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首紀念】【春華秋實 一首情詩】京都的旅行美學 (五入京都,關西掠影)

那年,我唯一的小煩惱就是要寫一篇以“預約櫻花雨”打頭的文章。在我的想象中,櫻花雨的場景應該是粉白的花瓣應許了風的追求,從天空中徐徐飄落。而在這初花時分,距離櫻花吹雪肯定還有一段光景。離開 京都 的前一日,我和友人小天漫步在建仁寺。已經換裝為和服的我,手裡拿了一把傘,無雨,只為拍照好看。忽然小天像發現瑰寶一樣的興奮,叫我跟隨他到廟宇一角。果然沒幾步路後,我們見到最早開花的枝垂櫻.
我一直覺得,枝垂櫻是 日本 櫻花大軍中的天使。開的早,它會比主流染井吉野早兩周開。種的多,但凡是有名的神社和寺廟,必定從百年前就種植枝垂這個品種的櫻花。凋謝的晚,晚櫻時分還能見到她堅挺著美著。
在如同粉色雨絲般的垂櫻下,我撐開了傘。我的櫻花雨,接來了早春的櫻花雨。


總有人問我,正櫻花季為何讓人魂牽夢縈。早櫻不好麽,晚櫻不好麽?我覺得都好,只是正櫻花更好。 日本 的大街小巷,山間河畔,種植最多的就是染井吉野櫻。只有它有實力,用滿開把你拉進一個天旋地轉的浪漫粉色世界。她樹冠修長,如雲如蓋。一朵鮮花有五片花瓣,最初開花時是嫩粉,像懵懂少女純潔的愛情。臨近凋謝時是粉白,隨風飛舞時用秒速5釐米降落的姿態被譽為“吹雪”.
在它開的最旺盛的幾天,你會遇到一條條粉色隧道,這不是一顆兩顆 大樹 能形成的,非得在種滿年長的吉野櫻,長約一公里的路邊,河提邊,才能找到。我此生到目前為止,也只遇到過一次。
遺憾,是沒有了。還想遇到嗎?想的!
這樣的盛景,不需要攝影師去刻意找角度體現一幅滿眼櫻粉的畫面,它真實而親切的讓每個路過的人,流連忘返。



很多看了我照片的讀者問我:“Yoki,告訴我,這到底在哪裡?”相信我,其實我比你們還想知道,因為我還想重返故地。只是我們出去旅行是不可能像行車記錄儀器那樣無刻不記錄的行蹤。這樣的景色,只要在吉野櫻最盛的那幾日,在 京都 鴨川旁的很多街道都能遇到。
染井吉野嬌弱又美艷,花期短,易凋謝。拋去對隧道般的櫻花源的執念。年長吉野櫻或八重櫻,都有獨木成林的美麗。
我在 奈良 的一個清晨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巷上,上學的孩子騎著自行車,從我身邊穿過,一位出門買菜的阿嬤拎著菜籃子開門走出院落。見到我拿著相機,對我揮了揮手,指向了路的盡頭。我隱約看到高聳的粉色,走進一看,幾顆垂櫻生長在小小的街心公園中,我走過它們時,自己竟是如此的渺小。


告別了頂棚般的垂櫻,我們繼續向著浮見堂方向走去。只為昨日臨近天黑時,眼見吉野櫻已經凋謝,卻驚鴻一瞥的看到有幾樹八重櫻開的正好。斬櫻這事情,千萬不可懈怠,遇到了就要早日前去相會。果然,八重櫻的枝丫上已經長出了些許翠綠的嫩葉,這是櫻花將謝的預兆。我們趕緊拍下了幾張還有八分滿的照片,併在樹下休憩許久。
當天,驟雨來襲,風神降臨。等我們第二天一早再去時,已經是風吹雪的景象了。

\-- 晚櫻,關山櫻在下雨關山 櫻,這個屬於八重櫻家族的晚櫻,是我最早認識的櫻花。在 上海 家的小區內,種滿了一排氣派的 關山 櫻,在每年四月中旬時,我熱衷於在 關山 櫻樹下飯後散步。
基於對 關山 櫻滿開時節的充分瞭解,讓我在染井櫻近凋謝時十分的從容。比起櫻花季節去早了的焦急等待,我享受著白色花瓣飄落在身邊的浪漫與依舊能看到滿目粉色的幸福。



我遇到過的最年長的 關山 櫻,是在 醍醐寺 的 靈寶 館。今年的櫻花比去年早開了一個月,寺廟入口那條種滿了吉野櫻的參道早就已經變成了一片翠綠。我和先生戲稱,每年4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本該在花海下舉辦的豐太閣花見巡游竟成了初夏巡游了。如果豐臣秀吉本人來了豈不掃興。
踱步到 靈寶 館內,想去參觀下陳列了4萬多件國寶與重點保護文物的博物館。不料又被幾株 大樹 堵住了腳。我之前就抱怨過,滿開櫻花樹絕對是時間荒廢者,無論我之前有多少緊湊的計劃,碰到她只能服輸,乖乖的停留在她身下欣賞拍照,忘記時間。
和我同樣毛病的還是來自於世界各地的旅人,連 日本 本地人都停留在樹下不停的贊嘆:“好美,好美啊!”



地面和溪中有多少花瓣,樹丫就有多少等著飄落。




此刻的我,享受著最後的櫻花雨。此去一別,又是一年。




京都 女子穿和服,頭髮總是梳的服帖妥當一絲不苟。和游客們喜歡在頭上簪花不同,她們並不會在頭髮上做多餘的修飾,她行走時儀態優雅,低眉淺笑。選擇顏色時,也以偏素雅為主,素色的色無地,配不同款式腰帶,就紅白喜事各種場合都可以去了。在重要的日子里,她們把和服作為隆重的禮服裝在身上。和服之於她們,是生活中的儀式感,有著幸福和榮耀。




而旅人們在 京都 穿和服,是演繹旅行中的儀式感。無論女子在現實生活中是什麼職業,一旦換上和服,便多了幾分婉約與復古。我樂此不疲的把和服作為美學搭配課題來研究。
頭髮是必須要盤上的,還得把細細挑選好發飾簪在盤發的一側.每次搭配最花費我腦力的無疑是腰帶。面對丸帶,袋帶,半幅帶,在款式上就得選上片刻,顏色是最挑戰的部分。每個提供換裝的店鋪,總是讓人先選好想穿的和服,再拿來一群相稱的腰帶給我挑選。穿上身前,我會拿著腰帶與和服花色作比對,或選擇和服中已經有的顏色,或索性挑選撞色, 比如 粉配藍,紫配黃。
本地女子系腰帶,會考慮到是否已經婚配。一般來說,未婚的少女會繫上蝴蝶結款的文庫結,已婚的則摺疊成小枕頭樣式的太鼓結。一些講究的女將,還會考慮到腰帶花色與和服意境上的呼應。 比如 春末會穿灰紫色的和服,配上落櫻繽紛的花色。而秋天則會穿 上慄 色和服,配帶有紅楓或菊花的腰帶。
旅人們不需要嚴格遵守和服的規則,一切都是以自己的喜好為主。我們圖的,不就是留下美麗的身影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