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自駕+火車:阿馬爾菲、羅馬、托斯卡納、佛羅倫薩、威尼斯、米蘭(附停車GPS坐標)
萬神殿內部最讓人驚嘆的就是頭頂上這個巨大的穹頂。穹頂直徑43.3米,比 聖彼得 大教堂的穹頂還要大。它自建成後直到1436年聖母百花大教堂建成43.7米的穹頂前,始終是全世界最大的穹頂。穹頂高也是43.3米,頂部有一個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用於採光。想象一下,一束陽光穿過圓洞射入殿內照在壁龕上那種神聖莊嚴的感覺,我們不得不感嘆古人的大膽創意和精湛的工藝。穹頂內部有五層凹格,凹格的面積逐層縮小,但數量相同,更加襯托出穹頂的巨大和高不可及。米開朗基羅曾贊嘆它為“天使的設計“,因此在他設計建造 聖彼得 大教堂穹頂時不願超越其規模,以示敬意。 意大利 統一後,萬神殿成為國王的陵墓,最著名的是實現 意大利 統一的國王埃曼紐爾二世墓。 拉斐爾的墓地也在萬神殿內,不過並不在最中間。拉斐爾生前曾被教皇委任去管理 羅馬 的古建築遺跡,那時候,小斐就迷上了萬神殿Panteon,他覺得那是古 羅馬 保留下來最偉大的建築。小斐去世的日子正好是他的生日,4月6日,年僅37歲。拉斐爾的墓被安放在他最愛的萬神殿內,墓上有一尊他的學生雕的'聖母子',來陪伴小斐安息。墓誌銘用拉丁文上刻著:“這是拉斐爾之墓。他在世時,自然女神擔心會被他所征服;而他死時,自然女神又害怕會跟著枯萎。”(熱淚盈眶~) 依依不捨的離開萬神殿,向位於萬神殿東面的聖伊納爵堂走去。
聖伊納爵堂Chiesa di Sant'Ignazio di Loyola a Campo Marzio
這座教堂興建於1626-1650年,主保聖人是耶穌會的創始人依納爵∙羅耀拉。耶穌會成立於1534年,主要是對抗當時馬丁路德倡導的新教,宗旨是通過內部改革教會以獲得更靠近耶穌的地位,這個教派在歷史上起起落落,曾經被一些國家驅逐甚至被教皇取締,但也曾聲名遠揚, 比如 我們熟悉的曾到 中國 傳教的利瑪竇就是這個教派的,新上任的教皇方濟各更成為首位出身於耶穌會的教皇。耶穌會的一個貢獻是它非常註重教育與傳教,曾培養出笛卡爾這樣的數學家,這座教堂最初就是與之毗鄰的 羅馬 學院的教堂。教堂建完後,教會就再也拿不出錢搞內部裝修了。 意大利 的頂級巴 洛克 大師Fra Andrea Pozzo(1642-1709)是耶穌會的神父修士,他完成了教堂的內部裝修。 教堂頂是平的!沒有柱子,沒有拱門,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畫出來的!畫開始於牆壁和天頂的交界處,那種感覺就好像上帝打開了屋頂,開啟了一條通往天堂的捷徑。 畫面最正中的就是St Ignazio。他腳踏七彩祥雲,在眾天使和聖人的擁護下,榮登天界。耶穌抱著十字架早已在天堂迎接他。耶穌的光芒透過St Ignazio分散到世界各地。 Pozzo在地上標記了一個位置,那裡是最佳的觀賞點。如果可以的話,非常建議躺在那個標記點上。靜靜地看那些漂浮在空中的雲彩,聖人和天使們。那就好像是17世紀的VR虛擬現實。那些直通天際的虛擬 石柱 ,會讓人有錯覺自己也被天使帶進天堂了。教堂里,Pozzo還畫了一個虛擬的小穹頂,讓人錯覺以為穹頂上刻滿了裝飾,陽光從天窗里照進來。只是,陰天去的話,陽光依然在那裡,永不離開。 聖伊納爵堂參觀完之後,步行向西去往納 沃納 廣場,順路參觀聖王路易堂。
聖王路易堂San Luigi dei Francesi
法國 在 羅馬 的國家教堂。這座教堂的外立面由 波爾 塔設計,就是納 沃納 廣場上摩爾人噴泉除摩爾人以外的部分的雕刻者。內部由方塔納完成,就是摩西噴泉的設計者。 教堂建於1518-1589年,是獻給聖母、聖丹尼和 法國 國王路易九世的,所以我們在主祭台前看到了聖母升天像,當無數人還在為 瑪利亞 空著的棺墓議論紛紛時,聖母已經在小天使的簇擁下升上了天堂。而教堂的建造,尤其是中後期直接得益於 法國 王后 凱瑟琳 ∙德∙美第奇的資助。這位出身於美第奇家族的女人具有傳奇的一生,她幼年父母雙亡,14歲被當時的教皇,同樣來自美第奇家族的克萊蒙特七世,安排嫁給了 法國 國王的兒子亨利二世,非常幸運的是亨利二世的哥哥和父親死後,亨利二世繼承了王位, 凱瑟琳 也就成為 法國 王后。在做王后的日子里她並沒獲得什麼權力,但她為國王生了九個孩子,這成為她最大的資本。亨利二世死後,她的三個兒子先後繼承王位,使她終於得以大展身手。她對 法國 的影響超過20年,包括政治和時尚。 這座教堂最吸引人的並非以上這些,而是教堂左手邊的Contarelli禮拜堂前,巴 洛克 藝術代表人物 卡拉 瓦喬的三幅描繪聖馬太生平的名作:《聖馬太蒙召》、《聖馬太受天使啟迪》和《聖馬太殉教》。
左邊的一副《聖馬太蒙召》描繪的是耶穌收馬太做門徒的場景。馬 太原 名利未,是替 羅馬 人當差向猶太人收稅的稅吏。畫面中表現的是一群人正聚在一起賭博,這其實也是 卡拉 瓦喬熟悉的場景。突然間戲劇性場面出現了,耶穌推門而入,伸手一指馬太,好象在說“你,跟我走!”,我們可以看到耶穌頭頂上神聖的光環若隱若現,仿佛聽到他低沉而不容置疑的聲音。擋在他身前的是大徒弟彼得,他也用手指著前方,好象在說“是他嗎?”。而此時利未正坐在人群的中間,用手指著自己,懷疑的目光似在詢問“我?”。坐在桌子最左側低頭忙著數錢的正是年輕的猶大。這樣的場景好似現代電影中的一個鏡頭,充滿了戲劇性和緊迫感,它也是 卡拉 瓦喬作品最具代表性的風格,讓觀眾仿佛置身畫中,切身感受到當時的氣氛。
中間的一幅是《聖馬太受天使啟迪》,年邁的馬太完全是個農民形象。他光著腳跪在凳子上忙著記下天使的啟迪,側轉的頭皺著眉望著天使,有點跟不上的感覺;而天使好象一位耐心的老師,掰著手指頭向他講述著什麼。 卡拉 瓦喬所畫的聖經中的人物並不同於以往給人非常神聖高高在上的感覺,而是用普通人做模特採用完全寫實的手法,這是其作品的又一大特點。 右邊的一幅《聖馬太殉教》同樣也是一個戲劇性場面。倒在地上的馬太正竭力伸手去夠天使伸給他的棕櫚葉,可惜一名裸體少年伸手抓住了他。那人右手持劍,漲紅著臉,仿佛在吼著:“還想逃?” 納 沃納 廣場Piazza Navona
到達方式:乘坐公共汽車40、46、62、64、81、87、116、492、628路在Corso Rinascimento站下車,向西步行2分鐘。
此處原是公元1世紀古 羅馬 圖密善時期修建的一座橢圓形競技場,5世紀末成為當地的集貿市場。納 沃納 廣場以巴 洛克 藝術著稱,巴 洛克 時期興起了一股建設的高潮。首先是1644年 新當 選的教皇英諾森十世出 資興 建了以他家族名字命名的潘菲利宮Pamphili Palace,科爾托納的彼得羅設計了潘菲利宮。這座建築位於廣場的西南側,現在門上飄著 巴西 國旗,自1920年起成為 巴西 駐 意大利 大使館。在它北邊,也就是廣場西側正中的位置是伯羅米尼和拉依納爾迪設計的聖依妮斯蒙難堂Sant’Agnese in Agone。依妮斯是位修女,在她13歲還是個處女的時候,因為不願意嫁給一個異教徒而慘遭殺害,教堂所處的位置就是她遇難的地方。這座教堂擁有一個大穹頂,是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築。從結構上將,廣場從南到北是3處噴泉組成。 海神噴泉Fontana del Nettuno
位於納 沃納 廣場的北端。1570年恢復 羅馬 Aqua Virgo渡槽後,將供水管延伸至戰神廣場地區。修複供水管時,在市內興建了幾個噴泉。海神噴泉(沒有雕塑)和在廣場另一邊的摩爾人噴泉均由Giacomo Della Porta設計,由教宗額我略十三世資助。下部採用白色 大理 石,上部採用當地石材。在接下來的300年,噴泉保留,沒有雕像。19世紀基礎設施的發展,減少對城市噴泉飲用和洗滌用途的依賴,但增加了他們的視覺 和政 治上的重要性,特別是1870年 羅馬 成為 意大利 首都後。目前的噴泉完成於1878年,增加了“海王星與章魚的戰鬥”雕塑。是在1873年後加入,以平衡摩爾人噴泉雕像位於廣場南部,四河噴泉位於廣場中部。 【貝爾尼尼---四河噴泉】
終於講到貝爾尼尼這個爛大街的作品,Navona廣場的四河噴泉。既然貝爾尼尼已恢復往昔的榮耀,那教皇自然是第一個來抓他做事的,來給我造噴泉!因為教皇英諾森十世的家---Pamphili宮殿門口就是Navona廣場,所以有個噴泉是很有必要的,方便用水啊!英諾森那麼厲害的人,噴泉還沒造,他先把古 羅馬 皇帝Caracalla從 埃及 搬回來的方尖碑交給了貝爾尼尼:你造的噴泉,一定要以方尖碑為中心!貝爾尼尼的確是這麼做的,甚至做得更好: 他在方尖碑的頂部加了一隻鴿子銜著橄欖枝,那是教皇他家--Pamphili家族的標誌,這和之前的烏爾班家的三個小蜜蜂是一個道理。
方尖碑下麵的這個套路大家都知道哈:四個巨人的雕像代表著四大洲的四條河: 歐洲 的Danube多瑙河, 亞洲 的Ganges 恆河 , 非洲 的Nile尼羅河,美洲的Rio de la Plata拉 普拉 達河。這一切象徵著教皇的光芒照亮著全世界每一個角落,福澤天下。鑒於多瑙河離 羅馬 最近,所以老人必須觸摸著教皇的徽章!徽章上還是有Pamphili教皇家族的標誌:鴿子+橄欖枝,還多了一個象徵教皇的三重冠。拉 普拉 多老人身旁有一堆金幣,因為美洲黃金多啊。他上面有一條蛇,老人好像被嚇到了,或許是想嘲諷 西班牙 把美洲的金子都搶走了,大家都很害怕吧。尼羅河老人蒙著頭,或許是因為大家不知道他源頭在哪裡。他身後有一隻超可愛的小怪獸。橫河老人拿著根船槳,傳說是因為 恆河 源遠流長。 【貝爾尼尼---摩爾人噴泉】
貝爾尼尼剛造完四河噴泉,又接到教皇的命令將Navona廣場上的南段的那座噴泉整修一下,那便是'摩爾人噴泉'。整座噴泉只有當中的摩爾人(其實是海神尼普頓)是貝爾尼尼創作的。海神站在貝殼上,正在跟一隻海豚較勁!這個雕塑是複製品,原作被放到 羅馬 的博蓋塞美術館里去了。噴泉周圍那四個Triton特裡同和四個小頭像都是由 意大利 雕塑家Giacomo della Porta於1575年完成的。 納 沃納 廣場逛完時間不早了,在附近坐公交車去博蓋塞美術館。我們預約的是最晚的一場17:00—19:00pm,需要提前30分鐘取票。我們用ROMA PASS,只需要報上電話預約時留下的預約號即可。
博蓋塞美術館Borghese Gallery and Museum
地址:Piazzale del Museo Borghese 5,Roma。到達方式:乘坐公交在Museo Borghese站下車步行200多米即到;或者乘坐地鐵A線從spagna站下車後,步行約 30分鐘。開放時間:周二到周日8:30-19:30;周一、1月1日和12月25日閉館。門票:11歐元,預約費2歐元,18歲以下兒童免票。必須寄存包。電話:+39-0632810。 www.galleriaborghese.it
波各賽美術館本來是西皮奧內·波格賽樞機大臣的別墅,他是貝尼尼的贊助者,也是著名的收藏家。1902年轉給 意大利 政府。裡面的藏品多為來自博蓋塞家族的教宗保羅五世(Camillo Borghese)收藏。
聖伊納爵堂Chiesa di Sant'Ignazio di Loyola a Campo Marzio
這座教堂興建於1626-1650年,主保聖人是耶穌會的創始人依納爵∙羅耀拉。耶穌會成立於1534年,主要是對抗當時馬丁路德倡導的新教,宗旨是通過內部改革教會以獲得更靠近耶穌的地位,這個教派在歷史上起起落落,曾經被一些國家驅逐甚至被教皇取締,但也曾聲名遠揚, 比如 我們熟悉的曾到 中國 傳教的利瑪竇就是這個教派的,新上任的教皇方濟各更成為首位出身於耶穌會的教皇。耶穌會的一個貢獻是它非常註重教育與傳教,曾培養出笛卡爾這樣的數學家,這座教堂最初就是與之毗鄰的 羅馬 學院的教堂。教堂建完後,教會就再也拿不出錢搞內部裝修了。 意大利 的頂級巴 洛克 大師Fra Andrea Pozzo(1642-1709)是耶穌會的神父修士,他完成了教堂的內部裝修。 教堂頂是平的!沒有柱子,沒有拱門,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畫出來的!畫開始於牆壁和天頂的交界處,那種感覺就好像上帝打開了屋頂,開啟了一條通往天堂的捷徑。 畫面最正中的就是St Ignazio。他腳踏七彩祥雲,在眾天使和聖人的擁護下,榮登天界。耶穌抱著十字架早已在天堂迎接他。耶穌的光芒透過St Ignazio分散到世界各地。 Pozzo在地上標記了一個位置,那裡是最佳的觀賞點。如果可以的話,非常建議躺在那個標記點上。靜靜地看那些漂浮在空中的雲彩,聖人和天使們。那就好像是17世紀的VR虛擬現實。那些直通天際的虛擬 石柱 ,會讓人有錯覺自己也被天使帶進天堂了。教堂里,Pozzo還畫了一個虛擬的小穹頂,讓人錯覺以為穹頂上刻滿了裝飾,陽光從天窗里照進來。只是,陰天去的話,陽光依然在那裡,永不離開。 聖伊納爵堂參觀完之後,步行向西去往納 沃納 廣場,順路參觀聖王路易堂。
聖王路易堂San Luigi dei Francesi
法國 在 羅馬 的國家教堂。這座教堂的外立面由 波爾 塔設計,就是納 沃納 廣場上摩爾人噴泉除摩爾人以外的部分的雕刻者。內部由方塔納完成,就是摩西噴泉的設計者。 教堂建於1518-1589年,是獻給聖母、聖丹尼和 法國 國王路易九世的,所以我們在主祭台前看到了聖母升天像,當無數人還在為 瑪利亞 空著的棺墓議論紛紛時,聖母已經在小天使的簇擁下升上了天堂。而教堂的建造,尤其是中後期直接得益於 法國 王后 凱瑟琳 ∙德∙美第奇的資助。這位出身於美第奇家族的女人具有傳奇的一生,她幼年父母雙亡,14歲被當時的教皇,同樣來自美第奇家族的克萊蒙特七世,安排嫁給了 法國 國王的兒子亨利二世,非常幸運的是亨利二世的哥哥和父親死後,亨利二世繼承了王位, 凱瑟琳 也就成為 法國 王后。在做王后的日子里她並沒獲得什麼權力,但她為國王生了九個孩子,這成為她最大的資本。亨利二世死後,她的三個兒子先後繼承王位,使她終於得以大展身手。她對 法國 的影響超過20年,包括政治和時尚。 這座教堂最吸引人的並非以上這些,而是教堂左手邊的Contarelli禮拜堂前,巴 洛克 藝術代表人物 卡拉 瓦喬的三幅描繪聖馬太生平的名作:《聖馬太蒙召》、《聖馬太受天使啟迪》和《聖馬太殉教》。
左邊的一副《聖馬太蒙召》描繪的是耶穌收馬太做門徒的場景。馬 太原 名利未,是替 羅馬 人當差向猶太人收稅的稅吏。畫面中表現的是一群人正聚在一起賭博,這其實也是 卡拉 瓦喬熟悉的場景。突然間戲劇性場面出現了,耶穌推門而入,伸手一指馬太,好象在說“你,跟我走!”,我們可以看到耶穌頭頂上神聖的光環若隱若現,仿佛聽到他低沉而不容置疑的聲音。擋在他身前的是大徒弟彼得,他也用手指著前方,好象在說“是他嗎?”。而此時利未正坐在人群的中間,用手指著自己,懷疑的目光似在詢問“我?”。坐在桌子最左側低頭忙著數錢的正是年輕的猶大。這樣的場景好似現代電影中的一個鏡頭,充滿了戲劇性和緊迫感,它也是 卡拉 瓦喬作品最具代表性的風格,讓觀眾仿佛置身畫中,切身感受到當時的氣氛。
中間的一幅是《聖馬太受天使啟迪》,年邁的馬太完全是個農民形象。他光著腳跪在凳子上忙著記下天使的啟迪,側轉的頭皺著眉望著天使,有點跟不上的感覺;而天使好象一位耐心的老師,掰著手指頭向他講述著什麼。 卡拉 瓦喬所畫的聖經中的人物並不同於以往給人非常神聖高高在上的感覺,而是用普通人做模特採用完全寫實的手法,這是其作品的又一大特點。 右邊的一幅《聖馬太殉教》同樣也是一個戲劇性場面。倒在地上的馬太正竭力伸手去夠天使伸給他的棕櫚葉,可惜一名裸體少年伸手抓住了他。那人右手持劍,漲紅著臉,仿佛在吼著:“還想逃?” 納 沃納 廣場Piazza Navona
到達方式:乘坐公共汽車40、46、62、64、81、87、116、492、628路在Corso Rinascimento站下車,向西步行2分鐘。
此處原是公元1世紀古 羅馬 圖密善時期修建的一座橢圓形競技場,5世紀末成為當地的集貿市場。納 沃納 廣場以巴 洛克 藝術著稱,巴 洛克 時期興起了一股建設的高潮。首先是1644年 新當 選的教皇英諾森十世出 資興 建了以他家族名字命名的潘菲利宮Pamphili Palace,科爾托納的彼得羅設計了潘菲利宮。這座建築位於廣場的西南側,現在門上飄著 巴西 國旗,自1920年起成為 巴西 駐 意大利 大使館。在它北邊,也就是廣場西側正中的位置是伯羅米尼和拉依納爾迪設計的聖依妮斯蒙難堂Sant’Agnese in Agone。依妮斯是位修女,在她13歲還是個處女的時候,因為不願意嫁給一個異教徒而慘遭殺害,教堂所處的位置就是她遇難的地方。這座教堂擁有一個大穹頂,是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築。從結構上將,廣場從南到北是3處噴泉組成。 海神噴泉Fontana del Nettuno
位於納 沃納 廣場的北端。1570年恢復 羅馬 Aqua Virgo渡槽後,將供水管延伸至戰神廣場地區。修複供水管時,在市內興建了幾個噴泉。海神噴泉(沒有雕塑)和在廣場另一邊的摩爾人噴泉均由Giacomo Della Porta設計,由教宗額我略十三世資助。下部採用白色 大理 石,上部採用當地石材。在接下來的300年,噴泉保留,沒有雕像。19世紀基礎設施的發展,減少對城市噴泉飲用和洗滌用途的依賴,但增加了他們的視覺 和政 治上的重要性,特別是1870年 羅馬 成為 意大利 首都後。目前的噴泉完成於1878年,增加了“海王星與章魚的戰鬥”雕塑。是在1873年後加入,以平衡摩爾人噴泉雕像位於廣場南部,四河噴泉位於廣場中部。 【貝爾尼尼---四河噴泉】
終於講到貝爾尼尼這個爛大街的作品,Navona廣場的四河噴泉。既然貝爾尼尼已恢復往昔的榮耀,那教皇自然是第一個來抓他做事的,來給我造噴泉!因為教皇英諾森十世的家---Pamphili宮殿門口就是Navona廣場,所以有個噴泉是很有必要的,方便用水啊!英諾森那麼厲害的人,噴泉還沒造,他先把古 羅馬 皇帝Caracalla從 埃及 搬回來的方尖碑交給了貝爾尼尼:你造的噴泉,一定要以方尖碑為中心!貝爾尼尼的確是這麼做的,甚至做得更好: 他在方尖碑的頂部加了一隻鴿子銜著橄欖枝,那是教皇他家--Pamphili家族的標誌,這和之前的烏爾班家的三個小蜜蜂是一個道理。
方尖碑下麵的這個套路大家都知道哈:四個巨人的雕像代表著四大洲的四條河: 歐洲 的Danube多瑙河, 亞洲 的Ganges 恆河 , 非洲 的Nile尼羅河,美洲的Rio de la Plata拉 普拉 達河。這一切象徵著教皇的光芒照亮著全世界每一個角落,福澤天下。鑒於多瑙河離 羅馬 最近,所以老人必須觸摸著教皇的徽章!徽章上還是有Pamphili教皇家族的標誌:鴿子+橄欖枝,還多了一個象徵教皇的三重冠。拉 普拉 多老人身旁有一堆金幣,因為美洲黃金多啊。他上面有一條蛇,老人好像被嚇到了,或許是想嘲諷 西班牙 把美洲的金子都搶走了,大家都很害怕吧。尼羅河老人蒙著頭,或許是因為大家不知道他源頭在哪裡。他身後有一隻超可愛的小怪獸。橫河老人拿著根船槳,傳說是因為 恆河 源遠流長。 【貝爾尼尼---摩爾人噴泉】
貝爾尼尼剛造完四河噴泉,又接到教皇的命令將Navona廣場上的南段的那座噴泉整修一下,那便是'摩爾人噴泉'。整座噴泉只有當中的摩爾人(其實是海神尼普頓)是貝爾尼尼創作的。海神站在貝殼上,正在跟一隻海豚較勁!這個雕塑是複製品,原作被放到 羅馬 的博蓋塞美術館里去了。噴泉周圍那四個Triton特裡同和四個小頭像都是由 意大利 雕塑家Giacomo della Porta於1575年完成的。 納 沃納 廣場逛完時間不早了,在附近坐公交車去博蓋塞美術館。我們預約的是最晚的一場17:00—19:00pm,需要提前30分鐘取票。我們用ROMA PASS,只需要報上電話預約時留下的預約號即可。
博蓋塞美術館Borghese Gallery and Museum
地址:Piazzale del Museo Borghese 5,Roma。到達方式:乘坐公交在Museo Borghese站下車步行200多米即到;或者乘坐地鐵A線從spagna站下車後,步行約 30分鐘。開放時間:周二到周日8:30-19:30;周一、1月1日和12月25日閉館。門票:11歐元,預約費2歐元,18歲以下兒童免票。必須寄存包。電話:+39-0632810。 www.galleriaborghese.it
波各賽美術館本來是西皮奧內·波格賽樞機大臣的別墅,他是貝尼尼的贊助者,也是著名的收藏家。1902年轉給 意大利 政府。裡面的藏品多為來自博蓋塞家族的教宗保羅五世(Camillo Borghese)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