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故事之漫走泰國
↑在塔上抓虱子 ↑在馬路牙上抓虱子 ↑在下水道旁邊抓虱子 ↑在門檻上抓虱子 ↑三峰塔 ↑三峰塔 華富里 的居民對於這座城市具有代表性的獼猴,態度可謂莫衷一是。 印度 佛教認為不能傷害猴子,因為它們跟神靈有著某種聯繫,但它們的行為的確應該受到懲罰。馬路上,猴子們橫衝直撞,有的乾脆坐在馬路中間,機動車不得不降低速度,變著法地繞著走。房檐上、電線上、商店牌匾上、交通信號燈上... ...猴崽子們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像老鼠一樣四處亂串。 ↑塔上的猴孫 ↑俺老孫獨孤求敗,還逍遙自在 ↑三峰塔 早聽說猴子們可能會咬人搶東西,所以我都儘量離它們遠遠的,惹不起,我還躲不起麽?但看起來大多數猴子都還比較文明,我沒有見到搶東西的個體,只是有個別淘氣的小猴崽子非要挑逗你,老猴子們看起來卻都比較成熟穩重。 就坐在馬路中央,我看你敢撞我? 俺老孫無所不能。 偶爾也有落寞,廢墟上的落寞。 屋檐上的落寞。 第一次,一個小猴崽子在面前與我對峙,它絲毫不畏懼我這個巨人,瞪著眼睛盯著我,蓄勢待發地要隨時撲過來,看著這個小可愛,我絲毫沒有把它放在眼裡,沒想到小東西真的撲上我的腿,尖銳的爪子刺透褲子扎得肉生疼,我趕緊驅走它。
下次再遇到這種朝我齜牙咧嘴的猴孫,我就也瞪著眼睛跺著腳併發出嘶吼聲,想著如果你敢撲過來,我就舉起大長腿一腳掄射。但猴崽子們竟沒有被嚇到,反而更激起了它們的鬥志。看著大街上人比猴少,猴多勢眾,真要鬧起來我應該也不是它們的對手,我也只好心有不甘地逃走。活了這麼大,竟被猴崽子們嚇到,真是好恨! 猴崽子們也真的是不值得憐惜。三峰寺前一個女人坐在門口,時不時地喂著旁邊的猴子一些吃的東西,誰知猴子接過東西吃了之後不僅不知道感謝,還突然伸出爪子去撕扯女人的頭髮。被這群伸爪不知輕重的家伙抓一下想必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不管是在肉體上,還是在心裡面。 ↑火車站旁的猴子塑像 華富里,遍佈老城的歷史遺跡華富里 的主要遺跡都在老城內步行可達的地方,這座城市的幾乎所有遺跡都與那萊王有關。
那萊大帝(拉馬蒂博迪三世)是 大城 王朝的第27位君主,1656年到1688年在位。那萊王時期是 大城 王朝最繁榮的時期,他與包括 中東 和西方在內的諸多國家開展了廣泛的商業和外交活動。
在統治的後期,那萊王給予他最愛的 希腊 冒險家Constantine Phaulkon如此之多的權力,以至於Phaulkon在實質上成為了國家總理。通過Phaulkon的安排,暹羅王國與 法國 路易十四宮廷建立了密切的外交關係, 法國 士兵和傳教士進入了暹羅的上層社會和國防領域。 法國 官員的滲入加大了他們與當地官員之間的摩擦,最終導致了1688年的動蕩革命直到那萊王的統治結束。
那萊時期也因1662-1664年 緬甸 入侵、1605-1680年短暫獨立的港口城市Singgora 蘇丹 國被摧毀以及1687年的暹羅- 英格蘭 戰爭而被世人所知。
從 法國 耶穌會士到波斯代表等眾多外國人的出現,使歷史學家對 大城 及其17世紀的衝突和宮廷生活有了豐富的資料來源,否則在1767年首都被徹底摧毀後,這些資料將無法保存下來。
【華富里】Pran KhaekPran Khaek位於那萊王宮和大使官邸之間,距離三峰塔不遠。從前,它是婆羅門教的聖地。
它由3個南北走向排成一列的磚塔組成,中間一個是最大的。三座塔只有位於東側的一個入口,而其他三個入口都是假的。這個古老的遺址大約建成於佛歷15世紀,塔的建築風格類似於高棉藝術的Pha Kho類型(公元前882-893年或1425-1436年),相似之處在於塔是用磚建造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沒有塗上灰泥,而是與樹膠(從樹莖中獲取的粘性物質)相連。
入口的這扇門是用石頭建造的,但是它的框架模仿了木門框。可能在那萊王統治時期,塔用磚和樹膠進行了翻修,同時在塔前面修建了一個小的佛教聖殿。入口是在一個急轉彎處,此外,在塔的南面還有一個儲水池。 ↑Pran Khaek 【華富里】大使官邸 Ban Wichayen ↑大使官邸複原圖 ↑大使官邸 Ban Wichayen建於那萊王統治時期,作為1685年訪問那萊王宮廷的 法國 大使Alexander Chevalier deChaumont的住所。同時,該建築還用作接待廳,用於歡迎 法國 特使Simon de la Loubere和Claud Ceberet du Boulllay,他們曾於1687年訪問了暹羅王國。當時, 法國 外交官離開後,被授予 泰國 貴族頭銜“Chao phraya wichayen”的 Constantine Phaulkon負責看管這些建築,這被其他人誤認為這座建築是Phaulkon的個人住宅,因此將之稱為“Ban Wichayen”。 ↑大使官邸 ↑大使官邸 住宅區可分為西、中、東三部分,每個部分都可以通過前門直接區分。住宅中央和東部地區的建築在功能上看起來有著某些聯繫,如一個小教堂和一個大的2層樓的建築。最著名的建築是一座天主教教堂,它的地面按照 歐洲 教堂的樣式鋪設,裝飾確是傳統的 泰國 風格的Nimbus形窗框和門框,教堂的柱子上塗有細長蓮花花瓣圖案的灰泥。 ↑大使官邸 ↑大使官邸
下次再遇到這種朝我齜牙咧嘴的猴孫,我就也瞪著眼睛跺著腳併發出嘶吼聲,想著如果你敢撲過來,我就舉起大長腿一腳掄射。但猴崽子們竟沒有被嚇到,反而更激起了它們的鬥志。看著大街上人比猴少,猴多勢眾,真要鬧起來我應該也不是它們的對手,我也只好心有不甘地逃走。活了這麼大,竟被猴崽子們嚇到,真是好恨! 猴崽子們也真的是不值得憐惜。三峰寺前一個女人坐在門口,時不時地喂著旁邊的猴子一些吃的東西,誰知猴子接過東西吃了之後不僅不知道感謝,還突然伸出爪子去撕扯女人的頭髮。被這群伸爪不知輕重的家伙抓一下想必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不管是在肉體上,還是在心裡面。 ↑火車站旁的猴子塑像 華富里,遍佈老城的歷史遺跡華富里 的主要遺跡都在老城內步行可達的地方,這座城市的幾乎所有遺跡都與那萊王有關。
那萊大帝(拉馬蒂博迪三世)是 大城 王朝的第27位君主,1656年到1688年在位。那萊王時期是 大城 王朝最繁榮的時期,他與包括 中東 和西方在內的諸多國家開展了廣泛的商業和外交活動。
在統治的後期,那萊王給予他最愛的 希腊 冒險家Constantine Phaulkon如此之多的權力,以至於Phaulkon在實質上成為了國家總理。通過Phaulkon的安排,暹羅王國與 法國 路易十四宮廷建立了密切的外交關係, 法國 士兵和傳教士進入了暹羅的上層社會和國防領域。 法國 官員的滲入加大了他們與當地官員之間的摩擦,最終導致了1688年的動蕩革命直到那萊王的統治結束。
那萊時期也因1662-1664年 緬甸 入侵、1605-1680年短暫獨立的港口城市Singgora 蘇丹 國被摧毀以及1687年的暹羅- 英格蘭 戰爭而被世人所知。
從 法國 耶穌會士到波斯代表等眾多外國人的出現,使歷史學家對 大城 及其17世紀的衝突和宮廷生活有了豐富的資料來源,否則在1767年首都被徹底摧毀後,這些資料將無法保存下來。
【華富里】Pran KhaekPran Khaek位於那萊王宮和大使官邸之間,距離三峰塔不遠。從前,它是婆羅門教的聖地。
它由3個南北走向排成一列的磚塔組成,中間一個是最大的。三座塔只有位於東側的一個入口,而其他三個入口都是假的。這個古老的遺址大約建成於佛歷15世紀,塔的建築風格類似於高棉藝術的Pha Kho類型(公元前882-893年或1425-1436年),相似之處在於塔是用磚建造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沒有塗上灰泥,而是與樹膠(從樹莖中獲取的粘性物質)相連。
入口的這扇門是用石頭建造的,但是它的框架模仿了木門框。可能在那萊王統治時期,塔用磚和樹膠進行了翻修,同時在塔前面修建了一個小的佛教聖殿。入口是在一個急轉彎處,此外,在塔的南面還有一個儲水池。 ↑Pran Khaek 【華富里】大使官邸 Ban Wichayen ↑大使官邸複原圖 ↑大使官邸 Ban Wichayen建於那萊王統治時期,作為1685年訪問那萊王宮廷的 法國 大使Alexander Chevalier deChaumont的住所。同時,該建築還用作接待廳,用於歡迎 法國 特使Simon de la Loubere和Claud Ceberet du Boulllay,他們曾於1687年訪問了暹羅王國。當時, 法國 外交官離開後,被授予 泰國 貴族頭銜“Chao phraya wichayen”的 Constantine Phaulkon負責看管這些建築,這被其他人誤認為這座建築是Phaulkon的個人住宅,因此將之稱為“Ban Wichayen”。 ↑大使官邸 ↑大使官邸 住宅區可分為西、中、東三部分,每個部分都可以通過前門直接區分。住宅中央和東部地區的建築在功能上看起來有著某些聯繫,如一個小教堂和一個大的2層樓的建築。最著名的建築是一座天主教教堂,它的地面按照 歐洲 教堂的樣式鋪設,裝飾確是傳統的 泰國 風格的Nimbus形窗框和門框,教堂的柱子上塗有細長蓮花花瓣圖案的灰泥。 ↑大使官邸 ↑大使官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