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昔日帝國的榮光——捷、奧、匈三國的前世今生(含阿姆斯特丹番外篇和彩蛋)

該大廈於1896年開工,到1904年完工啟用,歷時8年,樓高96米(約32層樓的高度)。整幢建築除了用了40萬塊磚和100萬塊珍貴石材以外,還奢侈的用了重達40公斤的黃金為建築材料,而且當時已經全面採用了電燈,電梯,機械通風,冷暖空調等先進設備等,可想當時的奢華程度了。國會大廈位於科蘇特(Kossuth lajos square)廣場,面向多瑙河,建築式樣模仿了 倫敦 國會大廈,由建築師Imre steindi所設計,採用當時流行的哥特式建築風格,把眾多垂直細長的元素與尖塔融入了整個建築中, 成功 塑造了許多當時重要公共建築的新樣貌。
與 佈達佩斯 如今現存的大多其他建築古跡相似,國會大廈也誕生在奧匈帝國的鼎盛時期。 佈達佩斯 這個城市從此變成了 匈牙利 的象徵,它開始與 維也納 、 巴黎 、 柏林 一樣,成為 歐洲 最有代表性的中心之一。 匈牙利 人突然覺得從未如此急迫地需要一個象徵民主權利的立法議會機構,一來是彰顯 匈牙利 的國家威嚴,二來是與雙子城 維也納 在規模等級上相媲美,再者就是與河對岸象徵古老王權的佈達皇宮爭取平等的地位,雖然從實用意義來看,或許並不需要如此大規模的議會建築。
這座聳立在多瑙河畔的龐然巨物,不止占地寬闊,同時也頂起了 佈達佩斯 的天際——它與同高為96米的聖伊斯特萬大教堂一併成為全城最高的建築。從公元896年 匈牙利 建國到1896年建造國會大廈,跨越過整整一千年。96這個數字對 匈牙利 人意義非凡,它之於國會大廈,不僅僅體現在它的高度上,還象徵性地運用在從大廈正門到中央穹頂大廳的96級臺階上。為了踏上這96級漫長的臺階, 匈牙利 人迂迴曲折,曾經奮鬥過整整一個千年。
如此恢弘的建築,因為時間關係,也沒能進去參觀,實在是此行一大遺憾了。

聖安德烈 小鎮位於距 佈達佩斯 20公里的多瑙河畔,是一座幽靜安詳的 匈牙利 古鎮。 中國 人還給小鎮起了一個好記的名字“ 山丹 丹”,據說是當地開中餐廳的華人起的。
聖安德烈 是耶酥十二門徒之一,耶酥升天后,他曾到巴爾幹半島和俄國南部傳教,後在 希腊 殉教,是巴爾幹人崇拜的聖靈。1690年,6000多名 塞爾維亞 難民流落到這個小鎮,他們聽說小鎮名叫“ 聖安德烈 ”,就認為他們與這裡有緣,於是就在小鎮定居下來,並將 塞爾維亞 文化和東正教帶到了小鎮上。
19世紀末,小鎮上雲集了多名流浪藝術家,有畫家、雕塑家、工匠等等,給這裡帶來不少藝術氣息。現在,小鎮上還能看到不少畫廊、手工藝品作坊。












這家瓷器店收集了許多藝術家的作品,具有明顯的海蘭德風格。















佈達佩斯 要塞由哈布斯堡王朝建於1851年。海拔235米,長220米,寬60米,高4米,建立之初擁有60門加農炮。它的一生見證了無數場戰役,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二戰時期的 佈達佩斯 圍城戰。至今都能在要塞的牆體上看到大片的彈痕。這場二戰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堪比斯 大林 格勒和 柏林 ,雙方付出了40多萬的傷亡,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平民,而這場悲劇本是可以避免的。
1944年,時任 匈牙利 的統治者,海軍上將霍爾蒂攝政王已經看清 德國 江河日下的形勢,準備單獨和盟軍、蘇軍講和,但以西方為首的同盟國為了保證 諾曼底 登陸的 成功 ,讓西線足夠多的德軍東調以減輕進攻壓力(同時消耗遲滯蘇聯的攻勢),通過各種渠道向 德國 方面有意無意地泄露了 匈牙利 和盟軍進行密談的消息,最終導致在霍爾蒂宣佈停戰聲明的同時,德軍採取行動逼迫霍爾蒂逃亡,並扶植了 匈牙利 法西斯政黨箭十字黨組成親德傀儡政府,從而將 匈牙利 牢牢的捆在了納粹 德國 的戰車上,不可避免的向毀滅的深淵駛去。

雕像最初的情況和用意與現在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這其中也折射出了歷史的變遷。
1945年1月,蘇軍經過血戰,攻剋了 佈達佩斯 。當時的 佈達佩斯 民族委員會決定建築一座紀念碑,紀念為解放 佈達佩斯 犧牲的蘇聯紅軍。負責監督戰後 匈牙利 事務的蘇聯元帥伏羅希洛夫指定 匈牙利 雕塑家基什 法魯 迪完成紀念碑工作,他還強制要求將地點選定在蓋勒特山頂,並將原定的8至10米高的方案改為至少35米。
1947年4月4日,這座紀念碑在蘇軍解放 匈牙利 全境兩周年紀念日揭幕,而正式名稱為“解放紀念碑”,基柱台正面鑲著一顆五星,上面的文字則為“感激的 匈牙利 人民紀念解放者蘇聯英雄”,側面則刻著解放 佈達佩斯 的戰鬥中陣亡蘇軍的名字。少女手中棕櫚葉象徵著 和平 ,火炬奔跑的男子的寓意是嚮往光明,七頭猛龍則代表法西斯,人們在與它搏鬥。而在這最初的紀念碑中,緊靠主雕像前面的下方,還有一個胸前挎著衝鋒槍、右手舉著一面旗幟的蘇軍士兵的4米高雕像。1956年爆發反蘇的 匈牙利 事件中,蘇軍士兵的雕像被群眾搗毀,事件後則重新進行修複。
1990年 匈牙利 發生變革後,五星標誌和蘇軍士兵的雕像都在清除之列,而主雕像何去何從則經過了一番爭議。1993年,經 佈達佩斯 城市保護委員會和 匈牙利 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認定,將這一紀念碑賦予了新的含義,將它更名為“自由紀念碑”,並重新確定了紀念銘文。與 紐約 的那座著名雕像一樣,中文中也稱 佈達佩斯 的這座雕像為“自由女神”。
1971年至1995年間通用的 匈牙利 十福林硬幣上,也使用這個雕塑的形象。
=============================================================================
至此,我們在 匈牙利 的行程全部結束,這走馬觀花的短短的一天留下了太多的收穫,也留下了不少遺憾。美麗的 匈牙利 還有許多未知的美好,等待我們去探尋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