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吉亞冬日戀歌,帶娃去最接近天堂的封印之地
Jvari教堂,又名“聖十字教堂”,在 姆茨赫塔 全城的各個角落,抬頭便能看見。從城中心驅車前往,不過是十來分鐘的路程。 這座建於公元6世紀的教堂,在城邊的小山之上,可以俯瞰整個 姆茨赫塔 市,據說這裡是 格魯吉亞 基督教的起源地。 教堂不大,之所以說這裡是 格魯吉亞 基督教的起源,就是因為教堂內的這一座十字架。據說這是 格魯吉亞 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之後豎立的第一座十字架。 在鮮花的簇擁之下,這座並不算太高的十字架顯得尤其偉岸,大有想要直插天穹之意。 照例是有很多虔誠的臉龐,在蠟燭前默默禱告。人生的路程,總是會有曲折坎坷,有信仰支撐的內心是否會更 加平 靜? 人的能量有時候很特別,當你願意去尊重文化的時候,接收到的能量也會是正面的,無論你是否同樣是信徒,在這裡的氛圍中,你的內心也會變得更加柔軟,你與那些陌生的靈魂也能夠通過一個眼神互相撫慰。
"人與人之間,終究是溫暖的。"我對孩子如是說。 哥里,從萬年洞穴到影響世界的斯大林如今的 哥里 (Gori),被人記住的仍然是“斯 大林 的故鄉”這個標簽。來到這座城市的旅游者,或多或少都有些看熱鬧的成分,畢竟斯 大林 這個名字,在 格魯吉亞 愈發地具有爭議。——是啊,即便是斯 大林 本人的故鄉、成長過的地方,在蘇聯早期時期,這裡同樣避免不了受到斯 大林 強權的政治迫害,特別是對於宗教信仰、不同民族、不同政見的排除異己。
所以,當年蘇聯劇變, 格魯吉亞 甚至是支持脫離蘇維埃政府一派的強力領頭羊。
哥里 市中心的斯 大林 博物館還是要去的,畢竟還是這裡的標誌性建築,更何況其位置就在城市中心廣場的一隅,非常顯眼。
斯 大林 當年曾經住過的小屋就在博物館前,被各種保護起來,孤零零的一個小木屋,立在城市中央公園裡。 1879年的12月,斯 大林 就出生在這裡,她的父親是一個鞋匠,母親則是一個洗衣工,生活相當貧苦。後來,斯 大林 進入了一所神學學校,學習了 俄羅斯 語,又去了 第比利斯 讀了一所神學院。他就是在這裡秘密接觸到了馬克思的著作,所以參加了許多的革命活動,從而被學院開除,正式參加地下政治活動…… 這些都是斯 大林 博物館的二樓大廳里的內容,表述了斯 大林 在成為蘇聯的首位重要領導人之前的完整生平,但是竟然全部是 格魯吉亞 語和俄語,連英語都沒有,只能通過圖片連蒙帶猜。 除了圖片與史料之外,這裡還陳列了很多國家的元首送給斯 大林 的禮物,包括 中國 送來的錦旗與禮品。還有斯 大林 追悼會上的實景圖片與這個斯 大林 等身頭像。
當然, 中國 人民對於斯 大林 的這一段歷史還都是很熟悉的,特別是我們的父輩,幾乎每一個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蘇聯情結,我父親還多次說起他小時候不學英語而是學俄語的歷史。而斯 大林 ,也或多或少帶著些許的 格魯吉亞 情結吧,據說他的第二位太太就是 格魯吉亞 人。
格魯吉亞 ,這個經常與斯 大林 的名字併列在一起的國家,在如今宣佈獨立後又與 俄羅斯 交惡,愈加地對於這段歷史矛盾而糾結了!
而實際上,對於我來說,比斯 大林 的各種故事更加吸引我的卻是在 哥里 城郊的一片廢墟,一個據說始建於青銅時期的石 頭城 市。 烏普利斯齊赫,這是一座完全從石頭裡挖出來的城市,從青銅時代開始到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是 格魯吉亞 的政治與文化中心。 無法想象當年的繁華,因為現在這裡只剩下一片廢墟,各種大小的石窟、廣場和石洞,沒有一片植物,也沒有任何的文字解說。售票處可以租用解說器,但是只有 格魯吉亞 語和俄語,應該也是因為外國游客來訪得太少! 登上廢墟需要爬好幾十級臺階,山上風非常大,又是要把人吹走的節奏。 實在太冷了,連相機也提出抗議,瞬間沒電,只能把電池取下來,放在懷裡焐一陣子再拿出來搶拍一張,再焐一會兒……簡直是要崩潰的節奏! 所以後來又跟同行的攝影師商量,在黃昏時分再次登上廢墟,可再次遺憾。
因為時間已晚,只抓得幾張夜景。 倒是有幾隻流浪狗,許是難得見到我們這樣的攝影狗,同類相惜,一直在旁默默地陪伴著,等待著天邊最後的一點點光線,沒入完全的黑暗…… 嗯,夜空里的風更加呼嘯,在這無人的晚上內心卻異常地安靜。
在宇宙的上億年曆史里,人類的上萬年又算什麼,無非過眼雲煙,廢墟一片;
而我今天的這些遺憾又算什麼,滄海一粟,隨風而去就好!
庫塔伊西,離上帝最近的一次從 哥里 的洞穴王朝連夜趕往 庫塔伊西 ,連續兩個小時的夜行,突然看見了光明,仿佛是黑暗中闖入的一座夢幻之地,燈火通明,路人悠閑,旁邊的小店里甚至還有在跳舞狂歡的老爺爺老奶奶們,讓夜行的人瞬間感覺到了溫暖。
庫塔伊西 , 格魯吉亞 的第二大工業城市,也是曾經的首都,可以說是這個國家非常重要的一個城市了。連日的奔波,再加上原本想要趕往阿布哈茲的計劃因為太晚申請簽證而不得不放棄,我們決定在這裡好好休整兩日。
沒有任何目的的逛逛街、聊聊天、喝喝咖啡,享受難得的休閑時光。
其實我一直不喜歡景點打卡式的旅行,
融入當地人,把路上的時光揮霍成生活本來的樣子,
好像才更貼近我對旅行的理解。
特別是帶著孩子,慢旅行才是我想要尋找的方式。
這一次的行程卻太緊張,因為希望能夠探索到更多國人未知的領域,
而犧牲了很多本該擁有的散步時光。
幸好有這一天,讓我深呼出一口氣,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散一個悠然自得的步!
不管怎樣,每一個擁有麥當勞的城市都是路上的大禮包,哈哈。
"人與人之間,終究是溫暖的。"我對孩子如是說。 哥里,從萬年洞穴到影響世界的斯大林如今的 哥里 (Gori),被人記住的仍然是“斯 大林 的故鄉”這個標簽。來到這座城市的旅游者,或多或少都有些看熱鬧的成分,畢竟斯 大林 這個名字,在 格魯吉亞 愈發地具有爭議。——是啊,即便是斯 大林 本人的故鄉、成長過的地方,在蘇聯早期時期,這裡同樣避免不了受到斯 大林 強權的政治迫害,特別是對於宗教信仰、不同民族、不同政見的排除異己。
所以,當年蘇聯劇變, 格魯吉亞 甚至是支持脫離蘇維埃政府一派的強力領頭羊。
哥里 市中心的斯 大林 博物館還是要去的,畢竟還是這裡的標誌性建築,更何況其位置就在城市中心廣場的一隅,非常顯眼。
斯 大林 當年曾經住過的小屋就在博物館前,被各種保護起來,孤零零的一個小木屋,立在城市中央公園裡。 1879年的12月,斯 大林 就出生在這裡,她的父親是一個鞋匠,母親則是一個洗衣工,生活相當貧苦。後來,斯 大林 進入了一所神學學校,學習了 俄羅斯 語,又去了 第比利斯 讀了一所神學院。他就是在這裡秘密接觸到了馬克思的著作,所以參加了許多的革命活動,從而被學院開除,正式參加地下政治活動…… 這些都是斯 大林 博物館的二樓大廳里的內容,表述了斯 大林 在成為蘇聯的首位重要領導人之前的完整生平,但是竟然全部是 格魯吉亞 語和俄語,連英語都沒有,只能通過圖片連蒙帶猜。 除了圖片與史料之外,這裡還陳列了很多國家的元首送給斯 大林 的禮物,包括 中國 送來的錦旗與禮品。還有斯 大林 追悼會上的實景圖片與這個斯 大林 等身頭像。
當然, 中國 人民對於斯 大林 的這一段歷史還都是很熟悉的,特別是我們的父輩,幾乎每一個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蘇聯情結,我父親還多次說起他小時候不學英語而是學俄語的歷史。而斯 大林 ,也或多或少帶著些許的 格魯吉亞 情結吧,據說他的第二位太太就是 格魯吉亞 人。
格魯吉亞 ,這個經常與斯 大林 的名字併列在一起的國家,在如今宣佈獨立後又與 俄羅斯 交惡,愈加地對於這段歷史矛盾而糾結了!
而實際上,對於我來說,比斯 大林 的各種故事更加吸引我的卻是在 哥里 城郊的一片廢墟,一個據說始建於青銅時期的石 頭城 市。 烏普利斯齊赫,這是一座完全從石頭裡挖出來的城市,從青銅時代開始到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是 格魯吉亞 的政治與文化中心。 無法想象當年的繁華,因為現在這裡只剩下一片廢墟,各種大小的石窟、廣場和石洞,沒有一片植物,也沒有任何的文字解說。售票處可以租用解說器,但是只有 格魯吉亞 語和俄語,應該也是因為外國游客來訪得太少! 登上廢墟需要爬好幾十級臺階,山上風非常大,又是要把人吹走的節奏。 實在太冷了,連相機也提出抗議,瞬間沒電,只能把電池取下來,放在懷裡焐一陣子再拿出來搶拍一張,再焐一會兒……簡直是要崩潰的節奏! 所以後來又跟同行的攝影師商量,在黃昏時分再次登上廢墟,可再次遺憾。
因為時間已晚,只抓得幾張夜景。 倒是有幾隻流浪狗,許是難得見到我們這樣的攝影狗,同類相惜,一直在旁默默地陪伴著,等待著天邊最後的一點點光線,沒入完全的黑暗…… 嗯,夜空里的風更加呼嘯,在這無人的晚上內心卻異常地安靜。
在宇宙的上億年曆史里,人類的上萬年又算什麼,無非過眼雲煙,廢墟一片;
而我今天的這些遺憾又算什麼,滄海一粟,隨風而去就好!
庫塔伊西,離上帝最近的一次從 哥里 的洞穴王朝連夜趕往 庫塔伊西 ,連續兩個小時的夜行,突然看見了光明,仿佛是黑暗中闖入的一座夢幻之地,燈火通明,路人悠閑,旁邊的小店里甚至還有在跳舞狂歡的老爺爺老奶奶們,讓夜行的人瞬間感覺到了溫暖。
庫塔伊西 , 格魯吉亞 的第二大工業城市,也是曾經的首都,可以說是這個國家非常重要的一個城市了。連日的奔波,再加上原本想要趕往阿布哈茲的計劃因為太晚申請簽證而不得不放棄,我們決定在這裡好好休整兩日。
沒有任何目的的逛逛街、聊聊天、喝喝咖啡,享受難得的休閑時光。
其實我一直不喜歡景點打卡式的旅行,
融入當地人,把路上的時光揮霍成生活本來的樣子,
好像才更貼近我對旅行的理解。
特別是帶著孩子,慢旅行才是我想要尋找的方式。
這一次的行程卻太緊張,因為希望能夠探索到更多國人未知的領域,
而犧牲了很多本該擁有的散步時光。
幸好有這一天,讓我深呼出一口氣,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散一個悠然自得的步!
不管怎樣,每一個擁有麥當勞的城市都是路上的大禮包,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