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觸手可及”的歷史之旅
第二塔門修建於十八王朝最後一位法老,赫例姆布,但工程延續到了後來的拉一和拉二時代。他倆在門口豎立了三座巨大的紅色花崗岩塑像(也不對稱,真搞不清拉二的思路),後來毀壞了一尊,反而顯得和諧了。拉二的雕像腳下的可能是他的長女,梅莉塔蒙尼。斐爾塔麗王后雖然出名,還獲得了阿布辛拜勒自己的神廟,但不久便從拉二身邊消失了。後來最出名的王后,反而是他們的長女,梅莉塔蒙尼。 第二塔門後的多柱大廳,是整個神廟的精華,最宏偉的的宗教遺跡之一,占地5500平方米,共有134根直入雲霄的 石柱 ,象徵著聲明的起源,尼羅河兩側沼澤地高聳的紙莎草,令人震撼。當年,洪水有時也會淹到大廳,形成積水,則更為形象。它也是神廟最有名的部分,因為“尼羅河上的慘案”里,這裡高空墜石,差點砸死男女主角的橋段已深入人心。其實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石柱 跟 石柱 之間並無聯結,人無法在上行走,但電影中此處加了一個木頭橋,不得不贊嘆阿莎婆的想象力。
134根圓柱中,中央的12根是古代建築中最高大的 石柱 ,高23米,直徑5米,柱頂呈蓮花狀,撐起了大廳的大梁,而兩側柱子矮,便於採光。北側的柱子修建於塞提一世時期,浮雕凸起,工藝精美。而對面南部的柱子是在拉二時代修建的,圖案是凹陷的,做工就粗糙了。圓形的柱子上刻有直寫的文字,類似於紙莎草長,而多為神秘的宗教內容,只有祭司和王室成員才能理解。回來整理照片,發現我拍到了一張敏神。當年巨大的大廳有頂,內部光線昏暗,塗彩的圓柱上圖案神秘,與室外藍天黃沙尼羅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凸顯多柱廳內的神聖。
走出大廳,是個狹窄的庭院,左側是第三、第四塔門,現在已經有點破敗不堪了。原來這裡有四根方尖碑,但現在只剩了22米的一根和三個基座。旁邊的砂岩房間里(繼子圖特摩斯三世到處抹去她在位的痕跡),豎立著目前 埃及 最高的方尖碑,30米,重320噸,從 阿斯旺 運來,怎能做到的已經是一個謎了。他上部浮雕是進獻阿蒙神的故事,尖頂部用金銀合金覆蓋,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它是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奉獻給父親阿蒙神的禮物。原來是一對,另外一根已經倒塌了,如果從庭院往右走,就看到地上躺著的殘留的上半部分,圖案的內容她登基的故事。 方尖碑殘骸旁邊是石制的聖甲殼蟲,它是凱布什,清晨的太陽神拉,一般導游都會讓大家在這裡繞圈祈求姻緣。1903年此地曾經發掘出大量被棄用的雕像,埋藏在地下,現在則大都在 開羅 博物館。再往前走就是第七到第十塔門,此地較為空曠,塔門中間也未再有機會建設神廟了。旁邊還有一個聖湖,祭司們每天都要在此做全身的清潔,以顯示他們對神的崇敬。另外,靠近第十塔門的最遠處還有孔特神廟,這一段是 卡納克 神廟的次中軸線。 沿著中軸線越往裡走,建築的年代就越久遠。第五、第六塔門以及它們後面的廊柱廳毀壞已經非常的嚴重,只有柱子的結構相對的完整。再往後就是整個神廟的核心,也是黑暗之所,阿蒙神殿了。圖特摩斯三世修建,但在波斯人入侵時這裡就被毀壞了,雖然後來的托勒密時代曾被重建,現在的建築結構已經不完整了,但牆壁還是採用了高質量玫瑰色花崗岩材料,雕刻了法老向阿蒙神、敏神進獻的畫面。神廟的屋頂還有保留了顏色特別鮮艷的一塊,深藍色夜空中閃耀著星星(第二天,在國王谷的陵墓中這又多次見到)。當年這裡應該是存放阿蒙神像和聖船的地方。 阿蒙神殿的後面是最後建築,圖特摩斯三世節日大廳。圖特摩斯三世被稱為古 埃及 的拿破侖,除了身材原因以外,他一生也是四處征戰,為 埃及 開疆擴土。這裡大廳的雕花 石柱 是模仿帳篷桿建造的,也是法老常駐帳篷的反映。雖然大廳毀壞較為嚴重,但留下的部分,結構和彩繪還是非常清晰的。這裡已經沒有多少游客,只有一個坐在地上的 埃及 看守人。 節日大廳外區域,以前被稱為植物園,但它並不是整個神廟的後花園(我當時就這麼認為的),最初也是有立柱的門廳,裡面都是精美的動植物浮雕,來自法老遠征 巴勒斯坦 和敘利亞戰役的經歷,但現在只留下了一些基座。植物園的最遠處,有三棵長在一起的椰棗樹,這是最好的證明,現在已經臨近八月椰棗成熟期了。游客到此位置止步,但其實從此地之後還有一個圖特摩斯三世聖堂,基本都是廢墟了。他年幼時被哈特謝普蘇特貶到此做一名普通的祭司,在此生活了22年,他對 卡納克 神廟建設的投入的最多。
134根圓柱中,中央的12根是古代建築中最高大的 石柱 ,高23米,直徑5米,柱頂呈蓮花狀,撐起了大廳的大梁,而兩側柱子矮,便於採光。北側的柱子修建於塞提一世時期,浮雕凸起,工藝精美。而對面南部的柱子是在拉二時代修建的,圖案是凹陷的,做工就粗糙了。圓形的柱子上刻有直寫的文字,類似於紙莎草長,而多為神秘的宗教內容,只有祭司和王室成員才能理解。回來整理照片,發現我拍到了一張敏神。當年巨大的大廳有頂,內部光線昏暗,塗彩的圓柱上圖案神秘,與室外藍天黃沙尼羅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凸顯多柱廳內的神聖。
走出大廳,是個狹窄的庭院,左側是第三、第四塔門,現在已經有點破敗不堪了。原來這裡有四根方尖碑,但現在只剩了22米的一根和三個基座。旁邊的砂岩房間里(繼子圖特摩斯三世到處抹去她在位的痕跡),豎立著目前 埃及 最高的方尖碑,30米,重320噸,從 阿斯旺 運來,怎能做到的已經是一個謎了。他上部浮雕是進獻阿蒙神的故事,尖頂部用金銀合金覆蓋,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它是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奉獻給父親阿蒙神的禮物。原來是一對,另外一根已經倒塌了,如果從庭院往右走,就看到地上躺著的殘留的上半部分,圖案的內容她登基的故事。 方尖碑殘骸旁邊是石制的聖甲殼蟲,它是凱布什,清晨的太陽神拉,一般導游都會讓大家在這裡繞圈祈求姻緣。1903年此地曾經發掘出大量被棄用的雕像,埋藏在地下,現在則大都在 開羅 博物館。再往前走就是第七到第十塔門,此地較為空曠,塔門中間也未再有機會建設神廟了。旁邊還有一個聖湖,祭司們每天都要在此做全身的清潔,以顯示他們對神的崇敬。另外,靠近第十塔門的最遠處還有孔特神廟,這一段是 卡納克 神廟的次中軸線。 沿著中軸線越往裡走,建築的年代就越久遠。第五、第六塔門以及它們後面的廊柱廳毀壞已經非常的嚴重,只有柱子的結構相對的完整。再往後就是整個神廟的核心,也是黑暗之所,阿蒙神殿了。圖特摩斯三世修建,但在波斯人入侵時這裡就被毀壞了,雖然後來的托勒密時代曾被重建,現在的建築結構已經不完整了,但牆壁還是採用了高質量玫瑰色花崗岩材料,雕刻了法老向阿蒙神、敏神進獻的畫面。神廟的屋頂還有保留了顏色特別鮮艷的一塊,深藍色夜空中閃耀著星星(第二天,在國王谷的陵墓中這又多次見到)。當年這裡應該是存放阿蒙神像和聖船的地方。 阿蒙神殿的後面是最後建築,圖特摩斯三世節日大廳。圖特摩斯三世被稱為古 埃及 的拿破侖,除了身材原因以外,他一生也是四處征戰,為 埃及 開疆擴土。這裡大廳的雕花 石柱 是模仿帳篷桿建造的,也是法老常駐帳篷的反映。雖然大廳毀壞較為嚴重,但留下的部分,結構和彩繪還是非常清晰的。這裡已經沒有多少游客,只有一個坐在地上的 埃及 看守人。 節日大廳外區域,以前被稱為植物園,但它並不是整個神廟的後花園(我當時就這麼認為的),最初也是有立柱的門廳,裡面都是精美的動植物浮雕,來自法老遠征 巴勒斯坦 和敘利亞戰役的經歷,但現在只留下了一些基座。植物園的最遠處,有三棵長在一起的椰棗樹,這是最好的證明,現在已經臨近八月椰棗成熟期了。游客到此位置止步,但其實從此地之後還有一個圖特摩斯三世聖堂,基本都是廢墟了。他年幼時被哈特謝普蘇特貶到此做一名普通的祭司,在此生活了22年,他對 卡納克 神廟建設的投入的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