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昔日帝國的榮光——捷、奧、匈三國的前世今生(含阿姆斯特丹番外篇和彩蛋)


關於 荷蘭 人喜歡吃薯條,源於1982年 荷蘭 人從鄰國 比利時 引進了這種油炸小吃,併在 阿姆斯特丹 開設了全球第一家專門炸薯條店。Manneken Pis 店家特意選用了 布魯塞爾 的撒尿小童作為標誌,並以之命名。這家店也是全 荷蘭 最負盛名的薯條店。




鯡魚是一種只有18~40釐米的油性小魚,這種魚身體側扁而長,背部灰黑色,兩側銀白略帶綠色,盛產於大西洋和太平洋。受洋流的影響,每到夏季,大批鯡魚洄游到 荷蘭 北部的沿海區域。因為鯡魚肉質鮮美、產量巨大,又易於捕捉,很早便成了 歐洲 人餐桌上的美味。
14世紀時, 荷蘭 人口不到100萬,卻有近20萬人從事捕魚業。當時 荷蘭 人每年可以從 北海 中捕獲超過1000萬公斤的鯡魚。小小的鯡魚為五分之一的 荷蘭 人提供了生計,併成為 荷蘭 人的經濟支柱。
但是,生活在 北海 邊的其他民族,也一樣享受著這種自然資源,他們也有自己的捕魚船隊,也要將捕獲的鯡魚輸送到市場。而由於鯡魚保鮮的時間只有幾天,當時還沒有製冷設施,非常難以保存。大量的鯡魚涌入 歐洲 市場後, 荷蘭 人的鯡魚開始出現滯銷、腐爛。這種狀況造成了一些 荷蘭 人的生活陷入生存危機。為了減少其他國家的捕撈量, 荷蘭 人曾和他們的鄰居 蘇格蘭 人爆發過三次戰爭,以爭奪鯡魚漁場。
但戰爭也沒能改變 荷蘭 人的命運。
後來的情勢改變居然是因為 荷蘭 漁民威廉姆· 伯克 爾斯宗。
和很多 荷蘭 人一樣,威廉姆一直靠捕撈並出賣鯡魚來養活妻子兒女。沒有人買他的鯡魚,就意味著威廉姆一家無法生存下去。在困難的日子里,他終於想到,如果能使鯡魚不腐爛,那將贏得鯡魚市場的先機。最終,威廉姆發明瞭一種特製的小刀,用這種小刀,一刀就可以除去一條鯡魚的魚腸,然後再把鹽放到魚腹里,就解決了鯡魚腐爛的問題。經過這樣處理過的鯡魚,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時間不變質。
在沒有冰箱的時代,這種獨特的方法讓 荷蘭 的鯡魚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最終戰勝對手,暢銷到整個 歐洲 。
就這樣, 荷蘭 漁民憑藉一把小刀,將一種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資源,轉化為 荷蘭 獨占的資本。緊接著,借助暢銷的鯡魚, 荷蘭 人開始了商旅生涯和海上貿易。同時帶動了相關產業如木材、造船、織網和鹽業。
鯡魚促進了 荷蘭 經濟迅速發展,尤其帶動了港口和城市的 新建 。中世紀時期, 阿姆斯特丹 、恩克屋和弗拉丁都是鯡魚的重要港口。尤其 阿姆斯特丹 有“建在鯡魚骨頭上的城市”之稱。

阿姆斯特丹 皇宮坐落在 阿姆斯特丹 市中心的水壩(Dam)廣場上。皇宮建成於1648年,設計師是雅克布·範· 坎彭 (Jacob van Campen)。本來這個建築是用來作為 阿姆斯特丹 的市政廳的。
阿姆斯特丹 皇宮共有13659棵樹樁支撐著這座建築。有人曾從中取出過一根,檢測其承重能力,結果表明,整幢房屋毫無下陷的危險。這些地樁均為1648到1655年間打入地下的原件,是建築史上的八大奇跡之一。
皇宮原為市政廳和法院,曾是這座城市乃至整個 共和 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它所在的地方——大壩,也曾經是全城最重要的廣場和畫家喜愛的創作主題,直到現在它仍然充滿了活力。
在拿破侖戰爭之後的1807年, 法國 皇帝的弟弟路易斯·拿破侖遷居於 阿姆斯特丹 。他命令,將皇宮內的市政廳完全改成他最中意的風格。於是現在的游客可以有機會欣賞到由路易斯·拿破侖收集的皇家家私。在拿破侖倒台後的1813年,威廉王子,也就是後來的國王威廉一世,將皇宮歸還於 阿姆斯特丹 。從此它成為 荷蘭 國王的居所。
現在的皇宮主要用於官方的用途, 比如 迎接外國元首來訪,慶賀女王的生日等等。另外,皇宮每年還會用來作為頒發國家和皇室獎章的禮堂。





水壩廣場幾世紀以來一直就是整個城市的政治中心與商業中心,以前的市政廳、計量所和於市場都曾駐扎於此,而各種理由的政治騷動也都在這裡舉行過,例如挑釁運動、反越戰等等。不過,現在的水壩廣場只是個人潮聚集的繁榮商業區而已。


短暫的 荷蘭 之行結束了告一段落,時間緊張,天氣又不給力,只能走馬觀花般的打卡。希望今後有機會更好的探尋這座城市的奧秘。
與此同時,我們這次整個 中歐 行程至此也完全結束了,這一場歷史與文化的饕餮盛宴,每每回想起來仍感慨萬千。
最後感謝各位觀看,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THE END-


由於這種定格動畫是一幀幀畫出來的,耗時耗力,成本不菲。所以這支廣告要傳達的寓意是: 荷蘭 皇家航空公司關註飛機安全的每一個細節。

代爾夫特 還具有獨立的工藝,以優質粘土塑形,上透明釉,全部手工繪製時尚圖案,燒制生產出特有的瓷器,其圖案設計也是久負盛名。作為歷史最為悠久的作坊,沿襲了幾世紀的傳統,至今依舊使用傳統方式手工繪製完成。


-真的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