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冷加西,與天候周旋的歲月(2018年秋BC省精華+洛基山國家公園群+黃刀)


回 卡爾加里 同樣不是最初的選擇,這似乎給了我另一次機會去看看此前放棄了的 卡爾加里 民俗公園歷史村。卡城倒暫沒下雪,只是天陰沉得很,但更令我鬱悶的是,我即將第二次錯過歷史村:因為秋季民俗公園只在周末才全部開放,今天只開放門口部分展廳,兩點的時候倒會有tour周游全園,可我們抵達之時偏偏錯過時間…這樣的境遇讓 寶興 意闌珊,她認為沒必要繼續堅持,我考慮再三,還是認同了寶的看法,只怪我們和民俗文化村有緣無份,那能去哪呢?

雪絲毫沒有停歇,行走在班夫,飢腸轆轆我們啃上幾口Subway,午餐也算是對付了。既然風景無處欣賞,還是趕往 卡爾加里 吧…
回 卡爾加里 同樣不是最初的選擇,這似乎給了我另一次機會去看看此前放棄了的 卡爾加里 民俗公園歷史村。卡城倒暫沒下雪,只是天陰沉得很,但更令我鬱悶的是,我即將第二次錯過歷史村:因為秋季民俗公園只在周末才全部開放,今天只開放門口部分展廳,兩點的時候倒會有tour周游全園,可我們抵達之時偏偏錯過時間…這樣的境遇讓 寶興 意闌珊,她認為沒必要繼續堅持,我考慮再三,還是認同了寶的看法,只怪我們和民俗文化村有緣無份,那能去哪呢?

這裡的全稱是 卡爾加里 堡歷史公園,乍一看和民俗公園歷史文化村內容似乎有所關聯,事實上步入其中,發現這裡的確在試圖通過復建的場景再現 卡爾加里 的歷史風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考慮到這裡是全室內展覽,對於想要瞭解卡稱文化的我們,在陰雨天 卡爾加里 堡的確是對民俗文化村最好的替代。
當然真實的堡壘早已不復存在,如今的 卡爾加里 堡其實正是這座在遺址地的仿製軍營博物館。其展示的歷史涵蓋了1875年到20世紀20年代的這一段對於現代化的卡城來說的“古代歷史”。
在溫暖的室內看展是很令人安心的,不知不覺,下午四點快到了,考慮到晚上的飛機,是時候趕路了。






之所以預訂的航班是在遙遠的 埃德蒙頓 ,除了經濟方面考慮,最主要的原因是想在夜晚的飛機上看看有沒有機會遇見高空極光…很是可惜, 艾伯塔 的暴雪也影響到了 西北 地區。極光是沒有遇見,還未降落,竟發現黃刀今晚也是風雪連綿,雖說一改多日的低指數,今晚的極光指數升到了3,坐上出租車,因紐特裔的司機也說幾小時前還看見了極光,但這樣的天氣下,對於我和寶來說,原本寄予厚望的第一天自然是毫無機會看見極光了,不如早早睡覺吧,至少我們還有下一晚的機會,根據預報,明天的極光指數是4。

第十四章:黃刀的疾風


去黃刀的游客,通常就是為了極光專程而來。普遍的說法是,在黃刀獃上三個晚上遇見極光的概率是95%,所以安排三晚以上是最為普遍的選擇。而我們,只預留了兩個晚上,當初制訂行程的時候,我也是猶豫再三,反覆權衡之後做出的決定,一來我們時間有限,加西太多的美景確實難以處處兼顧;二來這個季節水面沒有結冰,除了極光,黃刀能安排的活動也是乏善可陳,獃兩個白天似乎太過奢侈。可只留下兩晚,最大的風險便在於看到極光的概率將大大降低。
我們兩晚入住的是一個很熱門的民宿-Narwal B&B,我去年到訪 加拿大 的朋友也是住了這裡,所以推薦給了我們,因為這間民宿就位於老城區的大奴湖岸,天氣合適的話,根本不用報名任何的極光團就能在門外看見極光。對於我和寶來說,考慮到航班和行程,極光團實在太過疲累和昂貴,Narwal B&B觀賞極光的便利優勢毫無疑問吸引了我。
昨天我們已經告別了我們的“小道奇”,沒有車輪的日子,節奏驟然慢了下來,白天我們並沒有緊湊的行程安排,所以昨日在旅途中疲於奔命的我和寶都起得很晚,直至窗外金色的陽光灑在床頭,這才揉搓著惺忪的雙眼直起身來,許久不見的藍天竟在這極北的城市重又顯露,這似乎是個好天氣。在廚房悠閑得吃過早餐,和昨晚還來不及見面的房東寒暄幾句,突然有點不習慣這慢節奏的生活了,我決定帶著寶步行就在這黃刀城裡逛逛。


畢竟接近 北極 ,如此的強風吹打在手臉之上甚是寒冷,我們不得不穿戴上了最厚行裝。更無奈的是天氣的不穩定,雲層在疾風的驅趕下飛速從頭頂掠過,前一刻還是艷 陽高 照,下一時濃雲已至,瞬間風雪大作,漫天飛雪,宛若兩個世界。幾番反覆折騰之下,我們終於走到了市中心的必到景點-記錄 西北 地區百態的 威爾士 王子北方遺產中心。






“空出來的時間剛好拿來寂寞”,既然我和寶今日的行程如此放鬆,也就選擇在這裡細細品讀,悠閑得獃上半天







從眼睛中看到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但唯一的缺憾還是來自於風,此刻黃刀的疾風實在太過強勁。依舊是一時晴空一時風雪,大風吹起時的寒意實在讓很多身處戶外的人難以招架。好在市區並不遙遠,就想鑽進溫暖的餐館飽餐一頓。

