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哥游列國第二十六季:新加坡







離開魚尾獅公園後,我們就近前往 聖安德烈 教堂。
聖安德烈 教堂是 新加坡 最著名的一座教堂。1834年, 聖安德烈 教堂作為 新加坡 聖公會的第一座教堂,舉行奠基禮,1837年教堂落成並開始使用。由於曾經兩次遭雷擊,教堂於1852—1856年間關閉,後在原址重建。
聖安德烈 教堂坐東向西,位於整個院落的中央,最引人註目的是它西面正門之上的塔樓,高63米。 聖安德烈 教堂的外牆潔白亮麗,經歷了百多年的滄桑卻仍舊光彩照人。據說是將貝殼磨成灰,加入蛋白和糖調成糊狀,再放入浸泡到柔軟的椰子殼,就製成了一種實用又美觀的石膏。將其塗在建築的錶面,不容易出現裂痕,而且潔白有 光澤 。
可惜今天我們到達的時候,發現 聖安德烈 教堂在全面整修,被包得嚴嚴實實。無奈,只能就近在臨時過渡的場所里感受一下,在門口的指示牌上得窺一下全貌。










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這條街在世界各國海員中是相當聞名的,只要一提起武吉士村,馬上就會令人想到美麗女招待在酒吧內接待客人的情景。80年代末,原本的武吉士街受到了市區重建計劃的影響而被迫拆除。90年代中期,考慮到武吉士街所具有的特殊社會與文化意義, 新加坡 旅游促進局在原本的武吉士街對面另闢了一條步行街,恢復了武吉士街的原貌。這條步行街也被取名為武吉士街。
1996 年, 白沙 浮商業城(Bugis Junction)落成,這是 新加坡 最大的室內冷氣購物步行街,商業城內一共有四條步行街,其中之一便是武吉士街的原址。步行街內,商鋪林立,各色商品琳琅滿目,各國游客熙熙攘攘、擠擠挨挨、摩肩接踵,非常熱鬧。












蘇丹 回教堂是 新加坡 最大的清真寺,主祈禱堂可容納多達數千名教徒同時進行禮拜。回教堂擁有兩座金黃色的大圓頂,有四座對稱的宣禮塔,以及許多小亭和小塔。
1819年,當 新加坡 割讓給 英國 時,島主天猛公阿卜杜勒·拉赫曼,和 柔佛 蘇丹 東姑胡先要求用一些財富來換取他們的權力。因此,萊佛士每年給予天猛公和 蘇丹 津貼,還讓他們使用甘榜格南區作為住所。甘榜格南附近區域也分配給馬來人和其他穆斯林。 蘇丹 東姑胡先在此建造了宮殿,許多 蘇丹 和天猛公的追隨者從 廖內群島 、 馬六甲 和 蘇門答臘 來到甘榜格南。從1824年至1826年,胡先在他的宮殿旁邊建造一座清真寺,資金來自 英國 東 印度 公司。
由於伊斯蘭社區發展迅速, 蘇丹 回教堂很快變得太小。1924年,清真寺建立一百周年,批准了一項計劃,建立一座新的清真寺。今天我們見到的回教堂就是在回教堂百年慶典後重建的, 蘇丹 回教堂自建成以來一直基本保持不變。1975年, 蘇丹 回教堂被列為 新加坡 國家古跡。
進入 蘇丹 回教堂,男士的短褲、女士的短褲、裙子必須過膝,不能露出膝蓋,如果不符合要求,回教堂入口處會免費提供長袍或圍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