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哥游列國第二十六季:新加坡









1816年,萊佛士被任命為明古連總督。1818年,萊佛士再度來到了 蘇門答臘 。1819年2月29日,萊佛士登上馬來亞半島南端的一個小島,當時這裡只是一處人煙稀少的漁村,但萊佛士很快看出這是個天然良港,含有無限商機,就以極低微的代價租下這塊土地,插上 英國 國旗、駐扎軍隊,招募勞工開荒山填沼澤、築路道修碼頭,從事城市和港口建設,這就是今天的 新加坡 。雖然此舉未獲得當時合法 蘇丹 的認可,但萊佛士最終取得 新加坡 的治理權,成為 新加坡 的總督。1823年,萊佛士卸下明古連總督一職。1824年,萊佛士乘“榮譽號”回 英國 ,不幸途中遇大火,家產和收藏付之一炬。
1824年起, 新加坡 全境均歸屬 英國 管轄,成為 英國 在遠東進行轉口貿易的商埠和在 東南亞 主要軍事基地。此後,遠道而來的 中國 人和馬來半島及其他各地的移民大量涌入,共同為開發這片熱土,逐漸形成以華人占多數,包括馬來族、 印度 族、 巴基斯坦 人等民族在內的多民族移民社會。
1826年,萊佛士爵士在45歲生日的前一天在 倫敦 與世長辭。
這個地方就是1819年萊佛士登岸處。塑有萊佛士白色全身石塑像,交叉雙臂,瞭望大海,若有所思。塑像背後是駁船碼頭。



















1959年, 新加坡 獨立,1965年正式建國。擺脫殖民統治後的 新加坡 ,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發展的新路,短短數十年迅速從一個轉口商港變成現代化 新興 國家,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跡。
魚尾獅是一種虛構的獅頭魚身的動物。魚尾獅於1964年由時任Van Klddf水族館館長的Fraser Brunner先生設計,設計概念是將現實和傳說合二為一:獅頭代表傳說中的“獅城”,魚尾浮泳於層層海浪間,代表 新加坡 從漁港變成商港的特性,也象徵著當年飄洋過海,南下謀生求存,刻苦耐勞的祖祖輩輩。1966年,魚尾獅被 新加坡 旅游局採用作為標誌,一直沿用到1997年。
我們現在看到的魚尾獅塑像是由雕刻家林浪新先生和他的兩個孩子於1972年共同雕塑完成,高8.6米,重70噸, 獅子 口中噴出一股清水,另一座高2米的小型魚尾獅雕像也在同一時期完成。大小魚尾獅最初建在安德遜橋邊的魚尾獅公園,1972年9月15日,當時擔任 新加坡 總理的李光耀為魚尾獅公園剪彩開幕,他在致詞時表示,希望魚尾獅能成為 新加坡 的象徵,就如艾菲爾塔是 巴黎 的象徵一樣。2002年9月15日,30年前建成的魚尾獅,被移到現在的魚尾獅公園。
新加坡 標誌魚尾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