 京都 站有二三百家餐廳,名店聚集。 ↑JR京都站 哪怕不買不吃也不搭火車, 京都 站也是休閑的好場所,例如,坐在大樓梯上談情說愛看聖誕樹。
這條木質長廊 ,連接著御影堂和阿彌陀堂。 ↑西本願寺 這樣奢華的建築裝飾我感到十分驚詫,顛覆我對 京都 寺廟建築風格內斂的印象。
原來, 這就是 日本 “安土桃山文化”的特點。什麼是桃山文化?百度說:安土指織田信長的居城安土城,桃山指秀吉晚年的居城伏見城。為何伏見城又叫做桃山呢?是因為元和9年(1623)幕府下令廢棄伏見城,併在遺址上種植了很多桃樹的原因。這個時期的文化主要體現在 大名 ,豪商等階層的繁榮奢華以及佛教影響力衰弱,西洋文化開始傳播等方面。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不僅是戰爭的梟雄,同時也是當時政治的領導者。織田信長經常詠唱的《人生五十年》,豐臣秀吉建造的極盡奢華的聚樂第,都表現出了當時人們“無常”的審美觀:人生無常,求一瞬的極致繁華。
西本願寺內,有一座 日本 國寶“唐門”,更是這種藝術風格的代表。上方弓形曲線的屋檐叫做“唐破風”。它是否源於 中國 還有很大爭論,一是 中國 缺乏唐代建築實物,二是在古畫里蹤影極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現在是 日本 獨有的建築模式。 ↑西本願寺 西本願寺占地廣闊,是 京都 最大的寺廟。境內的飛雲閣是和金閣寺、銀閣寺並稱為 京都 三名閣的著名樓閣,但並未開放。飛雲閣旁的鐘樓極美,遠遠的拍了幾張照片,走進了,卻被告知不能拍照。 ↑西本願寺 ↑西本願寺 擁有諸多文化寶物的西本願寺,是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總寺院。擁有 日本 最多數量的信眾,讓這座寺廟難逃脫歷史的紛爭。西本願寺本名是“大谷本願寺”。本願寺最初只有一座寺院,後於1602年分裂成東西兩家。為什麼分裂,真讓我好奇。一查歷史,哇,這座寺廟隨著 日本 政治的動蕩,經過了重重歷史的洗滌。
日本 戰國時期,簡單說就是 日本 封建社會最後的江戶時代之前的一百多年,政局紛亂、群雄割據。人多勢眾的凈土宗也成為一股武裝勢力,寺廟參與到混戰之中,織田信長用了10年來圍剿凈土宗的寺廟,最終凈土宗還是被打敗。之後,豐臣秀吉出錢資助凈土宗;到了德川家康的時候,為了抑制本願寺的勢力,又將本願寺分化,設立了東本願寺,最初的本願寺就被叫做“西本願寺”了。
一座寺廟的歷史折射出的輝煌與磨難,真是值得思考。
懷著一顆好奇心,發現人文旅行背後的故事和樂趣,這就是我非常喜歡人文旅行的原因。
\----- 酒香不怕巷子深 吟醸久保田 拉麵館日本 拉麵,也源自 中國 。 京都 站的拉麵小路,最受旅行者歡迎,有重口的 九州 博多豚骨拉麵、 北海道 味噌拉麵、 東京 蘸面,也有清口的 京都 雞湯拉麵,一共從全國嚴選了9家代表性的拉麵品牌入駐。
可 重慶 出生吃小面長大的我,深信最好吃的小面在犄角旮旯里。對我來說,巷子里當地人的面館,比連鎖品牌更有吸引力。“吟醸らーめん 久保田”就是這樣一家拉麵館。
“吟醸らーめん 久保田”距離西本願寺很近,在名叫西洞院通的一條小街上。別看它毫不起眼,在 日本 tebelog網站上, 京都 站區域的拉麵館,它甚至還贏過赫赫有名的名店:新福菜館和本家第一旭。
我們抵達時已是中午一點一刻,過了飯點,哈,不用排隊。 ↑吟醸拉麵 久保田本店 前幾天哪怕在一個茶屋就餐,環境都是整潔優雅的 。而這個拉麵館,撲面而來的是食堂氣,超接地氣。店堂有些凌亂,L形的吧台圍著操作間,幾乎就是這家拉麵館的全部了。 ↑吟醸拉麵 久保田本店 兩位 日本 小哥,也沒表現出 日本 式的熱情禮貌,進門僅跟我們簡單打了個招呼就埋頭幹活了。一個小伙兒在煮面,另一個小伙子時而切胡蘿蔔絲,時而攪拌那鍋湯。 ↑吟醸拉麵 久保田本店
小伙子挺帥的哦,有點羞澀,只會說日語,跟他的交流全靠比劃。 ↑吟醸拉麵 久保田本店 店里張貼著英文告示,對著這台機器,選了兩碗面,投入紙幣,找零。 ↑吟醸拉麵 久保田本店 菜單特別簡單。味噌沾面分大中小,小碗820日元(約48元);肉味噌拉麵750日元,雞骨醬油湯拉麵680日元,其他還有少量附加小食可選。 ↑吟醸拉麵 久保田本店 既沒有考究的裝潢,也沒有細緻入微的服務,那這家拉麵館靠什麼征服食客呢?
這是招牌的味噌沾面,有別於普通的日式拉麵,面和濃湯分開,將面沾著濃湯來吃。 ↑吟醸拉麵 久保田本店 麵條勁道,很像我們 新疆 拉麵有嚼勁,那決定拉麵口味的,全靠這獨門的沾汁。以味噌為主底,加上了一點辣椒粉胡椒等辛香料,沾汁中還有幾塊軟糯的叉燒, 濃厚、鮮、微辣、咸。 ↑吟醸拉麵 久保田本店 媽媽也贊好吃,只可惜沒有蔬菜,在 京都 吃飯幾乎都很少見到綠葉菜。口味偏咸,吃完趕快用吧臺上的昆布湯(海帶湯)中和一下。 ↑吟醸拉麵 久保田本店 真奇怪,來來去去的客人都是 日本 男人,突然覺得我們兩個 中國 女人在這裡吃面很違和。哈哈哈,這種體驗好有趣。
\----- 紅葉隧道 毘沙門堂下午,我們搭地鐵前往山科站,再步行20分鐘前往毘沙門堂。山科距離 京都 站僅2站,卻已屬於 京都 郊區,景緻與城內已然不同。走這一路,我們都在羡慕“別人的家”,家家戶戶都有精心打點的自家小院,回歸自然的居家環境,真讓人心動。 ↑毘沙門堂 路過山科疏水,想象一下這裡春天開滿櫻花的浪漫吧。 ↑毘沙門堂 路過山科疏水,想象一下這裡春天開滿櫻花的浪漫吧。 ↑毘沙門堂 ↑毘沙門堂 替代光明寺,我選了來這裡,略有些失望。落葉乾枯,色彩也不夠紅艷。見頃、雨後、天晴,這幾個因素疊加,才有可能遇見美不勝收的紅葉隧道加紅葉地毯。 ↑毘沙門堂 毘沙門堂的洄游式庭院特別美。洄游廊道將寺內幾棟建築連接起來,幾個精緻的小庭院依次展現,亭台樓閣、小橋流水,情趣盎然。 ↑毘沙門堂 ↑毘沙門堂 ↑毘沙門堂 ↑毘沙門堂 我趴在地上架上八爪魚,給自己拍了一張。我媽媽連說,趴那裡太累了! ↑毘沙門堂 \----- 現代的一面 超級火車站“京都站”京都 是古樸的, 京都 是典雅的、 京都 是精緻的、 京都 是緩慢的、 京都 是“真正的 日本 ”......所有貼給 京都 的標簽里,唯獨沒有“ 京都 是現代的”。
1200年的古都需要 京都 人來守護,於是, 京都 的地鐵很不發達,房屋不能造得太高,地面道路不能拓寬...... 可如果覺得守著古老就可以燦爛一千年,那叫做 too young,too simple。 京都 有著“傳統和革新”的兩面性,從超級火車站“ 京都 站”可窺一斑。
京都 站Kyoto Station,當初興建時遭到各方質疑。 曾鬱雯的《 京都 之心》這樣說:“從1963年興建 京都 塔之初,就掀起軒然大波,老 京都 人恨極了這種高聳入天的怪異建築;更遑論1997年開幕的 京都 車站,華麗的鋼管天篷,可隨時變成展場的大廣場或大階梯,從議論紛紛到現在變成建築系學生的朝聖景觀, 京都 人心中想必也是百味雜陳吧!”
如今, 京都 站成了地標。作為一個外來旅行者,我對它的評價是,簡直不能再贊!
地鐵、JR、私鐵彙集,超級便利地可以去到機場,去到 京都 市內想去的任何地方。 ↑JR京都站 買買買,藥妝、 京都 特產、時尚服飾......在大型百貨公司和各種專門店里,盡可買到手軟。 ↑JR京都站 吃吃吃, 京都 站有二三百家餐廳,名店聚集。 ↑JR京都站 哪怕不買不吃也不搭火車, 京都 站也是休閑的好場所,例如,坐在大樓梯上談情說愛看聖誕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