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叫先生的男孩與凌冽北歐





小小的城市裡有一條全 歐洲 最長的商業街,他的名字也直截了當——走街。穿過市政廣場就走進了這條原名為斯塔羅里耶的購物街(Stroget),在低調古典的老建築底層,開設的全是國際知名奢侈品和時尚商品商店,顯得相得益彰,這裡幾乎也是 哥本哈根 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了,各式餐廳和咖啡館也在這裡找到安身之所,一些 北歐 的品牌在這條街上更受歡迎一些,當然,樂高就自不必說了。








我將 哥本哈根 的風景線分為建築、商店和人,這其中人的部分占比很大,無論男女老少,本身細長型的身材就是移動的衣架,再加上穿衣搭配品味十足,在街邊咖啡館坐下花上整個下午慢慢欣賞,也不覺得奇怪。商店的櫥窗擺放也頗有講究,人們口中已經說爛的 北歐 風在這裡屬於原版和鼻祖般的存在,他侵染著這裡人們所有生活元素的絕大多數。商店幾乎都由簡單的裝飾和單調的顏色為核心組成,木材的選用和顏色搭配也足夠看出一個店家的審美品位,單是好的店門和櫥窗就足夠吸引路人駐足欣賞片刻,更別提逛店時的喜悅之情。有些動物也自認為外形足夠藝術,安然坐在貨架上,自覺能夠瞬間秒殺所有商品而讓自己成為最閃亮的那顆星。





古老海員們夢開始的地方如果一條河流將一座城市一分為二,那麼這條河流可以稱得上這座城市的血液,而如果一座城市被海水分割,那麼這片海水則是城市的脈搏,脈搏跳動地足夠優雅,生命才能足夠絢爛。而新港,則是這脈搏舞動中觸發感知的神經中樞。
再也想不出有哪裡比新港邊的咖啡桌更好的消磨時光去處了,尤其是晴天的日子。古時 丹麥 人為了將國王新廣場和港口相連而修建運河,長期以來,懷揣著航海夢的海員和水手們長期聚集在新港碼頭,這裡隨處可見以供他們尋歡作樂的酒吧和煙花女子,海上和陸地都繁榮一時,現在古老的碼頭煥然一新,許多高檔的餐館和酒吧鱗次櫛比地占據在此,而對那些居住在新港運河附近的人們來說,可以每天生活在欣賞運河、爵士樂和豐富美食中,他們常常拎著啤酒伴著友人二三坐在河邊,悠閑暢快地度過一個個陽光正好。






耗時一小時的新港運河游船包含在 哥本哈根 卡裡,理論上來說,在卡的有效期內可以無限次地乘坐游船,但我沒有嘗試,海港的天氣陰晴不定,上午的艷 陽高 照到了下午就轉瞬即逝,陰雨綿綿,加 上海 風吹拂,冷到骨頭。






我本不是一個喜歡坐船的人,嫌棄太過顛簸,每次坐船時忍受眩暈感的精力耗費遠遠多於欣賞風景,本身速度太慢,行駛在開闊的海面上一望無際,太過孤獨,加上噪聲太大,讓人極不舒服。但是在橋邊看船的感覺就美好得多,尤其是在擁有龐大水系的城市裡,貨運船隻鳴著汽笛穿梭在江面,有些橋梁可以提起以便船隻通行。
哥本哈根 的Inderhavnsbroen就是一座不同凡響的橋,不同於常見的垂直升降型提橋,每當有大型船隻通過時,橋面會向兩端縮回,然後再平靜地緩緩相合。這座180米長的橋位於市中心,連接新港和Paper Island,僅供行人和自行車通行,橋面在光的折射下十分斑斕和活潑,大橋也被賦予一個好聽的名字,“接吻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