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昔日帝國的榮光——捷、奧、匈三國的前世今生(含阿姆斯特丹番外篇和彩蛋)
成功 登頂,很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教堂的瞭望孔內壁刻滿了各式塗鴉和記號,是該說充滿異國情調呢,還是對文物古跡的重新解讀?也許這就是 布拉格 這座城市包羅 萬象 、倜儻不羈的特殊氣質吧。 靜卧在伏爾 塔瓦 河上的查理大橋,萬紅叢中一線黑。 從10世紀保存至今的兩座教堂尖塔,是這座壯觀建築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1763年哈布斯王朝建造的聖十字教堂。關於這座教堂的資料很少,與之前的幾座教堂相比,顯得朴實無華。 捷克 總統府所在地,也是舊皇宮所在地,毗鄰馬蒂亞斯城門,因其內部存放馬蒂亞斯皇帝的封號和徽章而得名。 總統府大門是哈布斯堡王朝風格的建築,門柱上建造於1771年的“巨人與神的戰鬥”雕像充滿了力量感。 當代“好兵帥克”,左邊這位小哥估計站的無聊,一直在哼小曲,別以為我沒聽到啊。
說實話,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我們以 丹麥 為例, 捷克 的衛兵是我目前所見穿著打扮最不講究的衛兵了,這身制服不論從顏色還是款式的搭配值得商榷(原先一身灰的制服堪比保安)。 廣場上最豪華的建築還要屬 東北 角的總主教宮(Arcibiskupsk? palác), 布拉格 教區的總主教就住在這裡。總主教宮是天主教的總主教府。1564年, 布拉格 總主教 安東 尼·布魯斯·莫海爾尼采將其改建為文藝復興風格,17世紀,改建為巴 洛克 風格。門楣上有總主教的徽號。 位於 布拉格 城堡廣場南側的施瓦岑貝格宮(Schwarzenberský palác)是一座文藝復興宮殿,建於1541年 布拉格 城堡大火之後的1545年-1567年,最初屬於洛布科維奇(Lobkowicz)家族,1719年歸屬施瓦岑貝格家族。這是 布拉格 最早的 意大利 文藝復興風格建築之一。牆壁上的黑色裝飾,產生天然石砌築的立體效果。
1948年2月 捷克 政變後,施瓦岑貝格宮改為軍事史博物館。2002年,施瓦岑貝格宮成為 布拉格 國立美術館的產業,2008年起開始用作美術館。 逛完城堡,又到了吃飯時間,我們剛好散步到老城廣場,就這麼隨意的找了一家小酒館坐進去。 這家小酒館是 捷克 當地某(實在是記不得名稱了)著名酒廠的品牌。 小酒館的裝潢別具一格,這裡和 維也納 RIB餐廳一樣,也是下沉式的類似防空洞的設計。 酒足飯飽繼續逛。來到 布拉格 ,絕對不能錯過這個生氣蓬勃又饒富古意的舊城廣場,蔡依林的《 布拉格 廣場》,歌詞中的廣場就是指舊城廣場。舊城廣場已有900年的歷史,是人們舉行集會和慶典的場所。
廣場中央有揚·胡斯雕像。揚·胡斯是 捷克 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偉大的愛國者、 布拉格 查理大學首任校長, 由於胡斯的主張與 羅馬 天主教會針鋒相對,1415年7月6日,在 瑞士 的 康斯坦茨 (今 德國 境內),被 羅馬 教皇宗教法庭以觸犯教規、散佈異端邪說罪處以火刑。胡斯以獻身教會改革和 捷克 民族主義的大義而殉道留名於世,他的追隨者被稱為胡斯信徒。 胡斯雕像揭幕於1915年,以紀念揚·胡斯殉道500周年。 舊城廣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複活節 提恩教堂(Týnský chrám )是舊城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築物,也可說是 布拉格 的地標。雖然提恩教堂已經成為一般人熟悉的名稱,但實際上這座教堂的原名是”提恩(國稅局)前的聖母 瑪利亞 教堂“。15世紀至17世紀初期提恩教堂扮演 布拉格 宗教改革的重要角色,胡斯派的主要聚集場所即為此地。
提恩教堂的前身建於1135年,其中還附帶供給外國商人住宿的設施。現在所見的組合是方形教堂則建於公元1365年,曾於1979年時發生火災,因此教堂內部的天頂畫為新巴 洛克 式,其它部分則為哥德式、文藝復興式、早期哥德式的弔塑藝術。提恩教堂西正面有兩座高約80公尺的尖塔,是教堂最大的特色,塔中有塔的針葉複式,在頂端裝飾著純金的戲長圓棒,再尖塔與正門上還有一座黃金聖母像。由於教堂的外形酷似童話中的魔鬼城堡,它還被人們形象地稱做“魔鬼教堂”。
就連《 布拉格 之戀》中女主角薩賓娜的家也是以 泰恩 教堂為背景。 舊城廣場上為賣複活節彩蛋的攤位。 五顏六色的彩蛋真是異常精緻和漂亮,很多彩蛋上還打了各種大小不一的孔,製作工藝相當複雜。
說實話,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我們以 丹麥 為例, 捷克 的衛兵是我目前所見穿著打扮最不講究的衛兵了,這身制服不論從顏色還是款式的搭配值得商榷(原先一身灰的制服堪比保安)。 廣場上最豪華的建築還要屬 東北 角的總主教宮(Arcibiskupsk? palác), 布拉格 教區的總主教就住在這裡。總主教宮是天主教的總主教府。1564年, 布拉格 總主教 安東 尼·布魯斯·莫海爾尼采將其改建為文藝復興風格,17世紀,改建為巴 洛克 風格。門楣上有總主教的徽號。 位於 布拉格 城堡廣場南側的施瓦岑貝格宮(Schwarzenberský palác)是一座文藝復興宮殿,建於1541年 布拉格 城堡大火之後的1545年-1567年,最初屬於洛布科維奇(Lobkowicz)家族,1719年歸屬施瓦岑貝格家族。這是 布拉格 最早的 意大利 文藝復興風格建築之一。牆壁上的黑色裝飾,產生天然石砌築的立體效果。
1948年2月 捷克 政變後,施瓦岑貝格宮改為軍事史博物館。2002年,施瓦岑貝格宮成為 布拉格 國立美術館的產業,2008年起開始用作美術館。 逛完城堡,又到了吃飯時間,我們剛好散步到老城廣場,就這麼隨意的找了一家小酒館坐進去。 這家小酒館是 捷克 當地某(實在是記不得名稱了)著名酒廠的品牌。 小酒館的裝潢別具一格,這裡和 維也納 RIB餐廳一樣,也是下沉式的類似防空洞的設計。 酒足飯飽繼續逛。來到 布拉格 ,絕對不能錯過這個生氣蓬勃又饒富古意的舊城廣場,蔡依林的《 布拉格 廣場》,歌詞中的廣場就是指舊城廣場。舊城廣場已有900年的歷史,是人們舉行集會和慶典的場所。
廣場中央有揚·胡斯雕像。揚·胡斯是 捷克 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偉大的愛國者、 布拉格 查理大學首任校長, 由於胡斯的主張與 羅馬 天主教會針鋒相對,1415年7月6日,在 瑞士 的 康斯坦茨 (今 德國 境內),被 羅馬 教皇宗教法庭以觸犯教規、散佈異端邪說罪處以火刑。胡斯以獻身教會改革和 捷克 民族主義的大義而殉道留名於世,他的追隨者被稱為胡斯信徒。 胡斯雕像揭幕於1915年,以紀念揚·胡斯殉道500周年。 舊城廣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複活節 提恩教堂(Týnský chrám )是舊城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築物,也可說是 布拉格 的地標。雖然提恩教堂已經成為一般人熟悉的名稱,但實際上這座教堂的原名是”提恩(國稅局)前的聖母 瑪利亞 教堂“。15世紀至17世紀初期提恩教堂扮演 布拉格 宗教改革的重要角色,胡斯派的主要聚集場所即為此地。
提恩教堂的前身建於1135年,其中還附帶供給外國商人住宿的設施。現在所見的組合是方形教堂則建於公元1365年,曾於1979年時發生火災,因此教堂內部的天頂畫為新巴 洛克 式,其它部分則為哥德式、文藝復興式、早期哥德式的弔塑藝術。提恩教堂西正面有兩座高約80公尺的尖塔,是教堂最大的特色,塔中有塔的針葉複式,在頂端裝飾著純金的戲長圓棒,再尖塔與正門上還有一座黃金聖母像。由於教堂的外形酷似童話中的魔鬼城堡,它還被人們形象地稱做“魔鬼教堂”。
就連《 布拉格 之戀》中女主角薩賓娜的家也是以 泰恩 教堂為背景。 舊城廣場上為賣複活節彩蛋的攤位。 五顏六色的彩蛋真是異常精緻和漂亮,很多彩蛋上還打了各種大小不一的孔,製作工藝相當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