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首紀念】天竺秘境,途經你的盛放——印度半月談
德里|Delhi:混亂與崛起一個小時的航程,飛機降落在了 印度 首都—德里甘地國際機場。
下飛機取好行李之後,我們在德里機場快軌辦了一張交通卡,然後直接前往我們事先定好的酒店。 我們在站下了車,出站後會穿過一個熙熙攘攘的火車天橋,過往的旅人匆匆,頭頂著行囊從站臺上來來往往。從站台走下是依然混亂嘈雜的街道,不斷有tutu車司機在你身邊圍著,按著Google Map上的指引,最終還是找到了Guest House。
這家Guest House的老闆是個 中國 通,憑藉著對中國的熱愛以及工作關係頻繁來往於中印兩國之間,使他熟練掌握了漢語也足夠熟悉中國這個國家。這樣一種特殊的關係很快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
德里對於旅行者來說並不是一個難得的嚮往,還記得在 焦特布爾 到 孟買 的火車上服裝設計師Urvi對我說的:Dehli so cheating there。但我相信,在一個截然不同的任何國度都有不一樣的氣質,你可以在一條街道、一座城堡、一條江河中接近她,讓她影響你,這就是一座城出現在你生命里的意義。
抱著這樣的心境,我選擇了出發。
然而時間有限,我最終決定去一些不一樣的地方轉轉。蓮花廟、、 錫克教 廟以及 月光集市 。分兩天去感受這座城。
午飯在住處不遠的中餐廳解決,打著 中國 飯館的招牌,可儼然是一個四不像的奇怪玩意。在德里,最方便快捷經濟的出行方式當然還要算是地鐵。換乘一次後,我們在“”站下了車,還在站臺上就看到了遠處那座秀氣的蓮花廟宇。 ↑巴哈伊教蓮花廟 巴哈伊 寺我想可能是德里最特殊的一座廟宇了。這裡不同於不同於 印度 境內的其他任意一座廟宇,它是崇尚人類同源、世界同一的 大同 教的教廟。 大同 教由巴哈 歐拉 創立於十九世紀中葉的 伊朗 ,它的最高宗旨是創建一種新的世界文明,真正實現人類大同。 巴哈伊 教是個新的獨立宗教。巴哈伊教沒有神職人員和地方教堂,每座廟宇都有九面,每面有一大門,代表可以從各方向加入巴哈伊信仰。目前,全球共建有七座巴哈伊教靈曦堂,而面前這一座帶著濃厚的 印度 特色的白蓮花外形巴哈伊教靈曦堂便是這七座中的一座。 ↑巴哈伊教蓮花廟 跟 印度 其他宗教的寺廟一樣,進入參觀的人需要把鞋脫下寄存在固定的地方,再隨著人流依次進入靈曦堂參觀。在靈曦堂門口,一個有著白人面孔的帥小伙用英文向排隊等待進入參觀的我們介紹了這個獨特的宗教。接著,他身邊的印度姑娘又用印地語複述了他的內容。他們介紹完後,我們被放行進入了靈曦堂。
其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那隻是一個供不同宗教的信徒靜心坐下禱告的地方。只有一排排的長凳,不管你是什麼宗教,這裡都可以成為你潛心與你的神對話的地方。 ↑巴哈伊教蓮花廟 ↑巴哈伊教蓮花廟 德里其實確實沒有什麼特別吸引的地方,但是在這座首都有一個地方卻是在我看來一定要去看看的。這就是 顧特卜塔 。
The Qutab Minar建於1193年,是 印度 的第一位穆斯林國王為了慶賀戰勝當地印度教徒而修建的世界上最高的磚砌高塔,由紅砂石和 大理 石建成,高達73米,已有近1000年曆史,這種高塔建築為何保存的如此完好至今仍是個謎。這座高塔是典型印度-伊斯蘭風格建築,塔身上、鐫刻阿拉伯文的《古蘭經》經文和各種花紋圖案。塔內有397級臺階,可由此直登塔頂懸台。
關於它來歷的故事有5個版本,但最令人信奉的說法是德里的第一位伊斯蘭統治者為了顯示對 印度 教徒的征服而修建,為此他下令拆除了27座印度教寺廟,用寺廟的磚瓦修建了高 塔下 的清真寺,你甚至能看到清真寺上的牆壁上仍保留印度教的裝飾花紋——這樣的宗教衝突仍不時地在當今的印度社會中上演。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在高塔旁邊是一個古老的清真寺以及一片廢墟。
在 印度 ,一個宗教的崛起就是伴隨著一個宗教的滅亡,但宗教的輪迴在這個神奇的國度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演繹,而現在不同宗教也很 和平 的共存著。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顧特卜塔 距離地鐵站有一點遠,需要乘坐一段tutu車才能到。我們的晚餐選擇在了Connaught Pl ace 。在這裡飽餐一頓還可以在這個放射性的露天購物廣場逛一逛。 Connaught Pl ace 其實總體店鋪並不算多,出去了一些知名的品牌外還有一些 印度 特色的小店——當然,這裡的價格顯然會比在 瓦拉納西 、 焦特布爾 高不少,而商品的品質卻並不一定比其他地方的好很多。 一大清早我們來到了 班戈 拉•撒西比 錫克教 謁師所。這個名字很長的地方是一個錫克教寺廟。來到 印度 ,沒有前往 阿姆利則 一窺錫克教的神秘,還是有些遺憾,於是我們決定在德里抽出半日的功夫來感受一番錫克教的神秘。 在進入寺廟之前,還是如 印度 的其他寺廟一樣需要寄存鞋子,與其他宗教不同的一點,你需要在門口的大桶里選擇一條頭巾戴上才可以進入寺廟。 錫克教 是 印度 的主要宗教之一,15世紀產生於印度,主要流行於印度 旁遮普邦 ,在 南亞 的 巴基斯坦 , 東南亞 的 馬來西亞 , 北美 的 美國 和 加拿大 也有少量信徒。“錫克”一詞,來源於梵文,意思是“學生”、“弟子”、“信徒”。錫克教徒被稱為錫克人,長髮、梳子、鋼箍、匕首、短褲是錫克教徒的五大信仰標識。他們尊崇十位上師並以上師們傳授的《阿底格蘭特》為經典,《阿底格蘭特》象徵第十一位上師。以公平正義、扶貧濟弱和宗教自由為基本教義。錫克教神寺每天給窮人提供免費餐飲。 這個寺廟的主體顏色由白色構成,顯得特別的聖潔,廣場旁有一個正在修葺的水池,四周圍繞著長長的寬大石廊,廊柱和拱門造型精美 大方 。廣場前面,廟宇高大潔白,中間巨大的蒜頭形屋頂和旁邊幾個稍小的拱頂全部覆以金箔,顯得十分高貴。 ↑班戈拉•撒西比錫克教謁師所 ↑班戈拉•撒西比錫克教謁師所 ↑班戈拉•撒西比錫克教謁師所 寺廟的大廳坐滿了規規矩矩纏著精心裝扮的頭巾的 錫克教 徒,他們盤腿坐在地毯上,朝著神探凝望、祈禱。整個氛圍肅穆而莊重。前方的檯子上擺了許多鮮花,沒有供奉神靈,而是供著一本厚書——錫克教不拜人性化的神,而將他們的“經典”人格化,作為膜拜的對象。旁邊有三位神職人員,他們邊擊鼓彈琴,邊頌唱著經文,聲音經麥克風放大,充滿整個殿堂,樂曲神秘而又裊裊動聽。 ↑班戈拉•撒西比錫克教謁師所 ↑班戈拉•撒西比錫克教謁師所 ↑班戈拉•撒西比錫克教謁師所
下飛機取好行李之後,我們在德里機場快軌辦了一張交通卡,然後直接前往我們事先定好的酒店。 我們在站下了車,出站後會穿過一個熙熙攘攘的火車天橋,過往的旅人匆匆,頭頂著行囊從站臺上來來往往。從站台走下是依然混亂嘈雜的街道,不斷有tutu車司機在你身邊圍著,按著Google Map上的指引,最終還是找到了Guest House。
這家Guest House的老闆是個 中國 通,憑藉著對中國的熱愛以及工作關係頻繁來往於中印兩國之間,使他熟練掌握了漢語也足夠熟悉中國這個國家。這樣一種特殊的關係很快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
德里對於旅行者來說並不是一個難得的嚮往,還記得在 焦特布爾 到 孟買 的火車上服裝設計師Urvi對我說的:Dehli so cheating there。但我相信,在一個截然不同的任何國度都有不一樣的氣質,你可以在一條街道、一座城堡、一條江河中接近她,讓她影響你,這就是一座城出現在你生命里的意義。
抱著這樣的心境,我選擇了出發。
然而時間有限,我最終決定去一些不一樣的地方轉轉。蓮花廟、、 錫克教 廟以及 月光集市 。分兩天去感受這座城。
午飯在住處不遠的中餐廳解決,打著 中國 飯館的招牌,可儼然是一個四不像的奇怪玩意。在德里,最方便快捷經濟的出行方式當然還要算是地鐵。換乘一次後,我們在“”站下了車,還在站臺上就看到了遠處那座秀氣的蓮花廟宇。 ↑巴哈伊教蓮花廟 巴哈伊 寺我想可能是德里最特殊的一座廟宇了。這裡不同於不同於 印度 境內的其他任意一座廟宇,它是崇尚人類同源、世界同一的 大同 教的教廟。 大同 教由巴哈 歐拉 創立於十九世紀中葉的 伊朗 ,它的最高宗旨是創建一種新的世界文明,真正實現人類大同。 巴哈伊 教是個新的獨立宗教。巴哈伊教沒有神職人員和地方教堂,每座廟宇都有九面,每面有一大門,代表可以從各方向加入巴哈伊信仰。目前,全球共建有七座巴哈伊教靈曦堂,而面前這一座帶著濃厚的 印度 特色的白蓮花外形巴哈伊教靈曦堂便是這七座中的一座。 ↑巴哈伊教蓮花廟 跟 印度 其他宗教的寺廟一樣,進入參觀的人需要把鞋脫下寄存在固定的地方,再隨著人流依次進入靈曦堂參觀。在靈曦堂門口,一個有著白人面孔的帥小伙用英文向排隊等待進入參觀的我們介紹了這個獨特的宗教。接著,他身邊的印度姑娘又用印地語複述了他的內容。他們介紹完後,我們被放行進入了靈曦堂。
其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那隻是一個供不同宗教的信徒靜心坐下禱告的地方。只有一排排的長凳,不管你是什麼宗教,這裡都可以成為你潛心與你的神對話的地方。 ↑巴哈伊教蓮花廟 ↑巴哈伊教蓮花廟 德里其實確實沒有什麼特別吸引的地方,但是在這座首都有一個地方卻是在我看來一定要去看看的。這就是 顧特卜塔 。
The Qutab Minar建於1193年,是 印度 的第一位穆斯林國王為了慶賀戰勝當地印度教徒而修建的世界上最高的磚砌高塔,由紅砂石和 大理 石建成,高達73米,已有近1000年曆史,這種高塔建築為何保存的如此完好至今仍是個謎。這座高塔是典型印度-伊斯蘭風格建築,塔身上、鐫刻阿拉伯文的《古蘭經》經文和各種花紋圖案。塔內有397級臺階,可由此直登塔頂懸台。
關於它來歷的故事有5個版本,但最令人信奉的說法是德里的第一位伊斯蘭統治者為了顯示對 印度 教徒的征服而修建,為此他下令拆除了27座印度教寺廟,用寺廟的磚瓦修建了高 塔下 的清真寺,你甚至能看到清真寺上的牆壁上仍保留印度教的裝飾花紋——這樣的宗教衝突仍不時地在當今的印度社會中上演。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在高塔旁邊是一個古老的清真寺以及一片廢墟。
在 印度 ,一個宗教的崛起就是伴隨著一個宗教的滅亡,但宗教的輪迴在這個神奇的國度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演繹,而現在不同宗教也很 和平 的共存著。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 顧特卜塔 距離地鐵站有一點遠,需要乘坐一段tutu車才能到。我們的晚餐選擇在了Connaught Pl ace 。在這裡飽餐一頓還可以在這個放射性的露天購物廣場逛一逛。 Connaught Pl ace 其實總體店鋪並不算多,出去了一些知名的品牌外還有一些 印度 特色的小店——當然,這裡的價格顯然會比在 瓦拉納西 、 焦特布爾 高不少,而商品的品質卻並不一定比其他地方的好很多。 一大清早我們來到了 班戈 拉•撒西比 錫克教 謁師所。這個名字很長的地方是一個錫克教寺廟。來到 印度 ,沒有前往 阿姆利則 一窺錫克教的神秘,還是有些遺憾,於是我們決定在德里抽出半日的功夫來感受一番錫克教的神秘。 在進入寺廟之前,還是如 印度 的其他寺廟一樣需要寄存鞋子,與其他宗教不同的一點,你需要在門口的大桶里選擇一條頭巾戴上才可以進入寺廟。 錫克教 是 印度 的主要宗教之一,15世紀產生於印度,主要流行於印度 旁遮普邦 ,在 南亞 的 巴基斯坦 , 東南亞 的 馬來西亞 , 北美 的 美國 和 加拿大 也有少量信徒。“錫克”一詞,來源於梵文,意思是“學生”、“弟子”、“信徒”。錫克教徒被稱為錫克人,長髮、梳子、鋼箍、匕首、短褲是錫克教徒的五大信仰標識。他們尊崇十位上師並以上師們傳授的《阿底格蘭特》為經典,《阿底格蘭特》象徵第十一位上師。以公平正義、扶貧濟弱和宗教自由為基本教義。錫克教神寺每天給窮人提供免費餐飲。 這個寺廟的主體顏色由白色構成,顯得特別的聖潔,廣場旁有一個正在修葺的水池,四周圍繞著長長的寬大石廊,廊柱和拱門造型精美 大方 。廣場前面,廟宇高大潔白,中間巨大的蒜頭形屋頂和旁邊幾個稍小的拱頂全部覆以金箔,顯得十分高貴。 ↑班戈拉•撒西比錫克教謁師所 ↑班戈拉•撒西比錫克教謁師所 ↑班戈拉•撒西比錫克教謁師所 寺廟的大廳坐滿了規規矩矩纏著精心裝扮的頭巾的 錫克教 徒,他們盤腿坐在地毯上,朝著神探凝望、祈禱。整個氛圍肅穆而莊重。前方的檯子上擺了許多鮮花,沒有供奉神靈,而是供著一本厚書——錫克教不拜人性化的神,而將他們的“經典”人格化,作為膜拜的對象。旁邊有三位神職人員,他們邊擊鼓彈琴,邊頌唱著經文,聲音經麥克風放大,充滿整個殿堂,樂曲神秘而又裊裊動聽。 ↑班戈拉•撒西比錫克教謁師所 ↑班戈拉•撒西比錫克教謁師所 ↑班戈拉•撒西比錫克教謁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