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在路上之“跑出來”的歐洲
在酒店俯瞰波茲坦 在酒店俯瞰波茲坦
↑波茲坦 巴 洛克 風格的建築 ↑波茲坦 巴 洛克 風格的建築 ↑波茲坦 見我拍她急忙躲開的妞 ↑波茲坦 ↑波茲坦 古典韻味的路標, 歐洲 現在確實已經沒有邊界了 ↑波茲坦 靳太的一回眸 ↑波茲坦 Eleven小朋友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屬於她自己的小房間
第二天清晨,團長帶領完賽的團員去沿河完成排酸跑,而我們一家三口則打算到尋常街頭嘗嘗地道的當地早餐,大家約定之後在無憂宮碰頭。
走在波茲坦街頭,我深深喜歡上了這座城市的色彩。它不同於 印度 的那些城市, 烏代布爾 叫做白色之城、焦特普爾為藍色之城、 齋普爾 稱粉色之城,波茲坦的顏色沒有那麼單一,但也無法用繽紛來描述,不同顏色的建築集體呈現出一種淡淡的色調,不知道攝影界傳說中的“德味”是否就是這個味道,而建築之間的空氣仿佛是最佳的過渡顏料,把人的眼睛調校地一點兒也不會覺得突兀。
↑波茲坦 ↑波茲坦 頗具伊斯蘭風格的建築,在波茲坦的街道中顯得異常突兀 ↑波茲坦 ↑波茲坦 古 埃及 風格的方尖碑 ↑波茲坦 無憂宮的一個入口 ↑波茲坦 無憂宮一景 ↑波茲坦 無憂宮一景 ↑波茲坦 有金色柱頭的 科林斯 柱 ↑波茲坦 在無憂宮中最大的發現,雖然不知道這株植物的名字,但這太像 科林斯 柱頭上的那種草了
↑波茲坦 ↑波茲坦 巴 洛克 風格的無憂宮 ↑波茲坦 中國 茶室 ↑波茲坦 無憂宮一景 ↑波茲坦 無憂宮一景
↑波茲坦 無憂宮一景
主持建造無憂宮的腓特烈大帝不幸的童年顯然沒有妨礙他成為 德國 歷史上值得大書一筆的人物,他年幼時一心想成為一名風華絕代的文藝青年,但只穿軍裝的老國王對自己的兒子嚴格得像個奴隸主。被稱為“軍曹國王”的老國王第一個兒子在洗禮時夭折,第二個兒子因為距離開槍的地方太近而被震死,第三個兒子便是這位後來被稱為腓特烈大帝的腓特烈.威廉。在老國王的監督下,小威廉每天早上6點鐘即被叫醒,在十五分鐘之內完成禱告、洗漱、穿衣、吃飯,之後開始學習歷史、宗教、地理、政治、軍事以及寫作和算術,稍有懈怠便由棍棒伺候。在他6歲的時候,老國王便組建了一支131個小孩組成的童子軍由他負責訓練指揮。不知是否和這樣的教育有關,後來被稱為大帝的腓特烈.威廉王子對女人失去了興趣,甚至和他的男友私奔躲到了 法國 的 凡爾賽 宮。後來,當老國王當著他的面砍掉了他男友的腦袋時,我猜想他甚至一點也沒有感到意外,但從那以後他開始心如死水不再對自由抱有任何幻想。之後,老國王安排了他一個底層政府職員的工作,要讓他“明白事情的正確做法”,熟悉包括軍隊在內的每一個政府部門的職能……當他將註意力放在軍事 和政 治上時,他確實是當時 歐洲 首屈一指的人物,以致於後來叱吒一時的拿破侖.波拿巴在昂首穿越 勃蘭登堡 門時曾對部下說:“如果腓特烈.威廉還在,你我絕無涉足普魯士土地半步的可能”。確實,就是這個有著不幸童年經歷的腓特烈大帝,這個“開明的專制主義者”,最終令普魯士擺脫了哈布斯堡帝國的影響,奠定了現代 德國 的雛形。
登基之後,腓特烈.威廉心中一息尚存的文藝火苗開始復燃,他開始著書、寫詩、作曲,巴赫以及伏爾泰都成為了他的座上賓,他還親自主持修建了這座模仿 凡爾賽 宮的“無憂宮”, 不過這座充滿柔美元素的宮殿卻從來沒有接納過他的皇后,他也沒有留下任何子嗣。 ↑波茲坦 無憂宮附近的田園景色 ↑波茲坦 無憂宮附近的田園景色 ↑波茲坦 無憂宮附近的田園景色 ↑波茲坦 無憂宮附近的田園景色 ↑波茲坦 無憂宮附近的民居 ↑波茲坦 無憂宮附近的民居
穿過無憂宮邊上恬靜的鄉村時,我似乎有些明白,為什麼從小身體羸弱、心裡住著亞里士多德和拉伯雷但最終被拿破侖稱為 歐洲 最偉大的軍事家的人會在這裡建造他的行宮並選擇葬身於此,因為他知道,一切的一切終會歸於平靜,內心的平安那才是永遠……
十三、第三站:漢諾威離開波茲坦已是午後,之前,我們在河邊餐廳的露天位享受了午餐,而相對於美食,更讓人難捨的是這些天難得的溫暖陽光。鹽野七生說:“如果不體驗一下這兩個地方( 北非 和不列顛)的差異,又怎能理解 北非 出生的人死於不列顛的悲哀呢”,這些天來,我似乎開始理解了生於 北非 的古 羅馬 皇帝賽維魯死於 英格蘭 時的痛苦,雖然 北非 我還沒有涉足,但十月份的 西歐 已經是陰雨不斷,不知這是否是大量哲學家、思想家生長於此的外部原因。
我和阿邱的駕駛分工基本是以午餐為界的,午後基本上都是由我來開車。我們公司駕駛班的師傅很多都有這樣的習慣:如果午飯後就要上路,就不吃午飯。我問過他們原因,他們講吃完飯開車會暈暈的,為了安全寧願餓一點。後來,讀了一些關於人類進化方面的書籍後,我找到了這種現象的科學解釋。
原來,我們智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大腦經過不斷地刺激,它的容量變得越來越大,雖然其重量只占體重的2%左右,但大腦活動消耗的能量卻占整個人體消耗能量的20%,對血糖的消耗甚至能達到50%,這就是“聰明”的代價。人在某一時刻他體內的能量是一定的,餐後這些原本合理分配的能量平衡被打破,一部分能量被調動去消化食物,因而導致大腦活動的能量供應不足,所以會有暈暈的感覺。即便不做過多的腦力勞動,很多人飯後也會犯困,而開車這件事對腦力又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開車前不吃飯或者少吃飯確實是較為穩妥的策略。
↑波茲坦 巴 洛克 風格的建築 ↑波茲坦 巴 洛克 風格的建築 ↑波茲坦 見我拍她急忙躲開的妞 ↑波茲坦 ↑波茲坦 古典韻味的路標, 歐洲 現在確實已經沒有邊界了 ↑波茲坦 靳太的一回眸 ↑波茲坦 Eleven小朋友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屬於她自己的小房間
第二天清晨,團長帶領完賽的團員去沿河完成排酸跑,而我們一家三口則打算到尋常街頭嘗嘗地道的當地早餐,大家約定之後在無憂宮碰頭。
走在波茲坦街頭,我深深喜歡上了這座城市的色彩。它不同於 印度 的那些城市, 烏代布爾 叫做白色之城、焦特普爾為藍色之城、 齋普爾 稱粉色之城,波茲坦的顏色沒有那麼單一,但也無法用繽紛來描述,不同顏色的建築集體呈現出一種淡淡的色調,不知道攝影界傳說中的“德味”是否就是這個味道,而建築之間的空氣仿佛是最佳的過渡顏料,把人的眼睛調校地一點兒也不會覺得突兀。
↑波茲坦 ↑波茲坦 頗具伊斯蘭風格的建築,在波茲坦的街道中顯得異常突兀 ↑波茲坦 ↑波茲坦 古 埃及 風格的方尖碑 ↑波茲坦 無憂宮的一個入口 ↑波茲坦 無憂宮一景 ↑波茲坦 無憂宮一景 ↑波茲坦 有金色柱頭的 科林斯 柱 ↑波茲坦 在無憂宮中最大的發現,雖然不知道這株植物的名字,但這太像 科林斯 柱頭上的那種草了
↑波茲坦 ↑波茲坦 巴 洛克 風格的無憂宮 ↑波茲坦 中國 茶室 ↑波茲坦 無憂宮一景 ↑波茲坦 無憂宮一景
↑波茲坦 無憂宮一景
主持建造無憂宮的腓特烈大帝不幸的童年顯然沒有妨礙他成為 德國 歷史上值得大書一筆的人物,他年幼時一心想成為一名風華絕代的文藝青年,但只穿軍裝的老國王對自己的兒子嚴格得像個奴隸主。被稱為“軍曹國王”的老國王第一個兒子在洗禮時夭折,第二個兒子因為距離開槍的地方太近而被震死,第三個兒子便是這位後來被稱為腓特烈大帝的腓特烈.威廉。在老國王的監督下,小威廉每天早上6點鐘即被叫醒,在十五分鐘之內完成禱告、洗漱、穿衣、吃飯,之後開始學習歷史、宗教、地理、政治、軍事以及寫作和算術,稍有懈怠便由棍棒伺候。在他6歲的時候,老國王便組建了一支131個小孩組成的童子軍由他負責訓練指揮。不知是否和這樣的教育有關,後來被稱為大帝的腓特烈.威廉王子對女人失去了興趣,甚至和他的男友私奔躲到了 法國 的 凡爾賽 宮。後來,當老國王當著他的面砍掉了他男友的腦袋時,我猜想他甚至一點也沒有感到意外,但從那以後他開始心如死水不再對自由抱有任何幻想。之後,老國王安排了他一個底層政府職員的工作,要讓他“明白事情的正確做法”,熟悉包括軍隊在內的每一個政府部門的職能……當他將註意力放在軍事 和政 治上時,他確實是當時 歐洲 首屈一指的人物,以致於後來叱吒一時的拿破侖.波拿巴在昂首穿越 勃蘭登堡 門時曾對部下說:“如果腓特烈.威廉還在,你我絕無涉足普魯士土地半步的可能”。確實,就是這個有著不幸童年經歷的腓特烈大帝,這個“開明的專制主義者”,最終令普魯士擺脫了哈布斯堡帝國的影響,奠定了現代 德國 的雛形。
登基之後,腓特烈.威廉心中一息尚存的文藝火苗開始復燃,他開始著書、寫詩、作曲,巴赫以及伏爾泰都成為了他的座上賓,他還親自主持修建了這座模仿 凡爾賽 宮的“無憂宮”, 不過這座充滿柔美元素的宮殿卻從來沒有接納過他的皇后,他也沒有留下任何子嗣。 ↑波茲坦 無憂宮附近的田園景色 ↑波茲坦 無憂宮附近的田園景色 ↑波茲坦 無憂宮附近的田園景色 ↑波茲坦 無憂宮附近的田園景色 ↑波茲坦 無憂宮附近的民居 ↑波茲坦 無憂宮附近的民居
穿過無憂宮邊上恬靜的鄉村時,我似乎有些明白,為什麼從小身體羸弱、心裡住著亞里士多德和拉伯雷但最終被拿破侖稱為 歐洲 最偉大的軍事家的人會在這裡建造他的行宮並選擇葬身於此,因為他知道,一切的一切終會歸於平靜,內心的平安那才是永遠……
十三、第三站:漢諾威離開波茲坦已是午後,之前,我們在河邊餐廳的露天位享受了午餐,而相對於美食,更讓人難捨的是這些天難得的溫暖陽光。鹽野七生說:“如果不體驗一下這兩個地方( 北非 和不列顛)的差異,又怎能理解 北非 出生的人死於不列顛的悲哀呢”,這些天來,我似乎開始理解了生於 北非 的古 羅馬 皇帝賽維魯死於 英格蘭 時的痛苦,雖然 北非 我還沒有涉足,但十月份的 西歐 已經是陰雨不斷,不知這是否是大量哲學家、思想家生長於此的外部原因。
我和阿邱的駕駛分工基本是以午餐為界的,午後基本上都是由我來開車。我們公司駕駛班的師傅很多都有這樣的習慣:如果午飯後就要上路,就不吃午飯。我問過他們原因,他們講吃完飯開車會暈暈的,為了安全寧願餓一點。後來,讀了一些關於人類進化方面的書籍後,我找到了這種現象的科學解釋。
原來,我們智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大腦經過不斷地刺激,它的容量變得越來越大,雖然其重量只占體重的2%左右,但大腦活動消耗的能量卻占整個人體消耗能量的20%,對血糖的消耗甚至能達到50%,這就是“聰明”的代價。人在某一時刻他體內的能量是一定的,餐後這些原本合理分配的能量平衡被打破,一部分能量被調動去消化食物,因而導致大腦活動的能量供應不足,所以會有暈暈的感覺。即便不做過多的腦力勞動,很多人飯後也會犯困,而開車這件事對腦力又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開車前不吃飯或者少吃飯確實是較為穩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