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izzle帶你玩小眾#一萬公里的念想,一萬種“意”想不到(意大利南北自駕十萬字超全攻略)
↑Venchi ↑Venchi ↑Venchi 眼前的這場雨,似乎沒有要停的意思,沒完沒了地飄著、落著。而我們撐著傘、啃著冰淇淋,不知不覺竟也走到了市政廣場。
市政廣場因靠近市政廳而得名,又叫“領主廣場”,是 佛羅倫薩 共和 國起源與歷史的焦點,現為 佛羅倫薩 的中心廣場。整個廣場呈開放的L型,柯西莫一世的騎馬青銅雕像位於正中,雖廣場然面積不大,但因擁有眾多雕塑精品而成為游人必訪之地,有“露天雕塑博物館”之稱,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立於市政廳門口的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複製品,真跡藏於學院美術館內)。
此外,還有由巴托洛米奧· 阿曼 納蒂創作的《海神噴泉》(建於1563—1575年,複製品,真跡藏於國家博物館),暗喻 佛羅倫薩 的海上統治權;由巴齊奧·邦迪奈利創作的《海格力斯和凱克斯》(建於1525年—1534年,複製品);由本齊·迪喬內和西莫內·托冷蒂設計的晚哥特式風格的琅琪敞廊(又稱傭兵涼亭,建於1376—1382年),是 佛羅倫薩 歷代修道院院長與城市行政長官的就職典禮之處,已成為 佛羅倫薩 民主的象徵,裡面陳列著諸多精美絕倫的人物雕刻, 比如 風格主義大師詹波隆那創作的《強擄薩賓婦女玻莉塞娜》(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頂級作品之一),再如樣式主義大師貝紐維多·切利尼用了10年時間創作的《帕爾修斯與美杜沙》(表現的是 希腊 英雄帕爾修斯,左手高舉著美杜莎血淋淋的頭,右手持刀,左腿彎曲,敵人的身體就在他的腳下,輪廓清晰健美,解剖結構準確精細,是樣式主義雕塑藝術的典範之作)等等,無一不給人駐足欣賞的理由。
下麵第一張圖來自《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的動圖,電影中有蠻多場景都是在此發生的。 ↑領主廣場 ↑領主廣場 ↑領主廣場 ↑領主廣場 位於琅琪敞廊對面的,是具有齒牒狀牆垛、建於14世紀的韋奇奧宮(Palazzo Vecchio,又稱 佛羅倫薩 舊宮),現為 佛羅倫薩 的市政廳。從裝飾有雙獅雕塑的大門進入,可以看到眾多雕塑,再往裡走便是博物館;二樓是一個五百人議事大廳(不允許參觀),兩側牆壁上有米開朗基羅的著作《勝利》。而舊宮上那座高94米的阿諾爾福塔(Torre d'Arnolfo)是 佛羅倫薩 除聖母百花大教堂外,最重要的地標,登頂可眺望聖母百花大教堂及城景。
由於霸霸沒有拍照片,再次借用下電影中的截圖,男女主後面的那座尖尖塔就是阿諾爾福塔。 ↑領主廣場 【Tips】韋奇奧宮
① 門票:博物館12.5歐元,塔樓12.5歐元,博物館和塔樓聯票17.5歐元。
② 開放時間:
>博物館:4月1日至9月30日周五至次周三9:00-23:00,周四9:00-14:00;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周五至次周三9:00-21:00,周四9:00-14:00;12月25日閉館;
>塔樓:4月1日至9月30日周五至次周三9:00-21:00,周四10:00-14:00;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周五至次周三10:00-17:00,周四10:00-14:00
看攻略的時候,有好多人推薦市政廣場這邊一家名曰All'antico Vinaio的店,說裡面的 三明 治巨好吃,然後霸霸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尋了過去。儘管下著小雨,但門口已經大排場龍。當我們好不容易擠進了店內時,差點被那股撲面而來的夾雜著熏肉味和奶酪味的氣味給勸退。
但本著“來都來了”的執念,我們硬著頭皮點了一個看著最最最清淡的口味嘗試(sorry我已經忘記是什麼口味了),但看到店員 大方 地砸了一大坨山羊奶酪在麵包胚上時,霸霸整個人都顫抖了……常規款的分量都相當大,我們三人均只啃了幾口就放棄了,恕我們欣賞不來,告辭。 ↑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 在吃了一肚子涼氣後,我們便馬不停蹄地去烏菲茲美術館接受藝術的洗禮、文化的熏陶了,希望用視覺和精神的饕餮盛宴,來填補味覺和肉體的蒼白。
提到烏菲茲美術館,不得不提的是 佛羅倫薩 的“無冕之王”——美第奇家族。坐落在阿諾河畔的烏菲茲美術館始建於1560年,直到1581年才全部完工,原本是美第奇家族的行政辦公室(Uffizi是 意大利 語“辦公室”的意思),後來,美第奇家族後裔把所有藏品都捐給了政府,1765 年這裡正式成為對外開放的公立美術館。20世紀之前,美術館位於第三層樓上;20世紀初,建立了版畫、素描館等各類專室,之後,隨著美術館的幾次改擴建,在一層和二層也增加了展區,現在美術館的精華集中在二層,參觀順序也從二層開始,再到一層。
還記得瓦 薩里 嗎?就是那個在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下繪製《末日審判》壁畫的大師,作為美第奇家族的御用建築師,瓦 薩里 主導設計了烏菲茲美術館,他將兩棟原本南北平行延伸的狹長三層樓建築,設計成互相連接的“U”字形,東翼、西翼和南翼均有一條走廊,圍繞著中間的庭院,走廊一側便是展廳室。而南翼那個帶有三個拱門的白色主立面,正對著阿諾河,簡潔而不失大氣。(就是下圖中紅框部分) ↑烏菲茲美術館 作為世界三大美術館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 美國 芝加哥 美術館、 西班牙 普拉 多美術館),烏菲茲美術館以其質優量多的繪畫作品而聞名於世。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估計, 意大利 囊括了全世界60%的藝術品,其中50%在 佛羅倫薩 。而全世界60多幅頂級繪畫傑作中,有27幅在烏菲茲美術館,由此可見,其在藝術領域的地位。
在這裡,不僅可欣賞到 意大利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作品,還能欣賞到來自 西班牙 、 德國 、 荷蘭 等國家的名畫傑作。而這逾10萬件的藏品又按照創作時間和創作流派分為93個展廳,幾乎涵蓋了整個西方美術史,從古 希腊 雕塑到18世紀 威尼斯 油畫應有盡有,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鎮館之寶——波提切利的《春》和《維納斯的誕生》,此外,達· 芬奇 的《天使報喜》、米開朗基羅的《聖家族》、提香的《烏爾比諾維納斯》和《花神》、拉斐爾的自畫像及 卡拉 瓦喬的《美杜莎》等,都是不可錯過的作品。
如前所述,烏菲茲美術館的繪畫作品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幾乎無人能及,但這並不意味它只有繪畫,這裡的 的雕塑作品同樣優秀。繪畫作品主要展示在二樓的展廳內,而雕塑作品則直接陳列走廊上。 比如 東翼門廳內擺放著歷代美第奇公爵的半身肖像畫,而走廊里則擺放著美第奇家族從15世紀到17世紀收集到的古 羅馬 時期的雕像,其中有不少還是古 希腊 雕像的複製品。
【畫外音】這些雕像,隨手一拍都是一個表情包! ↑烏菲茲美術館 ↑烏菲茲美術館 ↑烏菲茲美術館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是整個美術館的精髓之所在,按時間及流派展出了諸多大師的作品,下麵第一、二張圖分別是二樓45間展室及一樓48間展室的分佈圖,其中,二樓展廳作品收藏詳情如下:
1號展室是考古間,藝術品主要來源於 羅馬 ;
2-6號展室是從13世紀開始的中世紀 意大利 繪畫藝術,主要有契馬布埃、杜喬·迪·波尼賽尼亞和喬托的作品,2號展室中就有喬托的名作《寶座上的聖母》。
7-14號展室是文藝復興初期的作品,其中8號展室里保羅.烏切羅的《聖 羅馬 諾德戰役》和弗蘭切斯卡的《烏爾比諾公爵夫婦肖像》不可錯過;而10-14號展室主要展出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 意大利 肖像畫的先驅者——波提切利的作品,包括鎮館之寶《維納斯的誕生》和《春》。
15-29號展室是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的作品。其中15號展室集中了達· 芬奇 的作品,最著名的是《天使報喜》,25號展室有米開朗基羅的《聖家族》,但現在25-34、41/43/44展室關閉了,他們的畫都被移到了35號展廳。
30-45號展室則是較近代的作品。 ↑烏菲茲美術館 ↑烏菲茲美術館 這裡不得不提醒大家一句,參觀美術館前一定一定一定要做好功課!再不濟也要臨時抱個佛腳——去現場租個語音導覽,或者像霸霸在前文攻略里提到過一樣,下個類似於“美景聽聽”這樣的景點解說app,花點錢充個會員,一路走一路聽,會有意思很多。否則你進去之後,連“哇”的對象都沒有,整個人就是雲里霧裡的,去了和沒去一樣。
為了讓大家能徹底領會什麼是“保姆級攻略”,在寫這part的時候,霸霸特意跑去人家的官網看看美術館作品簡介,意圖翻譯出來造福人類(真是瘋了)。後來意外發現,在馬蜂窩上已經有高人(就是“美景聽聽”的攻略號)碼過介紹美術館作品的長文!看看,這就是霸霸提前不做好功課吃的虧!現在借用高人的鏈接供大家參考下。
【傳送門】圖解烏菲茲美術館: http://www.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27175.html
不過為了讓文章內容更加精確豐滿,霸霸還是去官網看了簡介,並結合其他參考資料,挑了幾幅名作進行簡單解析。官網有英文版的介紹,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下哦。這個網站還涵蓋了皮蒂宮和波 波里 花園的介紹、門票購買、美術館預約等內容,後文我會詳細介紹如何購買門票及預約美術館。
【傳送門】烏菲茲美術館官網作品簡介: https://www.uffizi.it/en/the-uffizi/artworks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2號展室】喬托《寶座上的聖母》,1300-1305年
喬托,還認識嗎?前文提到過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喬托鐘樓的設計者,他是第一個在繪畫中擺脫僵硬平面的拜占庭風格,以自然的筆調和戲劇性的人物造型,來描繪裝飾性宗教畫的畫家,成為 意大利 文藝復興美術領域的開山祖師,被譽為“ 歐洲 繪畫之父”、“西方繪畫之父”。這種特點在《寶座上的聖母》這幅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畫面上的人物非常立體,衣服的皺摺描繪得細膩自然, 比如 聖母外著黑色斗篷,內搭半透明白衣,不僅表現出她青春溫婉的氣息,還強調了其女性特征,這對於之前的畫家而言是不可想象的。且整幅作品具有很強的張力、活力和透視感,營造出了一種無憂無慮的氛圍——這就是拜占庭藝術風格轉變至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關鍵,因為身體的平板性以及對人體特征的掩飾是拜占庭繪畫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儘管喬托並未完全擺脫此時期描繪寶座聖母的主流畫風之影響, 比如 用一尊宏偉的寶座將聖母提升起來,與敬奉的人們拉開距離,並通過嚴格的對稱使畫面顯得莊嚴;又 比如 通過突出聖母來強調等級關係,導致聖母的大小與其他人相比仍是不成比例的,同時也用金色的背景代表著神性。但總體而言,不管是畫中人物筆觸筆調的突破,還是整幅畫所表現出的那種空間縱深感和透視感,都會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無愧於“ 歐洲 繪畫之父”之盛譽。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7號展室】 安吉 利科《聖母加冕》
這幅祭壇畫《聖母加冕》是 安吉 利科除了《天使報喜》外最優秀的作品。他既採用了馬薩喬的光線和明暗透視的新手法,又保持了宗教藝術的傳統特色,尤其是畫中那些看似純潔清高、但又帶點孩子氣的天使們,充分體現了人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由主義。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8號展室】弗蘭切斯卡《烏爾比諾公爵夫婦肖像》,1473-1475年
在西方藝術史上,肖像畫的起源可追溯到古 羅馬 時期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一些描繪,而《烏爾比諾公爵夫婦肖像》則是文藝復興時期最有名的肖像畫之一。作者弗蘭切斯卡以穩重的色調、完美的構圖和具有強烈真實感的描寫能力,在文藝復興畫家中占據重要地位。
《烏爾比諾公爵夫婦肖像》是弗蘭切斯卡為烏爾比諾公爵和他的妻子巴蒂斯塔·斯福爾扎繪製的。畫中人物表情莊重,且皆以側面半身像示人,這既體現傳統肖像畫的側身像要求,也是對被畫者個人隱私的保護——因為公爵在戰場上失去了右眼、折斷了鼻梁骨,所以為了掩蓋這一缺陷,作者採用他左側的臉來描畫,從這一點便可看出當時肖像畫極度講究真實的特質。
另外,這幅肖像畫對人物面部和裝飾品的再現非常細緻, 比如 公爵骨折過的鷹鉤鼻被表現得精確無誤,薄得幾乎看不見的上唇、眼角和臉頰的皺紋都毫無修飾地被描繪了出來,我們甚至能看到公爵臉上那四個明顯的斑點;再 比如 公爵夫人珍珠項鏈上的 光澤 也被刻畫很顯眼。
而這幅畫的背景則將夫婦二人的權勢、財富與地位展現無疑——那片連綿不斷的風景正是烏比諾公爵的屬地,但這同一塊地域又做了細節上的區分。右側屬於公爵的那部分有一處寬闊的水域,使得整體顏色較亮;而公爵夫人則處在一大塊陰影遮蔽的背景中。
而整幅畫除了盡情展現畫中人對自己命運和財富的完全主宰外,並未傳遞任何宗教或精神上的象徵意義,這種畫面主旨表達上的差異與是該作與以往肖像畫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也預示著至此開始,肖像畫完全拋棄了宗教或道德的暗示,只強調人性,充滿了傾訴者和表達者的個人尊嚴。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9號展室】安托尼奧:《女人肖像圖》,1475年
畫面上這個側面半身的女子,身著15世紀 佛羅倫薩 典型的女士連衣裙,浮花錦鍛非常精美;脖子上掛著一串珍珠項鏈,弔墜上是一個躺在紅寶石上的天使。而天藍色的背景不但正好和女子雪白的膚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還為畫面增加了獨特的色彩協調感。
作為文藝復興時期 佛羅倫薩 畫派的畫家,安托尼奧把羅倫薩派風格特點表現得淋淋盡致, 比如 通過著重使用線條和色彩對比度來表現人物的靜美; 比如 從不同平面來描繪女子衣服上的花紋圖案,由此增加了織物的紋理感,進而提升畫面真實性。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10-14號展室】波提切利《春》,1482年
波切提利在十五世紀 意大利 藝壇上占據著特殊地位,他的風格不僅在當時是獨特的,從整個 歐洲 繪畫史來看,也是異常突出的,甚至被認為是拉斐爾的前奏。在他的作品中,交織著兩種極不相同的因素——一種是中世紀的神秘色彩,另一種則是強烈的人文主義傾向,即大量採用教會反對的異教題材,表現現實人間的生活氣息,突出世俗精神,尤其是他率先大膽地畫出全裸人物,對後期繪畫影響極大。這其中,《春》和《維納斯的誕生》兩幅畫可謂是精品中的精品,成為烏菲茲美術館的兩大鎮館之寶。
作品是波提切利從波利齊安諾的寓言詩《春》出發,對古代神話故事的重新演繹。畫中人物線條流暢,細膩優美,色彩明亮燦爛,形象清晰可辨。美麗端莊的維納斯位居中央,她閑散優雅卻略帶愁容地等待著春的降臨,而被矇住雙眼的愛神丘比特則在她頭頂自由飛舞著。在維納斯的右手邊,三美神翩然起舞,主神宙斯的特使墨丘利手持 和平 之杖,驅散暗示著“無知”的烏 雲和 冬之陰霾。在維納斯的左手邊,身著盛裝的花神弗羅娜飄然而至,將鮮花撒向人間,寓意“春回大地、萬木崢嶸”的季節即將來臨,而她身後的風神正擁抱春神款款而來。此外,波提切利還繪製了約130種帶有精妙細節的各類花卉,而這些花真實存在於各個季節 佛羅倫薩 郊外的山坡上,這不禁為整幅畫營造出盎然的生機 和美 感。
由於波提切利採用的是傳統的蛋清畫法,因此畫面給人一種特殊的純凈、通透的感覺,尤其是畫中的眾女神,各個膚若凝脂、金髮飄逸。但細看之下不難發現,畫中人物的神態其實並無多少歡樂之情,反而多了幾分淡淡的憂愁與迷惘。這種歡樂和憂傷的矛盾化處理,實則暗藏了波提切利作畫時的真實心境和狀態——據說波提切利當時是抱病從命作畫的,因此作品難免透出藏不住的憂郁色彩。而這也是文藝復興時,人文主義精神滲入文藝創作的一大體現。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10-14號展室】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 ,1485年
波提切利這幅《維納斯的誕生》,表現的是 希腊 神話中代表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從大海中誕生的場景。在光線極其柔和的海面上,維納斯裸露著身體站在貝殼之上,亭亭玉立,面容靜謐,眼中卻略帶悲憫之情;而畫面左側的西風之神塞弗由洛斯和他的情人克洛利斯則飄浮在空中,將貝殼輕輕吹向岸邊,維納斯的頭髮在不經意間隨風飄散。此時,春之女神靜候在岸邊,欲為其披上將帶有鮮花圖案的紅色披風。
這幅畫的與眾不同之處,不僅在於波提切利通過強調人物輪廓線來使整幅畫充滿了淺浮雕的效果,而非通過傳統意義上的明暗法,還在於他以神話為主題,賦予了維納斯人類的精神性,並將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思潮融匯其中:美是不可能逐步完善或從非美中產生,美只能是自我完成,它是無可比擬的,美是不生不滅的永恆。
細看整幅畫,仍舊會發現波提切利那矛盾心理之所在。整幅畫的風景描繪得十分玄妙,由大海的波織和漫天的芳草組成的淺淡色調主宰著畫面,充滿了 佛羅倫薩 畫派的特點。而處在中央的維納斯,姿態輕柔地傾斜著,象徵著理想中的美麗;微弱的明暗對比掠過她的身體,突顯出那種有別於肉欲的至善至美。但是,維納斯的目光和表情卻是靜中帶愁,絲毫沒有新生的喜悅和期待,作者以此傳達了“一切美好都是短暫的”的思想,也可以看出波提切利本身略帶悲觀主義的性格。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10-14號展室】波提切利《持勛章的人》,1470-1475年
《持勛章的人》曾經被美第奇家族的卡羅王視為珍寶收藏,儘管人們曾多次企圖辨識出畫中的年輕人,但他的名字卻依舊無人知曉,如蒙娜麗莎般神秘。
畫中的年輕人衣著朴素,將富有力量和敏感的臉龐面向前方,他手持一枚鍍金的石膏勛章,上面畫的是老科西莫·德·美第奇的頭像,正是他建立了美第奇家族在 佛羅倫薩 的勢力。儘管畫中的年輕人看著特別正襟危坐,但卻強烈而準確地傳達了人物本身的性格。與人物相比,其背後的托斯卡納景色畫得相當粗糙,但這完全合乎透視法的原則,在藍天下伸向遠方。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10-14號展室】波提切利《聖母的加冕禮》,1488-1490年
《聖母的加冕禮》是波提切利為 威尼斯 聖馬可大教堂所畫的祭壇畫,因此具有更多的精神寓意及多方預示,充滿神秘感。該畫完成於波提切利畫風成熟時期,在同時代具有很前衛的風格。畫作為上下構圖,上半部人物環繞在一圈擴散的金光周圍,畫面中的上帝正在為跪下的聖母 瑪利亞 加冕,她身邊是翩翩起舞的天使;下半部為四聖人,分別是使徒約翰、奧古斯丁、傑羅米和聖特裡吉歐。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18號展室】講壇展廳La Tribuna
在二樓43個畫室中唯一一個不能進入的是這個八角形的La Tribuna(講壇展廳),弗朗切斯科一世大公的個人收藏與青睞之物均擺放於此,是美第奇家族藏品中的核心。5780個來自 印度 洋的珍珠母貝鋪滿在塗有深紅色清漆的穹頂與牆面上,並鍍有多層黃金,奢華之氣呼之欲出。穹頂上有一盞外部的燈和風向標,風向標像一朵玫瑰,而燈是一個日晷,每當春秋分和夏冬至時,太陽將穿過樓頂的洞,向世人展示一個微縮的宇宙。
其中,那座公元前二世紀古 希腊 青銅雕像的複製品——《美第奇的維納斯》 大理 石雕像,是展廳內的一大看點。1802年被拿破侖劫掠到盧浮宮,一直到1816年才被送回 佛羅倫薩 。 ↑烏菲茲美術館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35號展室】達· 芬奇 《天使報喜》,1472 年
“天使報喜”是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中最常表現的主題之一,被很多畫家畫過,其中較著名的一為 安吉 利科所作,另一幅便是達· 芬奇 這幅。達· 芬奇 繪於早期的這幅《天使報喜》,是為奧利韋托的聖·巴特羅麥奧教堂繪製的,講述的是《新約全書•馬太福音》第一章第一節聖母 瑪利亞 受聖靈感召而懷孕的故事,畫面描述的是故事中天使加百列與聖母對話這一段情節。
達· 芬奇 採用橫幅對稱的構圖形式,不僅讓視野更加開闊,還將跪在草坪上傳達神旨的天使和坐在庭院里悠閑讀書的 瑪利亞 形象,描繪得活靈活現。整個畫面極富戲劇張力, 瑪利亞 錶面上雖然神態平靜,但往後一縮的左手卻將她內心的驚訝之情顯露無遺,似乎在懷疑自己錯了天使的話。
此外,這幅畫還體現出達· 芬奇 高超的細節寫實技巧,例如天使的翅膀細緻到足以和真實鳥類媲美;聖母面前的 大理 石台 座裝飾得絲絲入扣,那些鋪滿草坪的美麗花朵都有原型可尋,兩人身上的衣褶更是達· 芬奇 經過大量習作之後才畫下來的。但這幅畫最為世人稱道的則是人物背後那些充滿了達· 芬奇 特色的風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海港城市隱約可見,焦點透視法的運用,不僅突出了繪畫的三維空間,也賦予了其更多的故事性。
註意:我沒有拍實物,下圖源於網絡。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35號展室】達· 芬奇 《基督受洗》,1470-1475年
“基督受洗”是一個基督教傳統繪畫題材,這幅畫是應瓦隆勃羅薩教團之邀,為該教團的一所寺院而畫的,畫上的人物略顯獃板,充滿宗教圖解的味道。那時的達· 芬奇 尚未離開老師委羅基奧的工作室,因此這幅畫的主要構圖據說是委羅基奧完成的,達· 芬奇 只畫了左側兩個小天使中左邊一個,可就這個側面形象的天使,從人物造型和臉部的神情表現來看,似乎都要比老師所畫的其他幾個人物生動得多。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35號展室】米開朗基羅《聖家族》,1505-1506年
《聖家族》題材在文藝復興時期極受歡迎,純真美好的聖母子形像令人愉悅,不僅傳達聖經寓意,也符合了世人對家庭溫馨和諧的願望,因此常用代表圓滿、完美的圓幅創作。而米開朗基羅的這幅《聖家族》是應佛羅倫斯富商阿尼奧羅·多尼所托而繪製的,據說是為了紀念其與妻子的新生子,這也是米開朗基羅傳世的唯一完成的木板蛋彩畫。
聖家族三個人物互相凝視的眼神、扭轉的肢体都環繞成封閉的動勢,正好配合了整個圓形構圖。一道水平方向的石牆將畫面隔成前後兩個區塊:後方裸體人群是 約旦 河邊等待受洗的人們,象徵了耶穌到來之前的未 開化 世界;前方的聖家族則代表了基督降臨後的新世界;而在兩者間的小男孩,正是未來以洗禮帶領人們進入基督教化的施洗約翰。在舊世界,他是唯一仰頭望見未來救贖的人物。
細看整件作品,你會發現它無不體現著米開朗基羅本人的藝術審美和創造力,首先,人物的安排十分緊密,在視覺上形成集中有力的構圖效果;其次,不僅聖母后面背景里的人物個個肌肉發達,充滿雕塑感,連聖母都被刻畫得如男人一般強壯,她身著古代服飾,並沒有披戴頭巾或面紗,還裸露著一隻手臂;最後,畫中跪坐著的聖母正轉過頭將聖嬰從聖約瑟的手中小心地接過來,姿勢較為扭曲,已經表現出文藝復興盛期後的“矯飾主義”特征(都說米開朗基羅羅是矯飾主義的創始人),也具備了宗教的內涵:聖母仰望聖嬰的眼神,有慈愛也有崇敬,她以莊嚴的姿態承接了神的托付。
市政廣場因靠近市政廳而得名,又叫“領主廣場”,是 佛羅倫薩 共和 國起源與歷史的焦點,現為 佛羅倫薩 的中心廣場。整個廣場呈開放的L型,柯西莫一世的騎馬青銅雕像位於正中,雖廣場然面積不大,但因擁有眾多雕塑精品而成為游人必訪之地,有“露天雕塑博物館”之稱,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立於市政廳門口的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複製品,真跡藏於學院美術館內)。
此外,還有由巴托洛米奧· 阿曼 納蒂創作的《海神噴泉》(建於1563—1575年,複製品,真跡藏於國家博物館),暗喻 佛羅倫薩 的海上統治權;由巴齊奧·邦迪奈利創作的《海格力斯和凱克斯》(建於1525年—1534年,複製品);由本齊·迪喬內和西莫內·托冷蒂設計的晚哥特式風格的琅琪敞廊(又稱傭兵涼亭,建於1376—1382年),是 佛羅倫薩 歷代修道院院長與城市行政長官的就職典禮之處,已成為 佛羅倫薩 民主的象徵,裡面陳列著諸多精美絕倫的人物雕刻, 比如 風格主義大師詹波隆那創作的《強擄薩賓婦女玻莉塞娜》(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頂級作品之一),再如樣式主義大師貝紐維多·切利尼用了10年時間創作的《帕爾修斯與美杜沙》(表現的是 希腊 英雄帕爾修斯,左手高舉著美杜莎血淋淋的頭,右手持刀,左腿彎曲,敵人的身體就在他的腳下,輪廓清晰健美,解剖結構準確精細,是樣式主義雕塑藝術的典範之作)等等,無一不給人駐足欣賞的理由。
下麵第一張圖來自《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的動圖,電影中有蠻多場景都是在此發生的。 ↑領主廣場 ↑領主廣場 ↑領主廣場 ↑領主廣場 位於琅琪敞廊對面的,是具有齒牒狀牆垛、建於14世紀的韋奇奧宮(Palazzo Vecchio,又稱 佛羅倫薩 舊宮),現為 佛羅倫薩 的市政廳。從裝飾有雙獅雕塑的大門進入,可以看到眾多雕塑,再往裡走便是博物館;二樓是一個五百人議事大廳(不允許參觀),兩側牆壁上有米開朗基羅的著作《勝利》。而舊宮上那座高94米的阿諾爾福塔(Torre d'Arnolfo)是 佛羅倫薩 除聖母百花大教堂外,最重要的地標,登頂可眺望聖母百花大教堂及城景。
由於霸霸沒有拍照片,再次借用下電影中的截圖,男女主後面的那座尖尖塔就是阿諾爾福塔。 ↑領主廣場 【Tips】韋奇奧宮
① 門票:博物館12.5歐元,塔樓12.5歐元,博物館和塔樓聯票17.5歐元。
② 開放時間:
>博物館:4月1日至9月30日周五至次周三9:00-23:00,周四9:00-14:00;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周五至次周三9:00-21:00,周四9:00-14:00;12月25日閉館;
>塔樓:4月1日至9月30日周五至次周三9:00-21:00,周四10:00-14:00;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周五至次周三10:00-17:00,周四10:00-14:00
看攻略的時候,有好多人推薦市政廣場這邊一家名曰All'antico Vinaio的店,說裡面的 三明 治巨好吃,然後霸霸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尋了過去。儘管下著小雨,但門口已經大排場龍。當我們好不容易擠進了店內時,差點被那股撲面而來的夾雜著熏肉味和奶酪味的氣味給勸退。
但本著“來都來了”的執念,我們硬著頭皮點了一個看著最最最清淡的口味嘗試(sorry我已經忘記是什麼口味了),但看到店員 大方 地砸了一大坨山羊奶酪在麵包胚上時,霸霸整個人都顫抖了……常規款的分量都相當大,我們三人均只啃了幾口就放棄了,恕我們欣賞不來,告辭。 ↑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 在吃了一肚子涼氣後,我們便馬不停蹄地去烏菲茲美術館接受藝術的洗禮、文化的熏陶了,希望用視覺和精神的饕餮盛宴,來填補味覺和肉體的蒼白。
提到烏菲茲美術館,不得不提的是 佛羅倫薩 的“無冕之王”——美第奇家族。坐落在阿諾河畔的烏菲茲美術館始建於1560年,直到1581年才全部完工,原本是美第奇家族的行政辦公室(Uffizi是 意大利 語“辦公室”的意思),後來,美第奇家族後裔把所有藏品都捐給了政府,1765 年這裡正式成為對外開放的公立美術館。20世紀之前,美術館位於第三層樓上;20世紀初,建立了版畫、素描館等各類專室,之後,隨著美術館的幾次改擴建,在一層和二層也增加了展區,現在美術館的精華集中在二層,參觀順序也從二層開始,再到一層。
還記得瓦 薩里 嗎?就是那個在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下繪製《末日審判》壁畫的大師,作為美第奇家族的御用建築師,瓦 薩里 主導設計了烏菲茲美術館,他將兩棟原本南北平行延伸的狹長三層樓建築,設計成互相連接的“U”字形,東翼、西翼和南翼均有一條走廊,圍繞著中間的庭院,走廊一側便是展廳室。而南翼那個帶有三個拱門的白色主立面,正對著阿諾河,簡潔而不失大氣。(就是下圖中紅框部分) ↑烏菲茲美術館 作為世界三大美術館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 美國 芝加哥 美術館、 西班牙 普拉 多美術館),烏菲茲美術館以其質優量多的繪畫作品而聞名於世。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估計, 意大利 囊括了全世界60%的藝術品,其中50%在 佛羅倫薩 。而全世界60多幅頂級繪畫傑作中,有27幅在烏菲茲美術館,由此可見,其在藝術領域的地位。
在這裡,不僅可欣賞到 意大利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作品,還能欣賞到來自 西班牙 、 德國 、 荷蘭 等國家的名畫傑作。而這逾10萬件的藏品又按照創作時間和創作流派分為93個展廳,幾乎涵蓋了整個西方美術史,從古 希腊 雕塑到18世紀 威尼斯 油畫應有盡有,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鎮館之寶——波提切利的《春》和《維納斯的誕生》,此外,達· 芬奇 的《天使報喜》、米開朗基羅的《聖家族》、提香的《烏爾比諾維納斯》和《花神》、拉斐爾的自畫像及 卡拉 瓦喬的《美杜莎》等,都是不可錯過的作品。
如前所述,烏菲茲美術館的繪畫作品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幾乎無人能及,但這並不意味它只有繪畫,這裡的 的雕塑作品同樣優秀。繪畫作品主要展示在二樓的展廳內,而雕塑作品則直接陳列走廊上。 比如 東翼門廳內擺放著歷代美第奇公爵的半身肖像畫,而走廊里則擺放著美第奇家族從15世紀到17世紀收集到的古 羅馬 時期的雕像,其中有不少還是古 希腊 雕像的複製品。
【畫外音】這些雕像,隨手一拍都是一個表情包! ↑烏菲茲美術館 ↑烏菲茲美術館 ↑烏菲茲美術館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是整個美術館的精髓之所在,按時間及流派展出了諸多大師的作品,下麵第一、二張圖分別是二樓45間展室及一樓48間展室的分佈圖,其中,二樓展廳作品收藏詳情如下:
1號展室是考古間,藝術品主要來源於 羅馬 ;
2-6號展室是從13世紀開始的中世紀 意大利 繪畫藝術,主要有契馬布埃、杜喬·迪·波尼賽尼亞和喬托的作品,2號展室中就有喬托的名作《寶座上的聖母》。
7-14號展室是文藝復興初期的作品,其中8號展室里保羅.烏切羅的《聖 羅馬 諾德戰役》和弗蘭切斯卡的《烏爾比諾公爵夫婦肖像》不可錯過;而10-14號展室主要展出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 意大利 肖像畫的先驅者——波提切利的作品,包括鎮館之寶《維納斯的誕生》和《春》。
15-29號展室是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的作品。其中15號展室集中了達· 芬奇 的作品,最著名的是《天使報喜》,25號展室有米開朗基羅的《聖家族》,但現在25-34、41/43/44展室關閉了,他們的畫都被移到了35號展廳。
30-45號展室則是較近代的作品。 ↑烏菲茲美術館 ↑烏菲茲美術館 這裡不得不提醒大家一句,參觀美術館前一定一定一定要做好功課!再不濟也要臨時抱個佛腳——去現場租個語音導覽,或者像霸霸在前文攻略里提到過一樣,下個類似於“美景聽聽”這樣的景點解說app,花點錢充個會員,一路走一路聽,會有意思很多。否則你進去之後,連“哇”的對象都沒有,整個人就是雲里霧裡的,去了和沒去一樣。
為了讓大家能徹底領會什麼是“保姆級攻略”,在寫這part的時候,霸霸特意跑去人家的官網看看美術館作品簡介,意圖翻譯出來造福人類(真是瘋了)。後來意外發現,在馬蜂窩上已經有高人(就是“美景聽聽”的攻略號)碼過介紹美術館作品的長文!看看,這就是霸霸提前不做好功課吃的虧!現在借用高人的鏈接供大家參考下。
【傳送門】圖解烏菲茲美術館: http://www.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27175.html
不過為了讓文章內容更加精確豐滿,霸霸還是去官網看了簡介,並結合其他參考資料,挑了幾幅名作進行簡單解析。官網有英文版的介紹,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下哦。這個網站還涵蓋了皮蒂宮和波 波里 花園的介紹、門票購買、美術館預約等內容,後文我會詳細介紹如何購買門票及預約美術館。
【傳送門】烏菲茲美術館官網作品簡介: https://www.uffizi.it/en/the-uffizi/artworks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2號展室】喬托《寶座上的聖母》,1300-1305年
喬托,還認識嗎?前文提到過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喬托鐘樓的設計者,他是第一個在繪畫中擺脫僵硬平面的拜占庭風格,以自然的筆調和戲劇性的人物造型,來描繪裝飾性宗教畫的畫家,成為 意大利 文藝復興美術領域的開山祖師,被譽為“ 歐洲 繪畫之父”、“西方繪畫之父”。這種特點在《寶座上的聖母》這幅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畫面上的人物非常立體,衣服的皺摺描繪得細膩自然, 比如 聖母外著黑色斗篷,內搭半透明白衣,不僅表現出她青春溫婉的氣息,還強調了其女性特征,這對於之前的畫家而言是不可想象的。且整幅作品具有很強的張力、活力和透視感,營造出了一種無憂無慮的氛圍——這就是拜占庭藝術風格轉變至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關鍵,因為身體的平板性以及對人體特征的掩飾是拜占庭繪畫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儘管喬托並未完全擺脫此時期描繪寶座聖母的主流畫風之影響, 比如 用一尊宏偉的寶座將聖母提升起來,與敬奉的人們拉開距離,並通過嚴格的對稱使畫面顯得莊嚴;又 比如 通過突出聖母來強調等級關係,導致聖母的大小與其他人相比仍是不成比例的,同時也用金色的背景代表著神性。但總體而言,不管是畫中人物筆觸筆調的突破,還是整幅畫所表現出的那種空間縱深感和透視感,都會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無愧於“ 歐洲 繪畫之父”之盛譽。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7號展室】 安吉 利科《聖母加冕》
這幅祭壇畫《聖母加冕》是 安吉 利科除了《天使報喜》外最優秀的作品。他既採用了馬薩喬的光線和明暗透視的新手法,又保持了宗教藝術的傳統特色,尤其是畫中那些看似純潔清高、但又帶點孩子氣的天使們,充分體現了人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由主義。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8號展室】弗蘭切斯卡《烏爾比諾公爵夫婦肖像》,1473-1475年
在西方藝術史上,肖像畫的起源可追溯到古 羅馬 時期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一些描繪,而《烏爾比諾公爵夫婦肖像》則是文藝復興時期最有名的肖像畫之一。作者弗蘭切斯卡以穩重的色調、完美的構圖和具有強烈真實感的描寫能力,在文藝復興畫家中占據重要地位。
《烏爾比諾公爵夫婦肖像》是弗蘭切斯卡為烏爾比諾公爵和他的妻子巴蒂斯塔·斯福爾扎繪製的。畫中人物表情莊重,且皆以側面半身像示人,這既體現傳統肖像畫的側身像要求,也是對被畫者個人隱私的保護——因為公爵在戰場上失去了右眼、折斷了鼻梁骨,所以為了掩蓋這一缺陷,作者採用他左側的臉來描畫,從這一點便可看出當時肖像畫極度講究真實的特質。
另外,這幅肖像畫對人物面部和裝飾品的再現非常細緻, 比如 公爵骨折過的鷹鉤鼻被表現得精確無誤,薄得幾乎看不見的上唇、眼角和臉頰的皺紋都毫無修飾地被描繪了出來,我們甚至能看到公爵臉上那四個明顯的斑點;再 比如 公爵夫人珍珠項鏈上的 光澤 也被刻畫很顯眼。
而這幅畫的背景則將夫婦二人的權勢、財富與地位展現無疑——那片連綿不斷的風景正是烏比諾公爵的屬地,但這同一塊地域又做了細節上的區分。右側屬於公爵的那部分有一處寬闊的水域,使得整體顏色較亮;而公爵夫人則處在一大塊陰影遮蔽的背景中。
而整幅畫除了盡情展現畫中人對自己命運和財富的完全主宰外,並未傳遞任何宗教或精神上的象徵意義,這種畫面主旨表達上的差異與是該作與以往肖像畫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也預示著至此開始,肖像畫完全拋棄了宗教或道德的暗示,只強調人性,充滿了傾訴者和表達者的個人尊嚴。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9號展室】安托尼奧:《女人肖像圖》,1475年
畫面上這個側面半身的女子,身著15世紀 佛羅倫薩 典型的女士連衣裙,浮花錦鍛非常精美;脖子上掛著一串珍珠項鏈,弔墜上是一個躺在紅寶石上的天使。而天藍色的背景不但正好和女子雪白的膚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還為畫面增加了獨特的色彩協調感。
作為文藝復興時期 佛羅倫薩 畫派的畫家,安托尼奧把羅倫薩派風格特點表現得淋淋盡致, 比如 通過著重使用線條和色彩對比度來表現人物的靜美; 比如 從不同平面來描繪女子衣服上的花紋圖案,由此增加了織物的紋理感,進而提升畫面真實性。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10-14號展室】波提切利《春》,1482年
波切提利在十五世紀 意大利 藝壇上占據著特殊地位,他的風格不僅在當時是獨特的,從整個 歐洲 繪畫史來看,也是異常突出的,甚至被認為是拉斐爾的前奏。在他的作品中,交織著兩種極不相同的因素——一種是中世紀的神秘色彩,另一種則是強烈的人文主義傾向,即大量採用教會反對的異教題材,表現現實人間的生活氣息,突出世俗精神,尤其是他率先大膽地畫出全裸人物,對後期繪畫影響極大。這其中,《春》和《維納斯的誕生》兩幅畫可謂是精品中的精品,成為烏菲茲美術館的兩大鎮館之寶。
作品是波提切利從波利齊安諾的寓言詩《春》出發,對古代神話故事的重新演繹。畫中人物線條流暢,細膩優美,色彩明亮燦爛,形象清晰可辨。美麗端莊的維納斯位居中央,她閑散優雅卻略帶愁容地等待著春的降臨,而被矇住雙眼的愛神丘比特則在她頭頂自由飛舞著。在維納斯的右手邊,三美神翩然起舞,主神宙斯的特使墨丘利手持 和平 之杖,驅散暗示著“無知”的烏 雲和 冬之陰霾。在維納斯的左手邊,身著盛裝的花神弗羅娜飄然而至,將鮮花撒向人間,寓意“春回大地、萬木崢嶸”的季節即將來臨,而她身後的風神正擁抱春神款款而來。此外,波提切利還繪製了約130種帶有精妙細節的各類花卉,而這些花真實存在於各個季節 佛羅倫薩 郊外的山坡上,這不禁為整幅畫營造出盎然的生機 和美 感。
由於波提切利採用的是傳統的蛋清畫法,因此畫面給人一種特殊的純凈、通透的感覺,尤其是畫中的眾女神,各個膚若凝脂、金髮飄逸。但細看之下不難發現,畫中人物的神態其實並無多少歡樂之情,反而多了幾分淡淡的憂愁與迷惘。這種歡樂和憂傷的矛盾化處理,實則暗藏了波提切利作畫時的真實心境和狀態——據說波提切利當時是抱病從命作畫的,因此作品難免透出藏不住的憂郁色彩。而這也是文藝復興時,人文主義精神滲入文藝創作的一大體現。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10-14號展室】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 ,1485年
波提切利這幅《維納斯的誕生》,表現的是 希腊 神話中代表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從大海中誕生的場景。在光線極其柔和的海面上,維納斯裸露著身體站在貝殼之上,亭亭玉立,面容靜謐,眼中卻略帶悲憫之情;而畫面左側的西風之神塞弗由洛斯和他的情人克洛利斯則飄浮在空中,將貝殼輕輕吹向岸邊,維納斯的頭髮在不經意間隨風飄散。此時,春之女神靜候在岸邊,欲為其披上將帶有鮮花圖案的紅色披風。
這幅畫的與眾不同之處,不僅在於波提切利通過強調人物輪廓線來使整幅畫充滿了淺浮雕的效果,而非通過傳統意義上的明暗法,還在於他以神話為主題,賦予了維納斯人類的精神性,並將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思潮融匯其中:美是不可能逐步完善或從非美中產生,美只能是自我完成,它是無可比擬的,美是不生不滅的永恆。
細看整幅畫,仍舊會發現波提切利那矛盾心理之所在。整幅畫的風景描繪得十分玄妙,由大海的波織和漫天的芳草組成的淺淡色調主宰著畫面,充滿了 佛羅倫薩 畫派的特點。而處在中央的維納斯,姿態輕柔地傾斜著,象徵著理想中的美麗;微弱的明暗對比掠過她的身體,突顯出那種有別於肉欲的至善至美。但是,維納斯的目光和表情卻是靜中帶愁,絲毫沒有新生的喜悅和期待,作者以此傳達了“一切美好都是短暫的”的思想,也可以看出波提切利本身略帶悲觀主義的性格。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10-14號展室】波提切利《持勛章的人》,1470-1475年
《持勛章的人》曾經被美第奇家族的卡羅王視為珍寶收藏,儘管人們曾多次企圖辨識出畫中的年輕人,但他的名字卻依舊無人知曉,如蒙娜麗莎般神秘。
畫中的年輕人衣著朴素,將富有力量和敏感的臉龐面向前方,他手持一枚鍍金的石膏勛章,上面畫的是老科西莫·德·美第奇的頭像,正是他建立了美第奇家族在 佛羅倫薩 的勢力。儘管畫中的年輕人看著特別正襟危坐,但卻強烈而準確地傳達了人物本身的性格。與人物相比,其背後的托斯卡納景色畫得相當粗糙,但這完全合乎透視法的原則,在藍天下伸向遠方。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10-14號展室】波提切利《聖母的加冕禮》,1488-1490年
《聖母的加冕禮》是波提切利為 威尼斯 聖馬可大教堂所畫的祭壇畫,因此具有更多的精神寓意及多方預示,充滿神秘感。該畫完成於波提切利畫風成熟時期,在同時代具有很前衛的風格。畫作為上下構圖,上半部人物環繞在一圈擴散的金光周圍,畫面中的上帝正在為跪下的聖母 瑪利亞 加冕,她身邊是翩翩起舞的天使;下半部為四聖人,分別是使徒約翰、奧古斯丁、傑羅米和聖特裡吉歐。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18號展室】講壇展廳La Tribuna
在二樓43個畫室中唯一一個不能進入的是這個八角形的La Tribuna(講壇展廳),弗朗切斯科一世大公的個人收藏與青睞之物均擺放於此,是美第奇家族藏品中的核心。5780個來自 印度 洋的珍珠母貝鋪滿在塗有深紅色清漆的穹頂與牆面上,並鍍有多層黃金,奢華之氣呼之欲出。穹頂上有一盞外部的燈和風向標,風向標像一朵玫瑰,而燈是一個日晷,每當春秋分和夏冬至時,太陽將穿過樓頂的洞,向世人展示一個微縮的宇宙。
其中,那座公元前二世紀古 希腊 青銅雕像的複製品——《美第奇的維納斯》 大理 石雕像,是展廳內的一大看點。1802年被拿破侖劫掠到盧浮宮,一直到1816年才被送回 佛羅倫薩 。 ↑烏菲茲美術館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35號展室】達· 芬奇 《天使報喜》,1472 年
“天使報喜”是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中最常表現的主題之一,被很多畫家畫過,其中較著名的一為 安吉 利科所作,另一幅便是達· 芬奇 這幅。達· 芬奇 繪於早期的這幅《天使報喜》,是為奧利韋托的聖·巴特羅麥奧教堂繪製的,講述的是《新約全書•馬太福音》第一章第一節聖母 瑪利亞 受聖靈感召而懷孕的故事,畫面描述的是故事中天使加百列與聖母對話這一段情節。
達· 芬奇 採用橫幅對稱的構圖形式,不僅讓視野更加開闊,還將跪在草坪上傳達神旨的天使和坐在庭院里悠閑讀書的 瑪利亞 形象,描繪得活靈活現。整個畫面極富戲劇張力, 瑪利亞 錶面上雖然神態平靜,但往後一縮的左手卻將她內心的驚訝之情顯露無遺,似乎在懷疑自己錯了天使的話。
此外,這幅畫還體現出達· 芬奇 高超的細節寫實技巧,例如天使的翅膀細緻到足以和真實鳥類媲美;聖母面前的 大理 石台 座裝飾得絲絲入扣,那些鋪滿草坪的美麗花朵都有原型可尋,兩人身上的衣褶更是達· 芬奇 經過大量習作之後才畫下來的。但這幅畫最為世人稱道的則是人物背後那些充滿了達· 芬奇 特色的風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海港城市隱約可見,焦點透視法的運用,不僅突出了繪畫的三維空間,也賦予了其更多的故事性。
註意:我沒有拍實物,下圖源於網絡。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35號展室】達· 芬奇 《基督受洗》,1470-1475年
“基督受洗”是一個基督教傳統繪畫題材,這幅畫是應瓦隆勃羅薩教團之邀,為該教團的一所寺院而畫的,畫上的人物略顯獃板,充滿宗教圖解的味道。那時的達· 芬奇 尚未離開老師委羅基奧的工作室,因此這幅畫的主要構圖據說是委羅基奧完成的,達· 芬奇 只畫了左側兩個小天使中左邊一個,可就這個側面形象的天使,從人物造型和臉部的神情表現來看,似乎都要比老師所畫的其他幾個人物生動得多。 ↑烏菲茲美術館 【二樓-35號展室】米開朗基羅《聖家族》,1505-1506年
《聖家族》題材在文藝復興時期極受歡迎,純真美好的聖母子形像令人愉悅,不僅傳達聖經寓意,也符合了世人對家庭溫馨和諧的願望,因此常用代表圓滿、完美的圓幅創作。而米開朗基羅的這幅《聖家族》是應佛羅倫斯富商阿尼奧羅·多尼所托而繪製的,據說是為了紀念其與妻子的新生子,這也是米開朗基羅傳世的唯一完成的木板蛋彩畫。
聖家族三個人物互相凝視的眼神、扭轉的肢体都環繞成封閉的動勢,正好配合了整個圓形構圖。一道水平方向的石牆將畫面隔成前後兩個區塊:後方裸體人群是 約旦 河邊等待受洗的人們,象徵了耶穌到來之前的未 開化 世界;前方的聖家族則代表了基督降臨後的新世界;而在兩者間的小男孩,正是未來以洗禮帶領人們進入基督教化的施洗約翰。在舊世界,他是唯一仰頭望見未來救贖的人物。
細看整件作品,你會發現它無不體現著米開朗基羅本人的藝術審美和創造力,首先,人物的安排十分緊密,在視覺上形成集中有力的構圖效果;其次,不僅聖母后面背景里的人物個個肌肉發達,充滿雕塑感,連聖母都被刻畫得如男人一般強壯,她身著古代服飾,並沒有披戴頭巾或面紗,還裸露著一隻手臂;最後,畫中跪坐著的聖母正轉過頭將聖嬰從聖約瑟的手中小心地接過來,姿勢較為扭曲,已經表現出文藝復興盛期後的“矯飾主義”特征(都說米開朗基羅羅是矯飾主義的創始人),也具備了宗教的內涵:聖母仰望聖嬰的眼神,有慈愛也有崇敬,她以莊嚴的姿態承接了神的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