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尋鯉城古早味
↑清凈古寺 而東側的新禮拜堂是現住 泉州 的穆斯林做禮拜的地方,大家便沒有過多的打擾了。(請尊重教徒不要隨便拍照) ↑清凈古寺 ↑清凈古寺 清凈寺果真清靜呢,正午時分沒有什麼游人,但僅有的三個大榕樹下的鞦韆都被霸占了,唉 花崗岩石砌乾凈利落,威嚴的 石柱 讓人多了一份敬畏,都不敢放肆地擺pose了。 ↑清凈古寺 ↑清凈古寺 關岳廟 ↑通淮關岳廟 對比清凈寺的“門可羅雀”,隔壁的關岳廟“門庭若市”,香火都要瀰漫到清凈寺來了。 關岳廟說是 泉州 香火最旺的地方也不為過,尤其是中秋節那天!想必每年正月初一上頭香那天,這裡的景象將會多麼壯觀……話說來了 泉州 我才知道,關公是財神爺。 ↑通淮關岳廟 香客們來來往往穿梭在並不寬大的門框,門內拜關公、門外拜天地。香好像是免費拿的,一人三支,功德箱上有二維碼。他們拿香的姿勢很獨特——兩隻手的大拇指頂著香尾,四個拇指併攏支住香體,微微低頭,雙臂抬起與肩齊平——據說這種才是最標準的(這是我迄今接觸到的第三種進香的形式,前一種我在 重慶 的游記里也提到) ↑通淮關岳廟 ↑通淮關岳廟 雕脊畫枋疊櫛錯落、造型精美、色彩艷麗,一副好大的排場,相反正殿卻空間狹小,但擁擠卻有序,功能分區明確。 進門前殿擺了一個功德箱,其後一屏風之隔便是祭祀跪拜的大殿,跪墊一個接一個緊湊排列,不知是關公的紅還是點燃的香,殿內泛著紅色的熱浪。 前殿過渡到大殿兩邊的 通道 也沒閑著,放著五六個碩大的簽筒。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的是,我們舉著簽筒甩啊甩,拿著掉出來的那根去解簽,而關岳廟是將一筒簽捧起,撒手任其自由落體,最“出頭”的那根就是你的“命運”了。
大殿東西兩側也分別是 三義 廟和崇先殿,有個似太上老君煉丹爐的焚燒爐,虔誠的香客們不懼炙熱,不緊不慢地往竄著火苗的爐內投入香紙。 ↑通淮關岳廟 關岳廟也是要打烊的,從早上5:30忙到晚上21:00,關老爺也會累的。這裡的落日和夜景拍起來都很美。 ↑通淮關岳廟 我們在關岳廟對面的公交站,上了一輛 泉州 mini小巴(古城旅游專線2號線),坐到終點站天后宮——這是我們廟宇打卡的最後一站。 這種mini小巴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半“敞篷”,但是遮陽避雨,靈活性很強(它招手即停,如果只有你一位游客或者大家目的地相同,他可以抄近路穿小巷送你到站,儘管他也是有正規線路正規停靠站的。比公交貴,一程2元,投幣不找零) 天后宮天后宮相對較偏,因此游客更為稀疏,但因其門外有拍攝過《舌尖》的秉正堂,還算聚集了一些人氣。 ↑泉州天后宮 天后宮對門的小廣場實則是德濟門遺址。
700年前的德濟門是進出 泉州 的要道,為宋元時期古刺 桐城 的象徵。其附近的碼頭是 泉州 宋元時期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地。 ↑德濟門遺址 天后宮供奉的是海神媽祖,媽祖在港澳臺地區比較盛行,而這邊“添磚加瓦”(一瓦50元人民幣,約合200新臺幣)最多的也是這些地區以及南洋地區的人。 ↑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 山門兩側各有一座高聳的精美樓閣,樓上分置鐘、鼓,古時候,晨鐘暮鼓、日度一日。 ↑泉州天后宮 山門背後是個戲臺,牆畫的內容是《八仙過海》,頂蓋是木構藻井,中心鑲嵌8塊人物木雕(現在被塗成了金色),手持各式樂器,據說其中有個手持琵琶的是西洋人,我看不清。 ↑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 宮內有很多游客坐在大榕樹下的石階上乘涼,更有幾位老伯自備“道具”,一副牌一杯茶一下午,好不愜意! ↑泉州天后宮 與天后宮一德濟門遺址之隔的對面是有著超大落地窗的百姓書房,貌似刷身份證就可以入內。我們沒有進去,而是在他對面購置了些手信—— 泉州 名特產之一的老字號“林記正泉茂綠豆餅”。
4個一桶,一桶5元。用紙盒打包的話,3桶一盒,得再加2塊包裝盒費
這是這邊的一個特點,打包費都是很直觀的,一些餐廳的食物打包價要比堂食價貴個幾塊 群眾牛肉小點哎喲,都這個點兒了,我們飯還沒吃呢。
重新坐上mini小巴去 中山 南路的群眾牛肉小點吃“哦哇zān”咯 ↑群眾牛肉小點 ↑群眾牛肉小點 這家店是三天來遇到的最屌的一家店,不僅老闆不給好臉色,還區別對待——管我們要現金當地人卻可以微信支付,哼! 但誰叫他家的牛肉粳(這個字明明念jīng,他們念geng呢)和蚵仔煎有名呢。 ↑群眾牛肉小點 ↑群眾牛肉小點 小份的就夠了。蚵仔煎裡面的海蠣個頭不大卻很新鮮,蘸醬偏甜我不愛。
牛肉粳就是嫩牛肉絲兒湯,湯 裡加 了姜絲,對於來姨媽的我是一種救贖,所以我負責喝湯,朋友負責吃肉。 ↑群眾牛肉小點 ↑群眾牛肉小點 這一天的暴曬+暴走,我們決定回酒店小作休憩。
上小巴前一般乘客都會先問司機“xx去不去?”,司機確認了才上車,可以到站後再投錢。當這位司機確認了這一車乘客都是去開元寺方向時,臨時改變線路,帶著我們穿巷子去了。 天氣預報叫了一天下雨,這朵雲在傍晚時分終於憋不住了,電閃雷鳴,原本打算去好成財吃牛排的我們被困在了屋內,包括這隻常住房東家的野喵
大殿東西兩側也分別是 三義 廟和崇先殿,有個似太上老君煉丹爐的焚燒爐,虔誠的香客們不懼炙熱,不緊不慢地往竄著火苗的爐內投入香紙。 ↑通淮關岳廟 關岳廟也是要打烊的,從早上5:30忙到晚上21:00,關老爺也會累的。這裡的落日和夜景拍起來都很美。 ↑通淮關岳廟 我們在關岳廟對面的公交站,上了一輛 泉州 mini小巴(古城旅游專線2號線),坐到終點站天后宮——這是我們廟宇打卡的最後一站。 這種mini小巴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半“敞篷”,但是遮陽避雨,靈活性很強(它招手即停,如果只有你一位游客或者大家目的地相同,他可以抄近路穿小巷送你到站,儘管他也是有正規線路正規停靠站的。比公交貴,一程2元,投幣不找零) 天后宮天后宮相對較偏,因此游客更為稀疏,但因其門外有拍攝過《舌尖》的秉正堂,還算聚集了一些人氣。 ↑泉州天后宮 天后宮對門的小廣場實則是德濟門遺址。
700年前的德濟門是進出 泉州 的要道,為宋元時期古刺 桐城 的象徵。其附近的碼頭是 泉州 宋元時期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地。 ↑德濟門遺址 天后宮供奉的是海神媽祖,媽祖在港澳臺地區比較盛行,而這邊“添磚加瓦”(一瓦50元人民幣,約合200新臺幣)最多的也是這些地區以及南洋地區的人。 ↑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 山門兩側各有一座高聳的精美樓閣,樓上分置鐘、鼓,古時候,晨鐘暮鼓、日度一日。 ↑泉州天后宮 山門背後是個戲臺,牆畫的內容是《八仙過海》,頂蓋是木構藻井,中心鑲嵌8塊人物木雕(現在被塗成了金色),手持各式樂器,據說其中有個手持琵琶的是西洋人,我看不清。 ↑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 宮內有很多游客坐在大榕樹下的石階上乘涼,更有幾位老伯自備“道具”,一副牌一杯茶一下午,好不愜意! ↑泉州天后宮 與天后宮一德濟門遺址之隔的對面是有著超大落地窗的百姓書房,貌似刷身份證就可以入內。我們沒有進去,而是在他對面購置了些手信—— 泉州 名特產之一的老字號“林記正泉茂綠豆餅”。
4個一桶,一桶5元。用紙盒打包的話,3桶一盒,得再加2塊包裝盒費
這是這邊的一個特點,打包費都是很直觀的,一些餐廳的食物打包價要比堂食價貴個幾塊 群眾牛肉小點哎喲,都這個點兒了,我們飯還沒吃呢。
重新坐上mini小巴去 中山 南路的群眾牛肉小點吃“哦哇zān”咯 ↑群眾牛肉小點 ↑群眾牛肉小點 這家店是三天來遇到的最屌的一家店,不僅老闆不給好臉色,還區別對待——管我們要現金當地人卻可以微信支付,哼! 但誰叫他家的牛肉粳(這個字明明念jīng,他們念geng呢)和蚵仔煎有名呢。 ↑群眾牛肉小點 ↑群眾牛肉小點 小份的就夠了。蚵仔煎裡面的海蠣個頭不大卻很新鮮,蘸醬偏甜我不愛。
牛肉粳就是嫩牛肉絲兒湯,湯 裡加 了姜絲,對於來姨媽的我是一種救贖,所以我負責喝湯,朋友負責吃肉。 ↑群眾牛肉小點 ↑群眾牛肉小點 這一天的暴曬+暴走,我們決定回酒店小作休憩。
上小巴前一般乘客都會先問司機“xx去不去?”,司機確認了才上車,可以到站後再投錢。當這位司機確認了這一車乘客都是去開元寺方向時,臨時改變線路,帶著我們穿巷子去了。 天氣預報叫了一天下雨,這朵雲在傍晚時分終於憋不住了,電閃雷鳴,原本打算去好成財吃牛排的我們被困在了屋內,包括這隻常住房東家的野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