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建國、鼎盛、領悟、幻滅,讀懂吳哥藝術之外的美
↑吳哥寺 鼎盛時期的吳哥,國力強盛,人心穩定,所以吳哥寺中的人物雕刻都顯示出富足之後的從容。
阿普莎拉,攪拌乳海時從水中誕生的仙女,在吳哥寺中有1500多個,姿態萬千,婀娜多姿,美麗無比。 ↑吳哥寺 和佛教基督教崇尚精神不同, 印度 教崇尚肉體,追求飽滿的肉體,健康、豐滿、漂亮的肉體在吳哥寺表達的淋漓盡致,飄逸的裙裾甚至可以感知到絲綢的重量。 她們都半閉著眼睛,表現出一種從容,微笑輕鬆喜悅的美從臉上洋溢出來,使人感到格外的舒服和輕鬆,沒有絲毫的壓力和莊嚴。 下身圍著一塊薄薄的布料,似乎還是濕露露的,腰部的裝飾,頭上的花冠,手的動作,那麼輕盈,半閉著眼睛誘惑你停下腳步。 據周達觀說,這些阿普莎拉當時都是彩色的,非常鮮艷,鑲滿了珠寶和鑽石,還貼有金箔。 ↑吳哥寺 這一黑一白的姐倆兒,優美的姿態,手執蓮花,低眉順眼,那種安詳與沉靜,是富足之後的穩定生活帶來的幸福感。 ↑吳哥寺 坐著的阿普莎拉,姿態更加曼妙,充分表現出女性優美自在的身姿。 ↑吳哥寺 和 中國 的傳統文化中裹得嚴嚴實實的女性雕像相反,位於熱帶地區的吳哥,更崇尚表達肉體之美,半裸的上身將女性的肉體美表現的淋漓盡致,非常坦蕩,思無邪。 ↑吳哥寺 這個頭戴花冠,手執蓮花的阿普莎拉,不知想起了什麼喜事,笑得牙齒都露出來了,這是吳哥所有寺廟中唯一一個笑得露出牙齒的阿普莎拉。 不知 蒙古 人周達觀初到吳哥,看到這樣的飄逸的女人,會不會當場暈倒。 ↑吳哥寺 ↑吳哥寺 猴子在 印度 教裡面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型活動都有猴子出場。在西游記中,猴子是當仁不讓的主角。 ↑吳哥寺 牆邊上成群結隊,無處不在的阿普莎拉。 ↑吳哥寺 三角楣上的浮雕,蛇神那迦的輪廓,每一個小神靈都雕刻得無比精細。 ↑吳哥寺 ↑吳哥寺 ↑吳哥寺 ↑吳哥寺 這位大神的動作充滿了動感,仿佛馬上就要活了一般,你會覺得似乎馬上就要看到他的下一個動作。 ↑吳哥寺 ↑吳哥寺 八臂毗濕奴,位於第三道迴廊供官員進出的門樓內。是用一塊完整的大石塊雕刻而成。但是這尊神像放在這裡顯得太過高大的,可能是後來搬過來的。 ↑吳哥寺 蘇耶跋摩二世開始追求永恆,所以這時期吳哥寺已經全部改用石頭建造了,這個穹頂的複雜程度夠學建築的研究一陣子了。 ↑吳哥寺 ↑吳哥寺 細讀吳哥寺浮雕壁畫第三層迴廊外面周長600米,高2米的圍牆上,刻滿了精細的淺浮雕。如果說吳哥是藝術瑰寶,那麼這些浮雕就是瑰寶上最燦爛的明珠。 從明暗交錯的迴廊中走過,不由得放慢腳步,開始細細體味這些浮雕壁畫,尋找神靈給我們的啟示。 ↑吳哥寺 浮雕描述了毗濕奴及其多個化身的故事,內容多取材於 印度 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浮雕故事的敘述方式是逆時針的,所以要讓畫面在左邊逆時針看。 如此之長的壁畫,沒有任何留白,沒有一丁點空餘的地方,充分體現出 印度 教繁複的美,如同 印度 布印滿花紋看不出底色的風格。幾千個人物,幾千個頭,幾千條手臂幾千隻腳,無數的兵刃,全部呈現在畫面中,井然有序,每一個細節都雕刻得精細完美,沒有一絲一毫的馬虎和對付,不知道當時的工匠們是如何完成這浩大的工程的。 吳哥寺浮雕壁畫,是 印度 教史詩的繪本。 印度 教有一種原始性,充滿了孩子的童趣,西游記其實就是衍生於 印度 教,所以類似於童話。在當時普通老百姓大多不識字, 印度 教都靠戲劇和講故事來傳播,所以老百姓耳熟能詳,工匠們畫起來也很通俗易懂。 ↑吳哥寺 最好找本靠譜的書,對照著看,不然這麼混亂的場面真是搞不定呢。 這是毗濕奴大戰阿修羅的場面。 ↑吳哥寺 善神大戰阿修羅。
一般畫面中上部、正對視野的都是主要人物,中部都是坐騎或者次一級的神,畫面最下方成群結隊的都是普通士兵。全都混戰在一起。 ↑吳哥寺 浮雕層次分明,前景、中景、後景十分清晰,主要人物突出,每隔兩三米就會出現一個主角來表現層次。畫面一般都是從兩邊向中央發展,在中央形成高潮。 ↑吳哥寺 攪拌乳海的故事,畫面非常宏大,找了各種角度也沒辦法拍出大場面的感覺。 戴頭錐的是善神,在畫面右側,全都一個姿勢,是copy、paste出來的麽。 ↑吳哥寺 中間還有指揮者。 ↑吳哥寺 戴花冠的是阿修羅,在畫面左邊。和善神在兩邊拼命使勁拉動著蛇神,腿部肌肉的張力能夠體會出神們是多麼的用力。 ↑吳哥寺 畫面正中的是毗濕奴,站在神龜上,幫助穩定住曼陀羅山,使兩邊的力量保持平衡。 人物動作都非常飽滿,身體充分拉開的張力,仿佛能夠感知到速度和力量。 ↑吳哥寺 據周達觀所說,當年的浮雕上都有鮮艷的色彩,關鍵部分還貼有金箔,後來暹羅人入侵後把金箔都剝走了,現在很多浮雕上面還有殘留的色彩。 ↑吳哥寺 黑天站在人形化的巨鳥迦樓羅身上,和十二臂阿修羅波諾大戰。 ↑吳哥寺 阿修羅被黑天打敗,向濕婆認錯,濕婆原諒了他,請求黑天保留他的手臂。
阿普莎拉,攪拌乳海時從水中誕生的仙女,在吳哥寺中有1500多個,姿態萬千,婀娜多姿,美麗無比。 ↑吳哥寺 和佛教基督教崇尚精神不同, 印度 教崇尚肉體,追求飽滿的肉體,健康、豐滿、漂亮的肉體在吳哥寺表達的淋漓盡致,飄逸的裙裾甚至可以感知到絲綢的重量。 她們都半閉著眼睛,表現出一種從容,微笑輕鬆喜悅的美從臉上洋溢出來,使人感到格外的舒服和輕鬆,沒有絲毫的壓力和莊嚴。 下身圍著一塊薄薄的布料,似乎還是濕露露的,腰部的裝飾,頭上的花冠,手的動作,那麼輕盈,半閉著眼睛誘惑你停下腳步。 據周達觀說,這些阿普莎拉當時都是彩色的,非常鮮艷,鑲滿了珠寶和鑽石,還貼有金箔。 ↑吳哥寺 這一黑一白的姐倆兒,優美的姿態,手執蓮花,低眉順眼,那種安詳與沉靜,是富足之後的穩定生活帶來的幸福感。 ↑吳哥寺 坐著的阿普莎拉,姿態更加曼妙,充分表現出女性優美自在的身姿。 ↑吳哥寺 和 中國 的傳統文化中裹得嚴嚴實實的女性雕像相反,位於熱帶地區的吳哥,更崇尚表達肉體之美,半裸的上身將女性的肉體美表現的淋漓盡致,非常坦蕩,思無邪。 ↑吳哥寺 這個頭戴花冠,手執蓮花的阿普莎拉,不知想起了什麼喜事,笑得牙齒都露出來了,這是吳哥所有寺廟中唯一一個笑得露出牙齒的阿普莎拉。 不知 蒙古 人周達觀初到吳哥,看到這樣的飄逸的女人,會不會當場暈倒。 ↑吳哥寺 ↑吳哥寺 猴子在 印度 教裡面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型活動都有猴子出場。在西游記中,猴子是當仁不讓的主角。 ↑吳哥寺 牆邊上成群結隊,無處不在的阿普莎拉。 ↑吳哥寺 三角楣上的浮雕,蛇神那迦的輪廓,每一個小神靈都雕刻得無比精細。 ↑吳哥寺 ↑吳哥寺 ↑吳哥寺 ↑吳哥寺 這位大神的動作充滿了動感,仿佛馬上就要活了一般,你會覺得似乎馬上就要看到他的下一個動作。 ↑吳哥寺 ↑吳哥寺 八臂毗濕奴,位於第三道迴廊供官員進出的門樓內。是用一塊完整的大石塊雕刻而成。但是這尊神像放在這裡顯得太過高大的,可能是後來搬過來的。 ↑吳哥寺 蘇耶跋摩二世開始追求永恆,所以這時期吳哥寺已經全部改用石頭建造了,這個穹頂的複雜程度夠學建築的研究一陣子了。 ↑吳哥寺 ↑吳哥寺 細讀吳哥寺浮雕壁畫第三層迴廊外面周長600米,高2米的圍牆上,刻滿了精細的淺浮雕。如果說吳哥是藝術瑰寶,那麼這些浮雕就是瑰寶上最燦爛的明珠。 從明暗交錯的迴廊中走過,不由得放慢腳步,開始細細體味這些浮雕壁畫,尋找神靈給我們的啟示。 ↑吳哥寺 浮雕描述了毗濕奴及其多個化身的故事,內容多取材於 印度 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浮雕故事的敘述方式是逆時針的,所以要讓畫面在左邊逆時針看。 如此之長的壁畫,沒有任何留白,沒有一丁點空餘的地方,充分體現出 印度 教繁複的美,如同 印度 布印滿花紋看不出底色的風格。幾千個人物,幾千個頭,幾千條手臂幾千隻腳,無數的兵刃,全部呈現在畫面中,井然有序,每一個細節都雕刻得精細完美,沒有一絲一毫的馬虎和對付,不知道當時的工匠們是如何完成這浩大的工程的。 吳哥寺浮雕壁畫,是 印度 教史詩的繪本。 印度 教有一種原始性,充滿了孩子的童趣,西游記其實就是衍生於 印度 教,所以類似於童話。在當時普通老百姓大多不識字, 印度 教都靠戲劇和講故事來傳播,所以老百姓耳熟能詳,工匠們畫起來也很通俗易懂。 ↑吳哥寺 最好找本靠譜的書,對照著看,不然這麼混亂的場面真是搞不定呢。 這是毗濕奴大戰阿修羅的場面。 ↑吳哥寺 善神大戰阿修羅。
一般畫面中上部、正對視野的都是主要人物,中部都是坐騎或者次一級的神,畫面最下方成群結隊的都是普通士兵。全都混戰在一起。 ↑吳哥寺 浮雕層次分明,前景、中景、後景十分清晰,主要人物突出,每隔兩三米就會出現一個主角來表現層次。畫面一般都是從兩邊向中央發展,在中央形成高潮。 ↑吳哥寺 攪拌乳海的故事,畫面非常宏大,找了各種角度也沒辦法拍出大場面的感覺。 戴頭錐的是善神,在畫面右側,全都一個姿勢,是copy、paste出來的麽。 ↑吳哥寺 中間還有指揮者。 ↑吳哥寺 戴花冠的是阿修羅,在畫面左邊。和善神在兩邊拼命使勁拉動著蛇神,腿部肌肉的張力能夠體會出神們是多麼的用力。 ↑吳哥寺 畫面正中的是毗濕奴,站在神龜上,幫助穩定住曼陀羅山,使兩邊的力量保持平衡。 人物動作都非常飽滿,身體充分拉開的張力,仿佛能夠感知到速度和力量。 ↑吳哥寺 據周達觀所說,當年的浮雕上都有鮮艷的色彩,關鍵部分還貼有金箔,後來暹羅人入侵後把金箔都剝走了,現在很多浮雕上面還有殘留的色彩。 ↑吳哥寺 黑天站在人形化的巨鳥迦樓羅身上,和十二臂阿修羅波諾大戰。 ↑吳哥寺 阿修羅被黑天打敗,向濕婆認錯,濕婆原諒了他,請求黑天保留他的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