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公元前三千年的沙與海,迪拜——現代文明的沙漠奇跡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b2-q.mafengwo.net/s14/M00/6B/89/wKgE2l1SaniAM_8WACG3njAbc8c746.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b1-q.mafengwo.net/s14/M00/6C/E4/wKgE2l1Sat6AB1ELACSaP_-9gJU453.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p2-q.mafengwo.net/s14/M00/6C/00/wKgE2l1SapiAEzhjACuSw3VMvs8539.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p1-q.mafengwo.net/s14/M00/6C/E8/wKgE2l1Sat-AK2rRAATrbPARFQM172.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b2-q.mafengwo.net/s14/M00/7E/36/wKgE2l1TfYyAZ5UGADbnDQGbcgc988.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蘇美說,其實鼻子是被古代的一個阿訇[ā hōng]給打掉的,在古代阿訇看見許多 埃及 的穆斯林還在朝拜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他就很生氣,因為他們只能信奉一個真主。所以阿訇就把獅身人面像的鼻子打掉了,然後告訴大家你們看它連自己的鼻子都保不住,怎麼會保護你們呢,我們要虔誠的信奉真主。至於獅身人面像的鼻子究竟怎麼沒得呢,我也不曉得。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n1-q.mafengwo.net/s14/M00/6C/EE/wKgE2l1SauKAUj6_AAp3_2NLYqI196.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n1-q.mafengwo.net/s14/M00/6C/F4/wKgE2l1SauWAKyMZAAo_J8B6A_4197.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p2-q.mafengwo.net/s14/M00/8E/D2/wKgE2l1SdJeAb7hsADqvnyYhfEo265.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p3-q.mafengwo.net/s14/M00/95/D3/wKgE2l1Thq2AXV7kADdnclFvMqc237.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我們的第一站是懸空教堂。
亞歷山大 科普特正教會聖母 瑪利亞 教堂又名懸空教堂(El Muallaqa),是 埃及 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3世紀。
下麵是巴比倫堡遺址, “babylon fortress”巴比倫堡。聖母馬利亞大教堂就是建在遺址西南門的上方,而教堂本堂則是懸吊在過道上,這就是懸空二字的由來。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p3-q.mafengwo.net/s14/M00/19/D6/wKgE2l1TuoKAGcEbABPfHeE0LgU681.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b2-q.mafengwo.net/s14/M00/19/FC/wKgE2l1TuoyAe2-pACg0MScHU1s551.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教堂內有中文銘牌介紹:這座教堂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四世紀末。教堂的面積是:23.5米長,18.5米寬,9.5米高。懸空教堂建於(巴比倫) 羅馬 城堡的兩個高塔上——這是 圖拉 真國王於98年建立的——這兩個高塔被棕樹幹和一層石頭蓋上了,組成教堂的地板。這是長方形(Bazalique式)造型的教堂(像諾亞方舟一樣的)。教堂里有大約110個聖像,可追溯到不同的世紀。聖像台使用黑檀木和雪松木鑲象牙造成。講壇的歷史可追溯到十一世紀,依靠15根 大理 石 石柱 。教堂里還有五世紀的一個考古洗禮。直至十四世紀,教堂曾是科普特教皇幾百年的駐地。與教堂有關的重要活動有:教皇阿彼拉穆62世時代,聖母 瑪利亞 外觀在懸空教堂明確挪動穆卡塔姆山的神跡;聖油在這裡做過好幾次,教堂並有較古老的一個聖油的倉庫。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n3-q.mafengwo.net/s14/M00/1A/08/wKgE2l1TupCAO1M6AAuiyaAzcC4120.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p3-q.mafengwo.net/s14/M00/1A/20/wKgE2l1TupiAXecvACQKVvjNSH4480.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老街的上方被搭上了遮陽布,走在其中有一絲清涼,路的兩旁擺滿了紙莎草畫、 埃及 唱片和圖書向游客出售。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p1-q.mafengwo.net/s14/M00/1A/3F/wKgE2l1TuqOAJGv4ADewq39Pq3E406.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這個猶太教堂完全禁止拍照,所以我一張也沒拍。教堂很小,在教堂中心有一個高高的講經台,方便教師宣講。沒有基督教那麼華麗,也沒有清真寺那麼大,唯一的印象就是小,可能和 埃及 的猶太教信徒人很少有關吧。
埃及 主要宗教(被認可的亞伯拉罕諸教)就三個,伊斯蘭教、基督宗教、猶太教。根據1948年的人口普查 埃及 有65639個猶太人,包括猶太教 卡拉 派。1956年第二次 中東 戰爭,大批猶太人被賈邁勒·阿卜杜勒·納瑟驅逐。他們的 埃及 公民身份被撤銷,他財產被沒收。之後, 埃及 猶太人不斷向外移民,到1967年第三次 中東 戰爭達到高峰。截至2016年, 埃及 共有6名猶太人。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n3-q.mafengwo.net/s14/M00/1A/6B/wKgE2l1Tuq-AT3EYACtYPvBlyCc936.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三大宗教的教義整理、解說與推廣工作,都是根據神所派遣的大量使者與跟隨者(即經文中所說先知、使徒等)所帶來與整理的信息來建立,他們也進而推廣傳述其正統一神信仰的理念。可以說,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均源自同古老的一神教——崇拜宇宙唯一的造物主,信奉者對衪有多個尊名,基督宗教與猶太教在中文名曰上帝、耶和華或雅威,伊斯蘭教徒在中文則名曰真主、安拉。
根據閃米特諸教經書《聖經》與《古蘭經》,亞伯拉罕(阿拉伯語音譯易卜拉欣)有兩個兒子:
以實瑪利:(阿拉伯語音譯易斯瑪儀)亞伯拉罕與原配妻子撒拉(撒立哈)的女僕夏甲(哈哲爾)生的兒子。穆斯林根據《古蘭經》認為他是阿拉伯人的祖先,《聖經》中也認為其為阿拉伯人的祖先。
以撒:(阿拉伯語音譯易司哈格 )亞伯拉罕與原配妻子撒拉之子。以撒又有兩子──雅各(阿拉伯語音譯葉爾孤白,後改名 以色列 );與以掃(後改名以東)。
據《聖經·舊約》記載,雅各是猶太人的先祖,猶太教認為聖經是上帝與“ 以色列 子孫”的聖約;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都認為亞伯拉罕(易卜拉欣)是他們的祖先。他本人在基督徒、穆斯林中亦有很高地位。在基督教信仰中,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古蘭經》中則稱易卜拉辛為“眾人的師表”。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b2-q.mafengwo.net/s14/M00/1A/75/wKgE2l1TurKAZDytAA97NYWyQGg282.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艾資哈爾清真寺本來和艾資哈爾大學是合二為一的,艾資哈爾大學是一所位於 埃及 開羅 市區的伊斯蘭教學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學之一。所以這裡既是做禮拜的宗教場所,也是傳道授業的書香之地。艾茲哈爾大學自古就是阿拉伯世界的頂尖名校,時至今日,它仍然是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學府,雖然現在大學和清真寺已經分開,但是寺中仍然時有學者在講學,每日都可以見到誦讀《古蘭經》的虔誠信眾。
這裡是老 開羅 最大的清真寺,進入清真寺要脫鞋脫襪,門口這些綠毯子是供穆斯林們向真主祈禱用的。由於在齋期,為了避免打擾穆斯林們休息,女士們只能進入門口就不能再往裡面走了,男生可以在清真寺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去遛一圈。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b2-q.mafengwo.net/s14/M00/1A/7C/wKgE2l1TurSAPQqDAAh8hUuqNc4568.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下圖是清真寺的廣場,這個清真寺真的很大,我在網上看過有游客在非齋期來的時候照片,廣場上沒鋪地毯,地板光滑反射著天空的倒影,真的很好看。非齋期時女士換上穆斯林長袍包裹上頭巾,就可以進來參觀了,但是這座清真寺在齋期真的很嚴格了。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p2-q.mafengwo.net/s14/M00/1A/81/wKgE2l1TuraANSIkAAdy3J4XfJs327.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埃及 博物館是1858年由 法國 人 馬裡 埃特創建的。博物館分為兩層,陳列著古 埃及 時期至古 羅馬 統治時代的遺物、展品。博物館下層按年代展示展品,上層按主題展示。其中尤其以上層展品為珍貴。博物館里收藏了許多從拉美西斯二世,圖特摩斯三世,哈特謝普蘇特,貴族尤亞與圖玉夫婦,努比亞籍貴族瑪伊培理等等法老,貴族與大臣墓中出土的文物。此外,著名的圖坦卡門墓內的超過1700件珍品也長期於館內展出。此外,還收藏了包括哈特謝普蘇特,拉米西斯二世在內的多具木乃伊,阿蒙霍特普二世陵墓(KV35)與哈特謝普蘇特的停靈廟木乃伊穴(DB320)里的木乃伊坑裡出土的多具木乃伊也在此展覽。館內的展品為 埃及 學家和考古學家所推崇。
埃及 博物館曾兩次搬遷,1902 年遷至 開羅 新館,也就是現在的博物館。博物館的館標,聖甲蟲。
聖甲蟲是一種古 埃及 的象徵符號,也指被雕刻成聖甲蟲樣的物品。其最流行的用途是作為護身符。有時在政府的印章上也會出現聖甲蟲的模樣以象徵皇室。到了新王國早期,聖甲蟲也會被放到木乃伊的棺槨中,這樣做被認為可以起到保護遺體的作用。 它與古 埃及 的神凱布利有著密切聯繫,因此有著一定的宗教意義。在第一中間期聖甲蟲就開始流行了,直到古 埃及 消亡才漸漸銷聲匿跡。因為聖甲蟲現存數量眾多,且其上所篆刻有銘文,從而成為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研究古 埃及 歷史的重要工具。
凱布利是一位 埃及 神話中的神祇,象徵日出及再生。因為太陽升起與落下和聖甲蟲滾糞球及抱卵有一定的聯繫,象徵物便是聖甲蟲。其名稱(普遍譯為Khepri)與 埃及 語動詞“kheper”有關,意思是“發展”、“出現”。凱布利和另外一位太陽神阿圖姆分別被視為早晨和下午的太陽,而拉則象徵正午。
聖甲蟲是凱布利的象徵,因此大多數凱布利神像其實就是聖甲蟲。偶爾有墓畫及紙莎草上會出現甲蟲頭的男性凱布利神像,此外其也以聖甲蟲的形象出現在努恩擺渡的太陽船中。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b2-q.mafengwo.net/s14/M00/0B/FC/wKgE2l1UzXWAFVrAAA77I9VwuVQ012.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博物館大門圓拱上方雕刻的是“伊西斯”女神。在古 埃及 神話中,她是大地之神蓋勃與天神努特的大女兒,出生在第四個閏日。嫁給了哥哥歐西裡斯,並懷下了荷魯斯。伊西斯對歐西裡斯的複活起了關鍵作用。當歐西裡斯被賽特殺害並肢解後,她收集散落在大地上的屍塊,應用魔法讓他重新復生。在伊西斯所有的功績中,最有名的是她施計誘騙塞特,在九元神面前承認自己的罪過,以及發現了拉神的真名。
伊西斯名字的含意是“王座”,其頭飾就是一寶座。作為王位的化身,她是法老王權的重要體現。法老被說成是她的孩子,坐在她提供的御座上。
圓拱的左右站立的是“阿努凱特”女神。 埃及 神話中,阿努凱特或安努克忒(Anuket 或 Anqet, 希腊 叫 Anukis),最初起源於 埃及 境內尼羅河起始地,位於努比亞邊界的 象島 地區,她是尼羅河的化身及尼羅河女神。主要在 象島 、塞赫爾島被供奉,與赫努姆和薩提斯組成三聯神。
阿努凱特被描繪成一位頭戴羽毛頭飾婦女(大多數 埃及 學家認為該細節源於努比亞)。她的聖物是羚羊,職能是疏導河水,使大地豐產。 在正對著我們的右邊阿努凱特微閉雙眼手持蓮花,蓮花代表了上 埃及 ;而面對著我們左邊的女神手持紙莎草望向前方,紙莎草代表著下 埃及 ,她們在一起代表了上下 埃及 的統一。上下 埃及 乃 埃及 在前王朝時期,以孟斐斯為界,位處尼羅河上下游的兩個各自獨立政權。上游南方地區為上 埃及 (Upper Egypt),下游北方地區為下 埃及 (Lower Egypt)。
正門前方的水池裡種滿了紙莎草和蓮花。睡蓮開了以後,每天都還會慢慢地生長。在早晨的時候,花瓣的內側生長的比較快,所以花瓣就會愈來愈向外張開,因此就會看到睡蓮的花朵開放了。到了傍晚的時候,花瓣的外側生長的比較快,花瓣就會慢慢地向裡面合起來,此時就看到睡蓮的花朵又合起來了。這猶如太陽每天的升起和落下,古 埃及 人便認為它是太陽和萬物的象徵,傳說太陽神阿蒙就是從原初之水上的蓮花中誕生的。蓮花在古 埃及 人心目中象徵著輪迴與複活,所以會經常雕刻在冥神歐西裡斯(Osiris)的雕像旁邊,並被用在葬禮上。
歐西裡斯(Osiris)是 埃及 神話中的冥王,九柱神之一,是古 埃及 最重要的神祇之一。他是一位反覆重生的神,而他身上的綠色皮膚就有這種意思。他最後被埋在阿拜多斯(Abydos)城,是那裡的守護神。 歐西裡斯是大地之神蓋布與天神努特的兒子。在 埃及 ,歐西裡斯是掌管陰間的神,同時也是生育之神和農業之神。他與妻子伊西斯生了荷魯斯,另外奈芙蒂斯生了阿努比斯。與根據死者之書,他的 長子 是狒狒神巴比(Babi)。後來,他被同賽克和布塔聯合起來成為“布塔-賽克-歐西裡斯”,也被等同為赫里沙夫(Heryshaf)。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p4-q.mafengwo.net/s14/M00/0B/EF/wKgE2l1UzXKATZH1AAwz2-VEgAo036.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p2-q.mafengwo.net/s14/M00/0C/09/wKgE2l1UzXiAQKQ1AAtzd4ENFt8186.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b4-q.mafengwo.net/s14/M00/0C/47/wKgE2l1UzY2AIsXeAEQP_ffmybI118.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n1-q.mafengwo.net/s14/M00/0C/81/wKgE2l1UzZ6ADyYEACj0E5ZL-xQ483.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根據庫班石碑的記載,他10歲就擔任軍隊首領,年少便輔佐父親,公元前1279年(此年代仍有爭議)就已登基,在位67年。他對龐大土木工程的熱情使 埃及 各地都留下了他的痕跡:他在阿比多斯和拉美西姆 新建 許多廟宇;為 卡納克 神廟和 盧克索 神廟增添新結構;興建了以宏偉著稱的阿布辛拜勒神廟。許多前代法老修建的建築也被刻上了他的名字。拉美西斯二世無疑是古 埃及 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法老之一。然而他統治的時代已是 埃及 衰落的前夜,國家巨大的開銷加快了國力的下降。拉美西斯二世死後, 埃及 就開始走下坡。當他以90多歲高齡過世時,已成了 埃及 的代表人物。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p3-q.mafengwo.net/s14/M00/0C/87/wKgE2l1UzaCACts5AAhDizAftjo195.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b1-q.mafengwo.net/s14/M00/0C/C4/wKgE2l1UzbSANweZADIUNNfUkSM757.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p1-q.mafengwo.net/s14/M00/81/9F/wKgE2l1WcLeAVmZZAAveaONU2jU989.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沒藥,又稱作末藥、制沒藥、制末藥,萃取自沙漠邊緣生長的一種耐旱有刺植物沒藥樹(學名:Commiphora molmol,英語:myrrh),在東方是一種活血、化瘀、止痛、健胃的藥材,來自產地古代阿拉伯及 東非 一帶。《北史》中即有記載,說是來自西域漕國。 在西方,沒藥是一種據說有神奇療效的藥物。希伯來人將沒藥樹枝製作成各種芳香劑、防腐劑和止痛劑。舊約時期,常被做成油膏,塗抹在傷口,促進傷口愈合。 膠質沒藥為橄欖科(Bureseraceae)植物愛倫堡沒藥樹的樹脂。黃白色的油狀汁液,幹了之後會變成紅色沒藥。 在《聖經》中出現的沒藥,最著名者為東方三哲帶來給初生基督的禮物之一(其餘兩樣是黃金和乳香),象徵生命的短暫,因為當時人們普遍習慣將此物用於屍體的防腐。另一種觀點認為沒藥代表死的馨香,表示珍視耶穌受死的寶貴。
古 埃及 貴族遺體木乃伊的製作儀式上,會有一名祭司手持輕薄鋒利的黑曜石刀,在身體左側切一個小口子,取出死者的內臟,將其放入特製的器皿中(卡諾匹斯罐),接受神靈的庇佑。一般來講長著豺狼頭的神靈會保護死者的胃,狒狒頭的神靈保護肺,人保護肝,鷹頭神靈保護腸子。移除內臟對木乃伊製作師實施防腐操作是非常有利的,這樣可以減少會加速屍體腐爛的濕氣,屍體內部的水分會助長細菌滋生。
石棺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b1-q.mafengwo.net/s14/M00/0D/4B/wKgE2l1UzdyAC9fCACmoL7QJHjA762.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專家推測古 埃及 人會將袋裝的泡鹼放入死者體內,然後再在其全身塗抹大量泡鹼,但是隨著專家們進行驗證後發現乾燥的泡鹼結晶沒有防腐功效。後來專家將泡鹼浸入水中,將實驗的屍體泡入高濃度鹽溶液中,這樣才能起到防腐作用。在被放進泡鹼水四十天后,屍體內部所含的水分被脫去了,人體組織變成了皮革狀。這需要精準把握好浸泡時間,讓屍體能 成功 脫水,但又不是完全脫水,以讓死者的肢体保持彈性,這樣其手臂才能被彎曲成任意姿勢。上述實驗證明泡鹼是讓屍體保持不朽的最重要的材料。
木乃伊石棺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p4-q.mafengwo.net/s14/M00/0D/8A/wKgE2l1UzfWAaAXZACpeUVaUDM0313.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b3-q.mafengwo.net/s14/M00/0D/AD/wKgE2l1Uzf-AL6GiAC7oumWefEk062.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製作木乃伊需要先將屍體挖去內臟,在腹腔填以乳香、桂皮等香料,縫合後以乾燥泡鹼覆蓋屍體,經35天取出,再裹上麻布,填以香料,塗上樹脂,就做成了木乃伊。
古代阿拉伯人認為木乃伊可以治病,將它視為藥材,並曾經傳入 中國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曾經轉載相關傳聞。阿拉伯人有時會把 埃及 木乃伊挖出來當作燃料使用。不管是法老,還是法老的妻子、牧師或者奴隸的木乃伊,都一樣會被無情地劈開、剁碎——就像砍木頭那樣。木乃伊中為了防腐填充的樹膠和香脂,使得它成為了很好的煙煤替代品。
![埃及自助遊攻略](https://n4-q.mafengwo.net/s14/M00/0D/00/wKgE2l1UzcmAEbihACYzQuW579E656.jp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