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首紀念】【春華秋實 一首情詩】京都的旅行美學 (五入京都,關西掠影)


退藏院有三寶:枯山水元信之庭是由當時的著名畫家狩野元信設計的。這位 日本 室町後期畫家,曾擔任室町幕府的御用畫師,並自創了狩野派畫風。第二寶是栽種在此的幾顆枝垂櫻爺爺,獨木成林這個詞用在它們身上太妥帖了。第三寶很小,也許不小心如果就看不到它了,說起 大名 鼎鼎的水琴窟就在此啊。 日本 人對禪意的極度追求就在這小小的機關中體現了。
它有著這樣的名號,我自然是充滿期待的去拜訪它,元信之庭是回游式枯山水,一左一右有陰陽兩處,隱晦的寓意是“日“與“夜”.據說,它在春夏秋冬是不同的形態。我是春天來訪,只見它在枝垂櫻爺爺樹下,砂石有流水的形態。矮石寓意是山。櫻花落下,花瓣填滿在“水”的縫隙之中。
走進退藏院庭院的迴廊,是餘香院,這座庭院可春天賞櫻,夏天享綠,秋天觀楓,冬日烹雪,十分的風雅。它的形態是仿 蓬萊 仙島,上面還有瓢蟲般的青苔岩石。走到庭院的一端,視野很開闊,枝垂櫻爺爺在汀步的另一端綻放。水,是這個庭院的主題,其間有小溪潺潺和瀑布流入水池,最特別的當屬水琴窟。這個機關小小的藏在了樹蔭中,若不是看到幾個當地人排隊,實在是很難找到。我看到一根長長的竹子插在地上,學著前人,依樣畫葫蘆的把耳朵湊在竹子前。天啊,這聲音太美妙了,它絕對不是簡單的水流聲,真的如有名家在地下奏琴一樣。我真是臣服於 京都 古人對細節的用心與情趣。
















平安神宮 的顏色是艷麗的朱紅,配上氣派的大殿,十分引人註目。但神苑的配色很是古樸,特別在雨天,別有一番古意。它分東神苑,南神苑,北神苑三部分,進門就被人們堵住,大家都停留在一排藤架下,蜿蜒的長垂枝櫻因為過於茂密,必須被安放在藤架上才能繼續生長,這樣的美景讓走廊變成了粉色的瀑布隧道,人們都陶醉在一片花海之中。沿著環繞著湖泊的步道走一圈真是美不勝收,景色從單純的賞花變成了開闊的湖景,行走在棲鳳池中的長廊上,能看到貴賓館矗立在湖畔。我願變成一頁小舟,向它駛去.
據說六月的菖蒲花會把庭院裝點的十分活潑。我覺得再配上幾株純潔的睡蓮,在碧波蕩漾中一定更美。這麼大的一個湖泊,在 京都 庭院 中非 常的少見,於是乎夏天再來拜訪它,欣賞水景成為了一個小心愿。









醍醐,這個詞是五味之最。小時候我就學習過成語,醍醐灌頂,知道這個成語的應用卻不知道醍醐到底是什麼味道。後來看了書才知道,它是牛乳發酵後的最後一道工序,被古人譽為人間美味的極品。 醍醐寺 的由來還有個美麗的傳說,貞觀寺的高僧被遠山的五色祥雲所吸引,來到山頂,看到一位老者在品嘗山泉,嘖嘖稱贊山泉的味道堪比醍醐美味。看到高僧聖寶後,說自己是此地的神,願助高僧修行。於是他便在此成立的寺廟。此後,天皇們不斷的加蓋和擴建 醍醐寺 ,知道耳熟能詳的豐臣秀吉在晚年時欽點此處為賞花宴會舉辦地,其子豐臣秀賴傳承父親的喜好,繼續加蓋 醍醐寺 。於是至今, 醍醐寺 還有豐太閣巡游的表演,豐臣秀賴也在巡游列隊之中。
醍醐寺 中有幾處風雅的庭院,三寶院栽垂枝櫻,迦藍院種楓樹, 靈寶 院培育八重櫻,弁天堂與弁天池的搭配更是庭院小景的巔峰之作。弁天堂與弁天池最著名的景觀應該是滿目紅葉配上亭閣小橋。我在春季到訪,覺得翠綠與它也極其融洽。它既遺世獨立的矗立在池塘的一側,像個高雅的美人,又親和的允許旅人近距離走動,當人走在橋上,登上閣樓時,有種走在畫中的感覺。它絕對是我在庭院中最痴迷的一處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