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歐羅巴~畫花荷蘭,深度游覽《梵高博物館》、《國立博物館》、《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夜巡】這副畫是由倫勃朗於1642年創作的,描述的是班寧•柯克上尉指揮的民兵連,歡慶法王亨利四世的遺孀瑪麗德美迪希思訪問 阿姆斯特丹 的場面,畫面採取的是靜舞臺劇的形式,隊伍紛紛涌上街頭,畫中兩位身著不同服裝的人走在隊伍的前列,構成了畫面的中心,他們一個身穿黑軍服,頭戴黑禮帽,披著紅披巾;一個穿著黃色軍服,戴著黃色的帽子。二人正在沉著鎮靜的商議問題,準備對整個隊伍的行動作出決議,其他隊員跟在他們身後,有的手持長槍,有的揮舞旗幟,有的在互相的議論,隊伍出發時的緊張氣氛躍然紙上。在人群中,還有一個形象鮮明的小女孩夾雜在人群中驚慌失措的樣子,是整個畫面的意外插曲,其實有人認為她是光影和真理的化身,可以喚起人們反抗異族統治的光輝記憶,不過整個畫面除了兩個隊長和那個小女孩之外,其他人物都被安排在了暗色調的中後景中。光線明暗對比強烈,人物主次分明,畫家故意留出了大片的黑色,給人留下了想象的餘地 ↑荷蘭國立博物館 1642年,射手隊長班寧·柯克上尉和他手下的隊員每人出100 荷蘭 盾,請倫勃朗畫一幅集體像。
《夜巡》這幅作品,在創作完成後不久即被畫作的雇主——射手隊的隊員們帶回去了,因為畫作太大無法掛在門廳裡面,隊員們就自行把周邊裁掉,這樣也使得整幅畫喪失了原有的平衡。而且掛這幅畫的大廳是燒泥炭明火取暖的,時間久了,炭灰就在畫上落了厚厚一層,使得整幅畫色彩變得暗淡,以至於到了18世紀,人們把這個原本是白天的場景誤以為是在夜晚進行的,從而給這幅畫取名為《夜巡》。後來一直被 荷蘭 王室所收藏,直到19世紀 阿姆斯特丹 國立博物館成立後,一直作為其館藏珍品被保存著。 ↑荷蘭國立博物館 為什麼【夜巡】如此著名,畢竟他只不過是17世紀 阿姆斯特丹 市民衛隊的集體肖像畫,市民衛隊保衛城市,維持公共秩序,具體來說,這些人是弗朗斯•班寧• 科克 隊長和威廉•凡•雷倫勃克副手帶領下的火槍兵,他們正準備開始白天的巡邏工作,不過因為畫作光線暗淡,19世紀的人們把它命名為夜巡。換句話說,表象是具有欺騙性,倫勃朗經常在他的作品中使用深色背景,這樣他可以將焦點集中在中心人物上。從而營造出突出的效果。 ↑荷蘭國立博物館 左邊的女孩其實是一個吉祥物,掛在她腰帶上的小鳥的爪子,是市民衛隊的標誌,上面的詞語和市民衛隊成員的名字有關。吸引我們註意的不僅是充滿戲劇性的光影,還有衛兵的手勢和姿態,其中一名士兵正在為火槍上火藥,另一名士兵高舉錦旗,而鼓手正奮力擊鼓。倫勃朗沒有按照傳統將所有人物排成一行,而選擇了貌似無序的人物佈置,暗示他們即將前進,這幅畫描繪的是正在行動的一群人,也正是如此,才成就了這幅畫作的獨一無二性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穿藍衣讀信的少女】是 荷蘭 畫家維米爾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少女的背後有一副地圖,似乎暗示著來信者正在遙遠的某個地方,雖然畫中沒有窗,但油畫中的光線變化,我們下意識的就會想到,那裡肯定有一扇窗,藍色的衣服給人寧靜的感覺,讀信的動作在一瞬間靜止了,女人的心裡也許波濤洶涌,卻隱沒在畫家筆下的時光膠囊中了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布 蘭斯 哈爾斯的這幅作品描繪的是 荷蘭 哈勒姆 的富商艾薩克•馬薩與他的妻子阿拉姆市長的女兒貝婭特麗克絲•範德蘭。他們看起來是那麼的悠閑自若,艾薩克靠著身後的 大樹 ,眼神向著觀畫者,仿佛自己說到一半的話,剛剛被打斷了。貝婭特麗克絲臉頰緋紅,笑容嬌羞。有趣的是,17世紀的畫作里極少出現面帶笑容的人物。不過這幅畫里的人喜形於色,是有緣故的。畫中人是哈爾斯的朋友,而這帆布油畫,是哈爾斯在他們婚禮上創作的,所以不難理解貝婭特麗克絲上的婚戒在畫面中為何如此耀眼。艾薩克則將手放在胸口,以表心跡。哈爾斯的這幅作品打破了新婚夫婦畫像生硬獃板的常規。另外,他的繪畫手法也令人眼前一亮,人物面部的描繪十分細膩,甚至可以看出貝婭特麗克絲的帽子,在他臉頰上輕微的壓痕,然而服裝部分的筆觸的粗放得多, 比如 貝婭特麗克絲手中的披巾,上面顯然還留著畫筆粗糙的痕跡 ↑荷蘭國立博物館 【猶太新娘】這幅畫作洋溢著深沉的愛情,溫情的目光、親切的撫摸,300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可以清楚的感受倫勃朗試圖傳達的情感。在只有一些樹葉輪廓的陰暗背景下,畫家將所有註意力都集中在這對情侶上,特別是他們的手。猶太新娘是倫勃朗最受人喜愛的作品之一。19世紀,人們以為他描繪的是一對正在籌備猶太婚禮的婦女,因此將他取名為猶太新娘。畫中人物的真實身份一直是個謎,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他們是與倫勃朗同時代的人,請這位畫家假借聖經中的夫婦,伊賽和利百佳畫下了他們的肖像,不過他們的服裝完全沒有現代信息,他們充滿異國情調的風格,符合倫勃朗對聖經裡人們穿著的想象,這幅畫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畫中微妙的情感和倫勃朗對人物服裝的大膽呈現之間形成的對比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受驚嚇的天鵝】畫家揚•阿塞利金 生動有趣的描繪了天鵝受到驚嚇的場景:天鵝彎曲著長長的脖子,雙腳叉開,張開翅膀表示憤怒,激烈的保衛自己的窩和天鵝蛋不受攻擊,畫面的左下方,是一隻正朝著天鵝游過來的狗,輕柔的天鵝羽毛飄散在空中,這顯示出天鵝與狗爭鬥的膠著與激烈,畫家揚•阿塞利金 捕捉到天鵝受驚嚇的一瞬間,採用於水面平齊的低視角。天鵝的翅膀是不同光線下呈現的白色。因為劇烈運動而大幅煽動的天鵝翅膀,使得天鵝成為這幅畫作中唯一的主體。天鵝胸前的絨毛潔白柔軟,融入背景熾熱的金光之中,展現出畫家高超的技藝與純熟的寫實手法。這幅受驚嚇的天鵝是在18世紀中葉完成的作品,而在畫作完成一個世紀之後,被人們賦予了政治與隱喻意義,這幅畫成為首幅被 阿姆斯特丹 國家博物館買下的作品,受驚嚇的天鵝的腳下被加上了“偉大的州長”的註釋,天鵝巢穴里的天鵝蛋預示著“ 荷蘭 ”,而狗頭上則註釋著是“國家公敵”。或許當初買下揚•阿塞利金畫作的人認為這幅畫里的天鵝的形象象徵了當時的執政官,約翰•德•維特,他受命保護 荷蘭 免遭敵對勢力侵襲。這幅畫作原是動物類型畫中的典型場景,之後卻被賦予了民族主義政治內涵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萬物虛空】又被稱為【桌子上的骷髏】,是由阿爾貝特1660年前後創作的一幅布面油畫,作品描繪了一張桌子上放著形狀不一的骷髏頭和屍骨,還有粉色的芍藥花,畫面右上角的是一個蠟燭,畫面的左邊是一個沙漏,這幅作品呢,想要傳達給欣賞者的一個信息就是:沒有永生永世,一切事情都將轉瞬即逝。創作者通過這一幅畫,體現的是生命的短暫,萬物都有盡頭 ↑荷蘭國立博物館 【顛倒的花束】是亞伯拉罕?米 尼翁 於1660年至1679年之間,創作的一幅布面油畫,這幅作品呢,描述的是一個插滿花的花瓶正處於一個岌岌可危的狀態下,畫面的左側一隻身上帶有花紋的貓張大著嘴,像是在尖叫,它的前爪踩在一旁的捕鼠器上,這隻貓尖叫著,看著將要倒下的花瓶,畫面的右側一大片水從花瓶中濺出,仔細看還能夠看到見到桌子上的水花旁邊的枝葉上還趴著一隻毛毛蟲,作者通過細節完美地詮釋了這個情景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母親的職責】是幅畫布油彩畫,由彼得•德霍赫在1658年至1660年之間創作,霍赫擅長描繪 荷蘭 人的日常生活,註意細節,色調溫暖,其筆下的人物多半是朋友、家人和女僕,在代爾伏特時,其成就達到了頂峰,後來則轉而描繪中產階級生活 ↑荷蘭國立博物館 【女士畫像】是由弗朗斯•哈爾斯於1633年至1635年前後創作的一幅布面油畫,畫中的女士穿著十分的華麗,昂貴的金絲織繡配上寬鬆的鏤空袖子,頸上佩戴著誇張龐大的裝飾物,頭上戴著有著精美裝飾的帽子,顯得十分的尊貴,畫中的貴婦神情自然,頭髮梳得很整齊,從她的神情和動作中都能夠感受到女士的端莊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神聖家庭】1495。傳說聖安妮結過三次婚,每次各誕生一個女兒,全部取名為瑪莉亞,這幅作品畫的就是她們身處華麗的教堂,身邊是她們的父親、丈夫、兒孫,這就是一個大家庭。安妮坐在左邊,旁邊就是最為人熟悉的聖母瑪莉亞,瑪莉亞把兒子耶穌抱在膝蓋上,右邊是另外兩個瑪莉亞,在她們前面的是她們的外甥女,身穿金色錦緞長袍的她在這組人物中是最搶眼的,就是因為她的兒子約翰內斯是這幅油畫的委托人的守護神,畫面的描繪極其細緻,看看聖壇屏前熄滅蠟燭的男孩兒或者聖壇布的摺痕就知道了,你甚至可以數一數左邊花園裡的樹木有多少片葉子。這幅畫作里藏著無數的細節,值得探究,它的色彩也十分令人著迷安寧,衣服上的粉紅色和綠色在整幅畫的人物服裝和地板上都得到了呼應,儘管畫中的淡彩色調相當迷人,但是經過修複也能看出畫作最初的顏色,其實要深得多 ↑荷蘭國立博物館
《夜巡》這幅作品,在創作完成後不久即被畫作的雇主——射手隊的隊員們帶回去了,因為畫作太大無法掛在門廳裡面,隊員們就自行把周邊裁掉,這樣也使得整幅畫喪失了原有的平衡。而且掛這幅畫的大廳是燒泥炭明火取暖的,時間久了,炭灰就在畫上落了厚厚一層,使得整幅畫色彩變得暗淡,以至於到了18世紀,人們把這個原本是白天的場景誤以為是在夜晚進行的,從而給這幅畫取名為《夜巡》。後來一直被 荷蘭 王室所收藏,直到19世紀 阿姆斯特丹 國立博物館成立後,一直作為其館藏珍品被保存著。 ↑荷蘭國立博物館 為什麼【夜巡】如此著名,畢竟他只不過是17世紀 阿姆斯特丹 市民衛隊的集體肖像畫,市民衛隊保衛城市,維持公共秩序,具體來說,這些人是弗朗斯•班寧• 科克 隊長和威廉•凡•雷倫勃克副手帶領下的火槍兵,他們正準備開始白天的巡邏工作,不過因為畫作光線暗淡,19世紀的人們把它命名為夜巡。換句話說,表象是具有欺騙性,倫勃朗經常在他的作品中使用深色背景,這樣他可以將焦點集中在中心人物上。從而營造出突出的效果。 ↑荷蘭國立博物館 左邊的女孩其實是一個吉祥物,掛在她腰帶上的小鳥的爪子,是市民衛隊的標誌,上面的詞語和市民衛隊成員的名字有關。吸引我們註意的不僅是充滿戲劇性的光影,還有衛兵的手勢和姿態,其中一名士兵正在為火槍上火藥,另一名士兵高舉錦旗,而鼓手正奮力擊鼓。倫勃朗沒有按照傳統將所有人物排成一行,而選擇了貌似無序的人物佈置,暗示他們即將前進,這幅畫描繪的是正在行動的一群人,也正是如此,才成就了這幅畫作的獨一無二性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穿藍衣讀信的少女】是 荷蘭 畫家維米爾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少女的背後有一副地圖,似乎暗示著來信者正在遙遠的某個地方,雖然畫中沒有窗,但油畫中的光線變化,我們下意識的就會想到,那裡肯定有一扇窗,藍色的衣服給人寧靜的感覺,讀信的動作在一瞬間靜止了,女人的心裡也許波濤洶涌,卻隱沒在畫家筆下的時光膠囊中了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布 蘭斯 哈爾斯的這幅作品描繪的是 荷蘭 哈勒姆 的富商艾薩克•馬薩與他的妻子阿拉姆市長的女兒貝婭特麗克絲•範德蘭。他們看起來是那麼的悠閑自若,艾薩克靠著身後的 大樹 ,眼神向著觀畫者,仿佛自己說到一半的話,剛剛被打斷了。貝婭特麗克絲臉頰緋紅,笑容嬌羞。有趣的是,17世紀的畫作里極少出現面帶笑容的人物。不過這幅畫里的人喜形於色,是有緣故的。畫中人是哈爾斯的朋友,而這帆布油畫,是哈爾斯在他們婚禮上創作的,所以不難理解貝婭特麗克絲上的婚戒在畫面中為何如此耀眼。艾薩克則將手放在胸口,以表心跡。哈爾斯的這幅作品打破了新婚夫婦畫像生硬獃板的常規。另外,他的繪畫手法也令人眼前一亮,人物面部的描繪十分細膩,甚至可以看出貝婭特麗克絲的帽子,在他臉頰上輕微的壓痕,然而服裝部分的筆觸的粗放得多, 比如 貝婭特麗克絲手中的披巾,上面顯然還留著畫筆粗糙的痕跡 ↑荷蘭國立博物館 【猶太新娘】這幅畫作洋溢著深沉的愛情,溫情的目光、親切的撫摸,300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可以清楚的感受倫勃朗試圖傳達的情感。在只有一些樹葉輪廓的陰暗背景下,畫家將所有註意力都集中在這對情侶上,特別是他們的手。猶太新娘是倫勃朗最受人喜愛的作品之一。19世紀,人們以為他描繪的是一對正在籌備猶太婚禮的婦女,因此將他取名為猶太新娘。畫中人物的真實身份一直是個謎,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他們是與倫勃朗同時代的人,請這位畫家假借聖經中的夫婦,伊賽和利百佳畫下了他們的肖像,不過他們的服裝完全沒有現代信息,他們充滿異國情調的風格,符合倫勃朗對聖經裡人們穿著的想象,這幅畫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畫中微妙的情感和倫勃朗對人物服裝的大膽呈現之間形成的對比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受驚嚇的天鵝】畫家揚•阿塞利金 生動有趣的描繪了天鵝受到驚嚇的場景:天鵝彎曲著長長的脖子,雙腳叉開,張開翅膀表示憤怒,激烈的保衛自己的窩和天鵝蛋不受攻擊,畫面的左下方,是一隻正朝著天鵝游過來的狗,輕柔的天鵝羽毛飄散在空中,這顯示出天鵝與狗爭鬥的膠著與激烈,畫家揚•阿塞利金 捕捉到天鵝受驚嚇的一瞬間,採用於水面平齊的低視角。天鵝的翅膀是不同光線下呈現的白色。因為劇烈運動而大幅煽動的天鵝翅膀,使得天鵝成為這幅畫作中唯一的主體。天鵝胸前的絨毛潔白柔軟,融入背景熾熱的金光之中,展現出畫家高超的技藝與純熟的寫實手法。這幅受驚嚇的天鵝是在18世紀中葉完成的作品,而在畫作完成一個世紀之後,被人們賦予了政治與隱喻意義,這幅畫成為首幅被 阿姆斯特丹 國家博物館買下的作品,受驚嚇的天鵝的腳下被加上了“偉大的州長”的註釋,天鵝巢穴里的天鵝蛋預示著“ 荷蘭 ”,而狗頭上則註釋著是“國家公敵”。或許當初買下揚•阿塞利金畫作的人認為這幅畫里的天鵝的形象象徵了當時的執政官,約翰•德•維特,他受命保護 荷蘭 免遭敵對勢力侵襲。這幅畫作原是動物類型畫中的典型場景,之後卻被賦予了民族主義政治內涵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萬物虛空】又被稱為【桌子上的骷髏】,是由阿爾貝特1660年前後創作的一幅布面油畫,作品描繪了一張桌子上放著形狀不一的骷髏頭和屍骨,還有粉色的芍藥花,畫面右上角的是一個蠟燭,畫面的左邊是一個沙漏,這幅作品呢,想要傳達給欣賞者的一個信息就是:沒有永生永世,一切事情都將轉瞬即逝。創作者通過這一幅畫,體現的是生命的短暫,萬物都有盡頭 ↑荷蘭國立博物館 【顛倒的花束】是亞伯拉罕?米 尼翁 於1660年至1679年之間,創作的一幅布面油畫,這幅作品呢,描述的是一個插滿花的花瓶正處於一個岌岌可危的狀態下,畫面的左側一隻身上帶有花紋的貓張大著嘴,像是在尖叫,它的前爪踩在一旁的捕鼠器上,這隻貓尖叫著,看著將要倒下的花瓶,畫面的右側一大片水從花瓶中濺出,仔細看還能夠看到見到桌子上的水花旁邊的枝葉上還趴著一隻毛毛蟲,作者通過細節完美地詮釋了這個情景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母親的職責】是幅畫布油彩畫,由彼得•德霍赫在1658年至1660年之間創作,霍赫擅長描繪 荷蘭 人的日常生活,註意細節,色調溫暖,其筆下的人物多半是朋友、家人和女僕,在代爾伏特時,其成就達到了頂峰,後來則轉而描繪中產階級生活 ↑荷蘭國立博物館 【女士畫像】是由弗朗斯•哈爾斯於1633年至1635年前後創作的一幅布面油畫,畫中的女士穿著十分的華麗,昂貴的金絲織繡配上寬鬆的鏤空袖子,頸上佩戴著誇張龐大的裝飾物,頭上戴著有著精美裝飾的帽子,顯得十分的尊貴,畫中的貴婦神情自然,頭髮梳得很整齊,從她的神情和動作中都能夠感受到女士的端莊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 【神聖家庭】1495。傳說聖安妮結過三次婚,每次各誕生一個女兒,全部取名為瑪莉亞,這幅作品畫的就是她們身處華麗的教堂,身邊是她們的父親、丈夫、兒孫,這就是一個大家庭。安妮坐在左邊,旁邊就是最為人熟悉的聖母瑪莉亞,瑪莉亞把兒子耶穌抱在膝蓋上,右邊是另外兩個瑪莉亞,在她們前面的是她們的外甥女,身穿金色錦緞長袍的她在這組人物中是最搶眼的,就是因為她的兒子約翰內斯是這幅油畫的委托人的守護神,畫面的描繪極其細緻,看看聖壇屏前熄滅蠟燭的男孩兒或者聖壇布的摺痕就知道了,你甚至可以數一數左邊花園裡的樹木有多少片葉子。這幅畫作里藏著無數的細節,值得探究,它的色彩也十分令人著迷安寧,衣服上的粉紅色和綠色在整幅畫的人物服裝和地板上都得到了呼應,儘管畫中的淡彩色調相當迷人,但是經過修複也能看出畫作最初的顏色,其實要深得多 ↑荷蘭國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