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墨·記]Burmese Days|緬甸十日
我將建造一道大堤
穿過那生死輪迴的長河
讓眾生迅速渡過
以到達幸福之都
我自己也將渡到彼岸
並將沉溺者也帶過此河
啊,我已剋制了我自己
將使任性的人也能克己
我自己也得到安樂
將使膽怯的人也得到慰藉
我自己已被喚醒
將喚醒別的沉睡的人
我自己已做到冷靜
將使內心焦灼的人也得到平靜
我已得到解放
要解除被束縛者的桎梏
我自身安靜,並將在美善的教旨指引下
使人間憎恨歸於平息
\---------------------------------阿隆悉都王。瑞古塔
↑瑞光大金塔 這篇游記一不小心碼字又碼多了。
為了方便觀看,只能把想說的內容放到游記最後以及自己肚子里了。
所以找攻略的可以直接跳到游記結尾處。
而且,結尾有彩蛋哦!!! ↑蒲甘 離開了網絡感覺就像離開了現代社會
沒有了期待的電影或電視劇, 蒲甘 平原上的每一場日出和日落就是最大的秀
沒有語言的界限,沒有宗教的區隔
所有人都在沉沉的夜色中靜默等待,然後在萬丈晨光里狂按快門
↑蒲甘 公元849年,一個叫頻耶的緬人首領在 伊洛 瓦底江畔建立了 蒲甘 帝國
這裡水土肥沃,地勢平坦,他想到這裡應該是一個適合生存下去的地方
然後到十一世紀初,阿奴律陀成為緬王,他擊潰了孟人的直通王國一統 緬甸
阿奴律陀還引進了孟人所推崇的小乘佛教,取代之前的阿利教和大乘,同時開始用孟人工匠修葺佛塔
最出名的,就是游人光顧最為頻繁的瑞三多塔 ↑達瑪央吉佛塔 8月的時候 蒲甘 發生了一場地震,6.9級
小200座塔受到破壞,其中不乏一些非常著名的
旅運也是一種蠻有意思的東西
就是這麼巧,你看不到盛裝下的 萬塔 之城
↑蒲甘 阿奴律陀之後
蒲甘 在江喜陀和阿隆悉多的年代逐漸走向輝煌
江喜陀 平定 了孟人的叛亂,再一次維持 緬甸 的統一
再至其後的阿隆悉多時期
蒲甘 平原上的佛塔如雨後春筍一半的出現
據說最多時多達四百萬餘
給 蒲甘 留下了 萬塔 之城的響亮名號 ↑阿南達寺 去 蒲甘 旅游的時候一定要突出一下這裡是信奉的小乘佛教
如果能說是上座部佛教,感覺這個朋友圈逼格又能上去三分
“乘”是梵文中yana的意思,指的是運濟世人的佛法
大乘是說能渡很多人的大家伙,小乘當然就是只能管自己的自度之門咯 ↑他冰瑜塔 老 蒲甘 的夜晚寂寥冷清
原來老 蒲甘 上的 緬甸 人陸續都撤離了這片平原,搬到了 東北 的娘烏和南邊的新 蒲甘
日頭低垂之後,出了酒店只能看到黑黢黢的夜幕里依稀散落的塔尖
不敢深入平原腹地,只能拎著腳架跑到旁邊的塔冰俞拍拍塔尖
拍了一會兒敗給了肆虐的蚊蟲
所以只留下了稀疏如牛毛的星軌 ↑蒲甘 蒲甘 王朝的時間並不斷,橫跨唐宋元三代,起於唐末,滅於蒙元。
從起初阿奴律陀打敗直通王國後帶來的孟人工匠起, 蒲甘 平原上不斷修葺的佛塔樣式也在不斷的改變。
最好看的該是這一類的悉卡羅型佛塔,阿難達,達瑪央吉,狄羅敏洛都是這一類型的佛塔。
在 蒲甘 滅亡之後,這個風格並沒有消失,轉而影響到了 柬埔寨 和 泰國 的佛塔風格。
悉卡羅型的佛塔對稱規整,逐層而退,每層四角都有高聳清麗的塔尖,遠遠望去,氣勢恢宏而又細節婉約。
無奈何的是若干次的地震,很多塔尖都被震掉了,變成現今的禿頂模樣了 ↑蒲甘 刷 蒲甘 的方式不少,可以包車可以騎自行車,還有個人覺得最是合適的小電摩。
而且小電摩也是本地人最常見交通方式。
在日出的晨光中逐風而行,恍惚還有些賽跑車的愜意和瀟灑 ↑蒲甘 佛教起源於 印度 ,阿育王的時代開始了佛教的外傳。
一支走的是 中亞 ,傳至 中國 內地,被稱為了北傳佛教,包括後期的藏傳。
還有一支走的是 斯裡蘭卡 ,再至 緬甸 , 柬埔寨 , 老撾 泰國 ,也傳到了我國 雲南 和一些南部城市,這一支被稱為了南傳佛教。
在南傳佛教的 緬甸 ,還能常常見到托缽行乞,雨季安居的僧人。
他們臉上洋溢的虔誠和朴素是超越佛塔最美的畫面。
因佛結緣,別就不該有分別心。 ↑Popa Mountain 在 仰光 的瑪哈班杜拉公園領導買了一套明星片。
除了 蒲甘 的三千佛塔煙雲下,有一張見所未見的奇峰怪嶺深深的吸引了領導的目光。
“既然不去大金石,我們去這兒看看吧”
我默默的看了一眼明星片,記住了這個名字,popa mountain
波!啪!!山!!!
勃固 山脈上的最高點,一座沉寂的死火山,離著 蒲甘 就60km。
講真,去過的人絕對刻骨銘心!!! ↑蒲甘 ↑阿南達寺 ↑古彪基寺 良心的說, 蒲甘 絕對是一個好出片的地方。
有粗獷生態,有宗教遺跡,有異域風情,需要你做的,不過是按按快門而已。 ↑The Bodhi Tataung Laykyun Setkyar 蒙育瓦 的波地通立佛。
號稱129米高,在他的面前是另一個95米的卧佛,而在另一旁,還有一個巨大的坐佛在建設之中。
司機說 蒙育瓦 是 緬甸 最為富裕的城市,經商是大多數 蒙育瓦 人的選擇,所以也較 緬甸 其他的城市富裕不少。
也不知道是物質的富裕還是信仰的虔誠,把 蒙育瓦 變成了一片佛像之地。
在立佛周遭的山頭,放眼望去全是佛像,大小不一,形態各異,號稱七千菩提七千佛像。
沒有見過如此陣仗的我和領導被這一片狂熱驚得目瞪口獃。
↑The Bodhi Tataung Laykyun Setkyar 多數來立佛參觀的都是當地人。
少見稀疏的游客,更不要說旅行團了,交通的不便利應該是最大的桎梏。 ↑The Bodhi Tataung Laykyun Setkyar 立佛的身軀之內才是另一番的洞天。
31一層的制高點是對一個攝影師別樣的誘惑啊。
可是一到入口處詢問,就泄了氣。
由於資金的短缺,電梯尚未完工就停工了,要參觀這個參天大佛,只能一層一層的攀爬大佛肚里的柚木樓梯了。
獨自爬了18層,已經是一個游人都沒有了的狀態,渾身汗透,雙腿打顫,一咬牙掉頭折返吧。
而佛肚中的內容也挺有意思,放進正文一述,這裡按下不表。 ↑曼德勒皇宮 在 蒲甘 的輝煌結束之後, 緬甸 就進入了南北分裂的統治時期。
期間的 實皆 王朝,阿瓦王朝都曾定都 曼德勒 。
但在 曼德勒 最出名還是貢榜王朝,也是 緬甸 的末代王朝。
貢榜王朝高開低走,建國君主雍籍牙是 緬甸 史上的名帝之一,相當強悍善戰,也是在他的治下, 緬甸 出現了了自 蒲甘 和 東吁 之後的第三次統一。
不過貢榜王朝的結局卻很是頹靡,和中南半島上其他的國家很相似, 緬甸 也沒能逃過被殖民的命運,三次英緬大戰徹底讓 緬甸 經受了近一個世紀的殖民生涯。
喬治 奧威爾的 緬甸 歲月就是對那段歷史的詳實記錄。
↑曼德勒皇宮 曼德勒 皇宮就是貢榜王朝的皇宮所在。
在裡面依稀還能看到殖民前貢榜王朝敏東王和錫袍王的生前遺物。
曼德勒 皇宮就像明清故宮一樣,不單單盤踞在一個國家歷史里相同的位置,還盤踞一個城市裡相同的位置。
曼德勒 皇宮四 方正 中,護城河環繞,一角是 曼德勒 山。
這個配置和故宮如出一轍,參觀完一圈出來,就是一個超低配的 緬甸 版故宮。 ↑曼德勒皇宮 ↑獨特僧院/孔雀寺 圍繞 曼德勒 皇宮還是有不少看點。
號稱 曼德勒 曾經最美的建築-孔雀寺,世界上最大的書-固都陶佛塔,我也不知道還有多少最在這 曼德勒 山邊。 ↑固都陶佛塔 他們說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書。
這話真的沒毛病。
每個小佛 塔里 都是刻著經文的石碑。
敏東王在1857年的時期搞佛經的第五次集結,把 緬甸 和 東南亞 的2400餘高僧都喊來了;集結校對三藏經。
嘛是三藏經,科普一下先。
三藏經不是唐三藏的個人自傳 ,這是肯定的。
三藏經分經律論,是佛陀的弟子們在佛陀示寂之後,把佛陀的所說的佛法分門別類的記錄下來的一部典籍。
可以說就是佛教界的論語啊,所以也被稱為大藏經或者一切經。
玄奘被稱為三藏法師也是因為大師精通經律論三者的原因。
校對完的三藏經就這樣刻在石碑上,刻了七年有餘,729座佛塔。 ↑曼德勒山 據說日落時分 曼德勒 的游客里一半在烏本橋看日落,還有一半就在 曼德勒 山上看日落。
曼德勒 山是 緬甸 出名的佛教名山,日落時分趕著上山的其實不止是世界各地的游客,還有不少本地人和僧侶。
山頂巨大的觀景平臺在日落的昏黃里被暈成一片鵝黃,似幻似真。 ↑曼德勒 在去玉石市場的路上抓到一個小隻的 緬甸 陳冠希。
有時候覺得 緬甸 孩子挺好看的,個個都有著透徹清亮的大眼睛,還有 大方 卻略帶靦腆的笑容。 ↑因瓦古城 坐著馬車穿梭在敏貢古城裡,直接就從古城裡穿梭了時光。
古城裡閑散的小時光仿佛比真實的社會慢了半個世紀。
在路邊看到下學的三兄弟,溫暖到自己像智障一樣的揚起了嘴角。
後來因為記憶卡爆卡了,失去了一百多張古城裡的照片,第一張跑進腦袋里的就是它,看到它還在記憶卡裡,真的是長出了一口氣。
穿過那生死輪迴的長河
讓眾生迅速渡過
以到達幸福之都
我自己也將渡到彼岸
並將沉溺者也帶過此河
啊,我已剋制了我自己
將使任性的人也能克己
我自己也得到安樂
將使膽怯的人也得到慰藉
我自己已被喚醒
將喚醒別的沉睡的人
我自己已做到冷靜
將使內心焦灼的人也得到平靜
我已得到解放
要解除被束縛者的桎梏
我自身安靜,並將在美善的教旨指引下
使人間憎恨歸於平息
\---------------------------------阿隆悉都王。瑞古塔
↑瑞光大金塔 這篇游記一不小心碼字又碼多了。
為了方便觀看,只能把想說的內容放到游記最後以及自己肚子里了。
所以找攻略的可以直接跳到游記結尾處。
而且,結尾有彩蛋哦!!! ↑蒲甘 離開了網絡感覺就像離開了現代社會
沒有了期待的電影或電視劇, 蒲甘 平原上的每一場日出和日落就是最大的秀
沒有語言的界限,沒有宗教的區隔
所有人都在沉沉的夜色中靜默等待,然後在萬丈晨光里狂按快門
↑蒲甘 公元849年,一個叫頻耶的緬人首領在 伊洛 瓦底江畔建立了 蒲甘 帝國
這裡水土肥沃,地勢平坦,他想到這裡應該是一個適合生存下去的地方
然後到十一世紀初,阿奴律陀成為緬王,他擊潰了孟人的直通王國一統 緬甸
阿奴律陀還引進了孟人所推崇的小乘佛教,取代之前的阿利教和大乘,同時開始用孟人工匠修葺佛塔
最出名的,就是游人光顧最為頻繁的瑞三多塔 ↑達瑪央吉佛塔 8月的時候 蒲甘 發生了一場地震,6.9級
小200座塔受到破壞,其中不乏一些非常著名的
旅運也是一種蠻有意思的東西
就是這麼巧,你看不到盛裝下的 萬塔 之城
↑蒲甘 阿奴律陀之後
蒲甘 在江喜陀和阿隆悉多的年代逐漸走向輝煌
江喜陀 平定 了孟人的叛亂,再一次維持 緬甸 的統一
再至其後的阿隆悉多時期
蒲甘 平原上的佛塔如雨後春筍一半的出現
據說最多時多達四百萬餘
給 蒲甘 留下了 萬塔 之城的響亮名號 ↑阿南達寺 去 蒲甘 旅游的時候一定要突出一下這裡是信奉的小乘佛教
如果能說是上座部佛教,感覺這個朋友圈逼格又能上去三分
“乘”是梵文中yana的意思,指的是運濟世人的佛法
大乘是說能渡很多人的大家伙,小乘當然就是只能管自己的自度之門咯 ↑他冰瑜塔 老 蒲甘 的夜晚寂寥冷清
原來老 蒲甘 上的 緬甸 人陸續都撤離了這片平原,搬到了 東北 的娘烏和南邊的新 蒲甘
日頭低垂之後,出了酒店只能看到黑黢黢的夜幕里依稀散落的塔尖
不敢深入平原腹地,只能拎著腳架跑到旁邊的塔冰俞拍拍塔尖
拍了一會兒敗給了肆虐的蚊蟲
所以只留下了稀疏如牛毛的星軌 ↑蒲甘 蒲甘 王朝的時間並不斷,橫跨唐宋元三代,起於唐末,滅於蒙元。
從起初阿奴律陀打敗直通王國後帶來的孟人工匠起, 蒲甘 平原上不斷修葺的佛塔樣式也在不斷的改變。
最好看的該是這一類的悉卡羅型佛塔,阿難達,達瑪央吉,狄羅敏洛都是這一類型的佛塔。
在 蒲甘 滅亡之後,這個風格並沒有消失,轉而影響到了 柬埔寨 和 泰國 的佛塔風格。
悉卡羅型的佛塔對稱規整,逐層而退,每層四角都有高聳清麗的塔尖,遠遠望去,氣勢恢宏而又細節婉約。
無奈何的是若干次的地震,很多塔尖都被震掉了,變成現今的禿頂模樣了 ↑蒲甘 刷 蒲甘 的方式不少,可以包車可以騎自行車,還有個人覺得最是合適的小電摩。
而且小電摩也是本地人最常見交通方式。
在日出的晨光中逐風而行,恍惚還有些賽跑車的愜意和瀟灑 ↑蒲甘 佛教起源於 印度 ,阿育王的時代開始了佛教的外傳。
一支走的是 中亞 ,傳至 中國 內地,被稱為了北傳佛教,包括後期的藏傳。
還有一支走的是 斯裡蘭卡 ,再至 緬甸 , 柬埔寨 , 老撾 泰國 ,也傳到了我國 雲南 和一些南部城市,這一支被稱為了南傳佛教。
在南傳佛教的 緬甸 ,還能常常見到托缽行乞,雨季安居的僧人。
他們臉上洋溢的虔誠和朴素是超越佛塔最美的畫面。
因佛結緣,別就不該有分別心。 ↑Popa Mountain 在 仰光 的瑪哈班杜拉公園領導買了一套明星片。
除了 蒲甘 的三千佛塔煙雲下,有一張見所未見的奇峰怪嶺深深的吸引了領導的目光。
“既然不去大金石,我們去這兒看看吧”
我默默的看了一眼明星片,記住了這個名字,popa mountain
波!啪!!山!!!
勃固 山脈上的最高點,一座沉寂的死火山,離著 蒲甘 就60km。
講真,去過的人絕對刻骨銘心!!! ↑蒲甘 ↑阿南達寺 ↑古彪基寺 良心的說, 蒲甘 絕對是一個好出片的地方。
有粗獷生態,有宗教遺跡,有異域風情,需要你做的,不過是按按快門而已。 ↑The Bodhi Tataung Laykyun Setkyar 蒙育瓦 的波地通立佛。
號稱129米高,在他的面前是另一個95米的卧佛,而在另一旁,還有一個巨大的坐佛在建設之中。
司機說 蒙育瓦 是 緬甸 最為富裕的城市,經商是大多數 蒙育瓦 人的選擇,所以也較 緬甸 其他的城市富裕不少。
也不知道是物質的富裕還是信仰的虔誠,把 蒙育瓦 變成了一片佛像之地。
在立佛周遭的山頭,放眼望去全是佛像,大小不一,形態各異,號稱七千菩提七千佛像。
沒有見過如此陣仗的我和領導被這一片狂熱驚得目瞪口獃。
↑The Bodhi Tataung Laykyun Setkyar 多數來立佛參觀的都是當地人。
少見稀疏的游客,更不要說旅行團了,交通的不便利應該是最大的桎梏。 ↑The Bodhi Tataung Laykyun Setkyar 立佛的身軀之內才是另一番的洞天。
31一層的制高點是對一個攝影師別樣的誘惑啊。
可是一到入口處詢問,就泄了氣。
由於資金的短缺,電梯尚未完工就停工了,要參觀這個參天大佛,只能一層一層的攀爬大佛肚里的柚木樓梯了。
獨自爬了18層,已經是一個游人都沒有了的狀態,渾身汗透,雙腿打顫,一咬牙掉頭折返吧。
而佛肚中的內容也挺有意思,放進正文一述,這裡按下不表。 ↑曼德勒皇宮 在 蒲甘 的輝煌結束之後, 緬甸 就進入了南北分裂的統治時期。
期間的 實皆 王朝,阿瓦王朝都曾定都 曼德勒 。
但在 曼德勒 最出名還是貢榜王朝,也是 緬甸 的末代王朝。
貢榜王朝高開低走,建國君主雍籍牙是 緬甸 史上的名帝之一,相當強悍善戰,也是在他的治下, 緬甸 出現了了自 蒲甘 和 東吁 之後的第三次統一。
不過貢榜王朝的結局卻很是頹靡,和中南半島上其他的國家很相似, 緬甸 也沒能逃過被殖民的命運,三次英緬大戰徹底讓 緬甸 經受了近一個世紀的殖民生涯。
喬治 奧威爾的 緬甸 歲月就是對那段歷史的詳實記錄。
↑曼德勒皇宮 曼德勒 皇宮就是貢榜王朝的皇宮所在。
在裡面依稀還能看到殖民前貢榜王朝敏東王和錫袍王的生前遺物。
曼德勒 皇宮就像明清故宮一樣,不單單盤踞在一個國家歷史里相同的位置,還盤踞一個城市裡相同的位置。
曼德勒 皇宮四 方正 中,護城河環繞,一角是 曼德勒 山。
這個配置和故宮如出一轍,參觀完一圈出來,就是一個超低配的 緬甸 版故宮。 ↑曼德勒皇宮 ↑獨特僧院/孔雀寺 圍繞 曼德勒 皇宮還是有不少看點。
號稱 曼德勒 曾經最美的建築-孔雀寺,世界上最大的書-固都陶佛塔,我也不知道還有多少最在這 曼德勒 山邊。 ↑固都陶佛塔 他們說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書。
這話真的沒毛病。
每個小佛 塔里 都是刻著經文的石碑。
敏東王在1857年的時期搞佛經的第五次集結,把 緬甸 和 東南亞 的2400餘高僧都喊來了;集結校對三藏經。
嘛是三藏經,科普一下先。
三藏經不是唐三藏的個人自傳 ,這是肯定的。
三藏經分經律論,是佛陀的弟子們在佛陀示寂之後,把佛陀的所說的佛法分門別類的記錄下來的一部典籍。
可以說就是佛教界的論語啊,所以也被稱為大藏經或者一切經。
玄奘被稱為三藏法師也是因為大師精通經律論三者的原因。
校對完的三藏經就這樣刻在石碑上,刻了七年有餘,729座佛塔。 ↑曼德勒山 據說日落時分 曼德勒 的游客里一半在烏本橋看日落,還有一半就在 曼德勒 山上看日落。
曼德勒 山是 緬甸 出名的佛教名山,日落時分趕著上山的其實不止是世界各地的游客,還有不少本地人和僧侶。
山頂巨大的觀景平臺在日落的昏黃里被暈成一片鵝黃,似幻似真。 ↑曼德勒 在去玉石市場的路上抓到一個小隻的 緬甸 陳冠希。
有時候覺得 緬甸 孩子挺好看的,個個都有著透徹清亮的大眼睛,還有 大方 卻略帶靦腆的笑容。 ↑因瓦古城 坐著馬車穿梭在敏貢古城裡,直接就從古城裡穿梭了時光。
古城裡閑散的小時光仿佛比真實的社會慢了半個世紀。
在路邊看到下學的三兄弟,溫暖到自己像智障一樣的揚起了嘴角。
後來因為記憶卡爆卡了,失去了一百多張古城裡的照片,第一張跑進腦袋里的就是它,看到它還在記憶卡裡,真的是長出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