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故事之漫走泰國

泰國自助遊攻略
↑小草莓
泰國自助遊攻略
泰國自助遊攻略
泰國自助遊攻略
泰國自助遊攻略
↑大腸
泰國自助遊攻略
泰國自助遊攻略
↑春筍
泰國自助遊攻略
泰國自助遊攻略
↑咖喱烤魷魚?
泰國自助遊攻略
↑豆泡?
泰國自助遊攻略
↑炸青芒絲?
泰國自助遊攻略
↑大拌菜。放點兒青芒絲、螃蟹塊、魚丸等,再加汁料拌。我在旁邊看了好長時間,螃蟹不知道已經死了多久,不過看著這麼火,我還是要了一份嘗試一下。
泰國自助遊攻略
↑大拌菜,酸酸甜甜的味道
泰國自助遊攻略
↑白斬雞飯
泰國自助遊攻略
↑魷魚乾
泰國自助遊攻略
↑油炸蠶蛹
泰國自助遊攻略
↑油炸蠶蛹 這裡也有像 中國 那種踢毽子的,只是把毽子換成了草桿編織成的球。
泰國自助遊攻略
↑跟國內踢毽子差不多,只是把毽子換成了草球 踢草球 曼谷,跟我一起學泰餐在 泰國 的最後一天,我在 曼谷 的一家泰餐學校預約了泰餐課程。從 華富里 回到 曼谷 已經是上午將近十一點,本打算預約下午課程,沒想到已經約滿,只有晚上的課程了。晚上課程較日間課程少了到市場實地認識食材的環節,相應學費也便宜100銖,總共900銖,學習的菜品包括四菜一甜品。

幾天前離開 曼谷 時,我把行李箱寄存到了當時所住的青年旅舍。由於我要次日前往 雅加達 ,所以今天還要在 曼谷 住一晚。沒想到這家旅舍已經住滿,我只好換到不遠處的另外一家名叫Zee Thai的青年旅舍。

安頓完當天的住宿已經過了中午,我在不遠處路口的一家叫做Pa tong go的小店用了午餐。別看這家店面積不大,卻被評為了米其林星級餐廳,椰絲油條很有特色。
泰國自助遊攻略
椰絲油條。
泰國自助遊攻略
魚丸湯麵。
泰國自助遊攻略
由於擔心路上花費太多的時間,所以午飯後我就直接乘車前往廚藝學校了。到得早,我就在附近的馬路上轉悠。中途經過一座 印度 教寺廟Sri Maha Mariamman。
泰國自助遊攻略
這座 印度 教寺廟通常被稱為Wat khaek silom。它是濕婆的配偶烏瑪女神的神廟,由一群 印度 人於1879年在 曼谷 Silom路購買的土地上建造。起初,它被建造成一個小的 薩拉 (涼亭),並命名為Sala Sri Mariamman。它由泰米爾 印度 人看管,也正是這群泰米爾人把 印度 文明帶到了 亞洲 其他地區。
泰國自助遊攻略
門口牆壁上的濕婆神像。
泰國自助遊攻略
在後來的一年裡,在Silom和 曼谷 其他地區的 印度 移民共同為建造這座寺廟做出了貢獻。作為主要形象,烏瑪女神的塑像被供奉在寺廟內,後來其他 印度 教神的形象也被人從 印度 帶到了寺廟。

起源於吠陀時期被稱為Dushera或Navaratri的古老節日每年在寺廟舉行。儀式主要是為了表達人們對於烏瑪和其他神的崇拜,為期十天十夜。在節日的最後一個晚上,人們抬著烏瑪的塑像沿路游行。

同 中國 寺廟一樣, 泰國 的 印度 教寺廟通常也是用色非常大膽,好像要把色彩運用到極致全面。建築外觀通體的 印度 教神像表情逼真、身姿婀娜,給人一種十分柔和的美感。幾座精製絢麗的屋頂讓這座寺廟從周圍的景緻中脫穎而出,只可惜屋頂上方搭建的簡易大棚嚴重缺少美感,與整座寺廟極不協調。
泰國自助遊攻略
簡易大棚實際上形成了寺廟的中庭,否則這裡就是露天的了。中庭設有祭壇,人們可以在這裡先行祭拜,然後手持花環依次走進安放神像的主廳。主廳是一座狹窄細長的小室,屋頂也比較矮,弧形屋頂令人嘆為觀止地用鮮艷的顏料描繪有 印度 教神像,不禁讓人想到基督教堂的壁畫,這與傳統以石刻為主要藝術表現形式的 印度 教寺廟風格完全不同,我竟也是第一次見到。進入中庭需要拖鞋,除了中庭,其他地方均不允許拍照。
泰國自助遊攻略
中庭左側的一個小房間里有一排小塔,透過玻璃可以看到裡面的神像。我剛拍完一個小塔,工作人員就來告訴我這裡不允許拍照。
泰國自助遊攻略
泰國自助遊攻略
泰國自助遊攻略
寺廟前賣花環的小鋪。
泰國自助遊攻略
附近的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