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遺珠--東興、下龍灣、吉婆島游記(附芒街、下龍市、海防市吃住行攻略)




葉夫人有兩個親弟弟,都隨著陳濟棠一起參加革命,三弟葉永祥曾負責 廣州 到 澳門 沿海的緝私巡防,人稱葉艦長;四弟葉 永福 (歷史上也叫葉壽堯,壽堯其實是他的字)作戰勇猛,在陳濟棠麾下曾任師長,兩人都是在陳下野後返回家鄉,其子女現多居住於 美國 和 越南 。
然而我們更熟悉的都是陳濟棠的另一任妻子,莫秀英。莫秀英生於1900年,在家排行第五,所以後來人們也稱她“莫五姑”,莫秀英是 廣東 高州 人,家境貧寒,14歲時就嫁給了遠方的一個表親,但是結婚六年一直沒有生育,引起了婆家不滿,最終被迫離婚。離婚後莫秀英輾轉坎坷來到 上海 ,靠風塵賣笑為生。但是莫秀英姿色出眾,人又聰穎機敏,加之自幼學習粵曲,能歌善舞,一時成為了當時 上海 有名的紅人。不少官家子弟向她示好求愛,她都沒有看在眼裡,反倒是機緣巧合,看上了當時只是一個小連長的陳濟棠。兩人結婚以後,夫唱婦隨,陳也開始了開掛人生,一路飆升。莫秀英則一直充當賢內助的角色。她為人樂善好施,一生中作過很多好事,早年一說莫五姑, 廣東 和 海南 (當時屬 廣東 )的老人們都是家喻戶曉。莫秀英一生為陳濟棠生了11個孩子,7男4女。其中就有上面提到過的,受到鄧小平接見的陳樹柏。1947年,莫秀英因病逝世,時任 海南 行政長官兼警備司令的陳濟棠,在 湛江 著名的湖光岩風景區 獅子 嶺,為她修建了陵墓,並預留穴位,準備自己百年後,也葬於此。後來歲月滄桑,幾經磨難,直到上世紀90年代,臺海關係轉暖,陳先生的這一遺願才得以成全。如今如果游人們去 獅子 岩,便可以瞻仰到修繕一新的陳先生夫婦合葬墓地了。
陳濟棠先生的一生,頗為曲折,既堅決反共,又在反圍剿中為紅軍“讓路”;既自詡忠於孫先生,又在政治上多有反覆;既善用兵事解決“糾紛”,又善用良策發展民生;既看重手中權力,又顧及民族大義。在那個戰亂紛飛,民族危亡的時代,我們想要準確的評價一個人的是非功過,蓋棺定論,確實非常困難。也許陳濟棠先生曾說過的那句名言:“富貴不必喜,貧賤不必憂;須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更能詮釋他的想法,一切境遇皆非羈絆,只按自己心之所指,勇往直前就好了,又何懼身後他人置評呢?
=============================================================================
從陳公館出來,已經快下午五點了,順著百度地圖的指引,樓主在 東興 的街上穿梭,一路看看街景,一路準備回到酒店附近覓食。
老大爺踩著26的女式單車,一身的打扮非常有懷舊風格,悠閑的在車流稀少的馬路上騎行。





滷菜正合樓主的口味,點了一份秘制滷雞飯+一份滷豬耳朵。正準備開動,忽然電話響了。原來是一個小伙伴關於工作上的一個技術性很強的問題需要問樓主,問完順便扯了會淡,這一扯就是40分鐘.......是的,40分鐘!扯的老闆一家子都盯著樓主看,以為來了個天橋說書的!


萬尾金灘和東興京族博物館........說好的早早起床,睜開眼一看表已經快11點了。沒辦法,誰叫正值《曼達洛人》和《獵魔人》火熱開播呢,一看上癮就合不上眼了。好在今天的時間還是蠻充足。樓主今天準備要去游玩的地方叫萬尾金灘,距離 東興 市約28公里,是 東興 最著名的旅游景點。
前面說過, 東興 是我國少數民族“京族”主要聚居區域,而京族在 東興 的主要聚集區域是京族 三島 ,即萬尾、巫頭、山心 三島 。京族 三島 ,早年都是海水沖積而成的沙島,從本世紀60年代開始,經過人工填海,逐漸成為與陸地相連的半島。萬尾金灘,自然是在 三島 中的萬尾,這裡現在已經發展成為 廣西 著名的旅游風景區和民族文化體驗地。樓主這次既然來到 東興 ,當然要去一探究竟。
從 東興 去萬尾金灘,游客一般都是乘坐5路公交車前往。5路車的起點站在 東興 百匯超市門口,終點站正好在金灘海濱浴場的石碑邊,也就是景區正中最核心的區域,從交通方面來說,非常便捷。
樓主出門已經快11點半了,首要問題不是找公交車站,而是解決肚子的抗議問題。好在百匯超市所在地屬於相當繁華的地區,飯店非常多。這裡樓主介紹一家西餐廳,叫德意客。他家主推是牛排和 比薩 餅,樓主找到它是通過某團平臺。
餐廳整體的格調不錯,安靜、舒適,值得推薦。


路上的車程約莫35分鐘, 東興 的公交車都非常正規,嚴格按照報站上下車,絕不會中途亂停亂靠拉客,只要不堵車,每趟班次的運行時間都很固定,不會有太大出入。
途中會經過巫頭,這裡也是京族重要的聚居地。車上很多說著本族語言的京族乘客都會在這裡下車;在回程的路上,一些挑著扁擔,販賣海貨的小販也會在這裡上車,前往 東興 出售。如果運氣好,正好碰上一同回 東興 的游客,往往車還沒到站,就賣掉一半了 。別問我為啥知道,因為我就是那其中的一個游客..............







樓主和這位大叔打趣,問他這身行頭賣不賣,大叔哈哈一笑,斬釘截鐵的說不賣:“這是我賴以吃飯的家伙。給你你也不會用,你要是穿著照相沒問題。”大叔說完遲疑一下,又接了一句“免費!”多麼朴實的漁民大叔啊 。







京族作為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只有兩萬多人,且聚集地也非常狹小,幾乎全部居住在京族 三島 。而非常有趣的是,京族在 越南 卻是主要民族,人口達到七千多萬,占 越南 人口的80%以上。兩國的京族之間同族同源,在語言、服飾、特征上幾乎一樣,但是在民風、民俗上又大相徑庭。
這次樓主嘗試通過現場解說的方式介紹一下這座博物館,有興趣的蜂友可以看一看(視頻很大,請在WIFI條件下觀看)。當然,樓主畢竟不是導游也不是文化學家,所談所講,肯定會有紕漏,還請大家多多包涵,批評指正。
京族博物館建成於2003年,占地3000平方米,是萬尾金灘景區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國家扶持較少人口民族發展的重點項目。它的內部主要展示了京族的民風民俗、生活方式和生產工具、歷史和信仰傳承、語言文字、藝術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