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哥游列國第二十六季:新加坡
味道鮮美的午魚湯。 青龍菜。 炒米粉。 炸雞翅。 廈門街:飯後,日叔把摩托車暫時留在好彩薄餅,Victor開車載著我、日叔、靜靜同學到 廈門 街,我們在 廈門 街散步消食。
廈門 街(Amoy Street)位於 新加坡 核心商業區,是 新加坡 最早建成的街道之一,現在是一條單行道。
早於1830年代, 廈門 街就已經有其記載。Amoy是 廈門 的英文舊稱,這裡的早期居民多數來自 廈門 ,此街因而得名。街道兩旁的建築物是建於20世紀初的店屋, 新加坡 的城市建設是盡可能地保留歷史建築, 廈門 街的老建築已經成為保護建築,使得這裡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貌。 這是 福建 會館,成立年代已無從考證,但據推測應該在1860年之前。這是從1860年一份 福建 人結婚證書上已有天福宮 福建 會館字樣的歷史資料上確定的。 福建 會館還建有多所學校。1929年到1949年,校祖陳嘉庚擔任 福建 會館主席,推進各項運動,團結 新加坡 全體 福建 華僑,進而團結南洋各地閩僑會館以及 全南 洋各地的華僑華人,該運動使得陳嘉庚成為 福建 華僑乃至整個華僑社會的領袖。 在 廈門 街看到老爺車,日叔忍不住上去合影一下。 新加坡 的汽車使用成本比較高。在 新加坡 ,如果你想買車,要先登記,等待搖號抽車牌。你要先抽到車牌,有牌瞭然後才能買車。並且車牌是有年限的,只有十年,因此 新加坡 的汽車是十年強制報廢,持有成本比較高。而這種老爺車的持有成本就更高了,每年只有二十八天時間可以開出門。每輛車每年只有二十八張使用捲,每出門一次收取一張,如果超出次數,將面臨巨額罰款。所以擁有老爺車的發燒友絕對是非富即貴,難怪日叔這麼興奮。 這裡的天后宮是 新加坡 國家古跡。天后宮始於1821年,原來只是一個簡單的神壇,供奉媽祖。1939年到1942年,天后宮重建,此後一直香火鼎盛,並於1973年被列為國家古跡。天后宮也是 新加坡 本地 福建 人最大的同鄉組織—— 福建 會館的前身。 天后宮後門的牆壁上描繪著當年 福建 人下南洋的情形,《過番歌》應該能勾起無數老華僑的記憶。 散步消食結束,熱心的Victor又把我們載到好彩薄餅取日叔的摩托車,然後Victor送靜靜同學回家,日叔騎摩托車送我回酒店。
新加坡游第四日:新的一天的行程,從一碗肉脞面(BAK CHOR MEE)開始。 中峇魯釀豆腐食早:清晨,大雨傾盆,並且似乎短時間沒有要休息的樣子,我就踱到酒店附近的中峇魯釀豆腐,要了一碗肉脞面,靜等雨歇。脞是細小瑣碎的意思,肉脞面,就是碎肉面,當然內容可以更豐富一些。乾面加一碗湯,可以當拌面吃,也可以倒入湯,當湯麵吃。
中峇魯組屋:此次 新加坡 之行選擇住在中峇魯,一是位處市中心,二是這裡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戰前格局。中峇魯範圍不大,地處高樓林立的鬧市區,鬧中取靜,與周邊風格迥異卻不顯突兀。1936年, 英國 殖民政府在中峇魯修建了 新加坡 第一批公共住屋,雖然經歷了二戰戰火,但中峇魯仍然完整地保存下來。2003年, 新加坡 政府宣佈中峇魯為保留區,這裡與眾不同的建築外觀,永久成為 新加坡 歷史遺產的一部分。
中峇魯主要幾種樓型,一種是三層為主的騎樓,一座一戶,有點像 福州 舊茶亭街和 廈門 中山 路,高一些的樓應該是後期改建的,但盡可能與周邊建築保持一致。 一種也是三層為主的騎樓(當地叫組屋,,不同的是每層一戶,二、三層的住戶通過一樓旁邊的戶外樓梯通行。 還有一種是四層或更高一些的組屋,螺旋式的戶外樓梯是最大特色,已經和我們的單元房十分的接近。從不同的房型可以看出當地一定歷史時期建築的發展史。鬱達夫、劉海粟當年到 新加坡 ,都曾住過中峇魯,鬱達夫當年住的是忠坡路第65座組屋三樓24號,有興趣的可以去打打卡。 當地的齊天大聖廟,見證了中峇魯的發展,也反映了當地的民間信仰和華人特色。 本來想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結果雨沒有要停的意思,果斷改變行程,把今天調整為文化之旅。出門攔了輛的士,直奔 新加坡 國家博物館。 新加坡 的士起步價4.1元新幣,一公里後開始加價,十公里以內每400米加0.24元新幣,超過十公里以後每350米加0.24元新幣,等待每45秒加0.24元新幣。 新加坡 城市面積不大,如果不是太遠,打的似乎也還可以。
廈門 街(Amoy Street)位於 新加坡 核心商業區,是 新加坡 最早建成的街道之一,現在是一條單行道。
早於1830年代, 廈門 街就已經有其記載。Amoy是 廈門 的英文舊稱,這裡的早期居民多數來自 廈門 ,此街因而得名。街道兩旁的建築物是建於20世紀初的店屋, 新加坡 的城市建設是盡可能地保留歷史建築, 廈門 街的老建築已經成為保護建築,使得這裡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貌。 這是 福建 會館,成立年代已無從考證,但據推測應該在1860年之前。這是從1860年一份 福建 人結婚證書上已有天福宮 福建 會館字樣的歷史資料上確定的。 福建 會館還建有多所學校。1929年到1949年,校祖陳嘉庚擔任 福建 會館主席,推進各項運動,團結 新加坡 全體 福建 華僑,進而團結南洋各地閩僑會館以及 全南 洋各地的華僑華人,該運動使得陳嘉庚成為 福建 華僑乃至整個華僑社會的領袖。 在 廈門 街看到老爺車,日叔忍不住上去合影一下。 新加坡 的汽車使用成本比較高。在 新加坡 ,如果你想買車,要先登記,等待搖號抽車牌。你要先抽到車牌,有牌瞭然後才能買車。並且車牌是有年限的,只有十年,因此 新加坡 的汽車是十年強制報廢,持有成本比較高。而這種老爺車的持有成本就更高了,每年只有二十八天時間可以開出門。每輛車每年只有二十八張使用捲,每出門一次收取一張,如果超出次數,將面臨巨額罰款。所以擁有老爺車的發燒友絕對是非富即貴,難怪日叔這麼興奮。 這裡的天后宮是 新加坡 國家古跡。天后宮始於1821年,原來只是一個簡單的神壇,供奉媽祖。1939年到1942年,天后宮重建,此後一直香火鼎盛,並於1973年被列為國家古跡。天后宮也是 新加坡 本地 福建 人最大的同鄉組織—— 福建 會館的前身。 天后宮後門的牆壁上描繪著當年 福建 人下南洋的情形,《過番歌》應該能勾起無數老華僑的記憶。 散步消食結束,熱心的Victor又把我們載到好彩薄餅取日叔的摩托車,然後Victor送靜靜同學回家,日叔騎摩托車送我回酒店。
新加坡游第四日:新的一天的行程,從一碗肉脞面(BAK CHOR MEE)開始。 中峇魯釀豆腐食早:清晨,大雨傾盆,並且似乎短時間沒有要休息的樣子,我就踱到酒店附近的中峇魯釀豆腐,要了一碗肉脞面,靜等雨歇。脞是細小瑣碎的意思,肉脞面,就是碎肉面,當然內容可以更豐富一些。乾面加一碗湯,可以當拌面吃,也可以倒入湯,當湯麵吃。
中峇魯組屋:此次 新加坡 之行選擇住在中峇魯,一是位處市中心,二是這裡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戰前格局。中峇魯範圍不大,地處高樓林立的鬧市區,鬧中取靜,與周邊風格迥異卻不顯突兀。1936年, 英國 殖民政府在中峇魯修建了 新加坡 第一批公共住屋,雖然經歷了二戰戰火,但中峇魯仍然完整地保存下來。2003年, 新加坡 政府宣佈中峇魯為保留區,這裡與眾不同的建築外觀,永久成為 新加坡 歷史遺產的一部分。
中峇魯主要幾種樓型,一種是三層為主的騎樓,一座一戶,有點像 福州 舊茶亭街和 廈門 中山 路,高一些的樓應該是後期改建的,但盡可能與周邊建築保持一致。 一種也是三層為主的騎樓(當地叫組屋,,不同的是每層一戶,二、三層的住戶通過一樓旁邊的戶外樓梯通行。 還有一種是四層或更高一些的組屋,螺旋式的戶外樓梯是最大特色,已經和我們的單元房十分的接近。從不同的房型可以看出當地一定歷史時期建築的發展史。鬱達夫、劉海粟當年到 新加坡 ,都曾住過中峇魯,鬱達夫當年住的是忠坡路第65座組屋三樓24號,有興趣的可以去打打卡。 當地的齊天大聖廟,見證了中峇魯的發展,也反映了當地的民間信仰和華人特色。 本來想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結果雨沒有要停的意思,果斷改變行程,把今天調整為文化之旅。出門攔了輛的士,直奔 新加坡 國家博物館。 新加坡 的士起步價4.1元新幣,一公里後開始加價,十公里以內每400米加0.24元新幣,超過十公里以後每350米加0.24元新幣,等待每45秒加0.24元新幣。 新加坡 城市面積不大,如果不是太遠,打的似乎也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