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遺珠--東興、下龍灣、吉婆島游記(附芒街、下龍市、海防市吃住行攻略)
前面樓主已經對京族做過初步介紹,看完前言有一點需要補充,京族是我國唯一一個海洋民族。 根據下圖的歷史記載,洪順是 越南 後黎朝襄翼帝黎瀠的年號,洪順三年,換成 中國 ,正是明武宗正德年間,由此可見,京族是從明朝開始陸續由塗山(今 越南 海防 市塗山半島)遷移而來。當時遷徙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追蹤魚群。京族 三島 水產豐茂,漁獲頗多,所以京族就在此定居了下來。早期我們內陸人稱他們為“安南人”,後來也稱作“越族”,直到解放後,1958年,國務院根據當地居民的語言文化特征、以及本民族意願,才正式決定定名為“京族”,至此,京族作為 中國 五十六個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也就正式確立了法律地位。 從事漁業生產,一直是京族賴以生存的謀生手段。早年的漁民,並不像大家所想象的,天天可以大魚大肉吃海鮮,沒事坐在沙灘上曬太陽。由於生產力低下,打漁的設備和方式都比較落後,又由於京族所居住的地區比較偏僻,交通閉塞,缺少物品交換的途徑。所以京族不論在生產能力和生活質量上,都很落後。建國後,在黨 和政 府的大力支持下,京族人民通過不懈的辛勤勞動,才一步步邁向更好的生活。 大家不要羡慕天天有海鮮吃,如果讓你天天只吃海鮮,其他啥也沒有,你就不會歡欣雀躍了。正因為早期的京族 三島 除了海鮮啥也沒有,首當其衝就導致醫療條件的低下和藥品的匱乏。不過人就是這樣,只要動腦筋,就會有辦法。京族利用當地的特產,摸索出一套符合當地條件的行醫治病的辦法。一直到今天,京族民間醫生之間代代相傳的治療方法和法理藥方,還在為當地人民的身體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 這裡提一下,沙蟲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的食品,被廣大人民所知曉。同時它也有重要的藥用價值,是很多中藥的引子。而我國的 北部灣 地區和粵西地區,是沙蟲最好的產區。當然就包括了京族的生活區域。如今京族 三島 就有很多沙蟲的養殖基地,但是由於沙蟲的需求量巨大,已經呈現出供不應求的趨勢,來 廣西 玩的蜂友們要嘗鮮趁早,這幾年價格節節攀升,肥美的沙蟲已經越來越貴了。 說到京族的特色食品,有兩樣必須介紹。第一個是海鴨蛋。海鴨不同於我們平時見到的鴨子,它主要生活在我國沿海的紅樹林塗灘區域。
海鴨 By圖片來源於網絡 海鴨所產的海鴨蛋,比一般的鴨蛋要大,同時更加營養,其中卵磷脂每百克的含量,是牛奶的50倍。一般我們游客可以買到的都是製作成鹹蛋形式的海鴨蛋,樓主買了一點回家,吃起來感覺蛋黃更大,也非常鮮美,值得購買。 第二個美食叫風吹餅,之所以叫風吹餅,是因為攤的太薄,風都可以把它吹走。這種美食只在 東興 吃的到,它是由糯米製成。首先將糯米漿攤好,蒸成一個大餅,然後灑上黑芝麻,放在太陽底下曬乾。吃的時候放在火上烤,餅子會自然膨脹起來,合著芝麻的香氣,讓人口水直流。風吹餅入口香脆、酥膨,是京族人最喜愛的小吃之一。 至於這個紅姑娘紅薯.................莫非.......是因為主人而得名? 京族有一些奇特的習俗,博物館中都進行了逐一的介紹。50歲就成老人了,看來尊老愛幼的傳統,在中華民族大家庭里源遠流長啊。 又要會唱歌,還要會造鞋,最後還要會算命(算出對方鞋碼)!如果不多才多藝,結婚都成問題。 這是樓主最喜歡的了,洋洋灑灑一大篇,其實核心就是五個字“寄賴=打秋風”! 不論男耕女織也好,做海持家也好,其實早期人們不讓女人從事主要的勞動生產還是因為生產工具欠發達和體能體力上的原因。 京族主要的信仰還保留著原始宗教崇拜的影響。最為重要的主神叫鎮海大王,也就是海神。傳說早年京族人民在海上打漁,受到一隻蜈蚣精的侵擾,經常造成船毀人亡,大家被攪的苦不堪言。這時一位神仙,化作一個老乞丐,乘船出海。路遇蜈蚣精,老乞丐設計將一隻滾燙的南瓜投入蜈蚣精口中,燙的蜈蚣精翻來覆去只打滾,最終被活活燙死。死後蜈蚣精的屍體化為三段,首為巫山、中為山心,尾為萬尾。這就是京族 三島 的來歷。而這位神仙也就是鎮海大王,受到了京族永遠的尊奉和祭拜,一隻延綿至今。 哈亭位於萬尾金灘景區(可百度定位),類似於祖廟性質。在供奉鎮海大王過的同時,還供奉著對國家民族有功之人。
哈亭 By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是有關京族神仙的譜系圖,雖然畫風比較清奇,但是構思卻很精細,相互之間的層級關係看的非常清楚。
京族的哈節,是第一批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族節日。哈節也叫唱哈節,顧名思義,除了莊重的迎神、祭神、座蒙、送神等程序外,大家還要“唱”,哈是京語譯音,本身就含有歌、請神聽歌的意思。所以到了哈節當天,不分男女老幼,都會通宵達旦,又唱又跳,共同慶祝節日的來臨。
有趣的是,不同地區的哈節時間還不同,萬尾、巫山的哈節是農曆六月初十日,山心島則是農曆八月初十,一些偏遠的村落則在正月二十五日,雖然日期各異,但節日的形式與內容基本相同,節日一般為三天。樓主在想,如果每次哈節都跑到不同的村子里去過,豈不是可以過九天哈節 !
京族有自己的語言京語,實際上京語就是明代時期的古老 越南 語,當然和現在的 越南 語有一定的區別。樓主問了一位當地京族居民,他告訴樓主, 越南 話他們還是聽的懂,發音和拼讀上有一些不同,但是並不影響交流。
至於喃字,是京族模仿漢字創造的一種配合本民族語言習慣的文字,從6世紀開始就在整個安南地區盛行,所以遷徙前的 中國 京族,也是會使用這種文字的。在 越南 地區,一直到1945年, 越南 政府才正式確立由法語改編創製的拼音文字(今 越南 文)取代喃字,從此喃字也就退出了官方字體的舞臺。但是如今在 越南 ,它仍被泛指一切有 中國 字形態的文字。而在 中國 ,如今的喃字,京族 三島 上可以粗略通曉其意的已只有寥寥數人了。真正可以稱為專家的,只有一位叫蘇維芳的老人。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很多有關喃字與漢字的關聯和來歷,都是出於蘇老研究的心血。在這裡,樓主真心的希望,這門發源於漢字的文字,不要就此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希望蘇老的學問,後繼有人 。 從服裝方面來看,我國京族和 越南 京族在傳統服裝上基本沒有任何差異。相對而言女裝都更加的好看,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奧黛,而男裝嗎................總覺得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違和感 京族自古以來就能歌善舞,然而哈節上的吟唱,出海時的歌謠,都比不上京族一種獨特樂器帶來的震撼,它就是獨弦琴。獨弦琴發源於我們的殷商時期,京族稱之為旦匏。由於它的琴聲凄麗清揚,自古以來都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南北朝時期,梁元帝蕭繹曾在《相名詩》中提到:“妻搖五明扇,妾弄一弦琴。”可見當時出鏡率還是很高的。但是唐代以後,隨著音域更為廣闊、結構更為複雜的樂器不斷發展,獨弦琴漸漸的退出了歷史舞臺,最終竟然在中原絕跡。而唯獨只有京族,將獨弦琴和它的彈奏技法保留了下來。成為了中華民族音樂史上寶貴的遺產。
相傳京族的獨弦琴來自於漢代伏波將軍馬援的南征,有一部分馬援的部下,留在了安南,他們被稱為“馬留人”,而獨弦琴,也被他們帶到了這裡,從此生根發芽,成為京族擅長使用的樂器。建國後,著名的文藝家田漢先生南巡 防城 採風,也曾專門聽取獨弦琴演奏。特別是他的夫人安娥,對獨弦琴的演奏,表示了濃厚的興趣。 這具巨大的獨弦琴,樓主剛開始還以為是艘龍舟。 仔細看才發現上面真的有一根約莫五米上的琴弦。 獨弦琴主要分為竹制和木製兩種。
如今的獨弦琴表演藝術,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蘇春發,和著名錶演藝術家蘇海珍(上文提到的蘇維芳老人的女兒)等人的努力下,已經得到了發揚光大。在京族 三島 的海邊,這種凄美悠揚的琴聲將永遠的流傳下去。
京族在 中國 近代歷史上,因為獨特的少數民族地位,受到了封建官僚和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和殘酷剝削。然而,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雖然京族人口稀少,但是卻不乏愛國志士,在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中,人才輩出。他們為中華民族的解放,新 中國 的成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從京族博物館出來,樓主覺得這次來萬尾金灘不虛此行。畢竟海景哪裡都可以看到,但是深入瞭解身邊同呼吸共命運的少數民族同胞的機會,卻不是處處都有。願京族在 三島 祖祖輩輩生活過的土地上可以發展的更好,京族同胞可以更加富足和幸福。
⊙萬尾金灘小貼士⊙ 乘坐5路公交車,可以往來萬尾金灘。車票5.5元,可以現金支付,或使用微信桂民乘車卡、支付寶支付。路程28公里,耗時35分鐘左右。
五路公交車運營時間:06:30~19:00
東興 始發站:百匯超市門前(百度地圖定位) 萬尾金灘始發站:萬尾金灘公交站(百度地圖定位)
海鴨 By圖片來源於網絡 海鴨所產的海鴨蛋,比一般的鴨蛋要大,同時更加營養,其中卵磷脂每百克的含量,是牛奶的50倍。一般我們游客可以買到的都是製作成鹹蛋形式的海鴨蛋,樓主買了一點回家,吃起來感覺蛋黃更大,也非常鮮美,值得購買。 第二個美食叫風吹餅,之所以叫風吹餅,是因為攤的太薄,風都可以把它吹走。這種美食只在 東興 吃的到,它是由糯米製成。首先將糯米漿攤好,蒸成一個大餅,然後灑上黑芝麻,放在太陽底下曬乾。吃的時候放在火上烤,餅子會自然膨脹起來,合著芝麻的香氣,讓人口水直流。風吹餅入口香脆、酥膨,是京族人最喜愛的小吃之一。 至於這個紅姑娘紅薯.................莫非.......是因為主人而得名? 京族有一些奇特的習俗,博物館中都進行了逐一的介紹。50歲就成老人了,看來尊老愛幼的傳統,在中華民族大家庭里源遠流長啊。 又要會唱歌,還要會造鞋,最後還要會算命(算出對方鞋碼)!如果不多才多藝,結婚都成問題。 這是樓主最喜歡的了,洋洋灑灑一大篇,其實核心就是五個字“寄賴=打秋風”! 不論男耕女織也好,做海持家也好,其實早期人們不讓女人從事主要的勞動生產還是因為生產工具欠發達和體能體力上的原因。 京族主要的信仰還保留著原始宗教崇拜的影響。最為重要的主神叫鎮海大王,也就是海神。傳說早年京族人民在海上打漁,受到一隻蜈蚣精的侵擾,經常造成船毀人亡,大家被攪的苦不堪言。這時一位神仙,化作一個老乞丐,乘船出海。路遇蜈蚣精,老乞丐設計將一隻滾燙的南瓜投入蜈蚣精口中,燙的蜈蚣精翻來覆去只打滾,最終被活活燙死。死後蜈蚣精的屍體化為三段,首為巫山、中為山心,尾為萬尾。這就是京族 三島 的來歷。而這位神仙也就是鎮海大王,受到了京族永遠的尊奉和祭拜,一隻延綿至今。 哈亭位於萬尾金灘景區(可百度定位),類似於祖廟性質。在供奉鎮海大王過的同時,還供奉著對國家民族有功之人。
哈亭 By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是有關京族神仙的譜系圖,雖然畫風比較清奇,但是構思卻很精細,相互之間的層級關係看的非常清楚。
京族的哈節,是第一批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族節日。哈節也叫唱哈節,顧名思義,除了莊重的迎神、祭神、座蒙、送神等程序外,大家還要“唱”,哈是京語譯音,本身就含有歌、請神聽歌的意思。所以到了哈節當天,不分男女老幼,都會通宵達旦,又唱又跳,共同慶祝節日的來臨。
有趣的是,不同地區的哈節時間還不同,萬尾、巫山的哈節是農曆六月初十日,山心島則是農曆八月初十,一些偏遠的村落則在正月二十五日,雖然日期各異,但節日的形式與內容基本相同,節日一般為三天。樓主在想,如果每次哈節都跑到不同的村子里去過,豈不是可以過九天哈節 !
京族有自己的語言京語,實際上京語就是明代時期的古老 越南 語,當然和現在的 越南 語有一定的區別。樓主問了一位當地京族居民,他告訴樓主, 越南 話他們還是聽的懂,發音和拼讀上有一些不同,但是並不影響交流。
至於喃字,是京族模仿漢字創造的一種配合本民族語言習慣的文字,從6世紀開始就在整個安南地區盛行,所以遷徙前的 中國 京族,也是會使用這種文字的。在 越南 地區,一直到1945年, 越南 政府才正式確立由法語改編創製的拼音文字(今 越南 文)取代喃字,從此喃字也就退出了官方字體的舞臺。但是如今在 越南 ,它仍被泛指一切有 中國 字形態的文字。而在 中國 ,如今的喃字,京族 三島 上可以粗略通曉其意的已只有寥寥數人了。真正可以稱為專家的,只有一位叫蘇維芳的老人。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很多有關喃字與漢字的關聯和來歷,都是出於蘇老研究的心血。在這裡,樓主真心的希望,這門發源於漢字的文字,不要就此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希望蘇老的學問,後繼有人 。 從服裝方面來看,我國京族和 越南 京族在傳統服裝上基本沒有任何差異。相對而言女裝都更加的好看,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奧黛,而男裝嗎................總覺得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違和感 京族自古以來就能歌善舞,然而哈節上的吟唱,出海時的歌謠,都比不上京族一種獨特樂器帶來的震撼,它就是獨弦琴。獨弦琴發源於我們的殷商時期,京族稱之為旦匏。由於它的琴聲凄麗清揚,自古以來都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南北朝時期,梁元帝蕭繹曾在《相名詩》中提到:“妻搖五明扇,妾弄一弦琴。”可見當時出鏡率還是很高的。但是唐代以後,隨著音域更為廣闊、結構更為複雜的樂器不斷發展,獨弦琴漸漸的退出了歷史舞臺,最終竟然在中原絕跡。而唯獨只有京族,將獨弦琴和它的彈奏技法保留了下來。成為了中華民族音樂史上寶貴的遺產。
相傳京族的獨弦琴來自於漢代伏波將軍馬援的南征,有一部分馬援的部下,留在了安南,他們被稱為“馬留人”,而獨弦琴,也被他們帶到了這裡,從此生根發芽,成為京族擅長使用的樂器。建國後,著名的文藝家田漢先生南巡 防城 採風,也曾專門聽取獨弦琴演奏。特別是他的夫人安娥,對獨弦琴的演奏,表示了濃厚的興趣。 這具巨大的獨弦琴,樓主剛開始還以為是艘龍舟。 仔細看才發現上面真的有一根約莫五米上的琴弦。 獨弦琴主要分為竹制和木製兩種。
如今的獨弦琴表演藝術,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蘇春發,和著名錶演藝術家蘇海珍(上文提到的蘇維芳老人的女兒)等人的努力下,已經得到了發揚光大。在京族 三島 的海邊,這種凄美悠揚的琴聲將永遠的流傳下去。
京族在 中國 近代歷史上,因為獨特的少數民族地位,受到了封建官僚和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和殘酷剝削。然而,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雖然京族人口稀少,但是卻不乏愛國志士,在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中,人才輩出。他們為中華民族的解放,新 中國 的成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從京族博物館出來,樓主覺得這次來萬尾金灘不虛此行。畢竟海景哪裡都可以看到,但是深入瞭解身邊同呼吸共命運的少數民族同胞的機會,卻不是處處都有。願京族在 三島 祖祖輩輩生活過的土地上可以發展的更好,京族同胞可以更加富足和幸福。
⊙萬尾金灘小貼士⊙ 乘坐5路公交車,可以往來萬尾金灘。車票5.5元,可以現金支付,或使用微信桂民乘車卡、支付寶支付。路程28公里,耗時35分鐘左右。
五路公交車運營時間:06:30~19:00
東興 始發站:百匯超市門前(百度地圖定位) 萬尾金灘始發站:萬尾金灘公交站(百度地圖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